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睿生前一直压制司马懿 死后为何将司马懿任命为辅政大臣

曹睿生前一直压制司马懿 死后为何将司马懿任命为辅政大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37 更新时间:2024/2/27 3:46:19

还不了解:曹睿和司马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睿一生都在压制司马懿,临死前为什么还仍命其为辅政大臣呢?

魏明帝曹睿既然当得一个“明”字,自然对司马懿是有所警惕的。

不过,尽管曹睿考虑过多种方案,却根本没有办法不把司马懿列入辅政大臣的序列。

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

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鹰视狼顾”之类的戏言,所有的君主,与辅政大臣之间都有天然的矛盾。

曹睿即位时,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就是曹丕安排给他的辅政大臣。

曹睿要亲自执掌大权,当然要与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争一争。

曹睿通过制衡之术,压制住了辅政大臣们。

曹真、曹休、司马懿常年在外领兵,对朝政影响力受到限制,留在洛阳的陈群又无兵权,曹睿得以居中制衡,稳操大局。

尽管司马懿在曹叡时期表现得很得体,但曹睿及一些大臣仍然对其有所警惕。

司马懿曾经询问陈矫:司马懿忠正,是不是社稷之臣?

陈矫答:司马懿是朝廷所望,但是不是社稷之臣就“未知”了。(《三国志.陈矫传》引《世语》)

当然,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基本上属于君主与辅政臣之间正常的警惕关系,并没有非常特殊。他刻意压制司马懿的程度,与压制曹真、曹休的程度基本相当。

对曹魏皇帝来说,无论是宗室,还是世家大族,都是他需要提防的对象。

失衡

曹睿当政时期,无论是曹真曹休这样的宗室,还是司马懿陈群这样的重臣,他都能驾驭自如,朝政被皇帝本人牢牢把握于手。

曹肇、夏侯献、秦朗等宗室,蒋济高堂隆等外臣,都曾经抱怨替皇帝执掌机密的孙资刘放权力太重,这正说明:宗室、外臣的权力,都被曹睿死死限制住了。

在曹睿的驾驭下,司马懿既能充分发挥其才具,又无法威胁大权,二人配合算相得益彰。

比如: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众将请战,司马懿按压不住,请旨于曹睿,曹睿心领神会,下旨不得出战。

这一段,可谓英主贤臣合作的典范。

由于曹睿比司马懿足足小了25岁,所以,正常情况下,这段君明臣贤的佳话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

可是,年纪轻轻的曹睿,却突然病倒了。

曹睿自然能牢牢压制宗室、世家大族,但是,继承皇位的小皇帝是不可能马上做到的。

旧有的权力体系已失衡,曹睿必须抓住生命最后一点时间,替继承人重构权力体系!

曹睿最初的设想

曹睿一开始的选择,是宗室。

他最初安排的辅政班底是一班宗室:曹操之子曹宇、曹操假子秦朗、曹休之子曹肇、曹真之子曹爽、夏侯家的夏侯献。

同时,曹宇提出:从辽东前线回来的司马懿,不必回洛阳,直接去关中督军。(继续排挤出中央权力体系)

曹睿没有像其父曹丕一样,采用世家大族与宗室共同辅政的形式,而是企图通过宗室+皇权,牢牢压制世家大族。

看来,曹睿认识到了世家大族的危险。

自汉末以来,门阀就掌握了大量的经济、政治资源,成为左右时局的重要力量。

曹操角逐天下时,消灭了袁绍、袁术,削弱了杨彪,东汉政治生态下的顶级士族被悉数打倒,曹丕得以通过拉拢司马懿、陈群等次级士族,完成代汉。

在曹操、曹丕时代,曹家既有强力君主,又有一些寒门能人制衡,士族尚能压得住!

可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九品中正制”的持续推行,士族已经再次把持了经济、政治资源,而司马懿、陈群、王凌,当年的次级士族们,如今已成长成了顶级士族。

宗室虽然也危险,但比起这些鹰扬之臣来,毕竟是自家人。

曹睿赏识的大臣高堂隆就曾经提出:一定要提防“鹰扬之臣”,让宗室领兵,控制局势!

曹睿最初做出的这个安排,基本上是采纳了高堂隆的意见。

被迫调整

但是,把所有的世家大族全部排挤出最高权力体系,完全依赖宗室压制,行得通吗?

当年,高堂隆提出以宗室领兵,压制“鹰扬”大臣时,曹睿还很健康,那算是未雨绸缪的计划。

如今,仓促之间,直接由宗室压制世家大族,压得住吗?

曹宇地位高,但缺乏实权基础;曹肇、曹爽虽有其父之荫,但威望、实权也不如其父。

实力不足,能力也不足!

曹肇、夏侯献得到辅政安排后,指着树上的鸟说:在树上待得太久了,该下来了!(暗指孙资、刘放)

且不说孙资、刘放是不是应该拉拢的对象,就是想要弄倒人家,如此沉不住气,能成何大事?

孙资、刘放立刻开始劝说曹睿。

根据《汉晋春秋》的记载,孙刘劝说的要点有2:

(1)、宗室也不一定靠得住!

宗室也会危及皇权!曹丕曾有诏令,诸王不得辅政!

而且,曹宇、曹肇、夏侯献、秦朗都靠不住!

您还病着,曹肇、夏侯献就在调戏侍疾者了!燕王(曹宇)已经拥兵南面,限制他们入宫!

(2)、这几个宗室镇不住场子!

“外有雍隔,社稷危殆”。外地的实力派司马懿、王凌,这几个能力平庸的家伙压得住吗?

所以,孙资、刘放提出了建议:由曹爽、司马懿一起辅政!

继续当初曹丕“宗室+士族领袖”的辅政班底!

曹睿采纳。

最终构想

但是,曹睿也感觉到:还是不稳当!

曹睿先是答应了刘放孙资的建议,旋即又反悔,然后又回心转意,犹豫不决。

他问曹爽:“堪其事不”?

曹爽战战兢兢,孙资代答“臣以死奉社稷”。

同时,曹睿以最后的表演,笼络司马懿。

曹睿拉着司马懿的手:我忍着不死,就为了见到你,见到你,我才无所恨!

但是,曹睿依然没有放弃对司马懿的控制。

曹氏宗亲,牢牢把握中军,而尚书孙礼,更是被指定为曹爽长史,加强曹爽在朝政中的影响力。

如此,曹睿的最终构想,也基本形成了。

1、借助司马懿的士族领袖地位,统治士族群体。

陈群死后,司马懿是当仁不让的士族领袖。

2、以曹爽、孙礼在洛阳的实力,压制司马懿。

司马懿虽颇有权力,但在洛阳实力薄弱。

事实证明,司马懿家族进入洛阳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出于被压制的地位,这并只是他韬光养晦之谋,也是因为中军在曹氏宗族手中。

可以说,如果不是曹爽自己作死,这原本是一个靠谱的平衡体系。

但是,曹爽比他设想的更不靠谱···

曹睿视孙礼为束缚,把人家外放了。

被苦心安排辅助曹爽的孙礼,后来居然曾经责怪司马懿为什么任由曹爽乱来而不动手?

无解的难题

任何时代,给幼主安排辅政团队,实现顺利权力交接都是极为困难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更是困难。

自汉末以来,士族势力膨胀,掌握了国家主要的经济、人口资源。

能否驾驭这些士族,是皇权能够稳固的关键。

强主控得住场子,但给幼主安排辅政班底,当时是无解的难题。

刘备运气比较好,他押宝诸葛亮,算是基本没出乱子。

孙权采取“权臣+宗室”的组合,由诸葛恪、孙峻联合辅政,这一次,宗室赢了,诸葛恪被杀,但是,东吴仍然连续多年内乱不休,国力大损。

司马炎采取宗室掌兵,与高堂隆给曹睿的建议基本接近,结果,宗室们成了“鹰扬”大臣,八王之乱···

此后,直到南北朝,但凡幼主或愚主接班,多免不了腥风血雨,甚至改朝换代。

魏明帝曹睿当得一个“明”字。

但是,辅政班底这道题,实在太难了!

在门阀政治兴盛的时代,仅靠能力平庸的宗室,根本镇不住场子!

不安排司马懿这样的士族领袖进入最高权力体系,大魏的朝廷或许不会被外人控制。

但是,任由“鹰扬”大臣在外地“放飞自我”,无法制衡,出大乱子也是必然的。

曹爽通过把司马懿吸纳入辅政体系,加强朝廷对世家大族的统治力。

同时,由曹氏宗亲牢牢把握的中军,可以牢牢压制在洛阳实力不足的司马懿。

这道难题,曹睿给出的答案,并不算太错!

如果说有错。

那么,错误不是低估了司马懿的威胁,而是···低估了曹爽的愚蠢···

曹睿,太难了!

标签: 历史曹睿司马懿

更多文章

  • 宋仁宗的孩子那么多 皇位最后为何会到养子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宋仁宗,养子

    对宋仁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何宋仁宗那么多孩子,最后皇位却交由养子的手中?太宗得天下之后,他的子孙自然而然地就布满天下了。但是到了“靖康之变”发生之时,太宗的子孙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皇室宗亲大部分都被俘北上,后来又基本上丧命北国。而有幸存留在南宋疆域之内的宗室数量

  • 嫡长子李承乾为何如此冲动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嫡长子李承乾为何如此冲动造反?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他聪慧仁孝深得帝后的喜爱,李世民登基后便将其立为太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承乾的性格却越来越偏激,最后居然敢做出谋反的举动,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按理来说,李承乾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只要时机一到,便可以顺利继位,

  • 和妃瓜尔佳氏是什么出身码?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和妃瓜尔佳氏,清朝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后妃中去世最晚的嫔妃应是康熙的和妃瓜尔佳氏。康熙和妃瓜尔佳氏(1683年-1768年),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六日,比康熙帝小二十九岁。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册封为和嫔,时年十七。康

  • 曹魏的七位“太尉”,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魏的七位“太尉”,他们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是秦汉的最高武职。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时,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太尉名义上掌管天下的兵马,也因为权势过重,所以秦朝太尉一职一直空缺。东汉时期,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

  • 郎士元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有何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郎士元,唐朝

    郎士元,字君胄,中山人,唐代诗人。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这里面除了讽刺武将们的头脑简单之外,还表现出了武将做事时候的简单粗暴。而这句话,在唐朝时期的一场比试之中得到了验证。在当时,有一个名为马驎的武将,此人是个打仗能手,由于他当过镇

  • 三国时期于禁的实力怎么样?他都和那些猛将交过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于禁,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猛将中,于禁是非常特别的一位,他武艺不算很高,但是,很会统兵打仗,尤其善于治军。在演义中,于禁曾和四位超一流猛将交过手,不仅没死,而且毫发未损,甚至一点伤都没有,可以说,非常难得了。那么,于禁和哪四位超一流猛将交手了

  • 丰台大营能帮助雍正上位 这里边到底有多少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清朝,雍正

    还不了解:清代丰台大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代的丰台大营,究竟有多少兵力?竟能帮助雍正成功继位。看了《雍正皇朝》的好朋友一定都还记得这一段,康熙皇帝临死前,多方阵营在做最终的放手一搏,陆续掏出自个的本领,四阿哥胤禛也是如此,他办的第一件事便是消除自身十三弟的圈禁,而且

  • 历史上弘皙与雍正之间的关系如何?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弘皙,清朝

    康熙皇帝一生共诞育了35位皇子,这些皇子又为他生下了多达97位的皇孙。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年间最有名的事件就是“九子夺嫡”,为了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父不父、子不子,兄弟之间更是倾轧与残杀。最后雍正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坐在了龙椅之上,当雍正对其他兄弟进行狠狠的打

  • 历史上关羽为何会被杀?真的是孙权的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关羽,三国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关羽败走麦城,被俘都惨遭杀害,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孙权采纳吕蒙之计,派遣朱然、潘璋小路设伏,由潘璋部将马忠俘获了关羽父子,然后将他们押解到了孙权跟前。有的绰号形象逼真非常切合实际,也确有许多绰号名不符实莫名其妙,比如打虎将李忠,他根本就没打过老虎。还有铁扇子宋清,他既没用过扇子也

  • 张辽和张郃都投降曹操 曹操为何区别对待两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曹操,张辽

    对为何曹操初见张辽说要砍了,张郃投降曹操来迎,张郃比张辽牛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惋惜了高顺了,陷阵之士有死无生,否则他的发展上限绝对高于张辽。白门楼上,吕布被杀,曹操初见张辽时没有说什么话,直接叫人推出去砍了,是关羽刘备求情,曹操才收手的。曹操初见张郃,啧啧称赞,张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