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天子守国门”的规矩是哪位皇帝定下的呢?

“天子守国门”的规矩是哪位皇帝定下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977 更新时间:2024/2/12 14:02:02

说到明朝历史的时候,熟悉这个朝代历史的人肯定会忍不住想起一句话来,那就是“天子守国门”。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说,皇帝充当起了国家的看门人。听起来好像很搞笑,但却属于很符合史实的一种说法。可能很多人对此感到不能理解,觉得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曾经把大明的都城定在南京。那可算不上是能称得上是国门的位置,怎么就会冒出来这么一句话呢?

其实,“天子守国门”的情况是从朱棣即位开始出现的。那个时候朱棣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地理位置接近明朝北部的疆界,故而便有了这么一种说法。那么,称帝后,朱棣做出“天子守国门”之举,这有利弊呢?

其实不光明朝在建国后会面临以下这种军事威胁,我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朝代基本上也都有面临这种军事威胁的可能。这种军事威胁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来自于外族势力的入侵,第二种则是来自于内部的各种阶层闹出的纷争。

我们就拿明朝来说,它在建国后曾经分封了很多藩。所以,它有可能会面临来自内部的军事威胁,那就是诸如藩王割据、起义和农民起义等情况。而外部威胁就比较明显了,即外族势力的入侵。

朱元璋建立和统治明朝期间,明朝的实力堪称强大得很。所以当时即便他没有做出“天子守国门”之举,也没怎么闹出过太严重的外族势力入侵事件和地方势力起义事件。但是到了朱棣继承皇位的时候,他就比较担心会闹出这些情况来。

因为毕竟他原本也只是个藩王而已,就是靠着谋夺自己侄子的江山才得以登上帝位,自然在他成了皇帝之后,就很害怕这种事情将来也会发生在自己和子孙身上。

为了避免这种后顾之忧,朱棣思考再三,便决定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去。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既能防范北方外族势力的入侵,又能震慑为防范北方外族势力入侵而屯聚在北方疆界附近的兵力。但凡上述二者有任何一者闹出异动来,那朱棣无疑都能立即收到消息并出兵讨伐或者镇压。

起码从理论方面来讲,这能给予朱棣很大的安全感,让他这个通过篡位方式登上帝位的皇帝有时间去过两天清静和舒心的日子。这就是他做出“天子守国门”之举的主要原因,应该算得上是兼具一箭双雕之功效了。

首先,我们来说说有利的一面。其实说到这么做的有利一面,我们在前面的内容中也已经提及过了,即既能防范北方外族势力的入侵,又能震慑为防范北方外族势力入侵而屯聚在北方疆界附近的兵力。

此外,这样做其实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稳定民心和给百姓留下一个好印象。试问,朱棣之前出现的大部分皇帝,哪个不是躲在距离边防之地甚远的地方享清福呢?这样一来,最先遭殃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而朱棣这样做以后,无疑发生外族势力入侵和边防势力造反情况时,最先受到冲击的人会变成皇帝。现在天子直接肩负起守国门的职责了,那还能不令百姓们佩服和感动吗?

其次,我们来说说弊端。“天子守国门”之举也有弊端存在,而且弊端还不算少。比如说,这样做的话,一旦明朝之后继位的皇帝较为无能,那当外族势力入侵的时候,最先遭殃的就会是明朝的核心部分。若核心部分都被摧毁了,那整个大明岂不是就覆灭了?

再比如,都城北迁后,北方的发展还得仰仗富庶的南方经济的支撑。甚至连朝廷所需的臣,也多“盛产”自南方。这样时间久了,不仅北方朝廷的发展会比较缓慢,而且南北文臣和武将之间的隔阂也会因为地域差异而变得越来越大。

由此可见,明朝所谓的“天子守国门”也并非是什么万全之策。这个时候,可能就会有人感到好奇,并想找出一个万全之策。只可惜就目前我们所能掌握到的情况,各朝代帝王采取的方法,都无法被称为是万全之策。看来想要做到这件事,难度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大。不知道大家看完上述内容后,对此有何高见呢?

标签: 历史明朝朱元璋

更多文章

  • 周朝为什么自降为天子 天子有什么说法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周朝,天子

    对周朝天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朝为什么自降为天子?周朝自降为天子是因为周朝前的朝代都是由天界的“神”来管理的,而周朝的天子是天界的“神”投胎转世来的,所以周朝就直接自降为天子。1、简单来说,以周代商,就是人界的神和天界的神达成的协议。人界的神被召上天界,天界的神投胎转

  • 黄权投降了曹魏,为何刘备却没有怪罪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汉末乱世,你攻我伐,割据势力间兼并不已。墙头大旗经常换,士人武将经常改换门庭,也就成了平常事,就是到了魏蜀吴三足鼎立时期,因各种原因投降敌国的仍不在少数。比如魏国于禁投降蜀汉,蜀国糜芳投降东吴,东吴宗室孙壹投降魏国等等。不管是出于无奈还是主动,投降敌方的人多是会被原来阵营的人记恨,比如于禁后来回到曹

  • 历史上孟浩然隐鹿门山的事情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孟浩然,唐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孟浩然隐鹿门山的故事。孟浩然性爱山水,喜泛舟,“我家南渡头,惯习野人舟。”正是适应了这性情。从涧南园到鹿门山,有近二十里的水程;从鹿门山到襄阳城,有三十里的水程,泛舟往返非常便利。也许是东汉初年的习郁,修鹿门

  • 王莽和武则天同为篡位者,为何结局却完全相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唐朝,武则天

    按照各种历史纪念表的普遍说法,唐朝从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享国289年,但是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从公元690年的九月到公元705年的二月,皇帝姓武不姓李,国号是“周”不是“唐”,皇帝姓氏的改变,从客观上来说就是改朝换代。唐朝这样的情形与汉朝极为相似,汉朝在漫长的岁月中夹杂了一个十五年的

  • 历史上赤壁之战,东吴真的是被动参战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的打击目标,到底仅仅是彻底击败刘备、刘琦(攻占夏口,完整拿下原刘表控制范围),还是想一举平定江东。《三国志》对此并没有很清晰的直接描述,但是把赤壁之战相关人物列传串起来看,细读文字,还是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东吴是主动参战,御敌于国门之外说到曹操痴想一举平定江东,很多人都会提到那封著

  • 战国七雄当中 为什么秦国七代无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战国,秦国

    还不了解:战国秦国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一统六国不是偶然,而是七代秦君的积累?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里诞生了无数的君主,每个朝代的君主都有贤能而知人善任的,也有昏庸无道的。但是有一个国家,他的历代君主都佷贤能,直至灭亡出过的昏君也是屈指可数的,这个国

  • 从秦献公到秦始皇这几代君主中 秦国为何没有出现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秦国,秦始皇

    对秦国君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秦献公到秦始皇六代,秦国在此期间没有出现一个昏君是为何呢?秦献公是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关键的君主,他迁都栎阳,对秦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为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基础。令人奇怪的是秦献公到秦始皇六代,秦国都没有出现昏君。而之所以如此,其实原因并不复

  • 明朝时期的天灾到底有多严重 明朝能坚持近三百年也不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明朝,天灾

    对明代天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天灾有多严重?276年发生地震156次,能坚持这么久不容易。明代是中国一个坚挺的王朝,立国276年,离王朝极限300年还差24年。这封建王朝中比较长的寿命,即是明代生命力顽强体现,也是天子守国门的诠释。但明代也有遗憾,那遗憾就是,天灾何

  • 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制作的 所谓活人烧制只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秦始皇,兵马俑

    还不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兵马俑是用活人烧制?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越来越淡薄,所以也使得周王室的存在感越来越低,于是来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礼乐制崩坏,所以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是以争霸为主,他们对于周天子依旧有着尊重的心理,但是到了战国时期

  • 楚怀王宁愿被囚禁,为何也不愿意回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春秋战国

    楚怀王宁愿被囚禁,为何也不愿意回国?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他不是不想回楚国,每次逃跑还没有多远就会被抓回来,一次两次还有心劲,时间久了心也会很累,疲惫不堪,想着还是安安静静待在秦国吧,每次狼狈的被抓回来也很丢人。再说了国不可一日无君,他没有回去自己的国家早就新立了君主,他回去了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