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良作为千古第一谋圣 张良到底有多厉害

张良作为千古第一谋圣 张良到底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335 更新时间:2024/2/12 17:54:13

对西汉张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千古第一谋圣张良,有多牛?

熟读汉初历史的人都了解,汉高祖刘邦与谋士张良虽为君臣,但二人实际上是历史上最为难得的一对政治知己。

刘邦仅有一腔大志,若非他知人善用,得到了张良、韩信、樊哙、萧何、曹参等一众实力强悍的文臣武将,定然不会有大汉帝业的成功缔建、更不会在史册上留有“布衣粗履得天下”的一世英名。

谋士之所以聪明,在于他能见微知著、远见卓识,智慧超群的张良晚年时悟到了盛极必衰、达极必败的“循环”之道。

于是,他在高祖晚年重病期间做到了3年不食五谷、5年足不出户,通过闭关修道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权势富贵的洪流之外,并成功地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换来了长达2000多年的平安生活。

有着“千古第一谋圣”之称的张良

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除了要有英伟的帝王、美丽的女人、骁勇的将军、倜傥的文人、矫健的壮士之外,还需要聪慧过人、足智多谋的谋士才足以撑起历史的天空。

古往今来,帝王手下总是需要若干谋士和军师出谋划策、竭才尽智才好,鬼谷子姜子牙管仲、诸葛亮、刘伯温等人都堪称是智谋超凡的谋士。

倘若细细地推究起来,生活在秦末汉初之时的张良才是真正配得上“谋圣”二字的传奇人物。

出生在公元前250年前后的张良乃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西汉的开国功臣,他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

今人评价张良的时候,认为他是“千古第一谋士”,如果没有他的佐助,高祖刘邦必定难成大业,西汉建制伊始也必然不会那般安定稳固。

张良的祖上乃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祖先有5代皆效命于韩王,张良之父张平曾官拜韩国的辅相,是韩桓惠王时期的一代名臣。

张平在秦国灭韩之时含恨而亡,始皇帝嬴政一统六国之后,本为韩国子民的张良打算复仇雪恨,他先后2次谋划半路截杀嬴政,惋惜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陈胜吴广起义后,世间群雄并起,华夏之邦基本又陷入了一片混战之中,张良在机缘巧合之下遇见了已经起事的刘邦,知人善用的刘邦对张良的才能十分看重。

他听从了张良所献上的计策,抓住了西楚霸王项羽倾力与秦国军队鏖战的契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提早攻占了咸阳,迅速推翻了摇摇欲坠的秦王朝。

后来,张良又在鸿门宴、下邑之谋以及垓下围楚等一系列斗智斗勇的战事之中积极献智献策,不仅救了刘邦的性命,还为建立西汉立下了大功。

当汉朝进入建设发展的平稳期之后,张良机智地选择了“敛退”、“归隐”,从而得到了圆满的善终。

鉴于张良一生的作为和表现,今人经过了数番纵横对比,认为在历朝历代的谋士大家之中,唯有西汉名臣张良才能当之无愧地获得“千古第一谋圣”之荣称。

刘邦与张良既是君臣,又是一对难得的政治知己

刘邦和张良君臣初遇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咱们还得将历史旧镜头拉转回公元前209年7月的那个盛夏。

彼时,陈胜吴广已然揭竿而起、举兵反秦,其后,各地豪杰齐齐效仿陈胜和吴广。

一时间,华夏大地上的反秦义师风起云涌,矢志抗秦的张良也顺势拉拢了100多名兵卒,成了反秦义师中的一支生力军。

然而张良这股反秦势力毕竟还是人单势孤、难以壮大,因此他最终选择率众去投靠当时一个叫景驹的义军领袖。

途中,张良在一个叫“留县”的地方与正在那里招兵买马、预备扩张势力的刘邦相遇了。

此二人相见如故,交谈融洽,于是,张良果断地放弃了投靠景驹的想法,从此便成了刘邦麾下的一名谋士。

张良作为一介士子,深知韬略固然重要,但能够施展谋略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位值得跟随并擅于纳谏的英主贤主。

自从张良与刘邦不期而遇后,张良认为刘邦虽然出身市井草莽,但此人眼光独到、目标清晰、想法明确,拥有成大事的潜质。

其后,张良便转投在刘邦的麾下并一直深受刘邦的信重,他头脑中的睿谋智慧才得到了可以充分施展的空间和机会。

攻武关、占咸阳,刘邦助张良灭掉秦国后,张良施计助刘邦成为了汉中王。其后,刘邦因武力值太过孱弱而暂时输给了项羽,令战事日程陷于胶着境地,张良思虑数日,献策于刘邦:

韩信、英布、彭越三人骁勇善战,可助我们击败项羽。

刘邦闻言当即就派人将韩信、英布、彭越拉拢至麾下,由于知人善任、方略得当,战局迅速得到了强有力的扭转,最终,刘邦得胜而归、项羽自刎乌江。

刘邦击败项羽后一统天下,于公元前202年在定陶的氾水北畔举行了帝王的即位大典,建立了西汉,并定都于长安。

至此,刘邦成了历史上的汉高祖,张良成了留侯,君臣二人继往开来,互相成就,创设并强盛了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大汉王朝。

张良不愿沦入“兔死狗烹”的结局,用大智慧换来子孙后代2000多年的平安

刘邦创业成功后,将曾经随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韩信、英布、彭越、臧荼、卢绾、陈豨等一众功臣都一一进行了重赏,其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被刘邦封为了异姓王。

当刘邦欲犒赏张良的时候,原本是打算恩赐张良“自择齐三万户”,然而张良却一再谢绝,最后张良只向刘邦讨求了“留县”一地,并因此而得了个“留侯”的名衔。

斗转星移,数年之后,刘邦渐渐转换了帝王的心境,他私下里忖度着那些有着“半独立”性质的异姓王,认为他们个个实力强劲雄厚、威名不减当年。

渐渐地,刘邦认为自己在世的时候尚且还可以镇得住那些异姓王,但这些人在自己过世后会不会生出异心、甚至于谋逆造反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多疑的刘邦因为把目光投向了长久之后而对昔日的功臣们生起了防范戒备之心。

汉高祖刘邦登基后敕封了7个异姓王,但到头来却都他们都相继杀掉了,这些人被扣上的罪名基本上都是谋反谋逆。

可见,刘邦安天下后内心产生的怀疑和猜忌究竟是何等的冷酷无情。

据史册记载,刘邦在汉朝建制后的7年之内,利用各种托辞将除了弱小的长沙王吴芮之外的其他异姓王相继屠戮殆尽,血腥的行为令人不寒而栗。

留侯张良见状,内心亦深感忧惧,为了避免“兔死狗烹”的惨烈结局发生在自己身上,张良暗中打定主意,选择功成不居、激流勇退。

首先,张良面圣时自称身体欠安、饮食不调,向刘邦请了一个没有归期的“长假”。

其后,张良隐居在清旷的山野之地,3年不食五谷、日日断食修道,5年足不出户,不同任何人士往来结交。

就在张良在山野中清修静思、养身疗愈的那几年,高祖刘邦身体日益衰微,且逐渐病入膏肓。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殁的消息传到了张良耳中,张良借吊唁之机正式向吕后请辞,他说:得遇先帝乃臣下之甚幸,至今日起,我将矢志于悟道仙游、弃世修身,往后世间再无留侯张良!

有人可能以为,高祖刘邦已然殡天离世,张良何苦执意舍弃红尘富贵、偏要向山川寻志呢。

其实,张良此举并非只为自己考虑,他更多地预谋和打算早就从他选择成为“留侯”那日起便开始了。

留侯张良的封地为“留县”,该地恰恰是高祖刘邦与张良二人微时的相识之地,寓意深远,是君臣二人昔日真挚情怀的一种见证。

后来西汉建立,张良选择遁世修道,不仅避开了刘邦的猜忌和杀心,还躲开了吕后日后的专权,因为张良清修悟道,他的子孙后代也大多都与修道结缘。

如今中国的道教流派大多数都是由张良的子孙传人所创立,虽说大汉早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道教却流传至今,令张良的子子孙孙平安绵延传续了2000多年。

在古代,真正的高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实至名归的“谋圣”,而在今人看来,深谋远虑的张良不仅仅是个高人,而且还深谙“人生如棋,一步三算”的道理,用谨慎和智慧换来了自己和后代们的长久平安。

看来,华夏五千年来世间智囊型人物不胜枚举,却始终唯有张良一人可当得起“千古第一谋圣”的嘉誉盛名。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汉初三杰为臣处世之道研究;徐东杰;郑州大学;2013(05);

标签: 历史张良西汉

更多文章

  • 豫妃博尔济吉特氏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豫妃,清朝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这个女人,三十岁嫁人,在现在也是大龄剩女,在那个早婚的时代,更是大龄剩女中的典范,但她三十岁出嫁了,嫁的丈夫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大清的乾隆皇帝,她就是乾隆帝的豫妃博尔济吉特氏。豫妃博尔济吉特氏,寨桑根敦女,生于雍正七年十二月十五日

  • 长坂坡之战对赵云有何影响?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赵云,三国

    在三国演义里,赵云是一位智勇兼备的武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既然是名将,肯定参加过一些重大战事,比如,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等,这里面,就包含长坂坡之战。长坂坡之战,可以说是赵云一生中的巅峰之战。在演义中,赵云冲入数千曹军之

  • 汉文帝在面对年老色衰的窦漪房 汉文帝为何没有废掉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汉文帝,窦漪房

    还不了解:汉文帝和窦漪房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文帝好歹也是九五之尊,他为什么废不掉年老色衰的窦漪房?西汉历史上,在吕雉擅政之后还出现了一位一生颇为传奇的女子,就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窦漪房,她本是一名十分普通的宫女,在刘恒8岁被册封为代王的时候,以随行宫女的身份一同前往封

  • 戚夫人如果不是争夺皇位 吕雉最后会放过他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戚夫人,刘如意

    对戚夫人和刘如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戚夫人若不为刘如意谋夺皇位,吕雉是否会对戚夫人下杀手?吕雉心狠手辣,我们都清楚,她对待戚夫人的手段之狠,即使隔了两千年,我们也会忍不住破口大骂,刘邦身为汉王朝的开国大帝,怎么会不明白戚夫人的命运,他会不会有什么打算?当然,他也有自己的

  • 历史上忻贵妃戴佳氏是什么出身?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忻贵妃,清朝

    庆恭皇贵妃:陆氏,乾隆帝妃嫔,嘉庆帝养母,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这个女人,很不幸,不是因为她连生两女都夭折,而是被历史淹没,只留下了姓氏,连出生时间都没有,以至于死时,用一个概念性的语言概括她三十岁左右死。她就是乾隆帝的忻贵妃戴佳氏。忻贵妃戴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总督那苏图之女,生年不详,约生

  • 随着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彭时有哪些政治实践与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明朝,彭时

    彭时,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明朝名臣、内阁首辅。他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为天顺、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勤奋、忠于职守,辅政近三十年,持正不阿,与商辂齐名。《明史》评价道:“有明贤宰辅,自三杨外,前有彭、商,后称刘、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受儒家思想

  • 探索薛仁贵的东征历程,“薛仁贵征东”的故事为何能广泛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薛仁贵,唐朝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他的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薛仁贵在新旧《唐书》中皆有传记载:“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将改葬其

  • 历史上真实的荀彧是怎样的?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荀彧,曹魏

    荀彧(xún yù),字文若,。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他投奔曹操后,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历史上孟浩然失约朝宗的事情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孟浩然,唐朝

    历史上孟浩然失约朝宗的事情是真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孟浩然四十岁时进京考试,与一批诗人赋诗作会。他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两句诗令满座倾倒,一时诗名远播。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和王维等爱诗的京官都来和他交朋友。郡守韩朝宗先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才华

  • 战国七雄中,为何燕国没什么存在感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战国,白起

    战国时代,有个国家称为七雄很勉强,几百年时间都是被人欺负,这个国家便是燕国。春秋战国诸侯们相互攻伐,待硝烟散尽时,人们才猛然想起:位于周朝东北一隅的燕国哪里去了?轰轰烈烈的诸侯争霸,燕国却总是一声不吭,总不在“现场”。也正因此,它被史书提及的不多。直至战国晚期,燕国才后知后觉、奋力直追。燕国到底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