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倪宽 中国农历的计算法竟然是他计算出的

西汉倪宽 中国农历的计算法竟然是他计算出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16 更新时间:2024/3/30 5:47:56

倪宽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以下就是关于倪宽的简介。

倪宽,字仲文,西汉千乘人。他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因为家境根本上不起学。所以就在当时郡国学校中帮助学校的伙房做饭,通过这一个手段来得到学习的机会。不仅如何,小小年纪的倪宽,还经常被有钱人家雇为短工。每次下地干活的时候,倪宽总是将经书悬挂在锄把上,一有时间就仔细地读书,仔细研究书中的奥秘。这就是著名的“带经而锄”的典故。这是因为倪宽的勤奋刻苦,也受到了当时大家欧阳生的青睐。欧阳生是《尚书》和《欧阳学》的开创者,因此倪宽在《尚书》的研究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之后,倪宽又拜西汉经学博士孔安国为师,学习经学理论。这是因为有这样的大家指导,倪宽的学业也越来越精,被当时所在的郡国推选为博士。

后来,倪宽同了答辩考试,开始进入了仕途,成为了掌故。之后又被补选为“廷尉文学卒史”。元狩三年,倪宽被汉武帝召见,让他讲“经学”。倪宽引经据典,让汉武帝十分高兴。于是汉武帝提升倪宽为中大夫,专门负责朝廷的议论之事。

之后的倪宽,便在仕途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元鼎四年升为左内史。元封元年,倪宽被人们为御史大夫,登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倪宽在御史大夫任上做了八年,最终于太初二年去世。通过倪宽的简介可以知道,知识是通往人生新道路最有效的途径。

1、倪宽的成就

倪宽的成就,对后人来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其中最值得令后世称赞的,就是他为汉朝制定了新的立法《太初历》。

在汉朝初年,朝廷的方纲大纪都是刚刚建立,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统治朝所用的历法还是沿用秦朝所流传下来的。这个历法有着很多的错误,比如说朔晦月建、弦望满亏。已经不太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元封六年,公孙卿和司马迁等人建议修改历法。汉武帝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就叫倪宽了主持修改历法这件事。

于是,倪宽就召集人手,开始了新历法的制定,这部历法,就是汉朝的《太初历》。。在这部历法中,倪宽推定一个回归年的时间为365.38515天,一个月的时间为29.4381天,这已经是一个十分精准的数字了。同时在太初历中,倪宽以一月作为岁首,改变了颛顼历以十月作为岁首的纪年方法。目前我们现在依然沿用《太初历》中以一月作为岁首的计时方法。这说明《太初历》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影响极大。不仅如此,倪宽还把二十四节气编入了《太初历》中,将没有中气的月份编为闰月,十九年设置了7个闰月。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太初历也慢慢地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用的农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倪宽的成就。

倪宽的成就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不少的著作包括《倪宽》九篇、《倪宽赋》、《封禅颂》等名篇,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文章都已经被遗失了。

2、倪宽的评价

对于倪宽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首先,倪宽是一个十分刻苦努力的人。在小时候,由于家里贫困却又喜欢学习,聪明的倪宽就将经书绑在了锄把上,一到有时间休息的时候,倪宽就痴迷地阅读,丝毫不肯浪费一点时间。这就是后来人们所传的“带经而锄”的典故。正因为倪宽的刻苦学习,为他之后的一路高升奠定了基础。

其次,倪宽是一个做事勤恳,很有才华的人。在廷尉府为廷尉文学卒史时,温文尔雅,不善于动武。因此不被张汤所看重,又被他派到北地管羊。倪宽没有怨言,依然尽心尽力地做着他的工作。后来廷尉府遇到奏折被退回的问题,让张汤很是烦恼。倪宽听说后,便重新写了奏折,其语言和文字,让廷尉府的人大为赞美。张汤看后也甚为惊奇,交给汉武帝后,汉武帝不仅没有驳回奏折,还询问奏折是谁写的。就这样,倪宽开始被汉武帝赏识,仕途也变得宽广。

在进入朝廷以后,倪宽并没有停止学习的道路,他的才能,也见识的增长而提高。虽然在朝廷中时常受到别人的攻击,但是倪宽对此并不在意,而是用自己才华和能力让对手心悦诚服。

通过对倪宽的评价,可以知道,虽然先天条件可能比较缺乏,但是也能够凭借后天的学习,努力,就像倪宽一样努力奋斗,依然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标签: 秦汉历史

更多文章

  • 七国之乱:西汉时期为什么会爆发七国之乱?爆发的背景、过程及结果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汉历史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平定以后,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中央集权走向巩固,国家统一显著加强了。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参与叛乱的是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

  • 夏侯婴: 从刘邦车夫到开国功臣 四朝元老屹立不倒 传奇司机夏侯婴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汉历史

    夏侯婴是西汉开国功臣,一开始只是一个车夫,但是能从一介车夫逆袭成开国功臣,就足以见得夏侯婴的本领。在汉朝建立以后,许多开国功臣都逃不过被杀的命运,尤其是到了吕后时期,更是人人惶恐。然而,夏侯婴经历了汉高祖、汉惠帝、吕后和汉文帝四朝,一直屹立不倒,一生为汉室鞠躬尽瘁。夏侯婴是沛县人,与汉高祖刘邦是老乡

  • 大将军卫青 中国骑兵天才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汉历史

    大将军卫青是平阳县人,他的父亲郑季充当县中小吏,在平阳侯曹寿家供事,曾与平阳侯的小妾卫媪通奸,生了卫青。卫青的同母哥哥卫长子,同母姐姐卫子夫在平阳公主家得到汉武帝的宠爱,所以冒充姓卫。卫青,字叫仲卿。卫长子改表字叫长君。长君的母亲叫卫媪。卫媪的大女儿叫卫孺,二女儿叫卫少几,三女儿就是卫子夫。后来卫子

  • 燕王臧荼介绍 臧荼谋反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汉历史

    燕王臧荼起初只是燕国时期的一名老将。在一场众所周知的历史战役“陈胜吴广起义”中,因为当时的陈胜和吴广不满当时的政权带动老百姓们一起来反抗,使得天下大乱,由于起义中老百姓占了大部分,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什么战斗策略,很快就被有能力的帝王将相给扑灭了。后来,韩广就受当时的帝王令去安抚当地的老百姓,想让他

  • 蒙恬: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 丰功伟绩下枉死小人之手 手握三十万大军却从未起兵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汉历史

    蒙恬是秦朝时期名将,出身名将世家,深得秦始皇宠信。秦统一六国后,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秦二世胡亥夺位后,蒙恬被迫吃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灭门,成为胡亥夺权的陪葬品、牺牲品。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为蒙恬写了列传,却没有为他的祖父和父亲专门写列传。但是如果要

  • 医圣张仲景:名垂千古的医者 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汉历史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而比起好些名医的世家传承,甚至草根身世来,医圣张仲景,却是个绝对的另类,他的家庭,是当时东汉王朝的官僚世家,虽说比起名门显贵有差距,生活却还优

  • 张良:是中国文人的巅峰 做人当学张良拿得起放得下 所以张良能独善其身 幸免于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汉历史

    张良是秦末汉初杰出的谋臣,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有道是“伴君如伴虎”,汉高祖刘邦的疑心极大,张良陪伴皇帝左右还能够自保,这确实是一大奇迹!张良为什么能够在危机重重的宫廷斗争中得以善始善终?众所周知,秦末乱世中,刘邦的崛起颇为传奇。他出身低微,说好听点儿是一介布衣,说

  • 张良本意复立韩国 为何会转变成为维护汉朝一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汉历史

    张良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他身为文臣谋士,进则为帝王师,可谋国兴、立邦安;退则为逍遥身,可保自身、延富贵,是千百年来文人无限向往、无法企及的高度,纷纷效仿、而望尘莫及的典范。1、张良:中国最后一个贵族很多人说张良是刘邦的谋士,但王安石说,张良才是刘邦集团的真正头脑,他只

  •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扩大了汉朝文明的影响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汉历史

    张骞,生于公元前164年,卒于114年,早期经历不详,在出使西域前在汉朝当一个小官,默默无名,史书文献鲜有记载他出使西域前的事迹。西汉建立之初,就早已饱受匈奴不断骚扰西北边境,甚至有威胁汉朝都城长安的危险。在此时代背景下,汉武帝刘彻决定联合匈奴的世仇,位于匈奴西边的游牧民族大月氏,一起共同抗击匈奴,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作者 张择端与李师师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汉历史

    似乎一提及张择端,人们心中自然而然地便会联想到《清明上河图》,甚至很多人知道《清明上河图》,但在这些人中也有一小部分是不认识张择端的。张择端在绘画《清明上河图》的时候不知是否料想到,这幅旷世巨作今后将代替他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长存下去,搜索相关张择端的资料,寥寥无几,似乎《清明上河图》这几个字便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