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古神话传说之神农尝百草

上古神话传说之神农尝百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42 更新时间:2024/3/2 13:41:06

神农尝百草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神农氏即为炎帝,在他的统治下,人们过上了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药医,并且能上市场、听音乐、唱丰年的日子。今天,海内外亿万人民皆以炎黄子孙自谓。

上古时候,五谷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猎过日子,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人们就只好饿肚子。谁要生疮害病,无医无药,不死也要脱层皮啊!老百姓的疾苦,神农氏瞧在眼里,疼在心头。怎样给百姓充饥?怎样为百姓治病?

神农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第四天,他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西北大山走去。他们走哇,走哇,腿走肿了,脚起茧了,还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地方。只见高山一峰接一峰,峡谷一条连一条,山上长满奇花异草,大老远就闻到了香气。

神农他们正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来一群狼虫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马上让臣民们挥舞神鞭,向野兽们打去。打走一批,又拥上来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兽都赶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条条一块块伤痕,后来变成了皮上的斑纹。这时,臣民们说这里太险恶,劝神农回去。神农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他说着领头进了峡谷,来到一座茫茫大山脚下。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挂着瀑布,长着青苔,溜光水滑,看来没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们又劝他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神农摇摇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他站在一个小石山上,对着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办法。后来,人们就把他站的这座小山峰叫“望农亭”。然后,他看见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腰的朽木,爬过来。神农灵机一动,有了!他当下把臣民们喊来,叫他们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层,从春天搭到天,从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从来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层,才搭到山顶。传说,后来人们盖楼房用的脚手架,就是学习神农的办法。

神农带着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顶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红的、绿的、白的、黄的,各色各样,密密丛丛。神农喜欢极了,他叫臣民们防着狼虫虎豹,他亲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尝。为了在这里尝百草,为老百姓找吃的,找医药,神农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几排杉,当做城墙防野兽,在墙内盖茅屋居住。后来,人们就把神农住的地方叫“木城”。白天,他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

臣民们担心他这样尝草,太危险了,都劝他还是下山回去。他又摇摇头说:“不能回!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说罢,他又接着尝百草。他尝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尝,还是用木杆搭架的办法,攀登上去。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这里的山山岭岭。

他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臣民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神农尝完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医病的草药,来到回生寨,准备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见了。原来,那些搭架的木杆,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农正在为难,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把他和护身的几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从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气弥漫。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把神农升天的回生寨,改名为“留香寨”。

标签: 上古历史

更多文章

  • 仓颉造字的传说 仓颉造了哪些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上古历史

    汉字的诞生非一人一手之功,是先民长期累积发展的结果。近代考古发现了3600多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约4000年前至7000年前的陶文、约7000年前至10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质的龟骨契刻符号。流传下来的仓颉造字的传说,说明仓颉应当是在汉字发展中具有特别重大贡献的人物,他可能是整理汉字的集大成者。1、仓颉

  • 上古时期的钱和币一开始并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上古历史

    早期货币——贝 在古代,这些海贝是被当作钱来用的,因此才从简单的“贝”变成了绝不简单的“宝”。 事实上,先秦的文字、语言大多未能流传下来,从保存的碎片显示,那时的字词构成简单,复合词极少,“宝贝”之说应是后世附会,就商代而言,宝是宝,贝是贝,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不过,商代用贝壳作钱确实不假,不但史

  • 黄帝陵的四大价值连城的宝物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上古历史

    黄帝 虽然黄帝陵墓的所在如今已不可考,但中国多地还是有几处纪念性的建筑,其中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的黄帝的陵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处。这里被称为“天下第一陵”,陵墓中有四大价值连城的宝物为黄帝保驾护航。1、黄帝手植柏 走进轩辕庙山门内西侧,你会看到一棵高大巍峨、其冠如盖的古柏——这可不是普通

  • 嫘祖始蚕 养蚕最早起源于什么时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上古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养蚕、缫丝和织绸的国家,这点已成定论,但是,关于养蚕的起源,却存在许多一时难以解决的争论。 流行最广和影响最大的一种论点是“嫘祖始蚕”。螺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公元前2550年)的元妃。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557—581年)尊螺祖为“先蚕”(即始蚕之神)

  • 炎帝的故事,炎黄为何并称为华夏始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上古历史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1](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典型人物,据说他是继女娲之后的另外一个成为天下首领的人。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

  • 开创帝王禅让之先河的尧帝简介及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古历史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因封于唐,故又称为唐尧。唐尧向以勤奋、节俭、让贤和爱护人民而流芳后世。 尧(约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古称河东地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

  • 炎帝陵之谜 为何有两个炎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古历史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为华夏民族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炎帝的陵墓有两个,一个在陕西宝鸡,一个在湖南炎陵县。为什么会有两个炎帝陵墓呢? 宝鸡的炎帝陵在天台山,至今尚有神农遗迹和传说。天台山上,原有停放炎帝遗体的骨台寝殿.寝殿已湮没,柱础石、墙垣基础依然可见,汉白玉的“骨床”仍然嵌在寝堂殿址

  • 尧陵之谜 帝尧的葬处到底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古历史

    一直以来关于尧陵都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尧陵到底是传说的臣民们裹土堆成的,还是一个天然土丘?近年来更有人提出尧陵不在北方而在湖南的攸县。传说中尧建都的冀州根本不在今天的山西,“冀”其实是“翼”,冀州在楚国等等说法层出不穷。 尧、舜、禹是上古时期三位杰出的部落方国联盟首领,也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君

  • 伏羲是中国婚嫁制度肇启者 ,婚嫁制度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上古历史

    婚嫁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婚嫁制度源于何时,根在何处?正在甘肃兰州召开的“第二届中华伏羲研讨会”上,来自中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一致认为,伏羲是中国婚嫁、嫁娶制度的肇启者。“制嫁娶”反映出人类从杂居群婚到对偶婚姻的深刻变革,标志着中国历史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这也是伏羲被

  • 春秋战国周朝国是怎么衰落的 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状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小国,诸侯

    其实周朝算是一个比较神奇的朝代,作为周朝最高的权力象征,周朝国却在战国时期以后不断衰落,升至还被一些小国弱国给超越,究竟周朝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内斗严重和不思进取算是失败的最大原因。周武王灭商朝后,实行了分封制,可能他自己都没想到分封制到头来却害了自己的后世,很多人都奇怪为什么周朝不算全国统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