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卫:受到雍正的信任和重用 乾隆继位之后是如何对待雍正的心腹李卫的?

李卫:受到雍正的信任和重用 乾隆继位之后是如何对待雍正的心腹李卫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426 更新时间:2024/1/19 8:01:28

李卫是清朝名臣,是雍正时期的第一重臣。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深受雍正皇帝赏识。李卫在雍正时期风生水起 乾隆继位之后他的结局如何?乾隆为何烧毁李卫的神像?

历朝历代都有卖官鬻爵的丑恶现象,那些花钱上位的官员,后来大多成了贪官污吏,这很好理解,因为他们花钱买官的目的,就是为了大捞一把。但清朝出了个例外,这就是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雍正赏识和重用,成为雍正心腹,被其称为“国之卫器”的李卫。

据《清史稿•李卫传》《清高宗实录》等史料记载,生于江苏丰县的李卫至少是个富二代,家里很有钱。中国人历来都有望子成龙的传统,家里再穷也要想尽办法让子女上学读书,李卫这种有钱人家,就更不用说了,读到月球也供得起,然而李卫却不是读书的料,上了一段时间的学,什么也没学到,还觉得上学比吃黄连还苦,比坐牢还难受,后来干脆不上了。

这个“目不识丁”的家伙,却赢在了起跑线上——公元1717年,30岁的李卫花了一笔巨款,买了一个员外郎的官职,实授兵部员外郎,从五品,人生起点竟然比进士还高,因为进士的第一份工作,多半是翰林院检讨,从七品。

这家伙虽然没文化,运气却出奇地好——康熙末年,“九子夺嫡”事件爆发,康熙的二十四个儿子,参与夺嫡的有九个,其中就有四阿哥胤禛,最终四阿哥胜出,康熙去世后继位,是为雍正皇帝,而在这之前,李卫就是四阿哥的人。

如果说站队正确是第二个起跑线的话,那么第二个起跑线,他也赢了。李卫虽然没文化,但智商绝不欠费,头脑灵活,甚至可以说出奇地精明能干,而且善于并敢于出“奇招”。

比如在康熙朝户部任小职员时,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亲乱收费,每收一千两钱粮都要加收十两,美其名曰“收平余”,李卫说领导这样不行哦,您不能这么干哦,谏阻多次都无济于事。

李卫便毛了,也不管他是亲王还是什么王,更不管得罪对方的后果,弄来一个柜子放在走廊上显眼的地方,让人帮他在上面写上“某王赢钱”字样,“某王”见了既难堪又恼火,自然不敢再收了。

当时的雍正也是亲王,同样是亲王,李卫的这个举动,却令他刮目相看,也许从那时起,雍正就觉得“这小子不错”了,所以后来他继位后,立即任命李卫为云南盐驿道,让他去那里主管盐政。

当时的盐业是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贪污腐败的重灾区,这样的钱袋子,雍正是不会让一般人去管的,必须得是他信得过的人。李卫没有辜负这种信任,把这个钱袋子,替雍正管得好好的,由于政绩卓著,很快就被提升为云南布政使,并兼管盐务。

雍正让李卫到云南,原本是想让他到基层去“实习”和锻炼,至此算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可以让他挑更重的担子了,于是从此以后,李卫就在一路高升的路上停不下来了,从雍正三年的浙江巡抚,到雍正四年的兼任两浙盐政使,到雍正五年的浙江总督,短时间内一跃而为朝廷一品大员、封疆大吏,上升速度之快,简直让人头晕。

雍正皇帝对他超乎寻常的器重,主要原因当然不是因为他是“自己人”,目不识丁的李卫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大人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自有他的“绝招”。一是他为人正直,敢说敢为;二是清正廉洁,虽然最初的官职是花钱买来的,他却从未想过捞回本钱然后再大捞一把,而是真正想当个好官、能吏。

三是对雍正皇帝忠心耿耿,从来不做对他不利的事情,而对雍正交代的每一件事情,都尽职尽责地去完成,而且都很令雍正满意。这样的员工,哪个领导不喜欢并重用呢?雍正称他为“督抚模范”,也就毫不奇怪了。

从李卫的任职经历看得出来,很多时候雍正都是把盐政这个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主管或兼管的,这跟他在云南初掌盐政就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有关。在浙江任上,李卫不但在管理盐政、查缉私盐方面成就突出,还自筹资金修筑海塘,并且善于捕盗,而且于雍正七年一举侦破了甘凤池的反清复明案。

早在康熙时期,武艺高强的甘凤池就是反对朝廷的“朱三太子案”的参与者,没想到逍遥这么多年后,栽在了李卫手里。然而,也许是为人太过刚正的缘故,李卫办起事情来从不讲情面,而且嫉恶如仇,触及到不少官员的利益,得罪了不少官员,一些人竟上疏弹劾他“恃能放纵,操守亦不纯”,雍正只好提醒他——你小子要谨慎啊。

实际上,李卫的不讲情面和嫉恶如仇,正是雍正所欣赏和需要的,但太简单粗暴,在险恶的官场是不好混的,所以雍正叫他“汝宜勤修涵养,勉为全人,方不负知遇”。后来担任直隶总督时,又有人向雍正反映李卫“任性使气,动辄肆詈”,雍正又马上告诫他“丈夫立身行己,此等小节不能操持,尚何进德修业之可期?当时自检点,从容涵养”。

这可有点难为他了——既要他刚直不阿,又要他有涵养、做个全人,请问皇帝大人,你自己能做到吗?至于李卫是否听了雍正的话,是否达到了他的要求,这就很难说了,最大的可能是,李卫干脆来了个“置之不理”,该咋整咋整,所以后来才导致了乾隆皇帝的厌恶。

实际上,雍正去世、乾隆继位后,李卫依然受到重用,还因其能秉公执法,而获乾隆赐“四团龙补服”。别看只是一件衣服,这种衣服,却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是皇帝奖励勋臣的服装,在长达276年的有清一代,获赐这件衣服的,仅有区区73人,因军功和皇族地位获赐的占了绝大多数,因秉公执法而获得的,李卫是仅有的一例。

然而,李卫病逝后,之前专门给他安排过御医的乾隆,不知为何突然非常厌恶地如此评价:“李卫于督抚中并非公正纯臣,在浙江无功德于民,闻其仰借皇考恩眷,颇多任性骄纵之处。设使此时尚在,犹当究治其愆!”

这说明李卫并非那么高大上,他终究没有做到雍正希望他做到的那种“全人”,而在乾隆眼里更是不堪,连“公正”都没做到,在乾隆看来,他在浙江期间也没做过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还仗着他老爸的恩宠而任性骄纵,甚至表示如果他还在人世,非治他罪不可!

这就有点搞笑了——既然他那么不是东西,你为毛还赐给他那么一件衣服?要知道,这种“恩眷”,你老爸都未给过他哦!看来乾隆对李卫的厌恶,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后来当他来到杭州西湖,在花神庙里看到李卫及其妻妾的神像,顿时勃然大怒:“李卫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骄纵,初非公正纯臣。讬名立庙,甚为可异!”命人撤走一把火烧了。

而浙江人民之所以自发地给李卫及其妻妾立像,正是为了感念他在浙江任职期间为民做了不少好事。俗话说公道自在人心,评价一个父母官的好坏,他治下的百姓最有发言权。

李卫是贤臣,他对清朝雍正时期所做的贡献不可小觑。乾隆对他的态度从好到坏,也是在李卫死后,然而乾隆没有意识到李卫的价值,反而将他的缺点放大,个人的观点强烈,这不是一个正确的看人方法。值得欣慰的是,以现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看,乾隆必然会遭受越来越多的非议,像李卫这样真正干实事的人,将会受到历史越来越公正的代价。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雍正帝勤勉政事 却冷血多疑 一生留下无数谜团 是清朝最具争议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清历史

    雍正皇帝是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本人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统观雍正的历史地位,他应当是古代历史上的杰出帝王。雍正是清朝最具争议的皇帝,世人对于他的评价一直是毁誉参半。赞誉雍正的人认为他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在

  • 雍正雍正皇帝的改革是末世王朝最有力度的一次革故鼎新 几乎改变封建王朝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雍正帝胤禛执政期间,针对康熙年间的吏治和财政情况、以及长时间的腐朽社会风气而进行的铁腕改革。改革包括行政制度、赋役制度以及对农民的政策、改土归流以及对边疆民族的政策等。雍正皇帝的改革,几乎改变封建王朝的命运。雍正是爱新觉罗•胤禛登基之后的年号,胤禛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胤禛是

  • 南明朝:南明朝是如何成立的?存续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南明(1644年—1662年或1683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三帝一王。 明朝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成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但由于清朝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于贼,而非明”。立足未稳之时便急于诏修《明史》,其目的是显而易见

  • 明朝国号的由来 是因为明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公元1368年农历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

  • 明朝灭亡之势:日落西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清历史

    张居正死后初期,明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在位期间有东林党争、国本之争等重大事件,对外有朝鲜之役与萨尔浒之战。万历一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国本之争主要围绕着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令群臣忧心如焚。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

  • 明朝疆域:明朝地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清历史

    1、疆域 《明史·志第十六》:“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

  • 明朝锦衣卫的发迹史, 锦衣卫这个组织的发明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清历史

    明初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锦衣卫是朱元璋的一大发明。《明史·刑法志》说:“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

  • 鄱阳湖决战: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一场大决战,天命所归朱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清历史

    公元1363年8月30日,碧波万顷的鄱阳湖上忽然帆影密布。数百艘巨舰一字排开,高达十余丈的庞大船身全都漆成朱红色,就像一座雄伟的水上要塞一般横亘在湖面中央,坚不可摧。这支红色舰队咄咄逼人的阵势,让他们面前的敌人相形见绌——这支舰队不仅船只小,型号混杂,数量也不多。战场胜负似乎已然注定。不过,有一个人

  • 明朝历史:为什么说明朝是“极辉煌”与“最黑暗”并存的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清历史

    翻开明朝历史,不难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明朝竟然是一个“极辉煌”与“最黑暗”并存的朝代。笔者之所以提出这个命题,是基于以下考虑: 我们说明朝“极辉煌”主要是说它的成就斐然。一般认为,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大明,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

  • 大明最奇葩宰相李廷机:为了辞职在破庙住了5年 被称“庙祝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清历史

    在中国古代历代王朝之中,最为奇葩的王朝当属大明王朝,不仅皇帝奇葩,连宰相也是很奇葩。下面这位宰相,因为太累,竟然辞职不干了,蹲在破庙里住了5年,写了123封辞职信,被称“庙祝宰相”。 这位宰相就是大明著名的李廷机。这位李廷机自小聪明伶俐,科举考试考中榜眼,那是全国第二名啊,可谓十分有才华。而且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