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改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42 更新时间:2024/1/19 9:50:30

1、政治

公元472年(延兴二年),政以久任,满一年升迁一级;治绩不好的即使就任不久,也要受到处罚,甚至降级。公元475年(延兴五年),为改变过去州、郡、县争收租调的混乱局面,政府确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征收时禁止使用大斗、长尺、重秤。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颁布俸禄制,申明俸禄以外贪赃满一匹绢布的处死。次年颁行的均田令中,又规定地方守宰可以按官职高低给一定数量的俸田。所授公田不准买,离职时移交下任。

太和年间,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又分正、从。从品为北魏之首创。十九年,又按照家世、官爵等标准,将代北以来的鲜卑贵族定为姓、族,姓为高,族次之,其中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所谓四姓,一说为中原汉族高门崔、卢、、郑,一说为汉族甲、乙、丙、丁四种郡姓,后者似为确。班定姓族,使鲜卑贵族与汉士族得以进一步结合。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孝文帝很恼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险,哪能不讲。”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不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你看怎么样?”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进军。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

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是仿效先祖的美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2、经济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分。还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 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新租调规定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3、文化

孝文帝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而须改说单音节的汉语,《魏书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以下是一些例子:

拓拔(皇族)→元姓

独孤→刘姓

丘穆棱→穆姓

步六孤→陆姓

贺赖→贺姓

贺楼→楼姓

孝文帝迁都洛邑后,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又给予孔子后裔土地与银钱,让他们可以继续祭祀这位祖先。

标签: 两晋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北魏六镇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两晋南北朝

    六镇之乱,又称六镇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起的动乱。起因是因北魏首都南迁洛阳後,六镇鲜卑和鲜卑化贵族与将士的待遇及升迁不如洛阳鲜卑贵族,最後发起的反汉化的大起事。 北魏孝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

  • 南北朝北齐历史简介, 北齐王朝历史上有几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两晋南北朝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公元550年—577年。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577年被北周消灭,共享国二十八年北齐是一个地方性政权,继承了东魏所控制的地

  • 南北朝有那几个朝代?南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两晋南北朝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公元4

  • 北齐战神兰陵王高长恭 ,盘点有关兰陵王的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两晋南北朝

    兰陵王是北朝时期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有的说他“有胆勇,善战斗”,有的说他“勇冠三军,百战百胜”。这表明,他的英勇善战绝不仅是因为戴着狰狞的面具。光靠威吓,肯定是吓不退敌人的,关键还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战斗本领。狰狞的面具,只是为他的神勇无敌增添了一抹传奇的光环。兰陵王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

  • 岭南圣母冼夫人简介, 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两晋南北朝

    冼夫人,中国公元六世纪时岭南地区的百越女首领。她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十一年(51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诞生于高凉(现高州市),卒于隋代仁寿初年(602年)正月十八日,享年九十周岁。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她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保证了社会的和平稳定,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

  • 关陇集团:一个控制着北朝影响直到隋唐的团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两晋南北朝

    虽然历史上称呼宇文泰和高欢建立的两个魏国叫做西东魏国,但是对于宇文泰来说,他的魏国才是正版的魏国,东边的那个魏国是冒牌货,同样的,对于高欢来说,他的魏国才是正版的魏国,西边的那个魏国是冒牌货。 西魏和东魏隔着黄河和潼关对峙。两边都说自己是正版的北魏,但两边其实都是盗版的北魏,都是傀儡政权。原来的北

  • 三国名将魏延下场为何如此之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国历史

    诸葛亮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本文倒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神人多疑的一面。《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写道:刘备攻取长沙,降服黄忠、魏延后,诸葛亮对刘备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此说虽是小说家罗贯中之虚构,但也近乎写实。诸葛亮对魏延多存疑虑,不予重用,且借机除之,以致最终被杨仪

  • 关羽曹操之间因何有心结?曹操抢过关羽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历史

    我早年最大的梦想是当导演,不为别的,只为可以坐在摄像机旁,用教鞭似的棍子,驱策一群冷艳的美女在身边转来转去,这也应算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之一吧。当然,潜规则的事,以本人高尚的情操,是绝对不会干的。因此,当我看到一些所谓历史剧,正剧里头总要节外生枝地插进去一些子虚乌有的女人时,喜好历史的我,倒不会拿起板砖

  • 刘备联孙拒曹有始无终 病危托孤诸葛亮极度悔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历史

    三国鼎立时,东吴孙权遣吕蒙诸将袭取荆州,关羽父子兵败被杀,蜀汉遭到重创。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转折。史学家对此问题作深入研究者不多,也有人认为关羽没有认真执行诸葛亮的“联孙拒曹”战略,把主要责任都推到关羽身上。我也曾有过类似看法,现在再次研读《三国志》,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再说,

  • 马超投靠刘备后受排挤与压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历史

    关羽非常骄傲,喜欢别人的阿谀奉承。马超初来投降时,远在荆州的关羽曾特地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等级。诸葛亮当即明白了关羽的用意,回信中先是大夸马超如何英雄了得,说是和张飞也有得一比,随即笔锋一转,“终不及你美髯公之超群绝伦呀!”关羽读信后非常满意,还把这封信让手下人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