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索薛仁贵的东征历程,“薛仁贵征东”的故事为何能广泛传播?

探索薛仁贵的东征历程,“薛仁贵征东”的故事为何能广泛传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07 更新时间:2024/1/19 22:58:48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他的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薛仁贵在新旧《唐书》中皆有传记载:“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将改葬其先,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盖图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仁贵乃往见将军张士贵应募。……永淳二年卒,年七十。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给舆,护丧还乡里。”

薛仁贵一生,参与了五次东征,四次西战,两次平北,这些征战经历为“薛仁贵征东”的虚拟叙事奠定了基础,“薛仁贵征东”的虚拟叙事也正是由此演变而来。按照史书记载,薛仁贵在其父母去世之后,受妻子柳氏鼓励,应募至张士贵麾下,东西征战,屡立战功,最终得以受封大将军。

不同于虚拟文本中,薛仁贵伴生“应梦贤臣”“白虎神子”的特殊身份,而历史上的薛仁贵,一生历经两朝,才最终从岌岌无名的普通兵士成长为拥有赫赫威名的将领,特别是在唐太宗时期的征东中,薛仁贵并非其中的主要角色。

一、薛仁贵的东征历程

公元645年(唐贞观十九年)唐太宗率军20万御驾亲征,这是唐朝对高句丽的第一次征伐。唐太宗有生之年组织征伐高句丽3次,唐高宗期间,组织征伐高句丽6次,然而在这24年中的9次征伐中,薛仁贵只参与了其中的5次征伐,均没有担任过主帅,纵然如此,“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却得以流传千百年,这不由得让人思索其文本的生命活力。

公元645年唐王第一次征高句丽时,薛仁贵只是唐太宗亲率浩浩荡荡20万大军中的一个无名小卒。彼时唐太宗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唐军从水路和陆路两头并进,陆路以李勤作为统帅,担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以江夏王李道宗作为副帅,担任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李勤与李道宗两人统帅九军,其中以张士贵为第一军总管。在征战高句丽之前,张士贵领命前往山西招募兵士,也正是在此时,薛仁贵被招至张士贵麾下。

在这部分中,江夏王李道宗即为“薛仁贵征东”演义中的反派皇叔角色,同样设计了征高句丽战前,唐太宗派张士贵去往山西招募新兵,从而招募到薛仁贵的故事情节。实际上这一情节也与历史有相似之处,不过,与演义中的“薛仁贵征东”情节不同的是,张士贵并非奸臣,却也是唐代的名将,在“玄武门之变”中,张士贵是拥戴唐王李世民登基的功臣之一,并且一生东征西战,为唐王朝的建立立有汗马功劳。

按照新旧《唐书》的记载:薛仁贵第一次参与征东的时间在公元644年(贞18年),十一月薛仁贵所在部队程,三月底,来到辽水(今辽河)岸边。四月初二日,抵达玄菟城并攻下城池。四月二十六日,又攻克盖牟城。

五月十七日,攻克辽东城。如此一路征伐,直到九月二十日,班师回撤至辽东城。唐军回撤过程中,薛仁贵所在的骑兵部队担任了殿后任务,主要负责防备和击退高句丽军的尾随攻击。九月二十一日,所有部队回渡辽河。十月二十一日,进入山海关。公元646年(贞观20年)二月,部队从并州出发,返回京师。

《旧唐书》记载,薛仁贵此次征战高句丽表现英勇,“著白衣,握戟,腰鞭张(两)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唐太宗对薛仁贵则给予了“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的高度评价。此次征战后,薛仁贵被升为右领军中郎将,为帝王守北门宫禁,受到太宗的重视。《白袍记》等“薛仁贵征东”文本,正是以此次战争为素材,塑造并固定了薛仁贵“白袍小将”的衣着形象。

二、宝剑藏锋

然而此后十年,没有薛仁贵参加对外作战的记载,是漏载,还是薛仁贵这十年中真的消失在战场,无从验证。在这期间唐王朝对高句丽又进行了两次局部浅纵入深的袭扰战。第一次是公元647年三月,海陆并进,第二次是公元648年,以海路为主。两次袭扰战的顺遂使唐太宗信心大增,以图一举歼灭高句丽,然而,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去世,大举东征计划随之搁浅。

在这期间,薛仁贵作为禁卫军经历了一次救驾。《新唐书》记载唐高宗时期,宫中突遇洪水,其它宫卫各顾逃命,而薛仁贵登上玄武门高呼,警醒睡梦中的高宗李治,使之免于洪难,自此深得高宗信任。这可以视为薛仁贵在政治中的一次身份的提升,根据历史记载成功征战高句丽正是在唐高宗时期,“薛仁贵征东”的叙事中,存在着将唐高宗与唐太宗的形象融合于虚构形象唐王一身的可能性。唐高宗即位后的公元655年,新罗遣使向唐求救。唐朝此时正准备征伐西突厥,继位的唐高宗决定继续贯彻太宗制定的“长期袭扰、拖垮对方、伺机消灭之”的战略方针,以掣肘高句丽对新罗的攻击。

公元655年2月,唐朝派营州都督程名振为主帅率本部兵讨高句丽,考虑到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兵员有限,朝廷又派苏定方率3000禁卫军协助程名振征讨,薛仁贵便在其中。这是薛仁贵第二次参与征战高句丽。在《新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显庆五年,新罗向唐王朝投诉百济国、高丽国、靺鞨国三国联合侵占了新罗北境的三十座城池。

唐王朝在与高丽等国协商无果之后,下令苏定方带领刘伯英、庞孝泰等将领,带兵讨伐新罗。在熊津口,苏定方纵击深入,首先打败百济军,并乘胜前进,斩首万余级,最终攻下百济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百济国同高丽并非同一属地,而是邻国,但是在“薛仁贵征东”文本中,其攻城的情节却保留了下来。

不过在这次袭扰战中,薛仁贵也并未担任重要职务。时隔三年之后,薛仁贵第一次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担任了副帅,其时的正帅为程名振,《旧唐书》卷83记载:“显庆二年,诏仁贵副程名振于辽东经略……”在公元657年的六月,正帅程名振、副将薛仁贵带领部队进入了高句丽境内,在这一战中,薛仁贵并未和高句丽将领盖苏文有直接对战,只遇上了盖苏文的属下将领豆方娄,两军数万兵马交战,薛仁贵带兵斩首高丽军2500余级,最终大败高句丽。

公元659年、公元660年,两年间,薛仁贵作为高级将领,在对高句丽的两次袭扰战中均获得胜利。公元660年唐军在新罗的全力支持下灭亡百济之后,决定再次大举出兵直趋平壤城,以图一举平定高句丽。薛仁贵带领部下军队,跟随着大军在十月的时候进入平壤城,但是不久之后却接到了唐高宗令其回军的旨意。此后薛仁贵带领唐军转战攻打北方的少数民族铁勒各部,并且成功平叛。这一征战的经历,被艺人加入“薛仁贵征东”文本中,成就了“将军三箭定天山”的传奇经典章节。

三、灭高句丽

在唐军对高句丽的战争中,薛仁贵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其实在公元664年,此时高句丽将领盖苏文已经去世。此后第三年也就是公元666年,盖苏文三子之间爆发内战,长子泉男生为了摆脱日益不利的困境,派儿子泉献诚到唐朝请求援助,并将自己控制的“六城十余万户”作为援助的交换,一并献给了唐朝。

在同年的六月份,泉献诚作为向导,带领唐军前往征战高句丽,并在此次取得成功。这一战争在《旧唐书》卷87中被称作“金山大战”,其中薛仁贵被唐高宗评价“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前”,并称赞薛仁贵的领军之能,是获得金山大战胜利的主要缘由。从金山大战之后,薛仁贵又攻打下扶余城,更在此战中声名大噪,威震辽海。纵观薛仁贵的东征历史,可以看到在数次东征中,薛仁贵只在中后期展示出了自己的治军带兵的才能,相对于其他将领,薛仁贵的战果成就并不能解释其故事传说广泛流传的因由。

结语

“薛仁贵征东”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在民间广泛流传,其根源并不仅在薛仁贵于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而主要在于其后的行政管理。《旧唐书·薛仁贵列传》中这样记载:“高丽既降,诏仁贵率兵二万人与刘仁轨于平壤留守,仍授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检校安东都护。移理新城,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忠孝节义,咸加旌表。高丽士众莫不欣然慕化。”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安东都护府所在的属地地区几乎各州道逐渐都建立起薛仁贵的庙宇,这一人神信仰或许推动了“薛仁贵征东”演义的衍生传播发展。

标签: 历史薛仁贵唐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荀彧,曹魏

    荀彧(xún yù),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他投奔曹操后,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历史上孟浩然失约朝宗的事情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孟浩然,唐朝

    历史上孟浩然失约朝宗的事情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孟浩然四十岁时进京考试,与一批诗人赋诗作会。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令满座倾倒,一时诗名远播。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和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朋友。郡守韩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才华

  • 战国七雄中,为何燕国没什么存在感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战国,白起

    战国时代,有个国家称为七雄很勉强,几百年时间都是被人欺负,这个国家便是燕国。春秋战国诸侯们相互攻伐,待硝烟散尽时,人们才猛然想起:位于周朝东北一隅的燕国哪里去了?轰轰烈烈的诸侯争霸,燕国却总是一声不吭,总不在“现场”。也正因此,它被史书提及的不多。直至战国晚期,燕国才后知后觉、奋力直追。燕国到底怎么

  • “失荆州”的主要责任,到底是关羽还是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关公大意失荆州”,这句话流传千年,可仔细看看史实,实在为关羽叫屈啊。看看刘备的这些错棋臭棋,这“失荆州”的责任,关羽最多只能算次责,主责还该记在刘备头上。刘备对襄樊之战严重准备不足214年夏,刘备攻取益州。218年春,刘备进攻汉中,定军山斩杀名将夏侯渊。219年5月,曹操正式撤出汉中。不仅如此,刘

  • 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个怎么样的人?结局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元朝,成吉思汗

    历史上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个怎么样的人?结局好吗?他钦察汗国大汗,同时也是蒙古汗国军事将领,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关于他的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术赤的生平出生于战乱年代,母曾为蔑儿乞惕部所掠,后救归,分娩于途,故名“术赤”,意为“客人”。注:“术”读作zhú,音同“竹”。铁木真与孛儿帖结婚时,三姓蔑儿乞惕

  • 历史上丘处机为什么要远赴西域见成吉思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元朝,成吉思汗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丘处机赴西域见成吉思汗的故事。成吉思汗是蒙古的大汗,曾亲率蒙古铁骑,攻伐厮杀横扫蒙古草原,所向披靡,满身刻满了杀戮和征服的印记。丘处机是中原道教全真教的掌门人。两个人的职业相差十万八千里,根本就没有交集可言。

  • 樊城之战中,关羽为何会败给徐晃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三国,关羽

    樊城之战,关羽何以打不过徐晃,最终败走麦城死无葬身之地?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关羽北征,计取襄阳,兵围樊城。曹魏兴兵来救,又被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英名震于华夏”,曹操甚至想迁都“以避其锋芒”。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关羽可谓是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正是这种情况下,徐晃受命率部增

  • 苏武牧羊生活条件那么差 他为什么不选择吃羊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苏武,汉朝,羊

    还不了解:苏武牧羊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苏武牧羊过的非常苦,为什么苏武没有选择吃羊呢?西汉宣帝时,有一个“麒麟阁,十一功臣”,霍去病的弟弟霍光排名第一,苏武赫然在列,排第十一位。(苏武)苏武因“苏武牧羊”而流芳千古,但他的父亲苏建的军事和政治成就更高,就如同因电视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成长经历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元朝,成吉思汗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事。成吉思汗(1162—1227),名铁木真,蒙古乞颜部人,孛儿只斤氏,奇渥温姓。古代蒙古贵族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大蒙古国的开国大汗。铁木真1162年出生于迭黑温孛勒答合(今蒙古国肯特省

  • 历史上的孟浩然是因为什么死的?生病管不住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孟浩然,唐朝

    历史上的孟浩然是因为什么死的?谁能想到这位大才子居然是因为生病了管不住嘴不忌口而亡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一起看看吧。史书上说孟浩然是“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