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期的天灾到底有多严重 明朝能坚持近三百年也不容易

明朝时期的天灾到底有多严重 明朝能坚持近三百年也不容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82 更新时间:2023/12/11 19:32:22

对明代天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明代天灾有多严重?276年发生地震156次,能坚持这么久不容易。

明代是中国一个坚挺的朝,立国276年,离王朝极限300年还差24年。

这封建王朝中比较长的寿命,即是明代生命力顽强体现,也是天子守国门的诠释。但明代也有遗憾,那遗憾就是,天灾其多啊。

明代中后期小冰河时期的气候变化,让北方长期干旱造成农作物减产。

这一切也被无数史学家归因成明代覆灭根源之一。

除了这之外,悲催的明代,还是一个地震非非常多的朝代。

(明代鼎盛时疆域)

按史学家统计,明代276年寿命中,记载在史册上的地震就有165次之多。

今日我们测绘地震,都是用先进仪器。

古人没有那么先进的仪器,因此只能看地震的后果。所有能观察到的地震,无疑都是有破坏性的地震,要是没啥感觉的小震,估计也不会被记录在册。

言外之意就是,这156次地震,都是造成一定损伤,甚至引发严重后果的地震。

基于此,我们可以了解,明代应该是悲催的处于一个地质活动非常活跃年代的朝代。

这活跃的后果就是,明代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

地球的寿命今日科学家说有46亿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发生的地震不胜繁举,历史悠久的中国,也有过无数关于大地震的记载。

但史书中明确的,伤亡人数最多的,影响范围最大,破坏力最强的地震。则是明代嘉靖年间发生的关中大地震。

这次地震也被称为“1556年华县大地震”“嘉靖乙卯大地震”。

公元1556年1月23日,也是明嘉靖34年农历12月12日,一场震级8级,烈度11度的特大地震,在大明领土上爆发,短暂的地震过后,明代陕西,山西,河南这三个中原大省,人口大省成了地震重灾区。

除了这重灾区之外,地震威力还辐射影响了当时的大半个明代疆域。

按照各个地方志的记载,可知这场地震的范围。

东起南京,西至甘肃靖远,北到陕西保德,南至湖南浏阳都有震感记录,就连边远的广东和福建都受到这次地震的影响。

除了烈度强,影响范围大之外,这个地震还有个特点是,震持续时间长。史料记载说,这场地震的大规模余震,持续有五年之久才渐渐减轻,到万历年间才彻底消失。

地震发生时候,是1556年1月23日冬日午夜,这个节点发生的地震,势必伤亡惨重,因为那个时候,恰好是大多数人的睡觉时间,特别是农业时代更是如此,没有夜生活的明代人,秉持的都是天黑就睡觉理念,浑然不觉危险的降临。

(明代农业生产)

睡梦中的人,经历了一场大地震,后果如何?今日人可以寻思一下!

这后果就是,地震爆发的短时间内,就有50多万人直接伤亡,无论城乡皆成一片狼藉,大量的人口死亡,随之而来的必定有瘟疫和灾荒。

古人说的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就是这地震破坏力的诠释,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更是出现了千里无人烟的惨状。而这还仅仅是开始,因为后续的影响更严重。

地震引发了巨量的人员伤亡,也影响了地质地脉运动。

地震所在都是黄土高原区域,这场地震导致了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的土层滑坡、崩塌,大量黄土进入了黄河,进而堵塞了黄河水道。

这堵塞,让黄河河水逆流,又引发黄河之水倒灌渭河,让渭河河道整体北移动了五公里之多,黄河堵塞渭河改道直接将关中地区的水文地脉给改变,弄的“河、渭大泛,终南山鸣。”

地面上的水脉出现了问题,地下水也随之变化。

不少地方的地下水水位下降,让原本地下水丰沛的地区,出现了井水干涸的地区,而原本水源干涸的地区,却遭遇了泉水如河的现象。

(黄河改道)

水源问题,又让原本就歉收的农业问题越发的凸显。

早在地震之前,中原地区就已然经历了持续二三年之久的旱灾,粮食本就不够,无数居民都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储存的粮食(皆覆土埋压),这就让本就遭遇旱灾的民众难以维持生活,再加上正值冬日时节,新一波粮食也没到收获的季节。

一时间粮荒成了灾区常态。

为了活命,不少灾区民众不得不想尽办法找吃的,吃完树皮,吃观音土,许多走投无路的灾民迫不得已开始抢粮、掠食。冻饿致死的人数不胜数,随之而来的瘟疫更是让状况越演越烈。

面对如此严重的灾难,明王朝也做出了不少应对举措。

诸如、减免灾区税粮,鼓励士绅开仓放粮,还有调派救济物资等事也做了不少,但受制于国家财政还有交通运输的难题,以及各种关节中出现的问题,赈灾效果有限。

(赈灾效果有限)

这场地震,加重了本就财政困难的明代财政负担,也引发国库空虚削弱了明代国力。

这场地震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万历年间,因为隆万新政推行,配合各种改良举措,明代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才得以在隆庆和万历初期恢复正循环。

可随后的岁月,明代依旧多灾多难,更兼人祸无数,土地兼并严重,税赋减少。

这一切最后引发了农名起义的浪潮,配合着关外的女真入侵,终于不可遏制地走上了不归路,不过哪已经是后话了。

标签: 历史明朝天灾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制作的 所谓活人烧制只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秦始皇,兵马俑

    还不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兵马俑是用活人烧制?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越来越淡薄,所以也使得周王室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于是来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礼乐制崩坏,所以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是以争霸为主,他们对于周天子依旧有着尊重的心理,但是到了战国时期

  • 楚怀王宁愿被囚禁,为何也不愿意回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春秋战国

    楚怀王宁愿被囚禁,为何也不愿意回国?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他不是不想回楚国,每次逃跑还没有多远就会被抓回来,一次两次还有心劲,时间久了心也会很累,疲惫不堪,想着还是安安静静待在秦国吧,每次狼狈的被抓回来也很丢人。再说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他没有回去自己的国家早就新立了君主,他回去了又当如何

  • 五虎上将死后,蜀国的顶梁柱还有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五虎上将死后,蜀国的顶梁柱还有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小时候听《三国》评书,只爱听前半部,因为有五虎大将和诸葛亮在,蜀国连战连胜,听得荡气回肠。到了五虎大将故去后,蜀国人才凋零,诸葛亮独木难支,纵然妙计千条,手下却无得力干将能完美实施,结果连遭挫败,最终在三国中成为最早灭亡的一个。

  • 本是同门师兄弟,庞涓为何要残害孙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春秋

    本是同门师兄弟,庞涓为何要残害孙膑?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庞涓和孙膑的故事非常有名,他们是同门师兄弟,庞涓却因为善妒,伤害了孙膑,可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庞涓和孙膑本是同窗,他们师从鬼谷子,二人天分都很不错,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兵法。学成后,庞涓去了魏国,凭借自己的才能当上

  • 八王之乱为什么就整垮了西晋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西晋

    八王之乱为什么就整垮了西晋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七国之乱发生于西汉汉景帝时期。汉景帝即位后,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汉景帝的削藩计划震惊了朝野,吴王刘濞担心迟早轮到自己,就想进行谋反,并联合了其他七王。很快景帝就降诏剥夺吴王的封地

  • 徽钦二宗最后的结局有多凄惨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徽钦二宗最后的结局有多凄惨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冬,金军南下围困北宋的都城汴梁城。当时汴梁城内有百万军民,勤王之师不下20余万。围城的金军不足8万人,其中真正的女真人也就一两万,剩下的都是汉人、渤海人和契丹人。双方兵力如此悬殊,你肯定会认为,北宋官兵

  • 雍正宠臣鄂尔泰的6个儿子命运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雍正宠臣鄂尔泰的6个儿子命运分别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鄂尔泰,雍正朝新政推行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和李卫、田文镜并称“雍正帝三大宠臣”雍正元年,于康熙朝仅官至从五品“员外郎”的鄂尔泰,被雍正皇帝越级提拔为从二品“江苏布政使”,正式开启了仕途腾飞。雍正三年,鄂尔泰擢升“广西巡抚”,

  • 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差点被好朋友杀掉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差点被好朋友杀掉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朝的诗人交际都比较广,可谓好友遍布天下,比如诗仙李白,一生都在游山玩水和交友中度过。诗圣杜甫也有众多好友,比如李白、高适、岑参、贾至等,但对杜甫影响和帮助最大的非严武莫属,可以说严武是杜甫最好的朋友。杜甫诗“但有故人供禄米,微

  •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死了 死因是因为纵欲过度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朱高炽,明朝

    还不了解:朱高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真的死于纵欲过度吗?明仁宗朱高炽,明代第四任皇帝,虽然其在位时间非常短暂,但其在位期间的施政却扭转了明代前期以武治国的策略,对于明代的统治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虽然朱高炽在位一年都不到,但是他和其子朱瞻基的统治时期被

  • 清缅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乾隆皇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乾隆,清朝,缅甸

    对乾隆和缅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皇帝时,那场旷日持久的清缅战争是怎么爆发的。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已经82岁高龄的乾隆皇帝撰写了《十全记》,以此来纪念自己登基以来的重大军事行动,即所谓的“十全武功”。《十全记》完成之后,乾隆皇帝又下令精选新疆和田玉刊刻“十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