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感情故事

大明朝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感情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11 更新时间:2024/3/14 8:54:56

历史上的马皇后不仅琴棋书画一窍不通,还是个大脚,“马大脚”已经是马皇后的代表,在我国旧社会历史讲究裹脚的年代,朱元璋为何喜欢马皇后?本文翻出了朱元璋与马皇后的故事,绝对让你觉得马皇后值得朱元璋真心对待!

明朝的第一个皇后,就是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马皇后死后陪葬在朱元璋的陵寝孝陵,尊谥为“孝慈贞化哲惠仁徽成天毓圣至德高皇后”,是明代谥词最长的皇后,也是明代唯一能当得起这么长谥词的皇后。当然,在那些旧文人的眼里,虽然马皇后什么都好,却可惜天生大脚,这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

元朝末年发生了白莲教大起义,马皇后的父亲为了躲避战乱,带着女儿去投靠在濠州起义的好友郭子兴。马父在死之前把女儿托付给郭子兴,郭子兴便把马小姐收为义女,视若己出,十分疼爱。而此时的朱元璋还只是郭子兴帐下的一名小卒。但朱元璋计谋多,有决断,作战勇敢,很快便升为亲兵九夫长。郭子兴也越来越倚重这个和尚出身的九夫长,什么事都和朱元璋商量,对他言听计从,为了笼络住朱元璋,他就把自己的义女马小姐嫁给朱元璋。这时朱元璋二十五岁,而马小姐二十岁。婚后两人夫妻恩爱,相敬如宾。马氏温柔贤慧,很受朱元璋的敬重。她知道朱元璋虽然胸怀大志,但和自己一样出身穷苦,识字不多,便时常规劝朱元璋征战之余,马皇后像多多读书。朱元璋很是听从马氏的劝告,很快就能读书断句,还能写诗。马氏自己也对读书识字十分用心,她在军中见有文书,就叫人教她认字。

朱元璋凭着自己的才能,慢慢成为郭子兴手下的干将。郭子兴的儿子对朱元璋十分妒忌、怨恨,时常在父亲面前进谗言,因此朱元璋和郭氏父子的关系都很紧张。马氏对这种情况很担忧,时常劝朱元璋对郭子兴更加恭敬一些,作战时如果有什么掳获,也都献给郭子兴和他宠爱的二夫人,马氏自己也经常把金银首饰送给二夫人,谎称是朱元璋让她孝敬二夫人的。有了马氏居中调解,才使朱元璋避免和郭子兴反目成仇,朱元璋才得以从容积蓄自己的力量。一次,朱元璋又惹郭子兴生气,被郭子兴幽禁了起来,还不许送茶饭进去。马氏便把热腾腾的炊饼揣在怀里,偷偷拿给朱元璋,自己的胸口却被烫得通红。

朱元璋四处征战,难得在家里好好吃一顿饭,马氏便总准备好一些干粮腌肉,想法子让丈夫能够吃饱。丈夫在前线征战,她便带着妇女在后方缝衣做鞋。如果前方打了胜仗,她便拿出自己家中的财物犒劳士兵,大家都称赞她贤惠。

红地牡丹加银锦朱元璋在南京即位,马氏也被册封为皇后。这时马皇后已经三十五岁,但朱元璋还是十分敬重她,马皇后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马皇后都叫女官教自己读书,让自己知道历代有名妇女的事迹,以此来要求自己。马皇后虽然这时已经贵为一国之后,但还是坚持照料朱元璋的饮食起居,别人劝她不必如此操劳,但她说:“侍奉丈夫是我的分内事,不能推辞。”她自己的衣服破旧了,也舍不得换新的。朱元璋看到妻子这样贤惠,时常对群臣感慨说:“皇后和我同起布衣,历尽忧患。朕每每不能忘怀当年她不宋濂像顾灼伤皮肤,为朕送来热食。而当朕受到郭公的猜忌,几乎被置于死地时,皇后更是为朕多方设法周旋,救我出危难。如果没有皇后,我哪里会有今天?朕怎么敢因为现在富贵了而忘了以前贫贱时的妻子?”马皇后却说:“妾听说,夫妇相保易,而君臣相保难。陛下能够不忘怀妾,更希望陛下始终不忘群臣百姓。”

危难时,患难与共容易;而富贵时,君臣相保难。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朱元璋为了防止出现权臣干政的情况,数兴大狱,杀戮功臣。当时宋濂被牵连进宰相胡惟庸的谋反案。宋濂是明初的大学问家,编撰过《元史》,还做过太子的老师。虽然这时宋濂已经辞官回乡,但朱元璋并不准备放过他。太子听说皇上要杀自己的老师,急得跳了水,幸亏被侍卫救起来。马皇后听说了以后,暗自想好了办法。这天,朱元璋入宫用膳,发现一桌子全是素菜,问是什么缘故?马皇后说:“平常人家请个教书先生,始终是礼敬有加。宋老先生这些年来,教导诸位王子,十分辛苦。我们今天吃素为他祈福。”朱元璋一听,又是为宋濂求情,大怒,甩手而去,但因为马皇后的求情,他还是放过了宋濂,只是把他发配到茂州。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脾气也慢慢变得越来越暴躁,动辄杀人,马皇后经常委婉开导。一次,朱元璋听说参军郭景祥的儿子不孝,竟然要杀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十分生气,当下就要杀掉他。马皇后劝道:“郭景祥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如果杀了他,郭景祥就绝后,况且这件事不一定是真的。”一探查,果然是冤枉。又一次,一个宫女惹得朱元璋非常生气,便要亲自惩处这个宫女,马皇后也装作非常生气,马上把这个宫女交给宫正司议罪。朱元璋问:“这是为什么?”马皇后说:“你正在气头上,对这个宫女可能会惩罚过重,交给宫正司,他们会秉公处理的。”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的是“福”字倒贴也与马皇后有关。一次正逢元宵,朱元璋在应天府)即南京)的街上赏花灯,看见其中一幅画,画中一个妇人骑在马上,怀里抱着大西瓜,而且赤着大脚。朱元璋勃然大怒,认为这是用来讥讽马皇后出身寒微,没有裹脚。竟敢污辱母仪天下的马皇后,一定要严惩。于是朱元璋吩咐侍从走到挂着这副画的那条街,在各家各户的门上都贴上一个倒转的“福”字,作为标记,明天再一起算账。朱元璋回宫后,心里还是闷闷不乐,马皇后见他这样,便询问侍从,得知明天被倒贴上“福”字的人家便会受到惩罚,而且这大祸还是由她而引起的,十分着急。马皇后对朱元璋苦苦求情,但朱元璋怒气未消,她只好暗中再派侍从在全应天府各家各户的大门上依样贴上倒转的“福”字。第二天,朱元璋派侍从抓人时,被全城倒转的“福”字弄得糊涂了,不知该抓谁。朱元璋知道马皇后的苦心,再加上过了一夜,怒气也慢慢平息了,便不再追究此事。应天府的居民们看到自己之所以能平安无事,都是拜这个倒转的“福”字之福,自此之后,每逢过年时,便贴上一个倒转“福”字以祈求万事如意、阖家安康。

虽然这个传说难辨真假,但通过这个传说,我们可以知道马皇后仁德的形象深入民心。

马皇后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地维持着宫廷里、君臣间、君民间的和睦,为朱元璋减少了很多的杀戮。后来马皇后病重,朱元璋对此寝食不安,到处求神拜佛,为皇后祈福,又征招天下名医为其诊治。马皇后对朱元璋说:“生死有命,祈福有什么用呢?而药也只能医治不死病,臣妾不行了,陛下千万不要因此加罪于为我诊治的御医。”到了弥留之际,朱元璋紧紧握着马皇后的手,恸哭不止。马皇后看着逐渐苍老的丈夫,想起以前陪伴他一起征战天下的岁月,最后对朱元璋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年马皇后五十一岁。失去马皇后的朱元璋,性格变得更加暴躁,马皇后临终所期待的君臣相安的局面并没有出现。明初功臣被朱元璋屠戮殆尽与马皇后过于早逝也有关系。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揭秘清朝剃发留辫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清历史

    明清鼎革以后,满汉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经历了一个从剧烈冲突到长期磨合,进而逐渐融合的过程。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就是头发和服饰的改变。 清朝自建立之日起,一道剃发令改变了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全体男性的传统发式。将原来明朝时的蓄全发束于头顶并挽髻的发式,一夜间改为剃发梳辫下垂的发式。由此展开了清代特有

  • 明史趣闻:帝师为何会成为高危职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清历史

    帝师一般是指教育太子,辅佐太子登基的名臣,他们从小担任太子的师傅教学,对太子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另一方面,帝师也有皇帝的肱骨之臣的含义,特指那些皇帝十分信任的心腹谋臣。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无疑是一个极度高危的职业。1、大明帝师是怎样产生的?明朝帝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治群体。这乃是明朝的政治制

  • 清朝十大附属国的兴衰历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清历史

    清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是不稳定的局面,这种宗藩关系表面看上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因为周边国家每年要向清朝”称藩纳贡“。但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纽带。我们一起看看昔日的附属国有着怎样的命运。1、清朝与朝鲜的关系在清兴起以前,朝鲜与明朝保持着传统

  • 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朝1.6亿人死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历史

    一百多年以来,洪秀全在中国始终如神话一般,直到2000年6月,潘旭澜先生的《太平杂说》出版之后这个神话才开始破灭。我们来看下,太平天国运动为何会导致清朝1 6亿人口灭亡?太平军掀起的狂飙席卷所及,庐舍为墟,遍地瓦砾。狂飙过去许多年后,依然是满目疮痍,残破萧条,一片凄凉。人烟稠密的长江中下游流域

  • 清朝为何流放罪犯到宁古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清历史

    许多清朝历史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区,

  • 条约谈判:美国退给中国多少辛丑赔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清历史

    《辛丑条约》中,美国退给中国赔款中,持肯定立场者认为,美国此举对中国教育事业帮助甚大。持否定立场者,则认为此举不过是“用中国的钱培养反对中国的势力”。1、《辛丑条约》谈判期间,美国曾主张压缩、控制中国的赔款总额近日,舆论场关于美国“庚款兴学”一事

  • 历史解读:清宫四大奇案背后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清历史

    无论哪个朝代都有一些奇案,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但是他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谜题。如:孝庄文皇后下嫁摄政王、顺治皇帝出家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清宫四大奇案背后的真相。1、太后下嫁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

  • 明朝锦衣卫的“飞鱼服”和“绣春刀”到底是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清历史

    “锦衣”之名反映了锦衣卫服装上的特殊性。明朝对皇亲勋贵百官平民的服色等级有严格的限制,不准逾等。明初有不少开国的公爵和侯爵就是因为“服色逾制”、“僭用龙凤纹”而被赐死的。按照明朝制度,锦衣卫的正三品堂上官可以着大红纻丝飞鱼服

  • 八旗铁骑是怎样丧失战斗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清历史

    如果说中原汉族君主是圈中狼,那么以铁骑起家的游牧民族应该不属于这个种群。然而中原王道虽说对外不威武,但在“入内同化”方面却拥有“奇效”,塞外夷狄一旦进了中原,“着了此道”,其退化速度比当初他们战胜的中原部队还快。那八旗铁骑

  • 湘帅之殇:旧大臣为何救不了旧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清历史

    湘帅之殇!在晚清七十年的历史上,真正得到历史好评的大臣其实并不多,而享有前后“湘帅”之称的林则徐左宗棠,无疑属于凤毛麟角。他们无论是人品还是能力,都几乎属于完美之人。就拿林则徐来说,品行为海内外钦敬。当时跟他打交道的一个外国对手都承认,林则徐与同时代的清朝官吏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