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军队:夏代军队的组成及武器装备介绍

夏朝军队:夏代军队的组成及武器装备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40 更新时间:2024/2/20 16:53:50

夏朝军队,是维护暴力统治的重要手段。禹征三苗,称他所统领的军队为“济济有众”;征有扈,严厉告诫所属的军队要严格听从他的指挥。足见当时已有强大的军队。

夏代是中国以领土和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军事制度的发生期。夏代还带着浓厚的原始氏族社会的遗迹,由于以族为单位的血缘团体仍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在军事上就体现为仍存在着为数较多的以血族团体为基础的氏族武装。这样夏代军队就由以领土财产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军队和以血缘团体为基础的族兵两部分组成。

夏朝的国家军队是平民兵。平民兵是征发夏族平民而组成的军队。这是当时军事力量的主干。这种平民兵制度,是由军事民主制时期氏族成员战时从戎的惯例发展而来的。平民有自己的土地,平时耕种,战时出征。《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少康在观,“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一成之田自当是分配给一旅之众的,表明这些“众”即平民是以耕种土地为生的;但又以“旅”的形式组织起来,则表明具有军队的职能。

由于血缘纽带的残留,当时的“族”的规模很大。这些族的族长同时又是夏王朝的命卿,他们往往凭借自己的雄厚人力、物力、自行组织军队,这就是族军。如太康失国后,其孙少康正是在同姓贵族斟寻氏、斟灌氏等宗族的帮助下,才得以复国的。这几个宗族的武力就是由宗族兵组成的。

夏朝时期的武器装备

此外,夏代还有夏王的护卫制。护卫兵制由军事民主制时代的扈从队制度发展而来。它的来源,主要是贵族子弟,还有少数是王的亲信。如《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后羿被其家众杀死,这些家众就是后羿的护卫兵。在兵种组成上,夏代的兵种包括步兵和车兵两种。而这两种兵种多是采取协同作战的方式的。

《世本?作篇》谓:“奚仲作车”,奚仲是夏时的人;《左传?定公元年》载:“薛之皇祖奚仲,居夏以为夏车正。”车是否由奚仲发明,难以断定,但从《左传》所载来看,至迟夏代已有车,并且设有“车正”一职来管理,表明当时车的产量已有一定规模。这些车,除用于贵族的乘驾、畋游之外,大部分当是用于军事方面的。步兵是由来已久的兵种。在夏代,虽然战车已经出现,但很可能还存在步兵独立作战的情况。但在多数情况下,是采用车步兵结合的方式,这种作战方式较之单纯的徒兵作战,无疑战斗力大为提高,因而是一个进步。作战中,兵车在前,徒兵紧随其后,即所谓“车驰、卒奔”。战车上一般乘坐甲士三人,《尚书?甘誓》:(启命曰):“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郑玄注”攻,善也”,“左,车左,右,车右。”车左,车右,再加上御手,恰好为三人。至于每辆战车配置多少徒兵以随其后,则无从得知。

关于夏代军队的编制,我们知道的也很少。根据在氏族制社会晚期,人们为了固定居民组织,往往取一整数作为居民编制的进制单位。各民族大多以十作为进制单位(这似乎是个普遍的现象),夏代承袭氏族制而来,无疑仍保留着这种十进制的氏族组织,由于实行兵民合一的兵役制度,因而,这种编组方式也影响到军队的编制。只是限于史料,无法弄清具体情况。据“左传?哀公元年》:少康“有众一旅”,表明“旅”是当时的一个军事编制单位,杜预注认为旅为五百人,是不对的,因为五进制是春秋以来才出现的。这一旅之众要平分一成之田,一成相当于十平方里。据此,估计旅的编制以千人为宜。

夏代军队组织“寓兵于农”的特点,表现在军队的各级将领身上,就是“寓将于卿”,文武不分职。贵族官僚在平时管理庶务,战时即兴兵典戎。《尚书?甘誓》说:“大战于甘,乃召六卿”中的“六卿”,即属此例。军事的最高领导权操纵在王手中,而王也经常亲自出征。这主要由于军事民主制下部落首领的军事职能这一特点的残余的影响尚未消除。

夏代的军事制度,处于不完善的草创阶段,但已粗具规模。由于后来的商、西周时代的经济状况、社会结构等与此期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而这一时期军事制度的几个基本特点如车步兵结合、兵农合一、族兵制、十进制的建制单位、军赋制度、军队领导体制等,均被商、周所沿袭,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发展和完善。

夏军队的组成

直属夏王的军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卫队式常备武装和兵民合一的民军。

数量不大的常备武装是由英雄时代军事首长武装启从演化来的,以贵族子弟为核心,国家建立以后,更吸收了作为王之近待的男女奴隶来扩充和加强了这部分力量。

夏朝作战方式为徒步格斗,徒兵(步兵)是主要兵种。《尚书甘誓》有“左不攻于左,故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彻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的记载,说明战车已用于作战,车上成员有左、右、御的区分。夏王对作战人员有强制性的军纪约束和奖惩规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枚,予则军戮汝”(《甘曾》)。

夏代军队的武器装备

夏代军队的武器装备以远射程的弓矢和戈矛等长兵器为主。已发现的兵器最常见的是箭头。石镞、骨镞的型制很多,有柳叶形、扁圆形,而更多的是骸身作三棱、扁三棱、四棱或圆体三棱锋,多数磨制较精,棱角锋利,有短铤,以便插入箭杆,少数无铤扁三角形或燕尾形的,也多磨出侧刃。由于需要量增多,锋利而加工较易的蚌镞也多有发现,而随着青铜冶铸的发展,骸这种消耗量大的远射程武器也开始用铜制作了。据今所见夏代的铜镞有的和石、骨、蚌镞相似,如堰师二里头遗址出有扁叶形和断面梯形、三棱尖戈也是新型的兵器。偃师灰嘴遗址二里头文化层中发现2件石戈,援扁平,锋锐利,有棱脊,援后端有穿。在偃师二里头遗址则出土有铜戈,通长32.5厘米、援长20.8厘米、宽3.8―4.8厘米、内宽3.9―5厘米。直援曲内无阑,援中起脊,援面由脊向刃斜抹而下,到近刃处又凸起增厚,形成一道沟。刃与锋较锋利,援略宽于内,援内交接处呈直角。内中有穿,穿援之间有安秘痕。内后端铸有凸起云纹,制作很精。

戈是一种横装在一侧的单尖双刃利器,前锋可用于啄刺,下刃可用于勾,上刃还可用于推杀,但夏代的戈主要用于啄击,勾杀只是必要时的辅助功能,所以应看作啄兵。研究考指出,夏代主要是步战,步战条件下用戈,啄击最为有效,这是由人臂关节结构和武器工作原理决定的:啄击动作迅猛,有利于增强武器动能,啄刺阻力小,能收到最大的杀伤效果。夏代青铜戈的形态特征也表明它是按“啄兵”的要求制作的:第一,它的援部平伸,与戈有直角相交,可保证前锋以最佳角度击中目标。若使用下刃,这种角度无论对杀伤力还是戈结合牢固程度都不适合。第二,它的前锋尖锐,上下刃对称,可见其作用同于矛叶侧刃,

作为刺兵的矛,也是传统的兵器,在夏代仍有广泛使用。夏文化遗址中多见骨矛、石矛,形制多样,多磨制得光滑锋利。

夏朝的军事训练

夏朝田猎是当时军事训练的主要方式,同时还设有训练奴隶主贵族的场所,以习射为主。

夏朝的军制

夏朝的军制留存的史料很少,但有限的文献和考古材料可以表明,它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端。起止时间有多种说法,通行之说约公元前22或的21世纪至前17或前16世纪。这一时代,国家已经形成,军队随之产生.反映奴隶立阶级意志的车事制度相应出现。夏王朝脱胎于氏族社会的部落联盟,掌握国家政权的夏后氏只是众多部落中力量最强大者,处十天下“共王”地位。与其共主政体相适应,夏后氏建立以奴隶艾贵族为骨干、“众”(平民)为基础的国家军队.赖以“守邦”。被夏后氏征服和承认其共主地位的各部落,作为政治实体而存在,有各自的武装组织,承相对复朗贡纳和应召出征的义务。作战时,夏王根据需要,或征集点接统治地区的“众”,或同时征召直接统治区以外的异姓部落出战,实行居则为民战则为兵的兵农合一的制度。夏朝车队编制不详。《左传?哀公元年》关于夏工少康以“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复国的记载,有的学者据此认为“旅”为军队员大建制单位。有学者认为,夏朝军队按氏族部落的生产生活组织,以十进制编成。夏王为最高统帅。夏启灭有启氏的甘之战中,所辖“六事之人”,亦称“六卿”,当是分工不同的六个奴隶主贵族首领,他们平时治理民事,战时担任作战指挥。

标签: 夏朝商朝周朝

更多文章

  • 商纣王的两个儿子结局如何?商纣王的儿子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商纣王的儿子是谁?商纣王可谓是中国历史上记载中残暴的君主,名受或受德,商谥帝辛,周武王称其为“纣王”,部份文学小说则称其为“寿王”,是中国商朝末代君主,也于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去世,在位30年,后世评价褒贬不一。关于他的儿子,史书上记载两个:太子是武庚,在商代,婚姻制度和我们很不一样

  • 周武王姬发生平简介 姬发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周武王,姬姓,名发,谥武,日名为珷帝日丁,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是西伯昌与太姒的嫡次子,其正妻为邑姜,西周的创建者。周文王十五岁时生武王,文王临死时嘱武王早图克商。武王即位后,继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国家,周国日益强盛。受命九年(约前1048年)在盟津(孟津)大会诸侯,前

  • 周族兴起于什么地方?周族的起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夏朝,商朝,周朝

    从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到八世纪,是中国史上的西周时期。从这时起,中国的历史就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出现了封建领主制的国家。1、周族早期的历史周是兴起在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古老部落。渭水有很多支流,漆水、沮水之间,上地肥沃,物产丰饶。这种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周能够勃兴的一个重要因素。相传周的始祖后稷

  • 盘点上古时代的“八大姓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上古历史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文明古国,有着无数独有的传统文化。其中姓氏便是最为古老同时又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一种。姓氏的起源是基于“天道”对祖先和图腾所产生的崇拜,后来才逐渐演化成为了一个家族传承的标志。今天要说的便是中国流传最为古老的上古八大姓,已经延传了5000年,看看你的姓氏在此列吗?1

  • 夏朝之前的上古时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上古历史

    众所周知,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那么,夏朝之前的历史是咋样的呢?你知道中国在夏朝之前的历史吗?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

  • 青年大禹的成就 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古历史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最后在羽山将其处死。接着鲧的儿子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禹

  • 蚩尤的后裔都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上古历史

    蚩尤被汉族人民尊称为“战神”,这是因为蚩尤作为上古时代九黎部落的首领,作战勇猛,曾让黄帝部落九战九败。而蚩尤最终败在了黄帝手中,身首异处,他的部下也相继各奔东西,四散而逃,这也给历史学家们留下了“蚩尤后裔是什么民族”这个疑问。蚩尤在古代人的眼中崇尚暴力,喜欢用战争解决问题,但是这样的蚩尤却始终不能让

  • 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上古历史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分别叫尧、舜和禹。尧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明君,他不仅能使自己的部落内部亲近团结,百官各尽其职,而且能使各地部落首领心悦诚服,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尧老了的时候,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便召集各个部落首领来商议。问他们说:“谁能够继承我的事业呢?”一个大臣

  • 赤帝祝融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上古历史

    1、传说一祝融是中国帝王。他以火施化,号为赤帝。相传,祝融还是一个音乐家,他经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阳(今衡阳市南岳区),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2、传说二上古帝喾(kù音酷)在位时,有一个叫重

  • 黄帝和蚩尤为什么会爆发大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古历史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后来中国神话学者将这场黄帝战蚩尤的大战神化,双方都动用了神仙法力,风伯、雨师都来参战。最后黄帝击败九黎部落,杀死蚩尤。公元前二十七世纪时,仅黄河中游和汾水下游一带,就有一万个以上的大小的部落。其中以三个部落最为强大,一个是五氏之一的神农氏的后裔。一个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