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四大家族是哪四家?四大家族的简介

东晋四大家族是哪四家?四大家族的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963 更新时间:2023/12/10 21:56:40

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形成于曹魏,发展于西晋,到东晋其势力已达顶峰,至南朝门阀制度逐渐走向下坡路。隋朝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彻底崩溃。

在曹魏西晋时,王谢袁萧四大家族的地位并不高于其他士族,有的甚至尚未进入士族行列。但由于王、谢官位的上升,才被列为门阀;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只有四岁临朝听政,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之后庾家没落,让出来的空位,经过几番权力斗争,最后的赢家桓温,得到了荆州刺史的位置。东晋进入桓氏时代由于梁末侯景之乱对南朝士族予以沉重打击与门阀士族自身的腐朽,四大家族及其他士族逐步走向没落和衰亡。

王家

琅琊王氏,是王姓的郡望之一。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本为姬姓,后因驱逐赤狄有功,被赐姓王姓。王姓在战国时出了一员大将,就是续白起之后的秦国名将王翦秦始皇扫六合定中原,王翦祖宗三代立有赫赫战功。后来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迁到山东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台西北)一地。到西汉时,琅琊王氏出了个很有名的人物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其后世代为官,"有累世之美"(《汉书》),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琅琊王氏的后世子孙,无不以"汉谏议大夫吉之后"为荣耀。

但说到琅琊王氏最辉煌的时期,则是在"王与马,共天下"东晋朝时。马是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王便是琅琊王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王导。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得到王氏一族的鼎力支持。晋末丧乱,在王导的策划下,又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可以说,司马睿的发迹,和琅琊王氏是分不开的。所以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让王导与他一同坐在龙椅上,"王与马,共天下"也传为佳话。王导官居宰辅,共辅佐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任帝王,成为东晋初期,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操纵者。王氏子孙及家族成员也多为朝中要员。

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在军事上又多掌握兵权,政治地位不可动摇,对整个东晋王朝影响至深。其堂兄王敦都督江、扬六州军事,拥兵重镇,后来一度叛乱,威胁晋室,也是王氏一族势力强大的一个侧面反映。在文化界,王氏一族也颇负盛名,有著名的书法大家王羲之和王献之。刘禹锡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便是指的琅琊王氏,以及陈留谢氏。

王氏显贵,从"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兄弟开始,到王戎、王衍,家族子弟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尤其是经历了永嘉之乱,五胡(匈奴、羯、鲜卑、氐、羌)乱华,王敦、王导兄弟在南京重建晋室有功,使王家更是名重江东,有"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之说,有"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故事。随后,又出了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这样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物,使得王家不仅在政治上无人能敌,而且在文艺上更是奇葩一朵。在整个六朝时代,山东琅邪王氏家族,为官做到五品以上的,有161人。其中,做到一品官的,达15人(在整个中国古代,能与山东琅邪王氏相媲美的,唯有山西闻喜裴氏家族,曾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

谢家

陈留谢氏。又称陈郡谢氏,出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能与琅琊王氏比肩的,唯有陈郡谢氏。"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两句流传千古的诗,让王谢二族当年的风光尽收眼底。谢氏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很快。谢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便是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的谢安,而谢氏的发迹也是从谢安这一辈开始的,谢安的堂兄谢尚,弟弟谢万出仕后,家族才开始兴旺,到谢安任相时期达到顶峰。谢安让侄子谢玄组建北府兵,对东晋朝有着深远影响:淝水之战打败前秦,北府兵功劳甚大,后来也是北府兵的首领刘裕推翻了东晋,代之以宋。

六朝以后,世间多以"王谢"并称,该称呼成为中国古代世家大族的代名词,但与王氏比起来,谢氏还是有差距。排在第二位的谢氏,一品官员仅出了4人。其代表人物谢安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是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哥哥谢弈、弟弟谢万、谢石、侄儿谢玄等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大官。文学史上有名的谢灵运、谢眺也出自谢氏世家。

桓家

桓氏一族发迹于桓温的父亲桓彝,桓彝是谯郡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北)人,最初在齐王司马冏麾下任骑都尉,晋元帝时受封安东将军,之后"累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晋书》)。桓温是桓彝之子,晋明帝的女婿,受到中书监何充的赏识,被封为荆州刺史、安西将军。虽有皇亲的光环照耀,但桓温能有后来的地位,客观上说,是靠真本事打下来的。其时,北方的后赵政权与西南的成汉结盟,对东晋形成半包围之势,两害相权取其轻,灭掉成汉便成为东晋的首要目标,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正是桓温,桓温也因此在朝中名声大振,后来升至大司马,长期执掌朝政大权。

桓温的三次北伐,虽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却在客观上打出了东晋的威风。第一次,主要对手是氐族的前秦政权,一直打到霸上(长安以东),北伐军很受欢迎,"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晋书》),但是由于后来粮草不济,只得退兵;第二次,打败姚氏的羌军,收复了洛阳。但随后便被刚刚兴起的前燕慕容氏击退。第三次,是与前燕慕容氏对峙,开始时势不可挡,占尽先机,最终在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一役,遭到前燕大将慕容垂的骑兵伏击,铩羽而归。

桓温有篡晋室自立的野心。攻灭成汉、三次北伐,都是在树立自己的威信,捞取政治上的资本,为最终的篡立做着前期准备。"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世说新语》)的名言,便是出自桓温之口。桓温在有生之年虽没能实现篡立的目标,却奠定了家族不可动摇的地位。到了他的儿子桓玄时,终于起兵反叛,逼迫晋安帝禅位,于公元404年建立桓楚政权。桓楚政权被刘裕的北府军打败后,桓氏家族余众仍与晋室对抗多年。桓氏一族的反叛,也让本就日趋没落的东晋朝,变得更加摇摇欲坠,最终被刘宋所取代。

庾家

庾氏庾亮继承了大权臣王导位置,庾亮死后他的弟弟庾冰接任大权臣的职务,庾冰的弟弟庾翼则把持东晋最重要的外镇官员荆州刺史一职。

更多文章

  • 十六国时期的私学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十六国时期的私学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十六国北朝的私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保护因动乱受到破坏的教育。许多耆老硕儒开门办学,不仅备受士人推崇,也为统治者所器重,他们培养的学生也大都加以重用。所有这些都决定了私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地位,私学已不再是官学的附庸,而是逐渐

  • 历史上的李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斯,战国,历史解密

    秦始皇建立统一六国,除了是靠着祖先们的精明强干使得大秦发展迅速之外,更多的是秦始皇自身的谋略以及知人善任有关,而在秦始皇定鼎天下时,他的一位有名的谋臣,则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李斯!据《秦书》记载,李斯是一个很有眼光的人,他建议秦始皇虚心招纳别国的人才,又建议推荐郡县制度等有益于发展的政策。

  • 三国名士之流盛行,诸葛亮抱膝长啸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名士之流盛行,那么三国群雄打得不可开交之时,这些名士都在做着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长啸是什么?为什么啸诸葛亮可谓是三国群星璀璨中最闪亮的一颗,而他是琅琊诸葛氏的后人,自然也是属于士族之流。诸葛亮登场时就和众人不太一样,《三国志》记载:“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说的是诸

  • 杨玉环死后,最伤心的人应该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死后,最伤心的人应该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只可惜这样的爱情不被世人所容忍和认可,最后的杨玉环的结局竟是被逼着自缢而亡,在杨玉环去世后,唐玄宗悲痛不已,每每到深夜都会思念曾经和自己朝夕相伴的爱人,可殊不知在当时最伤心的并不是唐玄宗,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竟因杨玉环的去世难过而死,这

  • 诸葛亮手下有哪些大将能够守住街亭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桥段,马谡是诸葛亮的得意弟子,平时谈论兵法战略受到诸葛亮的赞赏。然而马谡这个人虽然理论功底深厚,却是缺乏足够的实践基础。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期间,委任马谡去驻守战略要地街亭,没想到马谡将营寨扎在了山上,直接被魏军围困,导致了街亭失守,而诸葛亮为了警示众人,直接斩了

  • 宁王之乱为什么会失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宁王之乱,又称宁王叛乱、宸濠之乱,发生在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为争夺皇位,在南昌发动了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四十三天后,被赣南巡抚王守仁平定。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失败原因宁王失败的原因,固然与其实力弱,孤立无援和不得民心有关,但也有

  • 康熙说出了雍正的一个什么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说出了雍正的一个什么缺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清朝的康熙皇帝共生下三十五个皇子,其中序齿者二十四人。在这二十四个皇子中,兄弟间的性格特征都大异其趣。比如康熙的皇长子胤禔,在兄弟中年纪最大,却因庶子身份无法继承皇位,导致其心机非常深重,数次设计陷害太子。二阿

  • 孔子的子孙地位到底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的子孙地位到底有多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司马迁对孔圣人的赞誉。而自从汉朝独尊儒术,历朝历代对儒家、孔子都是分外尊崇,而孔子的后代也是被历代君王封赏。也正是如此,孔家成了古代的第一家族。就算王朝更迭,孔家的位置依旧备受尊崇。毕竟儒家

  • 王子犯法都和庶民同罪 古代皇帝犯法又是怎么处理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对古代皇帝犯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古代皇帝犯法都是怎么处理的?王子犯法还好说,那要是天子犯法怎么办呢?皇帝是至尊无上,法都在他手里攥着呢,这皇帝犯法怎么办?中国古人有他的智慧,有的时候至尊无上的统治者犯了错,也有一些特殊的认错方式。你比方说;当年曹操

  • 华容道时,如果曹操拼死一搏他能突出重围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曹操作为三国势力最大的枭雄,在统一北方之后就开始了他一统天下的雄心了,但是在赤壁之战中 ,曹操吃了他军事生涯最惨败的一仗,几万精锐部队化为乌有,统一全国在曹操有生之年成空谈,着实令人惋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赤壁之战前,曹操从起兵到统一北方这段时间,也经历了很多危险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