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的请安和跪安有什么区别?

清代的请安和跪安有什么区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46 更新时间:2024/1/13 8:00:04

1、请安

请安原是明代军礼中的一项,见于《大明会典》。当时全国各指挥使司、各卫所都有这个礼节,称为“屈一膝”。

到了清代,在八旗明朝遗留下来的绿营中仍然沿袭旧习。本来,兵士见到上级军官应该下跪,但因为身上有盔甲,只屈一膝或半膝,久之,不穿盔甲时也以屈一膝为礼,并和叩首、打恭一样,含有问候请安的意思。

在八旗人家和部分汉族官宦人家,晚辈见长辈,平辈中幼见长,奴仆见主人至亲友相见,都行这个礼,所以屈一膝又叫请安。但在衙门或公共场所,则不论旗人汉人都行打恭礼,不能请安。

男子请安的姿势:先端正姿势,如“立正”的样子。然后前迈左腿,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右腿半跪,略微停顿;眼平视,不许低头、扬头或歪头;双肩平衡,不许弯腰,左右腿的间距不可太大,保持左腿向前迈的自然距离,不可向后蹬腿。

女子请安姿势与男子同,只是左右腿的距离要近,动作幅度小,双手扶左膝,右手不下垂。

2、跪安

“跪安”这个礼节行于皇宫和五公府第以及宗室家庭中。皇帝每日召见军机大臣之外,常还要另外召见某些官员,这是属于密谈性质,不同于朝会大典,所以官员同皇帝不必叩头。

召见的程序是这样:先由外奏事处登记,再由内奏事处安排在某日第几起。皇帝吃早饭时(天尚未明),桌上摆好绿头签,饭后分起召见。有合在一起(如与军机大臣一起)的,太监们都退出。内奏事处太监副食应召官员来到暖阁门前,掀起帘子让官员进去,太监退到殿外。

这位官员进门,站着说:“臣(某人)恭请皇上圣安。”然后跪安、起立,走几步到皇帝面前,跪在一个红边白心很厚的毡垫上奏对。奏对完毕,皇帝说:“你下去吧。”于是官员起来跪安,面对皇帝倒退几步,转身出门。如果在奏对时有谢恩的事,就在原地一叩,说:“谢皇上圣恩。”如果在奏对时说错了话,就摘下帽子,以头碰地一下,表示承认错误。皇帝日常晨昏定省、见皇太后时,进门要跪安,退下时也跪安。

太监有事向皇帝、太后、皇后、妃嫔等主位奏,公府第及宗室家庭中晚辈见长辈,奴仆见主人,都要跪安。

跪安的姿势和请安的姿势,相同部分是先端正姿势,左腿向前迈步。但跪安时右腿须全跪,然后左腿也跪下,右腿随即起来,左腿也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这一连串的动作要节奏均衡,不可慌忙,不可拖拉。其他和请安的要求一样。

清代后妃以下,公主、格格、福严明以及品官命妇(汉人品官命妇不在此列)穿朝服、吉服,行大礼,有一肃、一跪、三叩及六肃、三跪、九叩的仪节。(一肃是一次肃立。一跪是跪下和起立各一次。三跪当然就是各三次。三叩和九叩的区别也是次数的区别。)

穿朝服、朝冠时的叩首和男子一样。穿吉服的在晚清不戴吉服冠,而戴钿子,则跪下之后不叩首,只以右手扶两把头翅。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肃”。这个动作和女子请安差不多,先端正姿势,慢慢地一直下跌到底,再慢慢起来,恢复立正的姿势。也是要求不弯腰,不低头,两肩平稳,腰板笔直。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什么是青词?严嵩为何被称为青词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清历史

    “青词”这种文体产生于唐朝。在明朝嘉靖帝时,由于嘉靖帝爱好青词,使善写青词者能够得到重用。《明史·宰辅年表》统计显示,嘉靖十七年后,内阁14个辅臣中,有9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著名的有夏言,严嵩的儿子严世番,徐阶等人)。 相关文献: 元王恽《玉堂嘉话》卷四:“青词主意,不过谢罪、禳灾,保佑平

  • 清朝有哪四大水师舰队?它们又是怎样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末年,世界军事发展到了另一个高度,海洋争夺日益激烈。虽然清朝闭关锁国,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外来入侵者。清政府也无法再沉默下去,清朝先后成立了四大近代海军舰队。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政治斗争等问题,曾经称雄亚洲的水师舰队却最终消失。1、北洋水师: 又称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清朝建立的近代海军舰队,于

  • 清朝的奴才为什么要说嗻?这是满清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正确说法是嗻,喳是一种误读 作为应答词,应当读作“嗻”。这个词满文转写为 je (j音 dʒ),由于j 音类似于英语中judge的j音,所以可能以前不懂满语之人发不准这个音,从而误以为其音是“喳”。 满语中亦有发音为“喳”的词,写作ja,但意思是“便宜的、容易的”,跟嗻”完全不是一个意思,也绝不

  • 得九边者得天下!明朝的“九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清历史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学界乃至民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源于万历、天启皇帝惰政、不视朝;有人认为源于明末时的气候小冰期及农民起义;还有人认为明朝亡于东林党的空谈误国,种种看法十分多元。清朝统治者也多次强调,明朝不是清朝灭亡的,而是李自成灭亡的。雍正帝在审讯曾静时,针对曾静书内提到因“明亡之恨”而反清一

  • 大辽传奇皇后--萧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萧燕燕 民间广为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风光无限的承天皇太后萧燕燕。公元953年,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妻子应天太后述律平,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旅程,寂然去世了。但紧接着,她的娘家又传来一个女婴响亮的啼哭声。这位女婴就是日后契丹政坛上叱咤风

  • 神秘消失的古国—大理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大理是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1094年国中权臣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改国号为后理。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

  • 神秘消失的古国---西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西夏是指党项(xiāng)族在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部建立的王朝。西夏王朝的缔造者党项羌原居于黄河河曲一带,是诸羌族中的一支,北朝末年逐渐强盛。西夏后期,锐不可当的蒙古铁骑曾先后6次伐夏,其中成吉思汗4次亲征,却在西夏国门前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成吉思汗也因中了党项人的毒箭而毙命。

  • 契丹民族为什么会“集体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蒙古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契丹作为少数民族中较强大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可是自明代以来,契丹人就集体失踪了,人们再也听不到关于他们的消息,这又是为什么呢?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这是一个生长在是

  • 金世宗“大定之治”的一些措施及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对内对外实施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使得金国出现了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被称为大定之治。大定之治措施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金世宗摒弃个人恩怨,任用有能力的政敌为官。张浩是海陵王的旧臣,金世宗与海陵王是政敌,但金世宗却任命张浩为宰相。纥石烈志宁与金世宗为敌,金世宗以国家利益为主,册封他为王。

  • 古代的契丹族去哪里了,如今为何消失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辽国,金朝,西夏

    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的不同民族,他们很多都在漫长的岁月中被逐渐同化、分裂或者发展成为了其他民族,契丹就是这样一个民族。契丹族是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蒙古及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契丹作为少数民族中较强大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可是自明代以来,契丹人就集体失踪了,人们再也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