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为何没能善终?因为在关键时刻杀错两个人

韩信为何没能善终?因为在关键时刻杀错两个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23 更新时间:2024/2/16 20:58:00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在楚汉之战中,被封为齐王,一度能与项羽、刘邦争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韩信是楚汉争霸时期有名的军事将领,他以谋略和兵策闻名于世,甚至后世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做“兵仙”。韩信虽然在世年仅35岁,却有这很多崎岖坎坷和传奇故事。关于他的死,后世很多人记住了他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韩信最初成长于项梁手下,后来归到项羽。项羽这个人十分刚愎自用,他对没有什么锐气,看似羸弱的韩信十分轻视。韩信曾说,项羽把他放在执戟之士的后面。这个意思是说,不但不用韩信,甚至认为他连个侍卫都不如。当然也有史料说,韩信曾经数次进策给项羽,但是项羽数次不用。

就这样,韩信出走到刘邦军中,因死前大呼“汉王不想称霸天下吗?为什么还要杀我?”得到机会被重用。可是,韩信的最终惨死,这并不全是刘邦的狠心和吕后萧何的阴损,落得难以善终的下场,还是因为他在最关键时刻杀错了两个人。

错杀项羽

公元前203年,韩信带领汉军横扫魏、赵、燕后,又大败楚军龙且,平定齐国。此时以军功和实力来看,韩信已经跻身于强者。面对形势,韩信给刘邦去信,他说:

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

意思是说,齐国的人擅长狡诈多变,反复背叛,还紧挨着楚国,不如在这里立一个代管的假王。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我来当这个王也行。

韩信这道消息传到刘邦处时,刘邦气的跳脚,就在“不知廉耻”这几个字脱口而出时,被张良等人踩脚,这才没有骂出来给使者听见。刘邦回头一看当今形势,项羽此时正在派大军猛攻荥阳,稍不留神,刘邦可能就要覆灭在此了。而想要得救,还需要韩信的驰援。

而后,刘邦猛然转变态度,又大骂一句:“大丈夫都平定诸侯了,还当什么假王,直接封一个真王”。

此时正是项羽和刘邦僵持的阶段,项羽也派人前来劝说韩信助他攻刘邦,还许给他平分天下的好处。韩信思虑过后,认为刘邦曾对他有知遇之恩,更对他信任有加,宣布“誓不叛汉”。

公元前202年12月,韩信带兵在垓下围住楚军,把项羽逼死在乌江边。

其实按照时局分析,当时天下大势已经有所动向,韩信明白,自己一旦投入刘邦一侧,项羽是必败无疑。可是他没有给项羽留下一丝希望,而是非常坚定的逼死了他。有人说项羽并非韩信逼死,而是自刎而死。可是看看“四面楚歌”的压迫,还有垓下之围的严谨,韩信没有一丝念头是给项羽活路的。不论何种死法,项羽必定死于韩信之手。

但是,韩信擅长兵家谋略,却缺乏了对大局的把握,失去项羽,就是失去了“续命良方”。项羽曾经派武涉前去劝说韩信,武涉说:

且汉王不可必,身居项王掌握中数矣,项王怜而活之,然得脱,辄倍约,复击项王,其不可亲信如此。

意思是说,刘邦数次被项羽击败,又数次落在项羽手中,可是一跑出去就反过头来打项羽,这样的人还有信用?现在两人都有求于你,你不如帮项羽,将来还能平分天下。

其实武涉说的一点没错,以此前刘邦的德性,将来韩信一定是得不到好结果的。可是韩信还是念了旧情,没有听武涉所言。现在看来,如果韩信在打项羽时稍稍放一点水,不唱起那“四面楚歌”,相信项羽回到江东后仍然可以建立一定的势力,有跟刘邦对抗的实力。

既然项羽不死,那么韩信就会一直有用下去,甚至可能提前进入一种“三国鼎立”的状态。而因为此,韩信必定可以免于被杀的命运,成功活命。所以说,逼死项羽,韩信确实是自己扔了“续命良方”,注定了“鸟尽弓藏”的命运。

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死后,刘邦奔驰进入韩信大营,收回兵权,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

错杀钟离昧

钟离昧是项羽手下大将,更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才。项羽曾受离间之计,疏远钟离昧。项羽身死垓下后,楚国旧部死的死,降的降,钟离昧则命大,逃到了楚地躲藏。他前去拜见韩信,希望可以找到栖身之所,甚至可以存续力量,寻找机会。对于钟离昧,韩信派人对他严加保护,待如上宾。而刘邦听说钟离昧还活着,就命令韩信一定要杀了此人。

公元前201年10月,有人告发韩信谋反,而陈平则为刘邦出谋划策,说不如接着出巡的机会让韩信前来面见,借机拿下他,刘邦对此策非常赞同。

韩信收到刘邦的命令后十分苦恼,他心里很清楚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所以喊来钟离昧商量。钟离昧也很气愤,这事明摆着,韩信找他商量,就是想用他换取信任。钟离昧说到:

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

随后,钟离昧自刎而死,而他的头颅被韩信带着去见了刘邦。刘邦并没有因为钟离昧的头颅放过韩信。二人见面,韩信立刻被五花大绑,押解回都,从此软禁在刘邦身边。也正因为这次被抓,韩信再无出头之日,直到惨死吕后宫中。

钟离昧不愧为有勇用谋的人才,他的意思很明确,刘邦之所以不来攻打韩信,还不是因为钟离昧在这里?如果韩信抓他去见刘邦,钟离昧死了,韩信随后也完蛋了。虽然这话中,钟离昧有为自己求活,也有离间韩信和刘邦的意思,可是他分析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刘邦发迹于市井,本就是个见利忘义的“痞子”,虽然靠着众人辅佐坐上高位,可是他的心眼一点也没有变大多少。韩信不论是谋略还是实力,都让他十分忌惮,况且年仅30多岁就已经封王,试问大汉的朝堂还有谁是最大的威胁?只有韩信了。

钟离昧即是韩信刘邦矛盾的导火索,又是逼迫刘邦做出抉择的一块心病。靠钟离昧,韩信可以获得楚国旧族和民众的支持,有了抵抗刘邦的实力和条件。对于韩信来说,钟离昧是他的一颗“救命稻草”。

只要钟离昧在韩信身边,两人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一直在威胁这刘邦。天下要一分为二,再来一次楚汉争霸?刘邦不想重蹈覆辙,韩信也不想。其实韩信知道留着钟离昧是一条活路,可是韩信终究没有反叛的心思,终究心里念着“知遇之恩”的旧情。要是要反,早在当齐王的时候就反了,何必等到现在?所以,韩信铁了心“杀”钟离昧,这一步非常艰难。

因为心中坦荡,因为怀着对刘邦的感激,韩信放弃了“续命良方”,放开了“救命稻草”,任由刘邦处置自己。只可惜,虽然刘邦没有杀韩信的心,别人却有。韩信还是应了武涉和钟离昧的话,早早流逝在历史之中,只留下既欣喜又悲痛的刘邦。

标签: 历史韩信西汉

更多文章

  • 明朝十六位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十六位皇帝为什么只有十三陵?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十三陵的大名想必喜欢旅游的人都知道吧?明十三陵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国家的AAAAA级景区,这里面共埋葬了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其实明朝共有16位皇帝,那为何只有十三陵呢?难道剩下的三位

  • 建文帝登基后是怎么服众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建文帝登基后是怎么服众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太祖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却起于微末,从一介乞丐做到天下之主,其手下众多文臣武将自然功不可没。因此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便决定大封有功之臣。然而尽管朱元璋为了犒赏这些鞍前马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大臣而大肆分封,但是多疑的朱元璋从未真正对这些

  • 朱棣攻至京师,朱允炆曾想议和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攻至京师,朱允炆曾想议和是真的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大明帝国洪武25年4月,春暖花开,可惜不应景的是,大明太子朱标死了。太祖悲痛欲绝的同时,也为大明江山社稷而担心。不日,大学士刘三吾进谏,既然太子已逝,立长皇孙为“皇太孙”是正理啊!太祖语重心长地对孙子说,我让诸王帮你守卫天下四

  • 和珅死后家中的小妾是什么下场 她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清朝,和珅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代和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和珅被处死后,小妾纷纷跑路,有两个青楼出身的却选择了为他殉情。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三,太上皇乾隆的追悼会终于结束,主持人和珅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休息室。他刚坐下 ,一队全副武装的侍卫向他走来,不由分说将其拿下,然后才向他宣读圣旨:查,领

  • 朱棣为什么不敢效仿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棣为什么不敢效仿李世民?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世民、朱棣两人虽有着些许的共同点,都曾帮助过自己的父亲顺利夺得天下,立下开国之功。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很明显的区别,李世民未当皇帝前权势滔天,连太子李建成遇到他都不一定能干得过他,而朱棣未当皇帝前虽也有权,可却比不上李世民,别说干不过太子

  • 武则天杀了亲外甥贺兰敏之的真相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杀了亲外甥贺兰敏之的真相是?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古人的智慧是超常的。在那个没有电、没有先进设备、没有前人总结经验的时代,古人们总是能够想出我们想不到解决难题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然而,历史上的很多事在我们现代人的眼中看起来是十分荒唐的,是十分滑稽的,是令人不解的。

  • 大明为什么守不住一个辽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大明为什么守不住一个辽东?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7世纪明清易代之际的辽东无疑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战场。相对于仅仅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建州女真,明朝这个上亿级的巨无霸国度居然连战连败,很多人将之归结为明朝腐败无能的治理体系与不忍直视的军事力量。这些问题诚然是明亡清兴的重要原因,但人们长期忽

  • 萧何成就了韩信,为何最后又帮吕后除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萧何,西汉

    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西汉建立后担任相国,名列功臣第一。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也萧何——想当年,韩信在刘邦帐下不得志而逃亡,是萧何月下将他追了回来,并以自己的信誉向刘邦力荐,韩信这才得以登台拜将,纵横驰骋,为大汉开国立下了第一战功。败也萧何,

  • 朱允炆削藩到底采用了什么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允炆削藩到底采用了什么方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1398年对于初立不久的大明朝来说,这一年注定是极为不平静的一年。先是大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于6月24日驾崩于应天皇宫,后就是新皇朱允炆登基成为了大明朝的第二任统治者。“先皇去世,新皇登基”按理说并不稀奇,但是稀奇的就是登基的不是朱元

  • 如果朱见济还活着,夺门之变会发生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如果朱见济还活着,夺门之变会发生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无论太子朱见济在景泰八年有没有活着,“夺门之变”都是不合理的。“夺门之变”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宫廷政变,无论对于明廷来说,还是对于天下来说,夺门之变都不应该发生。你说造成千古忠臣于谦的被杀,让石亨、徐元玉、许彬、杨善、张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