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侯景之乱是如何爆发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侯景之乱是如何爆发的?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650 更新时间:2023/12/29 0:47:36

侯景之乱,又称太清之难,是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侯景本为东魏叛将,被梁武帝萧衍所收留,因对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遂于548年以清君侧为名义在寿阳(今安徽寿县)起兵叛乱,549年攻占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将梁武帝活活饿死,掌控梁朝军政大权。侯景起兵后相继拥立又废黜萧正德萧纲(简文帝)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最后于551年自立为帝,国号汉。梁湘东王萧绎在肃清其他宗室势力后,派徐文盛、王僧辩讨伐侯景,战局逐渐扭转;驻守岭南的陈霸先北上与王僧辩会师,于552年收复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终于平息。

侯景之乱后,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士族门阀在侯景之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出身江南寒人的陈霸先趁势崛起,在乱后5年取代梁朝,建立陈朝。北朝的两国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乱的机会吞并大片南朝土地,国力陡增,为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战争背景

三足鼎立

南北朝时期进入到公元6世纪,逐渐由南北对峙转入三足鼎立的格局。523年以后,北魏陷入六镇起义的混乱局势中,528年发生河阴之变,契胡尔朱氏集团控制北魏政权。532年,高欢消灭尔朱氏。534年,宇文泰割据关陇,孝武帝元修西奔,后被宇文泰所害。随即高欢和宇文泰相继拥立元善见和元宝炬为傀儡皇帝,北魏遂分裂为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两个政权间战争不断。加上南方一直渴望收复中原的梁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后三国时代,这就是侯景之乱的时代大背景。

在这三国中,东魏综合实力最为强大。东魏继承了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中原地区,占尽天时地利,所以东魏及后继的北齐是当时中国境内鼎立的三国中最富庶的一个。西魏最为贫穷弱小,但其实际统治者宇文泰颁行六条诏书整顿内政,贯彻关中本位政策,“融合其所割据关陇区域内之鲜卑六镇民族及其它胡汉土著之人为一不可分离之集团”,故能“内安反侧,外御强邻” ,是三国中最有朝气的一国。而江南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开发,到梁朝时已臻于鼎盛,史称梁武帝时“治定功成,远安迩肃”“三四十年,斯为盛矣” ,再加上梁武帝重视文化礼乐,因此梁朝为三国中文化最昌明之国,“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然而,梁朝表面上的繁荣却掩盖着深刻的社会矛盾。梁朝时,南方的士族门阀日趋腐朽堕落,他们“傅粉施朱”“迂诞浮华”,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已成为社会的寄生虫;社会风气萎靡消极,人们的思想言行被佛学与清谈所充斥,“家家斋戒,人人忏礼,不务农桑,空谈彼岸” “人士竞谈玄理,不习武事”;为了供养王、谢、袁、萧为首的士族门阀和日益庞大的官僚机构,梁朝老百姓不得不承受沉重的赋役,大量农民或破产流亡,或沦为奴婢。梁朝最高统治者梁武帝萧衍对此负有主要责任,他即位之初尚能励精图治,但逐渐志得意满,爱听谗言,不纳忠谏,宠信朱异等佞臣,却训斥痛陈时弊的散骑常侍贺琛。 梁武帝又纵容各级官吏贪污腐败及宗室权贵违法作恶,以致“政刑弛紊”、地方官“皆尚贪残,罕有廉白者”。 除此之外,梁武帝沉溺佛教日甚一日,自547年以来三次舍身同泰寺,不仅浪费了4亿钱财,还使社会上掀起佞佛之风,大量人口出家为僧,各地大兴寺刹,进一步导致国家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削弱。总之,梁武帝在位后期,梁朝政治腐败,风气萎靡,社会贫富悬殊,国力外强中干。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梁朝国内的矛盾如此尖锐,也为侯景之乱准备了充分的条件。后来侯景告台城士民书中提到:“梁自近岁以来,权幸用事,割剥齐民,以供嗜欲。如曰不然,公等试观:今日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 正是梁朝的矛盾丛生给侯景作乱以可乘之机的真实注脚。

侯景降梁

由此可见,在三国对峙中,东魏实力最强,西魏整合最优,梁朝虽然经济文化发达,但所积累的社会矛盾(包括阶级矛盾、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等)却濒临喷发期。在此背景下,野心家侯景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心。侯景出身朔州羯人,早期为尔朱荣之部下,后投靠高欢,得其重用,于532年(北魏中兴二年,梁中大通四年)四月被拜为南道大行台,镇守河南之地,542年(东魏兴和四年,梁大同八年)升为河南道大行台,“拥兵十万,专制河南” ,实力雄厚。高欢虽对侯景委以重任,内心却极其猜忌;侯景虽对高欢尚算服帖,但却与其世子高澄不睦,曾扬言:“王(高欢)在,吾不敢有异;王无,吾不能与鲜卑小儿(高澄)共事!” 到547年(东魏武定五年,西魏大统十三年,梁太清元年)正月高欢病重时,对高澄语及如何制服侯景之事,并写信召还侯景。 高欢死后数日,侯景就公开反叛东魏,他先请求以河南六州附西魏,西魏授侯景以太傅、河南道行台、上谷郡公的官爵 ,但并不出兵,表现出冷静谨慎的态度;稍后侯景又求助于梁朝,愿以十三州附梁。

收复中原一直是南朝挥之不去的情结,正好梁武帝梦见中原平定,不久后侯景的降表就送抵建康,梁武帝大喜 ,再加上梁朝自陈庆之死后一直缺乏良将,所以颇有接纳侯景的想法。但群臣廷议时,尚书仆射谢举等大臣都表示反对,梁武帝便为此犹豫不决。这时他的宠臣朱异进言道:“圣明御宇,上应苍玄,北土遗黎,谁不慕仰?为无机会,未达其心。今侯景据河南十余州,分魏土之半,输诚送款,远归圣朝,岂非天诱其衷,人奖其计?原心审事,殊有可嘉。今若拒而不容,恐绝后来之望,此诚易见,愿陛下无疑!” 梁武帝听了这话以后摒弃廷议,决心接纳侯景,强调“得景则塞北可清;机会难得,岂宜胶柱!” 于是下诏以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都督河南北诸军事、大行台,随后又派司州刺史羊鸦仁等率军接应侯景。 此时侯景虽附梁朝,但仍与西魏通款,为自己留足退路。

东魏接到侯景叛乱的情报后,第一时间派韩轨、元柱等前去围剿,却在颍川被侯景打败。 这时不仅梁朝出兵援助侯景,西魏荆州刺史王思政也于当年(547年)五月率兵接收侯景所献土地,宇文泰先派李弼、赵贵等援王思政,又派韦法保、贺兰愿德等助侯景,但又要召侯景入朝长安,削其兵权,遭侯景拒绝。 因而宇文泰断绝了与侯景的关系,召还所有援侯景人员,并让王思政守护新获得的颍川之地(两年后被东魏收复)。侯景也不再联络西魏,完全投靠梁朝。七月,羊鸦仁所部梁军入驻侯景控制下的悬瓠城。东魏高澄派出被认为是侯景克星的慕容绍宗讨伐侯景及梁军,梁武帝也派其侄贞阳侯萧渊明攻打东魏援助侯景,结果于十一月在寒山(今江苏铜山)被东魏军打得落花流水,萧渊明被俘。次年(548年)正月,东魏又在涡阳大破侯景,侯景率800余名残兵败将逃到梁朝境内的寿阳(今安徽寿县),羊鸦仁等也弃悬瓠而走,东魏便收复了侯景献给梁朝的土地。如此一来,梁朝除了得到侯景这颗定时炸弹以外,一无所获。

标签: 历史侯景之乱南朝梁

更多文章

  • 有人告密燕王谋反,为何朱允炆反而处死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明朝,朱允炆

    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刚即位不久,收到一份奏疏,上面写:一年后,燕王必反!朱允炆一看就慌了,心想,无知书生,怎么将朕的秘密公之于众了呢!要知道,在大明百官给皇帝的奏疏都是公开的,没有一点秘密可言,这下全都知道了,这不是裹乱吗?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朱允炆下令,将此人抓起来,朕要杀了他!此人一看

  • 一统江山的刘伯温,他的实力相比诸葛亮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民间的这一句话基本确定了刘伯温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所遇到的也是不一样的对手很多人由此不认同这样的说法。那么究竟二者谁的能力更强?刘伯温也究竟为何甘拜下风?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但是当时刘备手中兵力不足千人聚集在新野小

  •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到底是谁策划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唐朝,李世民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手开创了贞观之治,然而李世民的皇位却来的不正,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两个亲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才成就了自己的一代霸业。玄武门之变大家都熟悉,大体是说李世民和李建成矛盾太深不可调和,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李渊于是从中调停,结果李世民在第二天上班的路上截杀了李建成,

  • 武则天退位后连权力都没有了 期间为何没有对武则天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武则天,唐朝

    还不了解:武则天退位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称帝15年,82岁把皇位还给李唐后没了权力,为何无人动她?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更充满了各种争议,最终只剩下一块无字碑文,任后人评说。武则天的一生是强悍的一生,没办法,在传统的男尊

  • 刘备和孙尚香关系很好,为何两人没有儿女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在三国历史中,最精彩的桥段之一就是周瑜的“赔了夫人又折兵”,而赔了的夫人就是孙尚香,也就是孙权的妹妹,刘备的孙夫人。但是,这段历史有个很奇怪的一点,那就是刘备迎娶孙小妹3年,却一个小孩没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很多人都说,那是刘备年纪太大,在跟孙尚香结婚的时候,已经48岁了,因此太老了。但是,在孙小妹

  • 历史上朱元璋最喜欢的功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历史上朱元璋最喜欢的功臣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朱元璋的功臣中,要说谁最惨?那么应该是胡大海,这个问题我们在上篇文章已经讲过,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看一下。下面笔者给大家分析一下朱元璋最喜爱的功臣是谁?可能很多的人会认为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人,其实不是。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中的

  • 明朝最大胆的小偷是谁?竟偷到国库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最大胆的小偷是谁?竟偷到国库去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门是人出入房屋的必经之处,而门从最初推门可入的木门,发展到现如今的电子锁门也都有一个过程,不过这世上之所以出现了锁,最早的原因也是为了防小偷,《说文》中对“偷”字的释义是:“偷,苟且也。”《礼记·表记》中则说:“安肆曰偷。”而

  • 汤和能得到善终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汤和能得到善终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汤和是大明王朝难得几位得到了善终,且后代没有遭到清算的开国功臣,他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但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入股入得早,红利吃到老汤和是最早的一批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人,他们两个是同乡,而且是从小一

  • 胡廷瑞投降后,为何朱元璋把龙兴路改名为洪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明朝,朱元璋

    在元至正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62年的时候,陈友谅丞相胡廷瑞(即胡美),率众投降朱元璋,并献上其所驻守的龙兴路。朱元璋在接受投降后,宣布将龙兴路改名为洪都,也就是现在的江西南昌,同时将原征南将军邓愈提拔为江西行省参政,让其带领一支军队驻守在洪都。至于胡美,老朱则继续让他保留原来的职务。可问题就在于

  • 熹贵妃为何不愿意和乾隆皇帝合葬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清朝,熹贵妃

    熹贵妃就是清世宗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她在十三岁的时候入侍雍亲王的府邸,在雍正元年时被封为熹妃,在雍正八年时被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即位,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葬泰东陵。全谥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