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初期辽国为什么要频繁发动战争 意图是什么

北宋初期辽国为什么要频繁发动战争 意图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20 更新时间:2024/1/21 9:36:19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和辽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北宋初期,辽国频繁发动战争,为什么说他们的意图并非吞并?

引导语:北宋初期,位于北方的辽国曾多次侵扰大宋,给当时的宋代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当我们在谈及这个阶段辽国的做法时,很多人也许会说,这是辽国想要吞并大宋的意图,但事实并非如此,彼时辽国的做法恰恰是想要与北宋讲和的表现,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还得从双方的矛盾说起。

谈论北宋与辽国的矛盾伊始,可以从石敬瑭身上找到,彼时的石敬瑭为了在皇位的争夺战中胜出,故意将燕云十六州分给了辽国,这片疆土的流失也成了中原朝的历史问题,后来周世宗为了将这片土地收回,便对不愿归还土地的辽国发起战争。

还没等到十六州全部收回来,周世宗便去世了,紧接着中原地带跨过了五国时代,赵匡胤成功地建立了有一个汉人王朝“北宋”,彼时的赵匡胤一心为了巩固自己在中原的地位,位于北方边境的燕云十六州问题暂时搁置了。

不过,赵匡胤无心再对辽国发动战争,可对方反而不干了,他们反过来对北宋频发地发动战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周世宗时期,燕云十六州的莫州和瀛洲已经被收回去了,他们认为这是中原王朝的毁约,毕竟十六州给他们是签署过条约的,算是他们国家的国土。

这是辽国当时对北宋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但实际上他们也有自知之明,北宋王朝的建立也代表着中原地带的复兴,该王朝的建立令中原地带度过了混乱时期,因此,北宋的潜力他们看在眼里。

趁着北宋还是建国的初期,辽国便赌一把,频繁这个新国家发动战争,他们自知,以他们的实力,肯定无法将北宋吞并,于是便利用赵匡胤无心应战的心理来施压,通过这些战争来逼迫北宋签订条约。当然,他们也十分懂得分寸,条约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燕云十六州,否者把赵匡胤逼急了他们肯定也吃大亏。

因此,当时辽国频繁在北宋初期发动战争,实际上讲和的意图远大于吞并,毕竟作为少数民族,他们自知中原一统的大势已去,中原地带势必将重返汉人的统治,他们也不敢越过界限,故而趁着北宋初期统治者的重心偏移,想着朝签订条约讲和的方向施压。

从这个举措来看,辽国的统治者是十分机智的,试想一下,一个王朝力量的薄弱阶段在哪儿?主要有两个阶段,分别是初期和末期,初期代表他们的力量还处于聚集时期,相当于从分散走向一统;而末期则代表他们的力量处于分散时期,从一个整体走向崩溃。

这两个阶段都适宜外来者介入,也都符合施压,进行各种条约的签订。只不过前者是朝着强盛的方向发展,后者朝着衰败的方向发展,若是签订条约都有其分寸存在,辽国统治者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因此本着讲和的心态发动战争。辽国统治者深知,北宋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不可阻挡,他们想方设法不让先前十六州的其州流失,通过战争来签订条约,于当时来说是最好的办法。

果不其然,辽国统治者的担忧还是出现了,北宋步入了平稳发展后,后续的统治者便想着将疆土向北扩展,这当中自然有他们先前割据出去的燕云十六州地区。宋太宗继位时期,在北方实现了一统北汉后,顺势向辽国发起战争,试图将燕云十六州剩余的疆土收回。

不过,当时的辽国对北宋的入侵顽强抵抗,终止了宋太宗的意图,这也大大地挫败了宋太宗的野心,后续不曾主动向辽国发动战争。辽国一看这局势扭转,当然是立威的大好时机,他们想着,就算打不过也不能让北宋认为他们是好欺负的,因此他们发动战争的频率加多了。

终于,在宋太宗去世后的第五年,双方经过檀州之战后签订了檀渊之盟,停战协议一致认同。当时该地的战争中,辽国一方是稍稍占优的,否者也不会打到了檀州这个地方,只不过他们了解,若是还不懂得见好就收,北宋其余地方的兵力调遣过来后自己势必全军覆灭,毕竟北宋与辽国的整体兵力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的。

檀州之战是辽国非常重要的战役,因为他们已经将全国的兵力都调遣了过来,若是与北宋继续耗下去无疑是十分不利的,最终能打到北宋疆土的檀州也算是阶段性的胜利;而对于北宋来说,他们也不是没有胜仗,皇帝亲自上前线指导,在瀛洲等地重创了辽军,诛杀了对方多员大将。

结束语:

北宋初期持续遭到了辽国的入侵,这既是建国初期政权尚未完全稳定的体现,也是辽国想要施压签订讲和条约的体现。对于北宋来说,新政权之下,工作重点是将中土的南北方汉人一统起来,其后才是其他问题;而对于辽国来说,正是趁着北宋的作重心不在他们身上而发动战争,以此来达到和解的目的。

标签: 历史北宋辽国

更多文章

  • 北宋真的有杨家将吗 历史上的他们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北宋,杨家将

    还不了解:北宋杨家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代真的有杨家将吗,真实历史上的杨家将是怎样的?杨家将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一口金刀八杆枪威震辽国。在民间杨家将的故事广为流传,为了保护大宋的江山,杨家数代人前赴后继为国战死沙场,杨家的女将也个个上阵杀敌,书写了一曲可歌可

  • 单说军事实力,韩信和项羽谁的实力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汉朝,韩信

    提到汉初的那段时间,出现次数最多的将领应该就是项羽了!项羽在当年,可以说是战神一般的存在,说他战必克,攻必取,一点都不带夸张的!虽然他最后落得个兵败自杀,但好像也情有可原,因为当时围困他的!可由韩信指挥的是60万大军!对此有人就说项羽输在韩信手里,也不算太丢人!因为韩信毕竟是兵仙嘛,也是人中之龙!对

  • 明朝皇帝对大臣没有办法 清朝为何没有出现这个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大臣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大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代的皇帝为什么治不了大臣?而清代皇帝可以把大臣治的服服帖帖?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最有名的是明代海瑞,海瑞是个大清官,可是偏偏他生活的时代不好,靠藩王上位的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晚年宠信炼丹,不理朝政,天天在西苑专心设坛求福。地方的

  • 夷陵之战是什么结果?对蜀汉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夷陵之战,三国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称帝后对东吴发动的第一场重大战役,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蜀汉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率军伐吴,给关羽报仇,史称“夷陵之战”。在这次战役中,刘备惨败,全军覆没,只身逃走,不久羞愤交加,病死在白帝城。刘备这次惨被,对蜀汉意味着什么?损失有

  • 武则天的手下败将:萧淑妃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的手下败将:萧淑妃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的萧淑妃,容貌艳丽,心机深沉,她出身当时的顶级门阀兰陵萧氏,是齐梁皇室的后裔,家世虽然比王皇后差了一点,但是也算出身高贵,所以能够嫁给当时已经是太子的李治,成为良娣。她一辈子都在争宠,心机手段肯定都是有的,奈何实力还是比武则天弱

  • 雍正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 雍正为什么会选择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雍正,乾隆

    对雍正和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选择继承者时,为什么选择弘历而不选择弘时?引导语:后人在谈论雍正的继承者时,往往都会将弘历与弘时作比较,皇位的继承最终以弘历胜出告终。尽管弘历具备出色的能力,但也有不少人为弘时抱不平,那么,雍正最终为什么选择弘历继承皇位而不选择弘时呢

  • 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感情生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感情生活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出生就拥有了许多爱,却一生都在追寻爱。这就是太平公主的悲凉又璀璨的人生。她的前半生荣宠顺遂,所有世上女子最渴望的东西,她都拥有了。身为武则天和李治的小女儿,是武则天生了四个儿子后再出生的女儿,也是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因为武则天第一个

  • 李治为什么会爱上大自己四岁的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治为什么会爱上大自己四岁的武则天?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649年,即贞观二十三年,一代圣明天子李世民在翠微宫,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对于一代雄主来说,李世民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他一手缔造的大唐。李世民的死,对于当时皇宫里的人来说是件大事,有人欢乐有人凄凉,太子妃就要变成皇后,自然会满心欢喜。

  • 历史上武则天下台之后,为什么没被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武则天,唐朝

    众所周知武则天当政的时候杀人无数,政敌无数,那么历史上她下台之后,为什么没被清算?原因有三,最后一点很重要,下面小编就来详细展开说说。原因一:牵一发而动全身武则天是谁推翻的?宰相张柬之、崔玄暐,张柬之、崔玄暐的宰相又是谁封的?自然是武则天,从某种程度来说,武则天是被“自己人”赶下台的。这些人可以说自

  • 中山王徐达在历史上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何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徐达,明朝

    徐达,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徐达出生农家,自幼习武。他长得面貌清瘦,身材魁伟,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朱元璋投身郭子兴后,奉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戎马生涯的一生。二、徐达和朱元璋攻取和州后,郭子兴抓走了孙德崖,孙德崖军也抓走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