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婚俗合卺礼 为什么用“葫芦瓢”喝酒

周朝婚俗合卺礼 为什么用“葫芦瓢”喝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46 更新时间:2023/12/18 3:34:50

合卺(读hé jǐn)葫芦瓢 古人洞房花烛夜要喝交杯酒,成为合卺,但是在周朝,这个喝酒的器具大有讲究,用的是一对破开的葫芦瓢,这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1、周公是葫芦瓢的发明者

西周初,婚俗混乱。周公为整饬民风,亲自制礼教民。周公重视婚礼,从男女说亲到嫁娶成婚,共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合称“婚义七礼”、“士婚义七礼”,为让“士”人理解如执行“七礼”,周公遂与妻子一起演礼。可演试到“敦伦”一节时,周公妻满脸通红的拒绝演示。妻子不同意演试“敦伦”怎么办呢?不能不演示呀。就在此时,周公看见伯禽摆弄葫芦瓢,将两爿重新合为一个葫芦。周公看到这葫芦瓢,突发奇想,想到了怎样演示“敦伦”。

第二天,周公把“士”人子弟召又召集起来,讲解“婚义七礼”,说到“敦伦”时,他拿出一对葫芦瓢来,以葫芦瓢喻男女,说到:葫芦瓢未分之前如混沌一体,剖开之后如男女有别,敦夫妇之伦,就如同把葫芦瓢重新合为一体,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的万物推原之理,于是阴阳合谐,乾坤有序,维纲而多子孙。

2、合卺的意义

到了春秋时期,周公制定的婚仪渐渐被废弛。孔老夫子重修礼典,修到“士婚义”中“敦伦”一节时,他认为不雅,没必要写这个,可以省掉,于是“七礼”就成了“六礼”。

可民间还是在使用葫芦瓢,于是孔子也把葫芦瓢写入礼书。但时的“葫芦瓢”已经不再是婚仪中的礼器,而是夫妇共吃祭祀肉食后以酒漱口的器具。时间一久,不少人认为这是喝“同心酒”的器具。“卺”是什么?为何用“卺”?最初当然是周公偶然看到的那个“葫芦瓢”。但后来意思变了,因为“卺”,是一种瓠瓜,味苦不可食,俗称“苦葫芦”。

所以,这“合卺酒”在原本的意义之外,又有了夫妻二人要同甘苦,共患难的意思。葫芦瓢,最早只是一种单纯的礼器,用来象征“夫妇合二为一,一仰一合地摆在新房内,象征男俯女仰及子孙繁衍”;后来还有了象征“夫妇二人合二为一,同甘苦,共患难”的意思,还成了一种酒具。

葫芦瓢最开始只是周公的灵光一闪,但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就成了约定俗成的礼仪,而为了纪念周公,人们后来也将房事称为周公之礼。

标签: 夏朝商朝周朝

更多文章

  • 周族究竟兴起于何地 周族的起源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到八世纪,是中国史上的西周时期。从这时起,中国的历史就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出现了封建领主制的国家。历史绵延时间最长的周朝让人好奇,开创这个朝代的周族究竟兴起于什么地方呢? 周是兴起在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渭水有很多支流,漆水、沮水之间,上地肥沃,物产丰饶。这种优

  • 西周法律制度 周朝刑罚:《九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周王朝有严格刑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周礼以父系社会体制之下形成的宗法制为基础,用以调解和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关系。刑罚是用来控制、镇压平民,有死刑、墨刑、流刑、鞭刑、赎刑等刑罚和一套诉讼审判制度。 西周在《禹刑》和《汤刑》的基础上,制定了《九刑》。《九刑》的主要内容,就是在于严厉惩治那

  • 宣王中兴: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宣王中兴是指周宣王即位后,消除厉王暴虐政治的影响,缓和国内外不安定书面,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顿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时的复兴,大大提高了王室的威信,遂使周势复振,诸侯又重新来朝。史称“宣王中兴”。 宣王即位后,吸取父亲厉王的教训,在周公、召公的辅佐下,革除厉王时的弊政,恢

  • 周代诸侯国的爵位如何划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周代诸侯国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五等爵 周代的所谓“爵”,就是周代统治阶级内部等级关系在法律制度上的规定。周

  • 周朝的货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东周又是春秋与战国两个时代组成,故而周朝货币有所不同。那么,西周与东周的货币都是什么样的? 西周时期的货币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金属货币广泛使用已经出现青铜贝币。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走向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不

  • 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 为什么如此坚持嫡长子继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中国自古以来,实行一夫多妻制,子女众多,为了解决死后爵位财产继承问题,建立行之有效的继承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到了西周时期,定下了一项制度,叫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由此几乎奠定了此后中原王朝3000年的继承制度。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前后两句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种优先级

  • 夏朝的科学文化:夏朝文化的发展为商周奠定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关于夏朝的文化,虽因文献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但正如孔子所说:“殷因子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夏朝文化的发展,直接为商、周两朝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1)二里头文化有关夏代社会发展的情况,古代文献记载既少,又多模糊不清。关于夏代的地下考古工作,目前还在继续探索中。经过

  • 夏朝军队:夏代军队的组成及武器装备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夏朝军队,是维护暴力统治的重要手段。禹征三苗,称他所统领的军队为“济济有众”;启征有扈,严厉告诫所属的军队要严格听从他的指挥。足见当时已有强大的军队。夏代是中国以领土和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生期。夏代还带着浓厚的原始氏族社会的遗迹,由于以族为单位的血缘团体仍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在军事上就体

  • 商纣王的两个儿子结局如何?商纣王的儿子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商纣王的儿子是谁?商纣王可谓是中国历史上记载中残暴的君主,名受或受德,商谥帝辛,周武王称其为“纣王”,部份文学小说则称其为“寿王”,是中国商朝末代君主,也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去世,在位30年,后世评价褒贬不一。关于他的儿子,史书上记载两个:太子是武庚,在商代,婚姻制度和我们很不一样

  • 周武王姬发生平简介 姬发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周武王,姬姓,名发,谥武,日名为珷帝日丁,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周文王十五岁时生武王,文王临死时嘱武王早图克商。武王即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在盟津(孟津)大会诸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