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名相长孙无忌为何没有善终?

唐朝名相长孙无忌为何没有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20 更新时间:2024/2/11 9:10:41

唐朝名相长孙无忌为何没有善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是唐太宗的心腹之臣,且是长孙皇后之兄长。他出身士族,身份矜贵,博古通今,学富五车,能文能武,年少时就跟随李世民征战天下,参与谋划无数场战役并且取得胜利,是李世民最为看重的谋臣之一。最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依旧不骄不躁,对朝廷忠心耿耿,被文武百官所敬重,三朝肱骨之臣。为何最终却落得被流放,甚至最终被迫自缢的下场?接下来就让笔者为大家解读这位文臣兴衰荣辱的一生。

才华出众,年少成名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后即其妹也。少与太宗友善。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世民在高家见到了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无垢(在历史上,长孙皇后并没有留下真名,后文统一称长孙无垢),并且对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十分赏识,而长孙无垢也对他一见钟情。当时三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参杂任何政治利益,这也是为何李世民成为唐太宗之后,依旧希望能够与长孙无忌坦诚相交的原因之一。

不久之后,李世民便去高家提亲,而高士廉也看出了李世民日后必定不凡,因此两家乐意交好。原本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就互相赏识,外加这一层亲戚关系,长孙无忌更加乐意于追随李世民,成为李世民天策府的重要成员之一。

策划玄武兵变,担任丞相

隋炀帝时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无数农民组织揭杆起义,当时最被看好的就是瓦岗军,诸侯氏族也因此十分振奋,纷纷效仿反隋,想要取而代之。最终李渊带领自己的三个儿子力压群雄,是为唐高祖,唐朝建立,并且册封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在无数场的战役之中,李世民也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为自己收获了无数门客,他们在日后的玄武门兵变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然而势力的爪牙无处不延伸,在地位与权势的蒙蔽之下,即便是之前一起奋战抗敌的亲兄弟,也终有一日会拔刀相见,朝堂的势力关系就如同一张网,覆盖了每一个角落,稍不谨慎就会被吸附吞噬。由于李世民的势力太过于庞大,又有长孙无忌等人的谋划策略,李建成逐渐感到了威胁,因此想要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刚开始忍气吞声,甚至被迫上阵反击突厥,李建成联合齐王李元吉,想要借助这次机会除去李世民。在此之前,李建成一直向唐高祖暗示:李世民的势力太过于庞大,朝堂上有一半都是他的心腹之臣,唐高祖也因此心生嫌隙,将房玄龄等人赶出天策府,最终只剩下长孙无忌为之出谋划策,多次帮助李世民死里逃生。

最终李世民忍无可忍,在长孙无忌的劝说与策划下,他们说服了尉迟敬德,最终在玄武门之下击杀了李建成。这是一场非生既死的战役,无数人的生命都掌握在这场战役之中,这也是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策划的最成功的一次战役。试想一下,假若没有玄武门之变,历史的结局又会如何?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又会是什么下场?

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长孙无垢出生名门,才德具备,并且是很好的贤内助,深受太宗的赏识和大臣的敬重,因此被册封为皇后。而长孙无忌在此前的多次战役中出谋划策,是为天策府最为重要的成员之一,功劳甚大,因此被封为左武侯大将军。

自太宗继位以来,长孙无忌在朝堂之中扮演着多重身份,他既是能够谋划政事的文臣,也是能够排兵布局,在多次反叛战役中起到核心指挥作用的军师,更是深受太宗和皇后信任的皇亲国戚,毫不夸张的说,他当时在朝堂当中的地位无人企及。同时他也是慧眼识炬之人,朝中的很多智士猛将都由他一手提拔,因此人人称道。

久而久之,一些朝臣担心长孙无忌的权势过大,因此上书太宗,劝谏太宗削弱长孙无忌的官职,以防此人日后反叛,李姓后代只会被打得措手不及。太宗看了劝谏表后,立马召来了长孙无忌,将劝谏表递给他看,以表君臣同心,不让双方之间产生嫌隙。

第二天上朝,太宗当着所有朝臣的面,盛赞长孙无忌的品行,并且警告那些挑拨离间的权臣,自此以后,太宗在位期间,无人敢在朝堂上恶意诋毁长孙无忌。而长孙无忌却在自己政治生涯的巅峰时期体会到了危机感,他一心想要辞去丞相的官职,甚至想要告老还乡,聪慧如他,或许早已在此时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太宗无可奈何,并且深知其品性,只好将他降职为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七年,唐太宗不顾长孙无忌的推辞,册封他为司空,并且为他写下了《威凤赋》,称赞长孙无忌在青年时期陪同自己实现宏图伟志的功劳,并且坚持允许长孙无忌能够进入自己的卧室议事,如此盛宠,当代只此一人。

赋予重任,辅佐新帝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临终前他召来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让他们辅佐心智单纯的太子,尽管二人悲痛欲绝,但是为了大唐社稷,他们立马收拾好心情,在朝政混乱之时,及时稳定大局,辅佐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

而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主持辅佐在旁,尽进忠言,主持朝政。根基不稳的李治对长孙无忌十分敬重,朝中政事无论大小都要听其意见,有心怀不轨之人向高宗进言诋毁长孙无忌,高宗直接命人将此人斩首,可见长孙无忌不仅是一个令人心生敬畏的朝臣,还是一个值得称赞的师友和长辈。

这样的信任和依赖一直持续到了武则天的出现,在主持审判吴王李恪和房遗爱之后,长孙无忌就受到了有心之人的忌惮。房遗爱在死前污蔑长孙无忌玩弄朝政,以公报私,这也隐隐在高宗心目中埋下了防备的种子,在朝堂,即便亲如一家人,各自心目中也会怀有鬼胎。

武则天重回后宫,高宗心中十分欢喜,想要废除王皇后,让武则天取而代之,此举遭到了很多朝臣的反对,高宗无奈之下只好带着武则天来到长孙无忌家中,想要得到长孙无忌的支持,而长孙无忌却偏偏顾左右而言他,此类话题避之不谈,二人只好失望而归,武则天也因此暗暗记恨长孙无忌。

后来唐高宗固执己见,不顾朝臣反对,以皇位要挟,将王皇后贬为庶人,不久之后武则天被册封为皇后,大势所趋之下,朝臣们都开始趋炎附势,极尽谄媚,纷纷向武则天示好,而几个年迈的前朝重臣开始在武则天的势力笼罩之下被孤立。

被贬流放,无奈自缢

显庆四年,许敬永上奏唐高宗,奏折中提到了长孙无忌勾结权臣谋反,唐高宗命他彻查此事,而许敬宗早已看透了武则天的心思,长孙无忌是必除之人。因此他绞尽脑汁极力误导高宗,唐高宗也生怕长孙无忌权势过大,生怕查案之人过早暴露,一旦长孙无忌的势力范围察觉了蛛丝马迹,长孙无忌一定会立马采取行动。

同时武则天又日夜旁敲侧击,高宗对长孙无忌的信任被逐渐瓦解。然而他又犹豫这件事会被记入史册,影响后代人对自己的看法,许敬宗立马向他列举了历史上大义灭亲的例子。最终唐高宗下定决心,在长孙无忌猝不及防之时将他贬谪流放黔州,就连他的几个儿子也受到牵连,被除去官职流放到了岭南,高宗亲手断送了母方氏族的权势,意味着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庇护伞,同时也让朝中忠臣感到失望。

同年七月,高宗记起了长孙无忌的恩情,于是便让许敬宗复审谋反案件,武则天和许敬宗自然不会让他的势力再度崛起,因此便派心腹袁公瑜去黔州复审。袁公瑜一见到长孙无忌,就开始嚣张跋扈,甚至对他进行辱骂殴打,长孙无忌不堪羞辱,最终被迫自缢,一代忠臣落得如此下场,亦是整个朝堂的悲哀。

待到唐高宗再次追复其官职的时候,一切名利声望又显得十分可笑,也令其后代以及那些忠臣良将感到心寒。

唐太宗给予了他多大的恩宠,那么唐高宗就给予了他多大的失望。少年时期凭借自己的才华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两人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并肩作战,太宗甚至曾言:“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即便后来官至丞相,他也一直谦卑谨慎,因此人人视他为朝堂的主心骨。

结论:

高宗虽然心性纯善,但是为人懦弱,没有主见,容易被心怀鬼胎之人左右心思,原本忠言逆耳的朝堂盛行谄媚之风,朝臣们满心算计互相揣测,长孙无忌等人也更加如履薄冰。他的一生从巅峰跌落之谷底,也的确让人惋惜。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兵变时李世民的实力达到顶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兵变时李世民的实力达到顶峰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的那些封建王朝之中,因为权利的诱惑,皇宫中发生过很多的父子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事件。就连那以仁爱著称的唐太宗,也是踏着鲜血登上了皇位。只是今天咱们要说的不是他,而是其父李渊。当时在李世民发动宫变夺取皇位的时候,他心里

  • 程咬金:李世民手下最懂得明哲保身的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程咬金:李世民手下最懂得明哲保身的大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程咬金,隋末唐初的风云人物,是李世民手下大将屡立战功,参与玄武门之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小说和影视剧中的程咬金是个“混世魔王”,为人粗鲁、鲁莽、有些呆萌呆萌的,武力也一般只会三板斧。但是真实的程咬金是能斩将夺旗的大将,

  • 宝贝公主被家暴,朱棣为何不敢动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宝贝公主被家暴,朱棣为何不敢动怒?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看多了影视作品和文学小说,大家对驸马肯定也有很多憧憬,毕竟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从此以后成为皇室成员,岂不美哉!不过实话告诉您,在古代,驸马的日子并不好过,公主嫁给你,人家还是金枝玉叶天之娇女,而你娶了公主却并不意味着你就成了凤

  • 太子朱标真的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太子朱标真的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而开创明朝的人却是曾做过乞丐的朱元璋。1368年,老朱建立了明王朝,同时也封长子朱标为太子,并赏赐了开国元勋。本来按照朱元璋的构思,长子朱标可以继承皇位,同时也能治理好整个明王朝。可谁也想不到,朱

  • 明朝有16位皇帝,到底有几位明君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有16位皇帝,到底有几位明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直到1644年,崇祯皇帝上吊,明才正式宣告灭亡。整整276年,明一共出了16位皇帝,开国君主是朱元璋,而最后一位天子则就是朱由检。这些皇帝在位时间不长,且他们的表现也不一样,同时这些皇帝统治时期的风格

  • 朱元璋铸币时加了一个字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铸币时加了一个字有何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随着我国文物行业的发展兴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了古玩行业,体会古董的瑰丽和神秘。古玩的种类有很多,很多人就非常热衷于收藏古代的钱币。在收藏家眼里,钱币大都保存完整,非常具有收藏价值。而且每个朝代的钱币都各有不同,后世人可以通过研究钱

  • 明朝公主为何不能成为康熙的妃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公主为何不能成为康熙的妃嫔?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因为从血统上隋唐不分家,隋炀帝乃是独孤皇后之子,而李世民的祖母也是独孤皇后,因此从血统上杨妃与李世民是一家人。但是明朝公主就不同了,从血统上明朝公主是汉族,在但是的满清贵族眼中满汉是不适合通婚的,再加上继承人也会成为一大问题,而康熙本

  • 揭秘:古代的“老虎凳” 到底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揭秘:古代的“老虎凳” 到底有多恐怖?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清代末期,封建社会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闭关锁国的政策与世界脱轨,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引发了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烈,民族存亡危机来临。各地义士揭竿而起,反对封建皇朝的统治,依此想建立新政。而当政的阶级为了镇压起义武装力量派兵抓捕,于是

  • 汉武帝为什么会杀了卫氏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汉武帝为什么会杀了卫氏全家?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刘彻在历史上被称为汉武大帝,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征战,为中国打下了半壁江山,也开拓了中国最大的版图,其实这一切并不是汉武帝一人的功劳,他的结发妻子卫子夫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卫子夫本没有强大的背景,传说她和刘彻的相遇是在刘彻姐姐的府邸,刘彻心中苦

  • 霍光有没有想过为卫子夫平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霍光有没有想过为卫子夫平反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都知道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在自己晚年之时,由于巫蛊之祸的原因太子刘据冤死,汉武帝晚年立年仅八岁的刘弗陵为储君,留下了以霍光为首的四位辅政大臣,可惜这刘弗陵命薄,年纪轻轻就劳累过度而死,后来霍光就自作主张立找到在民间刘病已登基称帝,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