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樊城之战中,关羽为何会败给徐晃呢?

樊城之战中,关羽为何会败给徐晃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236 更新时间:2024/2/12 12:27:34

樊城之战,关羽何以打不过徐晃,最终败走麦城死无葬身之地?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关羽北征,计取襄阳,兵围樊城。曹魏兴兵来救,又被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英名震于华夏”,曹操甚至想迁都“以避其锋芒”。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关羽可谓是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正是这种情况下,徐晃受命率部增援苦守樊城的曹仁。

爱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其实都能发现,在这部著作中,人物的性格不仅能够通过他们的厮杀风格体现出来,而且和各自领兵作战的风格特别呼应。

比如说张飞,他属于悍勇型的猛将。他擅长对付强敌,在阵前厮杀的时候,敢于行险玩命,往往在战斗过程中“大喝一声”,突然释放大招,把敌将一矛挑翻。他领兵打仗也是这样,擅长啃硬骨头,经常在僵持中突然发力,直取敌军指挥部,将敌人打得猝不及防,全军溃退。

再比如说赵云,他属于全能型的猛将。“就像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经常出现在最危急的关键地方,当主公遇险,全军溃散,形势大恶之时,赵云就出现了,“斩将破围”,救人于危难,挽既倒于狂澜。赵云打仗也是这样,像个救火队员,擅长打突围战。有了赵云在,你就永远不必担心自己会败得有多惨,他总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关羽是个力量型的猛将。在阵前的厮杀的时候,依仗自己超群的膂力,力大刀沉,在打斗的前三回合就全力压制住对手,然后迅速解决战斗。有了赤兔马之助后,关羽还拥有了速度优势,正面硬冲,往往三个回合之内就把敌人打趴下了。但他有个巨大的缺陷――防御力比较差,属于标准的攻强守弱。要么迅速打垮敌人,一旦被敌人抓住了漏洞,关羽的威力就大减。

关羽领兵也是这种风格,优点和缺点都特别明显。他攻强守弱,善于打顺风仗,占据了上风的时候如摧枯拉朽,风扫落叶,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但他不善于逆风飞扬,当被敌人抓住防御漏洞的时候,也是败得山穷水尽,惨不忍睹,一发不可收拾。

这与关羽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关羽这人非常骄矜,狂妄自大,目高于顶,眼里就放不下几个人,他又特别爱面子,比较务虚好名。但不能不承认,他确实有这个资本,无论资历、能力、功绩样样拿得出手,这也助长了他的骄狂气焰。

关羽膂力惊人,又有天下第一良驹赤兔马之助,如虎添翼,所以他创造了三国时代斩杀名将最多的记录,如汜水关温酒斩华雄,北海城刀劈管亥,徐州城追袭斩杀车胄,白马坡万军中取颜良首级,延津渡“战不三合”追杀文丑,古城会三通鼓剁掉蔡阳,过五关斩六将,青龙偃月刀下从无三合之将。

但自矜之人必定自惜,关羽也是这样。他在阵前厮杀,也从来不弄险玩命。他过五关斩六将,以绝对优势碾压众敌,但在黄河渡口遇到夏侯惇这种悍勇型的猛将,关羽的威力就不明显了,“战十数合”拿不下夏侯惇。

到了长沙城之战时,遇到“有万夫不当之勇”、“能开二石力之弓”,力量上不落下风的黄忠,关羽的优势就更体现不出来了,“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

到了关羽北征襄樊的时候,曹操命于禁率七军来援樊城,先锋大将是以悍勇著称的猛将庞德,关羽出马与庞德厮杀,“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打了个旗鼓相当,对付庞德这种低一个层次的武将,关羽都没有占据丝毫的上风。次日再斗,还被庞德阴了一把,几乎折去一世威名。

当力量和速度都失去的时候,关羽的真实技术就暴露出来了。徐晃率兵来战,关羽当时刚刚经过“刮骨疗毒”,箭伤尚未痊愈,“右臂少力”,赤兔马也已经三十多岁了,进入垂老暮年,速度不行了。徐晃则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先夸赞关羽“英风震于华夏”,后又下令斩关羽者奖千金,说“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讥讽关羽(华容道捉放曹,关羽曾说:“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这就激怒了关羽,双方大战,“战八十余合”,关羽落在了下风。

这是关羽在阵前厮杀全面落败。而在战场形势上,更是恶劣。樊城坚城不下,敌方援军已至,樊城再难攻取,后方又被偷袭,后路断绝,关羽面临的敌人是曹魏和东吴两个方面的前后夹击。曹魏方面,刚打完了于禁、庞德,还有曹仁、满宠,徐晃又率兵来到。东吴方面精锐尽出,吕蒙“次调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员大将,相继而进”,关羽麾下的傅士仁、糜芳又开城叛降。关羽可谓是四面受敌。

如果是其他人为将,最明智的选择是迅速率领部队西撤,向上庸方向的刘封孟达靠拢,这样就能最大可能地保存住有生力量,主力部队不会溃散,关羽、关平周仓、王甫、赵累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们也都能保住。

但关羽一向顾惜声名,爱惜颜面的性格使他无法给大哥刘备一个交代,也不能面对取西川、夺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同袍们的眼光,于是关羽选择了率部南下,导致陷入重围,全军覆灭,只有一个廖化逃出了生天。

标签: 历史三国关羽

更多文章

  • 苏武牧羊生活条件那么差 他为什么不选择吃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苏武,汉朝,羊

    还不了解:苏武牧羊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苏武牧羊过的非常苦,为什么苏武没有选择吃羊呢?西汉宣帝时,有一个“麒麟阁,十一功臣”,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排名第一,苏武赫然在列,排第十一位。(苏武)苏武因“苏武牧羊”而流芳千古,但他的父亲苏建的军事和政治成就更高,就如同因电视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成长经历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元朝,成吉思汗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事。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蒙古乞颜部人,孛儿只斤氏,奇渥温姓。古代蒙古贵族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大蒙古国的开国大汗。铁木真1162年出生于迭黑温孛勒答合(今蒙古国肯特省

  • 历史上的孟浩然是因为什么死的?生病管不住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孟浩然,唐朝

    历史上的孟浩然是因为什么死的?谁能想到这位大才子居然是因为生病了管不住嘴不忌口而亡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一起看看吧。史书上说孟浩然是“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

  • 战国七雄的军事实力排名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战国,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简介: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战国群雄并起,各国在不同时期,又各有各的辉煌和精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赞叹过各国的军力,但是究竟谁最强,谁又比谁更胜一筹,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经历了春秋时期一系列的大筛选,各个诸侯诸侯的相互厮杀

  • 尚书省的“左仆射”和“右仆射”哪个官更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唐朝,李世民

    众所周知,唐朝继承隋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叫中书令,门下省的最高长官叫门下侍中,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叫尚书令。据说是因为唐太宗登基前曾担任过尚书令,所以尚书令在唐太宗登基后就无人担任了,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就变成了尚书左仆射和尚书

  • 三国史上最难被攻克的城市是哪座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三国,钟会

    三国纷争,多少城池毁于一旦,即使像长安、邺城、寿春这样的大城,无论再怎样墙高城厚,终究难免被攻破。但也有例外,今天介绍的五座城池,就是三国史上最难被攻克的,排名第一的居然历经五次大战都未破。第五名 剑阁剑阁是由汉中进入益州的咽喉要道。263年,钟会、邓艾发起灭蜀战役,蜀汉的防守相当不力,无奈之下,姜

  • 周天子作为天下公主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去了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秦始皇,周天子

    对秦始皇和周天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后,当初的天下共主周天子哪去了?通过周文王周武王两代人的努力,周王朝建立,姬家成为天下共主。周王朝行分封制,共传30代37王,共八百年,后来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然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周天子权柄的丢失,是在西周灭

  • 春秋霸主越国为何没成为战国七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春秋,勾践

    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刚刚灭亡吴国的越王勾践驱兵北上,在徐州大会诸侯。天子周元王派使者赐勾践胙肉,承认其为“诸侯之伯(霸)”,越王勾践也就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作为春秋最后的霸主,越国自然是当时天下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但奇怪的是,在勾践死后不久的战国时代,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越国却没有进入“战

  • 秦灭六国为什么要把齐国放在最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战国,白起

    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后,迅速走向强大。到了嬴政在位时期,其实力已经与中原六国势均力敌了。似乎是命中注定要由秦国统一天下,这时的秦国不光在实力上远超各国,其文臣武将也是人才济济。于是,在一代雄主的带领下,秦国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从已有的记载来看,秦朝开始发动灭六国战争的时间应该是公元前231年,直到公

  • “天子守国门”的规矩是哪位皇帝定下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说到明朝历史的时候,熟悉这个朝代历史的人肯定会忍不住想起一句话来,那就是“天子守国门”。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说,皇帝充当起了国家的看门人。听起来好像很搞笑,但却属于很符合史实的一种说法。可能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能理解,觉得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曾经把大明的都城定在南京。那可算不上是能称得上是国门的位置,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