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期的皇帝为什么和大臣争斗 仅仅是为了话语权吗

明朝时期的皇帝为什么和大臣争斗 仅仅是为了话语权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178 更新时间:2024/1/5 11:06:00

对明代皇帝和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明代皇帝与臣子之间的争斗,是否为了礼仪话语权?

虽然秦始皇在一统六国之后,就确定了以法治天下的思想,完全因为种种原因,法律并没有成为规范百姓乃至臣子行为的有利工具。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封建朝时期的统治者来说,以法治天下的思想过于沉重。

如若推广力度大的话,也会造成相应的隐患,所以这样一来,大多数君王都会采用极为温和的方式来管理天下,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就出现了礼仪制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礼仪制度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若双方发生矛盾,位高权重的那一位似乎就站在了道德的巅峰位置,也掌握了生杀大权,于是这样一来礼仪制度似乎就发挥不了它被给予的功能了。

在明代时期,是各个阶级为了争夺礼仪制度话语权的重要时期。虽然表面上来看,在礼仪制度的规范之下,各个阶级都处在同一地位之上。

但在封建王朝时期统治者才是国家的主宰者,由他所公布的政治政策以及作出的决定是无人可以反驳的。作为统治者,便理所应当地掌握了礼仪制度的话语权,使得权力分配不均匀。

一、礼仪制度

明代之时,争夺礼仪制度话语权的重要纷争发生在公元1521年。当时在位的皇帝正德帝朱厚照因病去世,但奇怪的是正德帝在生前虽然享受后宫佳丽三千,但却没有一个子嗣。换而言之,他的突然离去,也使得明代后继无人。

而在这种状况之下,明代一时之间就陷入到了权力争夺战的状态当中。按照古代之时所制定的皇位继承制来说,如果当今皇帝没有子嗣,那就需要从其同辈兄弟当中选择一位贤德之人来继承大统。

然而正德皇帝只有一个亲弟弟,这个亲弟弟却在年幼之时便离开了人世。于是在无奈之下,朝廷重臣只好在正德皇帝的表兄弟当中选择了一个男丁来继承皇位,这个人便是嘉靖皇帝

按照常理来说,嘉靖皇帝在继承皇位之后,就需要抛弃曾经的生父来供奉明武宗,然而嘉靖皇帝却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他不顾朝廷重臣的反对,一意孤行要恩赐自己的亲生父亲,于是这样一来,就拉开了明代时期礼仪制度的话语权之争。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嘉靖皇帝并非是正德皇帝亲生,而他如若想要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的话,就需要成为明武宗的养子,以此才能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

除此之外,在封建王朝之时十分注重皇帝子嗣方面的问题,如若当时在位的皇帝子嗣过少亦或者是没有子嗣的话,就会为国家的继承权埋下一定的危机。

而为了能够保证皇室血脉的延续,大多数情况下就会由宗室亦或者是太后与群臣共同商议,在诸侯王或者是藩王当中选出一位才德兼备之人,即成地位。

在整个过程当中,继承皇位之人必须称呼上一任皇帝为生父,并且追封谥号。然而这一制度却在嘉靖皇帝继位之初就遭受到了相应的抵制。

二、嘉靖皇帝与臣子之争

从亲缘血脉上来看,嘉靖皇帝实际上是正德皇帝的堂弟。如若嘉靖皇帝想要继承皇位的话,就需要称呼他的堂兄为生父,这对于嘉靖皇帝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接受的,而这也是引起礼仪之战爆发的原因之一。

在嘉靖皇帝看来,正德皇帝在去世之时所遗留下的遗诏,并没有明确表示他必须要以皇子的身份继承大统,换而言之,就算是嘉靖皇帝以兄弟的身份继承皇位的话,也不需要称呼正德皇帝为生父。

然而他的这一说法却遭到了臣子的强烈反对,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正德皇帝虽然没有从表面上说明嘉靖皇帝必须以皇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但也没有表明他可以以堂弟的身份继承地位。

所以这样一来双方各执一词,在争辩了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而对于那些手握重拳的朝廷重臣来说,虽然嘉靖皇帝继承皇位的身份还没有正式确立。但是他们已经开始让礼部筹备登基大典的诸多事宜了。

嘉靖皇帝在得知此事之后,表现出了自己强烈的反感,表示自己拒绝听从里布的一系列安排,甚至萌生了拒绝登基称帝的念头。

然而虽然嘉靖皇帝的态度如此刚硬,但却在诸多压力之下,在无奈的状态当中继承了皇位。值得注意的是,嘉靖皇帝并没有彻底的低头。

在登基之日选择走大明门,放弃了东华门,甚至在继承皇位的诏书当中明确表示自己是奉皇兄遗旨才继承皇位的,而他的这一举动也彻底激化了皇权与官权之间的矛盾。

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双方各执一词,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式进入了僵持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年仅14岁的嘉靖皇帝在整个朝堂之上,根本没有立足的根本。

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和群臣撕破脸皮的话,也不宜于自己的统治,但显然最后的结果也并非是世人满意的。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发生在正德年间以及嘉靖年间的礼仪之争,从表面上来看是菁纯未了,礼仪制度而爆发的一场矛盾,但实则就是权力之争。

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后,明代的皇权就一直处在一个极为卑微的状态当中,而文官集团的势力则得以增长。而这次争斗之后,明代的皇帝再一次站在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巅峰。

标签: 历史明朝皇帝大臣

更多文章

  • 他是刘邦的孙子,最后灭了吕氏满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他是刘邦的孙子,最后灭了吕氏满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吕后的专权独治很大程度是汉高祖刘邦造成的。汉朝建立的大功臣韩信、吕蒙皆死于吕后之手,而刘邦是睁只眼闭只眼,只说了一句先喜后惜就没事了。但刘邦当初的想法只是想培养两个联盟势力互相制衡,一个是吕氏集团一个是功臣集团,谁曾想吕氏残害功臣后

  • 太平公主丧夫后,她每天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太平公主丧夫后,她每天是怎么度过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朝是我国历史一段特殊的时期,当时出现了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她的事迹无人不知,而她的女儿也同样有名。太平公主是女皇和李治的女儿,武氏向来对自己的这个女儿十分宠爱,不仅给她最好的一切,还任由她“胡作非为”。以至于这位公主在自己丧夫

  • 刘邦为什么不让吕后陪葬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刘邦为什么不让吕后陪葬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让吕后给刘邦陪葬是不可能的,但刘邦也为戚夫人和刘如意做了考虑,于是给母子二人安排了退路,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但刘邦死后不久,悲剧就发生了,先是刘如意惨遭吕后杀害,紧接着戚夫人也被做成了人彘。戚夫人,定陶人,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之后不久,在路

  • 刘邦唯一不敢杀的异姓王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刘邦唯一不敢杀的异姓王到底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陈胜、吴广的敢为天下先,在天下间点燃了人民反抗暴秦的烽火,虽然陈胜吴广最后相继牺牲,但是他们所点燃的火焰却将残酷的暴秦焚烧殆尽。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消灭秦军主力,将长平一战白起的所作所为复刻在了秦军身上。而后,刘邦进入咸阳,子婴投降

  • 为何秦国的贵族和平民都喜欢黑色的衣服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秦朝,秦始皇

    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人,或许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剧中除了秦宫里的女人,无论是秦国的大王、大臣还是普通士兵都喜爱穿黑色的衣服。秦国人似乎有着浓厚的黑色情结。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秦国人崇尚黑色。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杂役奴仆全都穿着以黑色为主色系的衣服。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清一色都是黑色衣服

  • 和珅是怎么拍乾隆马屁的?详解其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和珅,清朝

    历史上乾隆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建树还是非常多的,那么和珅是怎么拍乾隆马屁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手段,一起来看看吧。和珅参与到了乾隆晚年文治武功的各个方面。在纂修典籍方面,虽然和珅执行乾隆皇帝的意思,删削禁毁了大批典籍,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和珅是个优秀的组织者,具有杰出的行政才能。比如四库全书

  • 为何项羽死后,韩信的处境就越来越糟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汉朝,韩信

    公元前203年9月,项羽拔营东归,向彭城方向移动。这年10月,刘邦的军队会同韩信、英布、彭越等各路诸侯的军队共30万大军在固陵会师。韩信被刘邦任命为总统帅,负责全权指挥对于项羽的合围战略。这一年的12月,汉军终于将项羽和他的10万大军围困于垓下。感兴趣的读者跟着小编往下看。一开始,项羽还想凭借10万

  • 历史上刘邦为什么不愿意动吕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历史上刘邦为什么不愿意动吕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吕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她虽然没有正式称帝,但其权力基本上也和皇帝差不多,如果去翻翻汉朝的帝王次序,有几年用的就是吕后的纪年,可见吕后实际上已经是除了没有上皇帝尊号以外实际的皇帝了。那么刘邦为了刘氏江山,可以说是杀人无数,

  • 邓通、周亚夫都是汉朝的权臣,为何会被饿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汉朝,周亚夫

    邓通、周亚夫都是汉代有名的权臣,据说,他们曾经都被一名叫许负的女相士看过相。当时相师给他们的预言是:饿死。两人都差点笑喷了。也是,一位是文帝身边的权臣家财万贯、一位是世袭罔替的诸侯世家怎么可能被饿死?但是历史就是这么神奇,几年之后,预言竟然灵验了!在大汉朝,出了一个神仙一般的女相师,名叫许负。所相之

  • 戚夫人是怎么葬送了儿子的前程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戚夫人是怎么葬送了儿子的前程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封建君主统治历史进程中,先后出现了四百多位的皇帝,在这四百多位皇帝中,不乏有很多功勋卓著的君主,但是每每讨论时,那些开国皇帝总是令人印象深刻且具有讨论性。说到开国皇帝,其中有两位开国皇帝的经历略显不同,一位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