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军队人数到底有多少 最大规模是多少人

清朝军队人数到底有多少 最大规模是多少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02 更新时间:2024/2/12 18:08:06

对清代大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的大军人数,所达到过的最大规模是多少?

一个国家的大军的人数多少,不是统治者想有多少就有多少,是受很多因素制约的。

一般来说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人口基数,二是国家财政收入,三是国家当时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

我们了解,大军的一般士兵由男性组成,虽然有木兰从军和穆桂英挂帅的故事,真正上战场还是男子。

不但是男子,而且还必须要壮年男子,儿童和老年人是不能上战场的,那叫老的上不了马,小的拉不开弓。

强壮年男子的数量受人口基数限制,他不是工人做鞋子,想做哪个尺码的鞋,优先生产就可以了,取决于自然规律。

大军多少,还要跟国家的财政收入挂钩。

因为军人要发军饷,军人要吃喝拉撒、进行训练都需要产生费用。

有那么多大军,就要有相匹配的武器装备,也需要投入。

而且武器装备是会老化的,需要时常更新,同样需要投入。

所以说,没有经济实力,就没有军费,没有军费,就无法养活那么多大军。

在农耕社会,国家财政收入来源于农业,农业收入多少不仅取决于土地多少,还取决于劳动力多少。

都去当兵了,没有当打之年的劳动力种地,生产力低下,百姓温饱就解决不了,社会就会出现动荡。

所以大军的人数不是随意的,是要视情况而定。

而且一个国家如果长期处于和平时期,内部稳定,外部又有一个良好国际环境,大军规模就不需要那么大。

那么,清代时期有多少大军?

古代户籍制度不健全,明末清初没有人口普查,人口数量众说纷纭,不同学者有不同说法。

易中天认为明末人口六千余万 ,赵文林、谢淑君认为明代于1626年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一亿人左右;

何炳棣认为1600年实际人口达1.5亿 。

因为没有精准的人口普查,历朝历代中国的人口数量都是估计的。

直到清代快要灭亡的时候,才进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口普查。

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定下时间表:1908年颁布调查户口章程;1909年调查人户总数;1911年调查各省人口数。

最后得以汇总的各地上报人口总计6269万户,人口3.4亿。

该数据被民国学者认为明显偏低,但已经是意义重大。

古代的兵民比例是多少呢?

洪武二十一年,全国户籍为1065万,人口为5990万。

大军情况如下:

卫所分为京营军(保卫京师),有48卫,约28万人。

地方卫所分为九边和沿海两大类:九边地区约170个卫,兵力超过百万。

沿海有54卫、99所、巡检司353处、烽堠997个,兵力约40余万。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正规军的兵力已经达到191万之多。

到了明末,国家局势动荡,财政陷入困境,明军连军饷都发不出去。所以尽管内忧外患,却养不起大军。

崇祯时期,全国正规军的数量在145万左右。

那么,明代时期的兵民比例是多少?

朱元璋统治时期,人口5900万,大军总兵力190万左右,大军人数占人口总数的3.%左右。

明末人口按照一亿、兵力145万,大军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

那么,清代时期全国大军总兵力是多少?

根据《大清五朝会典》的记载,清代乾隆年间,驻京八旗和驻防八旗总兵力约15万人;全国绿营共六十六镇,总兵力将近六十五万人。

总兵力为80万人。

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大军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没有超过100万。

看到这个数据之后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清代时期大军总兵力太少了。

清代统治时期,全国人口增长很快。

公元1700年有1.5亿左右,1779年即达到了2.75万,突破2亿大关接近3亿,1794年就达到了3.13亿,1834年人口突破4亿大关。

而清代兵力,始终原地踏步,没有增长,士兵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只有0.25%,比例比明代低了6倍,总共规模也就是百万左右。

为什么清代兵力一直这么少?

清代是满族建立的,满族是少数民族,人口基数少。

明末时期,满族人口不过百万,大军在15万左右。想要战胜人口是自己百倍,兵力是自己十多倍的汉族政权,只有精兵。

在决定后金命运的萨尔浒之战中,明代投入的兵力是11万人,后金只有6万多人迎战。

明清之间的另一场关键战役松锦大战中,明军投入兵力高达13万,清军投入的兵力少得可怜,只有5万人参战。

但是清军势如破竹,明军兵败如山。

因为汉族是农耕民族,满族则是马背上的民族。

从宋代开始,农耕民族就一直受游牧民族欺负,战斗力不能相提并论。

满族人骑射技术超群,让农耕民族甘拜下风。

明末清军唯一忌惮的大军,就是关宁铁骑,足以说明骑兵的素质,在冷兵器时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清军入主中原,让他们自信心爆棚。统治者认为,八旗兵可以以一当十。

既然15万清军,可以将150万明军打得满地找牙,丢盔卸甲;全国保持15万大军,完全可以维稳,让大清江山千秋万代,根本没有必要养那么多大军。

至于那些绿营兵,朝廷原本就没有抱太大希望,就是让他们扮演地方警察的角色,以汉制汉的。

因为满族是少数民族统治,也不敢养活一支规模庞大的汉族大军,担心他们犯上作乱,毁掉大清江山。

扩充八旗兵吧,满族人口不多。

发生在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之战,初期的时候清政府投入了3万兵力。

第二次金川之战,乾隆调兵遣将、大兵压境,兵力不过8万。

清缅战争双方杀得天昏地暗,清廷总兵力也不过13万人。

但其中一半是民夫、辅兵、后勤部队,真正准军事部队,仅7万人而已。

中俄雅克萨之战,清军甚至只派了2500人。

人数是八旗兵4倍的绿营兵,战斗力非常差劲。

清军刚入关的时候,绿营兵打汉人杠杠的,一旦对外,就没有了本事。

在乾隆年间进行的关键战役中,很多是绿营兵被打得捧头鼠窜,乾隆迫不得已才派两广总督福康安率领八旗兵上阵。

只是到了雍正时期,绿营兵在年羹岳钟琪的率领下有了出彩表现。

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无论是八旗兵还是绿营兵都风光不再,不得不靠地方团练湘军淮军来力挽狂澜撑场子。

也正是从这时候起,清代所依赖的八旗兵和绿营兵战斗力江河日下,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形同虚设。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一个国家没有一支强大的大军,离它灭亡的日子还会远吗?

有人说清代晚期有近千万大军规模,这一点根本不现实,不是没有兵源(二战时德国8000万人口就动员了近千万大军,苏联一亿多人口也动员了1000多万人口)。而是没有养活这支大军的军费。

标签: 历史清朝军队

更多文章

  • 曹操死后,曹丕真的霸占了他的女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操死后,曹丕真的霸占了他的女人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熟悉三国历史人物的朋友都知道,乱世枭雄曹操生平有个最大的癖好,那便是喜欢霸占人妻。无论是何宴的母亲尹氏,还是秦朗的母亲杜氏,都是被曹操硬性纳为自己姬妾的。甚至曹操当年在宛城的大败,也是因为他想要霸占张绣的婶婶邹氏所导致的。也不知

  • 王翦父子功高盖主,为何没被猜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秦朝

    王翦父子功高盖主,为何没被猜忌?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战国后期,300多个诸侯国大吃小,强吞弱,最后只剩下韩、魏、赵、齐、楚、燕、秦七国了。而此时,由于秦国社会变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体制封建政权,整体国力比其他六国都强,最终灭六国。而在这个过程中,王翦身为秦王政麾下的大将

  • 揭秘:孙膑向庞涓复仇的时候有多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古代,春秋

    揭秘:孙膑向庞涓复仇的时候有多狠?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宿敌,他们大多实力相当,身处不同阵营,又互相之间较量多次而不分高下。举例来说,分别代表蜀汉、两大阵营的诸葛亮和司马懿就曾经多次交锋,他们在战场上寸土必争、针锋相对,但私下又互相欣赏,令人津津乐道。与上述二人身

  • 桂陵之战时,孙膑为什么没杀庞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古代,春秋

    桂陵之战时,孙膑为什么没杀庞涓?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说到孙膑和庞涓两人的故事,想必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过一些,两人原本是同窗,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庞涓率先毕业,在魏国身居高位,后来孙膑去投奔师兄,却反被庞涓陷害打断了双腿,幸亏他被齐国人救走,从此孙膑跟庞涓结下深仇。孙膑找庞涓报仇时,一共有

  • 朱标如果登基,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标如果登基,能压制住众多藩王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标:朱元璋长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被立为吴世子,大明洪武初年(1368年)被立为皇太子,是继位早定的未来皇帝。由于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的渲染,我们对于这为太子的印象多是“仁弱”、“怕事”、“优柔寡断”、“在父亲铁腕下成长

  • 朱元璋宁愿把皇位传给孙子,为何也不传给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宁愿把皇位传给孙子,为何也不传给儿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都受到了后世的嘉赏,毕竟这些皇帝大多都是民间起义兵,深知百姓的疾苦,比如汉高祖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尤其朱元璋深知一度沦为乞丐,连温饱都难以解决。故而,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首要放在心上的事就是百

  • 揭秘:蓝玉究竟死得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蓝玉究竟死得冤不冤?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蓝玉是继徐达常遇春之后,明初最有名的将领,而且跟前辈们的功业比起来,蓝玉的功业丝毫都不逊色。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这种关系,很容易被认为是关系户,常遇春打仗经常带着这个小舅子,强将手下无弱兵,在常遇春的悉心教导下,蓝玉的战争天赋开始展露。都说中

  • 清朝时期军队打仗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士兵装备跟不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清朝,军队

    清代大军的惨败,主要是因为士兵的装备跟不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朝历代,要想赢得一场战争,不是看你的士兵有多勇猛,而是却决于你的军事实力,军事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战争的成败。从古至今,战争的本质就是国与国之间军事实力的较量,而鸦片战争的结果

  • 战国初期,魏国的实力究竟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战国

    战国初期,魏国的实力究竟有多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作为一个战国时代新兴的诸侯国,尽管历代魏国先祖的勤政不辍,使魏文侯坐享祖宗的成果,但这不够让魏国有称霸的资格,为了不让国家在诸侯争雄中衰落,应该积极寻找出路和对策,魏斯下定决心要在国内大力变革,他坚信只有更多优秀人才的辅佐,魏国才能

  • 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第一硬汉,杨继盛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弹劾严嵩,反遭陷害明嘉靖年间,奸相严嵩横行朝野,满朝大臣几乎都畏之如虎,闻之色变。但一年内连升四级,已是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的杨继盛(别号:椒山),却在伏案疾书,他在写奏折要弹劾严嵩。也许是写得太投入了,杨继盛根本没注意贴身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