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蒙古大军怎样解决给养问题

解密蒙古大军怎样解决给养问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684 更新时间:2024/3/14 8:16:09

蒙古大军号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其给养又是如解决的呢?据悉以“十户”为标准,规定所需携带的食物炊具。比如,在入侵花剌子模帝国期间(1219 1222年),蒙古大军每“十户”配备的给养物品是:三条或三条半干羊肉,以及一口大铁锅。

仅凭这些给养是无法满足士兵需要的。要理解蒙古大军的后勤问题,还必须考虑其远征作战的特点,即远征的不仅仅是蒙古大军,还包括军中将士的家眷,以及他们牧养的马、羊等牲畜。比如,旭烈兀率军西征时(1253年),总共带了15万兵马。而据美国历史学家史密斯估计,每名将士大概有5至6名家眷,于是,随军出征的家眷达75万至90万之众。每家又估计牧有100只羊(或100只羊当量的其他牲畜)和10匹马。羊是主要的食物来源,而马则或是战马或是运输工具。如果以每匹马相当于5只羊计算,随军出征的羊的数量为2250万只。,如此庞大的行军队伍,必然会影响行进速度。比如,小羊羔每天只能走5到6公里路程。因此,在遇到紧急军情的时候,大军必然会加速先行,家眷及牲畜则只能慢慢尾随。正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干粮,维持生命和战斗力,蒙古兵必然会频频抢劫。

按照波斯历史学家志费尼的说法,蒙古统治者之所以不让士兵配备足够给养,是因为“狮子只要不饿,根本不去猎取、袭击野兽”,“吃得太饱的狗不猎野兽”,“饿着你的狗,它才跟你走。”正因为他们欣赏这种哲学,如赵珙《蒙鞑备录》所言:“(蒙古人)凡攻大城,先击小郡,掠其人民以供驱使 每一骑兵,必欲掠十人。”当然,劫掠平民以保证自己的给养,并非只是蒙古军队奉行的哲学。比如,依照辽国的兵制,辽兵都不配发干粮,但每名辽兵都配有一名“打草谷家丁”,他的职责就是“四出抄掠以供之(指辽兵)”。

据美国历史学家唐纳德恩格斯考证,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马其顿远征军通会以“结盟”的方式保证给养,否则也会行劫掠之事,“那些没有在马其顿军队到来前就投降的地区被认为是敌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取特别的行动来确保军队的粮食供应。”

而蒙古军队需要的不仅是粮食,还包括牧场。如果有哪个地区拒绝臣服,蒙古军会将它夷为平地,使其变成一片牧场。即便选择了臣服,这个地区的良田也经常会被“改造”成为牧场。蒙古人的膳食结构很简单。据方济各会修士卡皮尼所述,“他们吃所有能吃的东西,他们吃狗、狼、狐狸和马,迫不得已时,他们还会吃人肉以及马的胎衣 我甚至看见过他们吃虱子,他们说, 既然它叮咬我的儿子,吸我儿子的血,我为什么不能吃它们? 我还看见他们吃老鼠。”

乳制品是蒙古人的主食。一匹母马每天能产2.25至2.5夸脱马奶,而每个蒙古骑兵配备了5到6匹马。南赵珙所撰蒙鞑备录》如此写道,“凡一牝马之乳,可饱三人,出入止饮马乳,或宰羊为粮。”现代营养学已经充分证明,马奶中富含的蛋白质和卡路里,能够保证蒙古兵获得足够的营养。

正因为“吃所有能吃的东西”,恶劣的战争环境不再“恶劣”。根据曾在公元1253年访问蒙古帝国的方济各会修士卢布鲁克的说法,战马死于沙场之后,蒙古士兵能迅速分割其尸体,把马肉进行腌制,或者做成干肉,或者做成香肠,或者当时食用,或者熏制后留待日后食用。

如果没有马奶和水可以饮用,蒙古士兵会饮马血。现代科学表明,即便是流失体内三分之一的血,也不会危及马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每匹马能提供14品脱的血,大约含有2184千卡热量。当然,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实际上,无水渴极之时,汉人骑兵也会刺马饮血。

除了自身携带以及抢劫而来的粮食,蒙古士兵还会通过猎捕获得食物。“如出征于中国,食羊尽,则射兔、鹿、野豕为食。故屯数十万之师,不举烟火。”对喜好围猎的蒙古人来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由于史料有限,我们很难具体了解蒙古军的医疗组织情况。依常理推断,萨满巫师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萨满都有比较高深的医疗知识。另外,既然天下巧匠都会被蒙古统治者征用,没有理由医生不会被征用,因为医生和巧匠一样,都能提升或者保持蒙古大军的战斗力。

标签: 宋朝元朝

更多文章

  • 南宋--蒙古帝国征服史中最难啃的骨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元朝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领的蒙古军团曾横扫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可是,这么一支强悍的蒙古铁骑,在面对积贫积弱、偏安一隅的南宋时,几乎束手无策。蒙古为了攻下南宋,在战争中还损失了两代汗王。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团,主要有两条征战线路:南下和西征。南下征服宋朝、金朝的广大地区,西征欧洲大陆。

  • 背嵬军—岳家军精锐中的精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元朝

    宋金作战,岳飞的部队把金人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十年对金作战中,岳飞的军队以牺牲一万五千人,伤残两万人的代价,杀死战斗力强悍的金兵约十五万人,杀伤至少五万人。金人发出了“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叹息,对岳家军是又怕又恨。在强悍的岳家军中,又有一支屡屡以少胜多的军队,那就是背

  • 元朝的迅速腐化源于贵族的奢靡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元朝

    元朝的蒙古人,是不折不扣的战争狂人。他们把南宋攻占下来之后,还不消停。接着,他们的战火又烧到了现今的东南亚、波兰和匈牙利。至于和平,他们没有概念,治理国家,那也不是他们的强项。他们只是善于征服。 在他们的领地,人们分为草原户口和农村户口。草原户口,那是享有特权的,而农村户口,则是专门供草原人剥削的

  • 成吉思汗与岳飞相遇 岳飞必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元朝

    成吉思汗,是宋末元初“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天骄”,令西方人闻风丧胆的战神,有生之年打下了五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岳飞,南宋初期的常胜将军,曾以八百精兵破金兀术十万铁骑,平生理想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直捣黄龙。

  • 忽必烈将蒙古国号为“元” 源于大有为于天下的抱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元朝

    中国历代的国号,曾经都是一些地名,周天子崛起在“周”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周”,秦人崛起在“秦”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秦”,刘邦得天下定国号为“汉”,到不是因为他

  • 中国律师的鼻祖——邓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元朝

    当代华夏的状师轨制更多的是来源于西要领治国家的状师轨制,华夏状师是在有恒久独裁体制又贫乏法治汗青的人治国家下生长起来的,状师执业的情况尤其是政事情况紧张制约着状师业的生长和民主法治的前进。许多状师因为仗义执言、秉公办案每每遭到某些当权者的打击报复,由此可见华夏的民主法治之路仍旧极度漫长。有感于此,

  • 神秘消失的古国—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元朝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契丹民族是一个剽悍勇猛的民族。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中国北方民族就已经出现在《魏书》中。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大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

  • 元朝的行省制度及11个行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元朝

    金朝尚书省臣到地方直接统领军政,称“行尚书省事”。蒙古灭金过程中,曾派达鲁花赤驻燕京,负责中原的刑名和财赋等事。汉人官员沿袭金制,称燕京行尚书省事。元朝建国以后,在中央立中书省,为了处理中央和地方事务,忽必烈相继在首都开平,燕京以及京兆,平阳等地建立“中书省&r

  • 耶律楚材对蒙古帝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元朝

    1、汉化的辽贵族 辽金在与宋朝的战战和和中先后被中原文化同化。蒙古人征服他们后起用了其贵族官僚,这些官僚是最先让蒙古贵族接触汉制的先驱,其中耶律楚材是最具代表性的。 耶律楚材是契丹皇族的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耶律突欲是契丹皇族中最早接受汉文化的人之一,他治理东丹,一概采用汉法。他对中原文

  • 蒙古部族的起源和兴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朝,元朝

    蒙古地区,自古以来是诸游牧部落的活动场所。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到13世纪初才告结束,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至于蒙古民族之族源,现、当代多数学者认为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