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代十国北汉历史简述 北汉是怎么灭亡的?

五代十国北汉历史简述 北汉是怎么灭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690 更新时间:2024/3/6 13:08:34

北汉是五代十国最后一个政权,统治地区大约是今天的陕西省。北汉开国皇帝为刘崇,历经四朝皇帝、29年,最终于979年被赵光义亲自领军所灭。

1、五代十国北汉历史简述

北汉世祖刘崇先世为沙陀部人,他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后汉隐帝时,刘崇官至河东节度使、太原尹。隐帝年少,大臣专权,刘崇见后汉政权不巩固,便在军事和财政上作了准备。乾祐三年(950年)十月,枢密使郭威于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隐帝兵败为人所杀。郭威迎立刘知远养子刘赟(刘崇的儿子)。广顺元年(951年)正月,郭威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杀刘赟。刘崇即据河东十二州称帝,改名,仍用后汉乾祐年号(直到次子承钧嗣位三年后,始改乾祐十年为天会元年(957年),国号汉,史称北汉。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之国。

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刘崇结辽为援,奉辽帝为叔皇帝。北汉曾联合辽兵,两度进攻后周,但先败于晋州(今山西临汾);乾祐七年又败于高平(今属山西),后周世宗柴荣乘胜进围太原达月余。后周兵退后,刘崇去世,庙号世祖,其子刘承钧(后改名刘钧,926―968)继立养,奉辽帝为父皇帝。天会十二年(968年)七月,刘承均因宋军压境,国势日窘忧愤而死,刘继恩(刘承均子)即位。同年九月,刘继恩被侯霸荣杀死,刘继元(刘承均养子)当了北汉皇帝。此期间,后周、北宋频频向北汉进攻。北汉势蹙,屡靠辽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太平兴国四年(北汉广运六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赵匡义)率军亲征北汉。宋军先击溃援汉辽军,而后猛攻太原,北汉主刘继元被迫出降,北汉灭亡。宋太宗深感晋阳自古为帝王龙兴之地或割据政权反抗中央政权所在,传为“龙脉”,而晋阳城地形险要,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百姓习于戎马,人性劲悍,难以掌控,宋太宗惧怕此地再出割据政权危害北宋政权,同时愤恨于晋阳城军民的长期顽强抵抗,称此地“盛则后服,衰则先叛”,遂以开封太原星宿不合为借口诏毁晋阳,迁城中士绅富户于开封洛阳,火烧其城,城中老幼被烧死或逃跑被踩踏致死者不计其数,并征伐数万人削晋阳北部的系舟山山头,曰“拔龙角”,并下令决汾水、晋水冲灌晋阳城废墟,禁止任何人在晋阳城废墟居住,彻底将其摧毁。

2、北汉怎么灭亡的?

宋统一南方后,太宗继承太祖赵匡胤遗志,决意攻灭北汉。鉴于太祖曾三次率军往攻北汉,皆因辽军南援而败,遂制定围城打援、先退辽军、后取太原的方略。继而组建飞山军,加紧练兵,并命晋(治今山西临汾)、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邢(治龙冈,今河北邢台)、洺(治广年,今河北永年东南)、镇(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冀(治信都,今河北冀县)等州,制造兵器及攻城战具,储备粮草,做攻战准备。

太平兴国四年正月,太宗亲率大军征北汉。命宣徽南院使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统领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德节度使李汉琼、桂州观察使曹翰、彰信节度使刘遇等,分别从四面进围太原。命云州观察使郭进为石岭关都部署;扼守石岭关(今山西陌曲东北关城);命孟玄喆为镇州驻泊兵马都钤辖,守镇州,分别待击从北、东两面救援北汉之辽军。命河北转运使侯陟、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分掌太原东、西路转运事。同时遣将分兵攻隆(今山西祁县东南)、盂(治今山西盂县)、汾(治隰城,今山西汾阳)、沁(治今山西沁源)、岚(治宜芳,今山西岚县北之岚城)等州,割裂北汉军,以孤立太原。

十五日,太宗从东京(今河南开封)出发,主力经镇州、承天寨(今山西娘子关)分兵西进,直趋太原。北汉主刘继元闻讯,急遣使赴辽求援。辽景宗耶律贤即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偕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兵驰援。又命左千牛卫大将军韩悖、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以本路兵南下增援。

三月十六日,辽东路援军日夜兼程至石岭关,阻于大涧,时宋郭进部已布阵待战。耶律敌烈不待后军至,即领前锋军渡涧,末及过半,郭进率骑兵突然出击,斩杀耶律敌烈等五将,歼万余人。及耶律斜轸率后军至,弓弩齐放,救耶律沙脱身,领余众仓皇退走。未几,辽北路援军亦被宋军击退。

宋军打援获胜,继乘势攻取外围。至四月,相继攻克盂县、隆州、岚州等地,又破北汉鹰扬军及岢岚军,使太原陷于孤立。北汉主惊惧,复遣使赴辽,被宋军俘杀;潜师出击,亦被宋军击败,遂固守孤城,不敢出战。二十二日,宋太宗至太原,集兵四面围城。二十四日凌晨,亲临城西督战,数十万将士以弓弩轮番向城内发射矢石。五月初一,攻破城西南护围羊马城,北汉宣徽使范超、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等先后出降。刘继元在外无援军,内无兵力抵抗的困境中,于初六投降,北汉亡。

标签: 五代十国

更多文章

  • 南平小国为何能在五代中存活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五代十国

    南平国又称荆南、北楚,是五代十国中最弱小的政权,所处之地约为今天的湖北西部、重庆东部等地。虽然弱小,南平国还是存在了五十余载,这是为什么呢?1、南平国为什么投降宋朝 荆南虽然国小力弱,仍能割据一方,传之四世,主要原因是因为荆南地区狭小,且为四战之地,处在南北陆路交通的中枢位置,得之则不足扩充财赋,

  • 南吴疆域范围 五代十国南吴的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代十国

    为区别春秋时期的吴国和三国时期的东吴,我们一般把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国称之为“南吴”。吴国统治者改元建制前曾为唐朝的淮南节度使和弘农王,所以又称其为“淮南”政权或“弘农”政权。1、南吴疆域范围 吴国政权的经营从唐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入扬州开始算起,此时领有杨、庐、宣三州,后来杨行密又分派人四处扩

  • 五代十国帝王的奇葩绰号 五代十国为何流行养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五代十国

    唐亡后中原地区一次更迭的五个政权、以及其余十个主要政权合称为五代十国。五代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而十国的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一、五代十国帝王的奇葩绰号1、梁武帝萧衍:皇帝菩萨 历代中国帝王中,名字之外还有外号、诨名、绰号的不乏其人,如一心向佛、四度出家的梁武帝萧衍被人称作“皇帝菩萨”(

  • 南吴的政治体制 五代十国南吴国官制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五代十国

    1、政治体制由于五代十国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南吴政权在不同时间段存在着不同的政治体制,但其中的差别更多体现在名分。 藩镇体制:从唐景福元年(892年)到天祐十六年(919年)这段时间内,吴国政权虽已割据自立,但名义上仍奉唐朝为正朔,为唐朝藩镇,仍使用唐朝年号; 王国体制:从吴武义元年(919年)

  • 五代十国后周的政治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虽然政权更迭频繁,各政权时间也不是很长久,但其在政治方面基本都延续唐代的政治制度。那么五代的后周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呢?1、三省六部 中央行政机构有三省六部。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与中书省,下设六部尚书,并分司办事。中书令和侍中均为正二品,左右常侍从三品升为正三品,门下侍郎从正四品升为正三品

  • 五代十国南汉的奇葩统治:南汉进士先阉割再当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代十国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太监都是阉割之人,要进宫当“官”就必须阉割,然而想当朝廷官员也要被阉?这简直闻所未闻。但在五代十国的南汉就是存在的,这是什么情况?1、南汉政治统治情况 刘岩在位时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了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岩及其继任者均

  • 石敬瑭为什么被称为“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五代十国

    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 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 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

  • 《韩熙载夜宴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代十国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

  • 《旧唐书》:保存了唐朝的第一手史料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代十国

    今人说起唐史,首推《新唐书》,少提及《旧唐书》。虽说《旧唐书》在某些方面确实存在缺陷,但其自身的史料借鉴价值还是很高的,这给后人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便利。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

  • 《花间集》:汉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代十国

    《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汉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全书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汉民族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一部词集。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共500首,分10卷。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