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手下第一谋士应该是谁?

朱元璋手下第一谋士应该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635 更新时间:2024/2/4 18:34:35

朱元璋手下第一谋士应该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元末明初时期,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一路南征北战最后建立了大明王朝,相信我们很多人也都听说过关于这段历史的不少相关故事,说起朱元璋在创业时期,身边骁勇善战的领兵将军很多,身边的谋士也不胜枚举。

但要说起谁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想必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刘伯温,神机妙算刘伯温的人设,从影视剧以及民间故事都深入人心。

然而真实的历史上,刘伯温却并不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甚至可以说为朱元璋创业初期的几场关键之战都未曾参与。

另外还有人会想到应该是李善长,李善长是最早投奔朱元璋的,其实李善长对于朱元璋最多的帮助,就在于后勤补给上,朱元璋因此也曾说过李善长:“公之于我,如萧何之于刘邦,萧何犹不及也”所以说李善长也不是朱元璋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谋士,那么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汪广洋

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汪广洋的名字,其实汪广洋也是早早地投奔了朱元璋,公元1355年,朱元璋的义父,起义军首领郭子兴去世,此时的朱元璋才开始自立门户,到处招兵买马,搜罗贤士,此时的汪广洋已经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的幕僚,直到5年后的1360年,刘伯温才投奔了朱元璋的麾下,且在洪武三年的时候都被封为了伯爵,但汪广洋俸禄却比刘伯温高出一半,首先从资历和待遇水平上汪广洋就已经是略胜一筹了。

洪武初年,天下初定,汪广洋和刘伯温都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刘伯温官至御史中丞和太史令,其中御史中丞属于朝廷的监察机制,有监察百官之职,还算有些权力,太史令也就是当时负责观测天文地理的一个官职,并无实权,而汪广洋先后担任了中书省左丞,中书省参政,中书省右丞,这些官职也都是朝廷要职,且都有实际权力。从二者官职来看,仍然是汪广洋更胜一筹的。

朱元璋早期农民军起义时期,汪广洋更是对于朱元璋多次出谋划策,每每涉及用兵,都能使朱元璋大军受益良多,而刘伯温在真实的历史上,对于朱元璋农民军起义时期,出谋划策的情况并不多,且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以及一些事后的分析及善后处理工作。朱元璋也更是称赞汪广洋:“处理机要,屡献忠谋”更是常常将其比作是张良诸葛亮。可见汪广洋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能够让朱元璋做出这样的评价,其足智多谋的特点也是深受朱元璋赏识,这一点也远非刘伯温所能比的。

从这些对比中不难发现,汪广洋真的是算得上是朱元璋手下的第一谋士了,能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在洪武年间天下初定,又能够位居中枢,成为朝廷重臣。洪武十二年,刘伯温为胡惟庸毒死一案,御史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说汪广洋对于此案非常清楚,当朱元璋问及汪广洋时,汪广洋却回答道:“无是事”意思是说他对于这件事也并不清楚,但就是这样一个想要做老好人的举动,却触怒了朱元璋,而汪广洋作为资格最老的淮西勋贵之一,被朱元璋打压也是在所难免,后来汪广洋选择了自缢身亡,从而保住了一家老小。

相比于其他的淮西勋贵的下场,汪广洋这样的结局,可以说是显得聪明得多,而且相对是比较好的了。洪武年间,李善长作为中书省左丞相,一家七十余口被朱元璋全部诛杀,胡惟庸作为左丞相时,造成了洪武大案“胡惟庸案”牵连诛杀了三万多人,而汪广洋同样作为左丞相,且同属于淮西勋贵,却选择了一人自缢,保全了一家老小,从这里也能看得出汪广洋的聪明机智。

后世对于刘伯温的传唱度比较高,大概是因为刘伯温首先作为太史令的存在,顺应且符合了古代传颂传奇故事的人设,太史令通晓天文地理,本身就加深了传奇色彩,所以刘伯温的故事被越穿越多,实在是顺应了时代故事传颂的一些因素。历史上的汪广洋才算是真正的足智多谋吧,真实历史上的刘伯温与之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了,对此大家有什么样的看法和理解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标签: 历史古代明朝

更多文章

  •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人中有杨家将的后裔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人中有杨家将的后裔是真的吗? 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这位主人公名叫杨璟,据传说是杨家将的后人。但是在后来改名换姓,躲避明朝的追杀,成为了阳姓。两个杨璟?原是同一个人!第一个杨璟出现在朱元璋时期,跟着朱元璋东征西战。随后生下了宗统、宗福、宗德等几个孩子,洪武15年的时候

  • 明朝第一个异姓王,他的后代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第一个异姓王,他的后代有多惨?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提起明朝的异姓王,很多人会想起黔宁王沐英、延平王郑成功等,实际上,朱元璋时期,第一个被封为异姓王的,是郭子兴。朱元璋称帝后,感怀岳父郭子兴对自己的提携之恩,追封岳父为“滁阳王”,并且为郭子兴在滁州建庙,年年祭祀,从洪武三年到明朝灭

  • 李善长手拿免死铁券为什么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李善长手拿免死铁券为什么没用?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常说“同甘共苦”,可有时候共苦容易,同甘却太难,因为过苦日子时,大家的状态都差不多;不过一朝有一人做了皇帝,尽管大伙都过上了好日子,但各类问题却也出现了,比如君臣之道,功臣是否逾越有异心?因此功臣难以善终,自汉朝起至清代便是如此。

  • 历史上汉武帝是怎么兵分五路灭掉南越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汉武帝,刘彻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汉武帝兵分五路攻灭南越的过程。韩千秋率两千汉兵,攻破南越几个小城,其后南越人直接让开道路献上食物。韩千秋驱兵直入,到了南越国都城番禺四十里外的地方,与越兵交战,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汉武帝得知后,说:“韩千秋虽

  • 明朝公主为什么大多嫁给平民家庭?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公主为什么大多嫁给平民家庭?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其实很简单如果把公主嫁给官宦子弟,很大可能会出现外戚做大的情况,虽然公主本身权利并不大,远不如官宦人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那样权利来的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公主本身权力如何低,她也是皇亲贵胄,而一旦官宦子弟娶到了公主,不管他愿意不愿

  • 郭子兴到底有没有被朱元璋绝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郭子兴到底有没有被朱元璋绝后?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们都知道,郭子兴是朱元璋的大恩人,是对其一生造成巨大影响的伯乐,没有了他的收留,老朱可能会直接饿死在某个荒山野地里。然而戏剧性的是,郭子兴也是被朱元璋给亲手绝了后,他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没有留下姓名,只知道他在很早的时候在前线战死

  • 汉武帝远征大宛有什么意义?不光是为了宝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远征大宛有什么意义?很多人觉得就是为了汗血宝马,当然不可能这么简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汉军二征大宛,前后耗时近四年,汉军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由于连续征战不得休整及李广利不体恤士卒等因素,最终回国者仅余万人。虽然牺牲巨大,但汉军征服大宛,威震西域诸国,各

  • 朱祁钰是因为什么而死的 历史上又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明朝,朱祁钰

    对明代朱祁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祁钰的死因是什么?史料是如何记载的?从皇帝的私生子到大明王朝的一代英主,从击退瓦剌到成功保卫北京,从治理内乱到天下清明,如果不是真实的历史和现实太过于残酷,明代宗朱祁玉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从小说中走出来的完美皇帝。样一个保持了明王朝江山

  • 朱祁钰明明也做过皇帝 朱祁钰为何没有葬入明朝十三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朱祁钰,明朝

    还不了解:朱祁钰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宗朱祁钰:明明当过明代帝王,为何却不让他葬入明十三陵?要说北京安葬了多少位明代帝王,也许很多人会脱口而出13位,因为北京不是有著名景点明十三陵吗?但其实真实情况是北京安葬了14位明代帝王,除了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葬在了南京,而第二

  • 为什么说刘秀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刘秀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刘秀,东汉

    对刘秀和中华民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秀是中兴君主,为何人们又认为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为什么?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制封建社会当中,有着许多的帝王在后世的评价里面褒贬不一,因为他们有过大功劳足以铭记于史册之中,却也有着一些错误的决断在当时或者未来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