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缅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乾隆皇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清缅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乾隆皇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78 更新时间:2024/1/24 14:09:29

对乾隆和缅甸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皇帝时,那场旷日持久的清缅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已经82岁高龄的乾隆皇帝撰写了《十全记》,以此来纪念自己登基以来的重大军事行动,即所谓的“十全武功”。《十全记》完成之后,乾隆皇帝又下令精选新疆和田玉刊刻“十全老人之宝”,正式自称“十全老人”。

然而,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水分还是比较多的,被不少历史学家所诟病,其中“降缅甸”就是典型的一个例子。清缅战争前后共进行了4次,前3次都是缅甸占优势,尤其是第3次,缅甸可以说是大获全胜,而第4次,最终也是以平局收场,只是让大清王朝勉强保住了“天朝上国”的颜面而已。清缅战争结束后,一向极好面子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缅甸不过是一个东南亚小国,无论军力还是国力,都无法与当时正值“康乾盛世”的清代相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乾隆眼中的“蛮夷小邦”,却将堂堂“天朝”弄得狼狈不堪,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还得从缅甸的历史及其与古代中国的关系开始讲起。

缅甸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又长期处于邦国林立的状态,在11世纪之前,一直未形成一统的国家。据《新唐书》等资料记载,9世纪初,位于今缅甸境内的骠国派出以王子为首的使团赴唐代首都长安“献乐”。这是古代中国与缅甸之间有记载的第一次官方往来。之后直到南宋时期,缅甸境内的一些邦国与中国古代政权存在着断断续续的联系。

11世纪中叶,缅甸众邦国之一的蒲甘王国崛起,以武力一统缅甸,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一统的王朝——蒲甘王朝。蒲甘国崛起后,四处征讨,曾与当时割据中国西南的大理国爆发战争。忽必烈建立元代之后,从1277年开始,多次派兵进攻蒲甘国,最终于1287年征服蒲甘国,使其成为元代的藩属。

蒲甘国被元军征服后,缅甸再度陷入分裂,勃固、阿瓦等政权先后出现,缅甸境内的各邦国大多臣服于元代与明代。到了16世纪中叶,缅甸中部的东吁国崛起,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二个一统王朝——东吁王朝。到了明代晚期的万历年间,缅甸与大明因为边境领土问题爆发战争。缅甸虽然战败,却趁大明问题繁多、对西南边疆鞭长莫及之际,迫使一批土司部落臣服,扩张了自己的势力。

到了明末清初,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为躲避清军追杀,逃入缅甸。1662年,清代平西王吴三桂率领大军进入缅甸,强迫缅甸国王将永历帝交出,这是清代与缅甸最早的接触。此后的100多年间,由于清代的几代统治者都不关注缅甸局势,缅甸与清代的官方往来很少。

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于内忧外患,缅甸国王试图通过派遣使团向清代入贡的方式获得支持,但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第二年,缅甸境内的土司木邦也派人向清廷表示愿意归顺。虽然木邦曾属明代领土,但在明代晚期就已经归顺缅甸,因此乾隆皇帝为了避免产生事端,也拒绝了木邦的请求。到了1751年,已经濒临灭亡的缅甸东吁王朝派遣的使团来到北京,乾隆皇帝接见了使团成员,但依旧拒绝介入缅甸局势。

关于缅甸的这次入贡,有一个名叫吴尚贤的商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吴尚贤是云南石屏人,早年因家贫到中缅边境谋生。乾隆八年(1743年),吴尚贤在葫芦王山区发现银矿,逐渐发家。银矿经营到一定规模之后,吴尚贤与当地的卡瓦酋长蜂筑约定联合开采,合开“茂隆银厂”。在吴尚贤的努力经营下,茂隆银厂的规模不断扩大,拥有武装护卫数千人,矿工数万人,这些人大多是云南人,等于是在中缅边境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华人势力。

当时的中缅边境有着众多的土司部落,不少地区既不在清代版图之内,也不受缅甸东吁王廷的管辖。茂隆银厂就处于这样一个“两不管”的地区,周围遍布各族各部,情况十分复杂。银厂做大之后,吴尚贤一边与周边势力交好,一边又希望引入清代的力量来确保自己银矿的安全,于是与酋长蜂筑商议后决定归顺清代,并向清代交纳贡税。

归顺清代之后,吴尚贤出重金结交了当时清代在云南的大量官员,为自己编织关系网。之后缅甸东吁王朝派使团出使清代,熟悉缅甸与清代情况的吴尚贤做了中间人,也备了一批礼品陪同缅甸使团赴北京。

吴尚贤的这一系列举动完全是为了讨好清代上下,希望能获得庇护。但在思想极端保守的乾隆皇帝看来,吴尚贤的做法无异于“以商乱政”,尤其是他介入缅甸与大清外交事务的举动,最为不可容忍。在乾隆皇帝的授意下,入京后返回茂隆银厂的吴尚贤在途经云南时遭到逮捕,最终饿死在狱中。吴尚贤死后,茂隆银厂虽然仍持续运营了半个世纪左右,但其势力与影响都大不如前。

在乾隆时代的中缅边境地区,除了茂隆银厂之外,还有过另一股比较大的华人势力,那就是桂家。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从缅甸索回杀害之后,他的部分手下仍滞留缅甸,逐渐形成了一些华人部落,其中较大的一个部落被称为“桂家”。由于缅甸东吁王朝对南明余部实行压迫政策,桂家在东吁王朝统治末期奋起反抗,很快成了一股独立势力。

乾隆十七年(1752年),东吁王朝灭亡,之后经过一系列混战,贡榜国崛起,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三个一统王朝——贡榜王朝。贡榜王朝的第一代国王雍籍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屡屡兴兵,甚至一度率军攻到暹罗(今泰国)的首都阿瑜陀耶附近。在东北方向,雍籍牙也不断派兵扩张,但遭到桂家和木邦的抵抗。

到了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桂家由于与贡榜作战失利,在首领宫里雁的率领下欲投靠清代,被时任云贵总督吴达善拒绝。桂家于是又投奔清代辖下的孟连土司,结果孟连土司贪图桂家的财物,出兵抢夺,引发两部冲突。最终,宫里雁在清廷的授意下被孟连土司杀害,桂家势力瓦解。

从对吴尚贤与宫里雁的处理可以看出,乾隆皇帝以及清代的各级官员对缅甸的局势缺乏了解,只知一味铲除他们眼中的地方势力来“维稳”,却不了解自己的做法恰恰为缅甸贡榜王朝扩张势力扫除了障碍,等于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雍籍牙去世,他的长子莽纪觉继位,也奉行扩张政策,麻烦很快降临到清代头上。

东吁王朝在强盛时,曾迫使孟定、孟连、耿马、车里等土司臣服。这些土司被迫向缅甸交纳贡赋,即所谓的“花马礼”。东吁王朝衰弱之后,这些土司逐渐独立,后又被清代纳入版图。贡榜崛起后,一直试图恢复东吁鼎盛时期的疆域与势力,不断对外用兵,中缅边境上的各土司部落自然成了缅甸新政府征服的对象。

乾隆二十七年,缅甸大军2000余人在缅将普拉布的率领下侵入清代辖下的孟定,孟定不敌,其土司罕大兴被缅军擒获。缅军强迫他当向导,又侵入耿马索要贡赋。当时耿马土司罕国楷正在孟连,其部属拒绝了缅军的要求,缅军于是在耿马大肆烧杀劫掠后离去。清代永顺镇总兵田允中调集清军追击缅军,但时任云贵总督吴达善希望息事宁人,强令田允中回师不得追击。

罕国楷听闻自己的土司部落惨遭缅军血屠,十分愤怒,联合了附近开矿的商人周德会,用周德会手下的武装护卫在滚弄江(萨尔温江支流)江口伏击缅军,成功击败缅军并杀掉普拉布。然而吴达善十分胆小怕事,非但不支持罕国楷与周德会的自卫行动,反而指责他们滋生事端,竟将周德会处死。乾隆皇帝接到关于此事的奏报后,认为这不过是边境上的小冲突,并没有放在心上。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只不过是个开始,之后缅甸大军对清代边境各土司部落的袭扰愈演愈烈,相关的奏报不断送达京城。

不久后,缅军又侵入洛隘口,遭猛遮土司顽强抵抗。缅军受挫之后,转而进犯猛笼土司,猛笼不敌,被缅军击破。但缅军很快又在九龙江遭遇清将刘德成阻击,屡攻不克。吴达善虽然一度消极避战,但面对缅军的屡次入侵也难以容忍,于是下令调集元江的土练(地方土司大军)去剿杀缅军。不过,元江的土练还未赶到,缅军就已经撤退了。到了第二年,缅军卷土重来,侵入遮放,后因缅甸国王莽纪觉去世而撤走。

莽纪觉死后,缅甸王位由雍籍牙次子、莽纪觉之弟孟驳继承。孟驳同样继承了家族的扩张传统,缅甸在他统治期间进入了大扩张时代,其兵锋先后染指南掌(今老挝)、曼尼普尔(今属印度),甚至一度灭掉了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占领了暹罗的大部分领土。在东北方向,由于此时缅甸正与暹罗交战,孟驳对中缅边境的各个土司部落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继续袭扰云南。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缅甸派出130余人的使团,试图劝说车里土司归顺缅甸。新任云贵总督刘藻接报后,派兵将这个缅甸使团驱逐出境。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缅军侵入西双版纳,在猛旺、猛乌、猛腊等土司部落的抵抗下撤走。之后,缅甸或派兵入侵,或派人赴土司部落索要贡赋,让各土司部落苦不堪言。

虽然绝大部分土司都拒绝了缅甸方面的无理要求,但孟艮土司却因内斗导致缅军介入,最终引发了大战。

孟艮土司召孟容有一个弟弟,名叫召孟必,而召孟必又有一个儿子,名叫召散。召孟必因为与哥哥召孟容不合,遭到驱逐。他的儿子召散觊觎土司之位,派人联络缅王孟驳寻求支援。孟驳自然不会放过扩张势力的机会,于是派大军进入孟艮,抓获土司召孟容后处死,将召散扶上了土司之位。召孟容的儿子召丙为了避祸逃到孟遮。

召散夺了伯父的位置之后,为了绝后患,又引导缅军追杀召丙。孟驳趁机以追捕召丙为名,派缅军兵分两路再次进攻云南:一路由猛拿至小猛伦、橄榄坝渡江,攻破九龙江,进至猛混;一路由打乐进军,攻破猛遮。两路缅军在猛遮一带会师,焚毁附近村寨。刘藻急忙调集清军对付缅军,但缅军机动作战,清军追剿只俘虏缅军5人,战果微乎其微。

乾隆三十年七月,缅军在烧杀劫掠之后撤走,刘藻将其视为自己派兵征剿的功劳,以“大捷”上报清廷。让刘藻没想到的是,到了十月,缅军复来,侵入车里,云南的局势再度紧张起来。缅甸大军对云南的一再入侵,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愤怒,由此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清缅战争。

标签: 历史乾隆清朝缅甸

更多文章

  • 曹操没立喜欢的儿子曹植为世子的原因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操没立喜欢的儿子曹植为世子的原因是?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三国史上,有一件在民间津津乐道的事,就是曹丕和曹植争夺世子的故事。曹操一生没有称帝,但是做了丞相,称了魏王,他要把相位、王位以及封地食邑等爵禄传给儿子,必须在诸多子嗣中挑选一个最优秀的来继承,于是在他儿子中便有了夺储之争。曹

  • 两牛争斗,曹丕又逼曹植写出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两牛争斗,曹丕又逼曹植写出千古名作,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只要是说到曹植,都知道他在七步之内作的诗,我们上学的时候也都学过。还有他和他兄弟的故事,也让每个人都知道了。而且当时这首诗传出去之后,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名声,但是,当时曹丕为了把他杀死,并不只有一次逼迫他写诗。还有一首诗也传到了现

  • 他本是楚国太子,最后却成为一代战神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楚国

    他本是楚国太子,最后却成为一代战神,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有很多人都对白起特别的熟悉,因为他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武将,并且他也为了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很多的史学家都说,如果没有白起的话,秦国就有可能被其它国家打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白起其实并不是秦国人,他是一个楚国人,而他的

  • 开局即巅峰的齐国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齐国

    开局即巅峰的齐国为什么失败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齐国开局即是巅峰,后来到了春秋时也是五霸之一,而步入了战国时代更是强大的存在,可他们就是没能统一。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灭了纣王帝辛,而姜子牙则在这次周代商的战役里立了首功。后来周武王为了奖赏姜太公,就把最好的中原之地封给了老姜,

  • 古代官员退休后不回老家行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古代官员退休后不回老家行不行?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的官员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要向皇帝上奏折,表示自己的身体不行了,需要回到老家颐养天年。因为小伙伴总是非常好奇,为什么非得回老家颐养天年,老家的家庭环境肯定不如在京城好呀,说你应该在京城颐养天年,而不是在老家。有这样疑惑的小伙伴肯定

  • 他是孙权的心腹大将,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他是孙权的心腹大将,最后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作为三国游戏迷的小布,对割草无双系列非常喜欢,同样小布也喜欢使用在游戏中沉默寡言,但本领高强的东吴将领周泰。小布认为他跟赵云和典韦这类主公的护卫不相上下,而且他多次受伤,却没有因为伤口感染离世,在那个医疗水平低下的时代,算得上是奇

  • 秦始皇一生四次被刺杀,哪次最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秦朝

    秦始皇一生四次被刺杀,哪次最危险?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大型历史剧《大秦赋》已经播完,该剧向我们展现了战国末年,秦朝宫廷斗争,及一统天下的过程,表现了战国末年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和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作为《大秦帝国》系类的最后一部,虽然跟前几部比起来,这一部高开低走,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是

  • 清朝早期军队有80万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过军队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清朝,军队

    对清代大军政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常年有80万大军,为何从来没有出现过军事政变?军人武装政变,这在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在中国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但在清代,却没有看到军事政变的事情发生。要了解,清代军力并不差。在清代前期,大军以八旗军和绿营为主。八旗常年在二十万

  • 曹彰:曹操与卞皇后的儿子,被曹丕毒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彰:曹操与卞皇后的儿子,被曹丕毒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4九月,曹操领兵经长安南下,跟刘备军争夺益州的北大门—汉中。在一次战斗中,刘备军居高临下,屯驻山头,曹操兵马众多,在山下驻防对峙。刘备为了诱使曹军出战,让其义子干儿刘封拍马舞刀,下山挑战。曹操看后非

  • 乾隆时期的清朝军队是如何打仗 真的还是用弓马打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清朝,乾隆,军队

    还不了解:清代打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时期如何打仗?还在骑马射箭?清代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的应该就是慈禧垂帘听政期间,朝堂腐败的清代,毕竟这是最接近现代的一段封建王朝的历史。虽然后期的清代腐败而混乱,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早期的清代也强大而安定。乾隆时期算得上是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