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初三杰分别是谁,三个人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汉初三杰分别是谁,三个人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60 更新时间:2024/3/6 8:44:13

很多人都听说过“汉初三杰”的名号,指的就是秦朝末年跟随刘邦出谋划策、领兵打仗的人中的三位最杰出的人,张良萧何韩信。然而,这三人虽然同为汉初三杰,可是各自的结局却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三个人有三种不同的结局。那么,他们三个人的结局分别是什么?

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却能够建立存在400多年的两汉王朝,其实是多亏了汉初三杰,而刘邦只做到了一点,那就是会用人;项羽却恰恰相反,他自己的军事才能太强,而且刚愎自用,导致人才流失,要知道,汉初三杰中的张良和韩信,可都是从项羽的阵营投靠到刘邦那里的。

汉初三杰中,除了张良和韩信,另外一个人就是萧何。汉初三杰都有很多典故,我随便说几个,大家都很熟悉,比如张良拾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胯下之辱,萧规曹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这么多典故足见这三个人的能力有多么的过硬,简直就是刘邦的三驾马车。而刘邦对他们的任用也恰到好处,张良足智多谋,是刘邦的总参谋;韩信用兵如神,是刘邦横扫千军的大将;萧何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颇有研究,是刘邦的大管家;就这样刘邦虽然好几次被打的很狼狈,但是有了这三驾马车,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事都井然有序,即使有打击也很快能够恢复,最终刘邦建立了大汉王朝。

汉初三杰虽然很有名,结局却不尽相同,张良的结局最好,功成名就后跟随赤松子云游世界,最后去世,获得刘邦及家人很高的评价。第二呢就是萧何,萧何当然也是自然死亡,不过在刘邦晚年却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差点死去。而韩信则是最差的,不仅身首异处,还留下一个叛乱的名声,那么同是汉初三杰,贡献都那么大,为什么结局差距那么大呢?

韩信之死,萧何和张良反应不同

我们从韩信之死说起,韩信用兵如神,刘邦一直很忌惮。当韩信在北线破魏平赵,收燕伐齐后,刘邦安抚韩信,封他为齐王; 待韩信率领汉军兵围楚军于垓下、最后消灭项羽后,刘邦旋即改封韩信为楚王,使其远离根基深厚的齐地;其后刘邦又借巡游云梦泽之机,设计抓住韩信, 并以谋杀罪将其押回京都,软禁起来,同时削去了韩信的兵权,最后将其降为只有虚名的淮阴侯。这一切都是因为韩信的军事才能实在太强了,而且虽然韩信是刘邦的属下,但一直存有成为诸侯王的念头。

阳夏侯陈豨举兵谋反,刘邦前往平叛,萧何留守。有人向吕后告密说陈豨的谋反是和韩信商量好的,两个人会里应外合,推翻刘邦的统治,吕后就把萧何找来,商量对策,最后决定由萧何发布刘邦凯旋的喜报,骗韩信入宫。由于韩信是萧何举荐的,所以对萧何还是相信的,就入宫了,入宫后就被埋伏的刀斧手给抓住了,此时的韩信还大喊:萧丞相救我!哪里还找得着萧何?坐在殿上的吕后尽数韩信的谋反行为,将韩信杀死,随后将韩信的父、母、妻三族一股脑捕杀净尽。

这件事情大概发生在公元前197年,而刘邦建立汉朝是公元前202年。读下《史记》就会发现,张良的主要成就都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前,建立汉朝之后的张良的事迹非常少,只有定都长安和拥立太子这两件是大事。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刘邦翦除异姓王这件事,张良很少出谋划策,要知道张良可是刘邦的总参谋。

反观萧何,则是不余遗力,刘邦外出平叛,萧何管理内政,井井有条。刘邦对萧何非常不放心,经常询问萧何在长安的所作所为,当听说萧何爱民如子时,刘邦总是不高兴,萧何却全然不知,辛亏有人劝萧何,萧何拿出了自己的钱财充当国库,刘邦这才高兴起来。后来萧何还多买地,侵吞老百姓的田产,刘邦看到也很高兴,不过当刘邦象征的问罪时,萧何却乘机向刘邦请求把上林苑的空地给老百姓,刘邦非常不高兴,认为萧何这是在收买人心,便把萧何关起来,经过大臣们的劝说才放出来。

汉初三杰结局不同,主要是因为出身

张良闭门不出,萧何尽心尽力,韩信被诛杀,这是汉初三杰在汉朝建立之初的处境,他们三人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出身不同。张良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张良家担任过五代韩王之相;而萧何则是刘邦的老乡,可以说跟刘邦最亲近;韩信则家境贫寒,先投身于项羽,后来才投奔刘邦的。

刘邦对三人的任用也不一样,刘邦和张良是一见如故;萧何不用说,那是心腹。韩信则是个外来户,可以说刘邦自始至终没有信任过韩信,只是在用韩信的才能。张良祖上世代为韩国相,对于鸟尽弓藏看的非常清楚,所以张良在汉朝建立之后就托病不出,出行没有规律,远离权力中心,但又是在刘邦的眼皮子底下。

而萧何自认为是刘邦的老乡,又拥立刘邦,并且屡次搭救刘邦,他认为自己应该尽心的辅佐刘邦,再就是认为刘邦不会怀疑他的。殊不知刘邦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亭长了,已经是大汉的皇帝了,萧何没有认清这一点,才被关进牢房的。

而韩信则是军事天才政治低能,吕后杀韩信的理由那是欲加之罪,如果韩信真的参与谋反的话,是坚决不会去朝贺的,他去了,说明他没有参与,再就是政治敏感太差了,韩信是一个自负的人,他由于家里穷,曾经有过胯下之辱,所以他自尊心很强,韩信离开项羽就是因为没有得到重用。

出身不能代表什么,却能决定眼界和格局,我们不能决定出身,却能改变自己。多读书却是是一个改变自己很好的途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同治皇帝是怎么死的,同治皇帝得了什么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同治皇帝曾经染上的到底是天花还是梅毒?当然是天花,目前史学界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基本没有什么疑问了。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万岁爷进药底簿》可知,在同治皇帝去世前的最后30多天时间里,御医多次为他汇诊。据记载的病情也是这样的:“湿毒乘虚流聚,腰间红肿溃破,漫流脓水,腿痛盘挛,头颈、胳膊、

  • 吴三桂造反失败的原因,吴三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分析吴三桂造反失败的原因,第一条可避免,第二点是战略失误明末的会后尽管已经没有了气力继续抵抗满清,但是好在山海关还有吴三桂进行重兵把守,但是谁也没想到,就在这样一个时刻,吴三桂领兵投降了大清,而且还方清兵进入了山海关,大明王朝彻底结束了,从这一刻开始,满清开始入驻中原。因为吴三桂叛降,还放清兵入关,

  • 甘露之变是怎么回事,甘露之变发生在哪个朝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甘露之变爆发在唐朝时期,当时的唐朝中期看起来是一片的和谐,其实在当时皇帝并没有什么样的实权,所以的权利都在宦官们的手中。所以,这样长久以来,皇帝心中肯定会不满,于是,在唐文宗期间,唐文宗发起了甘露之变,但是,由于宦官们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最终还是失败了,具有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甘露之变的影响甘

  • 曹操赐予荀彧一个空的食盒什么意思,荀彧为何要服毒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荀彧早年一直为曹操出谋划策,为曹魏政权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可是晚年曹操却赐予荀彧一个空的食盒,看到这个食盒之后,荀彧立马就服毒自尽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解答吧。荀彧和曹操一开始相处非常和谐,但由于两人最终的政见并不同一,曹操与荀彧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哪怕在当时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

  • 子婴到底是什么身份,秦三世子婴是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公元前207年,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秦国宣告灭亡。对于秦的灭亡,史书上通常的说法是“秦二世而亡”,以此强调秦的短暂。不过,细究起来,自秦始皇后,秦国实际上历经了三代统治者,二世胡亥并没有亲眼目睹秦的灭亡,最后一任秦王子婴才应该是名副其实的亡国之君。历朝历代,开国之君和亡

  • 萧何是怎么死的,萧何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萧何,其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是沛丰人,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萧何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才思敏捷,喜好研究历代的律令,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年轻之时便做了沛县的主吏掾,任职期间认识了许多朋友。萧何虽年纪轻轻,但性格和善,善于识人。当萧何初见刘邦时,便认为此人

  • 龙吸水是怎么回事?龙吸水是怎么形成的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2018年6月26日,受副高边缘不稳定气流影响,深圳出现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在大气不稳定且能量充足的情况下,傍晚6时37分至6时55分左右,深圳近海惊现“龙吸水”现象,而这个过程刚好被深圳市天文台监控设备完整拍到。图片来源:深圳市天文台“龙吸水”是指温暖

  • 方孝孺到底是什么来头,朱棣为什么要诛方孝孺十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我国历史上,那些历朝历代的帝王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可以随便杀人,严重的有被灭族的可能,但最多就是“九族”。所谓的“九族”,指的是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

  • 历史上的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长孙无忌真正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历史上的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武媚娘杀死的吗?《武媚娘传奇》正在热播,长孙无忌为了大唐江山,请求武媚娘告诉皇上是他要谋反,以此来削弱关陇门阀,之后长孙无忌被贬至扬州,于次年自杀身亡。那么历史上的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呢?是自杀的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历史上的长孙无忌是怎么

  • 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望梅止渴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其实,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最开始就是出自三国时期的一个小典故,话说当时曹操和刘备一起对饮的时候,曹操突然看到了一片梅林,当时的梅子正是成熟的时候,这是正好碰到士兵们都口渴,没有水喝。于是,曹操灵机一动说到,前方有一片梅林,大家快看。士兵们看到那片梅林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都竟然不口渴了。于是,曹操和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