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关羽为什么会失败?根源是什么?

历史上关羽为什么会失败?根源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10 更新时间:2024/1/16 10:01:21

关羽是汉末三国猛将,武艺高强,因为忠勇无双,被尊为“武圣”,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关羽被东吴偷袭失去了荆州,使得《隆中对》遭到夭折。为此关羽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说他不听诸葛亮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告诫,与东吴搞不好关系。甚至还进一步说,如果关羽听从了诸葛亮的告诫,荆州就不会丢失,关羽也不会被杀。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一、对关羽的误解。

在历史上对关羽的评价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并且把这个评论作为关羽败亡的主要原因。在总结关羽失败的教训时,关羽对糜芳、傅士仁的轻视,回复孙权的恶劣态度被作为荆州失守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因为关羽的傲慢,造成了荆州的丢失。

对于这一点,从历史记载上也可以得到印证。关羽的对手都对他做出了同样的评价,那就是关羽这个人喜欢学习,对《春秋》朗朗上口。与此同时,关羽又高傲自矜,喜欢凌轹与人。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才造成了他手下的背叛。

不过我们客观的来看,关羽的这个缺点似乎被无限地放大了。关羽的性格再高傲,再骄傲自大,也不可能会让整个荆州上下全部背叛他。在孟达刘备的辞行信中说道,荆州失守,大臣失节,百无一还。

如果仅仅是因为关羽一个性格的缺陷,就造成这种结果,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关羽的荆州是这样的分崩离析,他又怎么可能取得襄樊之战的胜利,同时让孙权君臣对他如此忌惮呢?我们从一些历史的记载来看,也能发现一些相对的蛛丝马迹。

陆逊吕蒙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吕蒙对关羽的看法,他说关羽在荆州镇守期间,恩信大行。在夺取江陵的时候,吕蒙和糜芳在沙土地饮酒作乐,虞翻劝吕蒙尽快控制城池。果然城中有人想要采取行动抵抗吴军,因为吕蒙采纳了虞翻的建议才遭到失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关羽并不是他们所说的因为性格缺陷,才得不到大家的支持。

因此关羽的败亡主要是他的性格缺陷造成的,这个论断是有所商榷的。那么,关羽没有听取诸葛亮的告诫丢失荆州,就更是没有依据了。我们如果从关羽的所作所为来看,关羽恰恰是听取了诸葛亮的告诫,自始至终都是按照诸葛亮的告诫行事的。

二、至死还在遵从着诸葛亮告诫的关羽。

大家对关羽不遵从诸葛亮的告诫的依据,主要是关羽对东吴的态度恶劣,对孙权谩骂侮辱。可是我们从历史上的记载来看,关羽从来没有对东吴行使过武力,在任何时刻都是以和为贵的。这中间就包括著名的“湘水之争”里,关羽对东吴的行动。

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就派人去索要荆州。刘备以夺取凉州后就归还荆州为借口,推辞了孙权的要求。孙权认为刘备是故意找理由拒绝自己,便动用武力夺取了长沙、桂阳和零陵三郡。在这次行动中,孙权动用了吕蒙的两万人马和鲁肃的一万人马。

关羽在得知情况后,向刘备告急。刘备率领五万人马增援荆州,赶到了公安。刘备派关羽率领手下的三万人争夺三郡。但是面对鲁肃的一万人马,关羽却犹豫不决。他不但没有按照刘备的命令行事,还与鲁肃举行单刀会,试图和平解决争端。

当时战场形势对刘备、关羽十分有利。关羽的三万人马对阵鲁肃、吕蒙的三万人马,刘备的五万人马则位于吴军的侧后。如果关羽果断地按照刘备的命令投入战斗,在关羽和刘备的夹击下,吴军必败无疑。那么,湘水之争的结局就会是两样了。

正是关羽无条件遵从了诸葛亮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告诫,才使得他对刘备的命令阳奉阴违,错失了大好时机。最终刘备因为曹军夺取汉中而返回,被迫割让了荆州在湘水以东的土地。这给荆州的防守带来了极其严重的隐患。

正是关羽机械遵从诸葛亮的“东和孙权”的告诫,才使得整个荆州都对刘备集团失去了信心。他们清楚的知道,刘备集团是不能保护自己遭受东吴的进攻。因此,在东吴的渗透下,包括糜芳、傅士仁在内的大规模背叛就此展开。荆州上下都向东吴暗中勾结,这给东吴夺取荆州创造了有利条件。

蒙在鼓里的关羽还在进行着“东和孙权”的努力,殊不知孙权已经和吕蒙计议好,决定以武力夺取荆州了。在他们的密谋中,为了免除后患,关羽必须杀掉。可怜关羽还把东吴当成盟友,在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还对东吴抱有希望。

即便是在荆州被东吴夺取之后,关羽还没有放弃“东和孙权”的希望。他在撤军途中,还向孙权派出使者,企图以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在大军离散,走保麦城时,关羽还是抱有这种幻想。直至被东吴的伏兵生擒,关羽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死在东吴的刀下。可见诸葛亮的告诫对关羽影响之深,以致达到了执迷不悟的地步。

三、无条件执行“东和孙权”的策略,是关羽败亡的根本原因。

诸葛亮对关羽的告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关羽对这个告诫理解错误,执行错误。诸葛亮对关羽进行告诫,是从《隆中对》的战略出发的。只有联合东吴,刘备才可能获得讨伐曹魏的胜利。因此,“东和孙权”就成为这中间的关键一环。

可是诸葛亮只对关羽说了要“东和孙权”,可是并没有对关羽说要如何“东和孙权”。“东和孙权”最重要的是一个“和”字。这就需要让孙权与自己保持和平状态,不产生争端。但是,这一点真的能够做到吗?

其实刘备和孙权的战略有着严重的冲突,由此产生的矛盾是很难化解的。刘备为了实现《隆中对》的战略,需要以荆州作为基地,对宛洛地区进行北伐。而孙权则要实现“全据长江”的战略,也对上游的荆州势在必得。为此,围绕着荆州的归属,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深,直至兵戎相见。

如果不让出荆州,关羽想要和东吴和平相处是不可能的,东吴迟早要和关羽为争夺荆州翻脸。仅仅依靠无条件的退让,是不足以维持双方的和平状态的。关羽要想“东和孙权”,就必须采取拉打结合的战略。

关羽一方面要与东吴保持和平状态,这一点关羽在现实中也做到了。一直到死,关羽都没有对东吴兵戎相见。另一方面,关羽必须要给东吴施加军事威慑,让东吴不敢轻举妄动,对荆州下手。关羽正是没有看到这一点,才在“湘水之争”中没有对东吴用兵,错失了良机,不但让东吴气焰更加嚣张,也让自己的手下丧失信心,离心离德,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败亡。

结语:

正是关羽对诸葛亮的告诫奉为圭臬,才使得他丢失了荆州,被东吴擒杀。这是因为关羽机械的执行“东和孙权”的战略,幻想以无底线的退让,就能换来东吴的和平相处。他对孙权处处忍让,在“湘水之争”中违背刘备的命令,在极端有利的态势下也不攻打吴军。关羽对孙权背盟毫无准备,至死还幻想能够与孙权和平相处。

但是现实让关羽的幻想遭到了破灭。关羽镇守的荆州连续遭到孙权的两次袭击,没有防备的关羽丢失了整个荆州,还丧失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荆州大军。正是关羽机械执行诸葛亮的告诫,一味地委曲求全,才使得“东和孙权”的战略最后变成了孙权夺取荆州的条件。关羽作为镇守一方,独当一面的统帅,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标签: 历史关羽三国

更多文章

  • 投奔刘备时,马超为何要带着马岱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马超,三国

    马超,字孟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联合关中诸将,集结了十余万人马,和曹操作战,后来,马超战败逃走,其后又被杨阜等人击败,进退失据,于是投奔了汉中张鲁。在张鲁那里,马超并未收到信任,张鲁对马超怀有疑心,马超在张鲁那里待不住了,

  • 历史上刘宗敏是什么结局?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刘宗敏,明朝

    刘宗敏,字捷轩,陕西蓝田人,原为锻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宗敏是李自成手下猛将,此人最开始是陕西蓝田的一个铁匠,参加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后,作战勇猛,立下不少战功,但是,刘宗敏为人凶残狠毒,杀人无数。李自成攻进北京之后,准备招降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因为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爱

  • 有哪些与李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李慎,唐朝

    李慎(628年-689年),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子,母为韦贵妃。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五年(631年),初封申王,出任秦州都督。贞观十年(636年),改封纪王,出任襄州刺史。贞观二十三年,食邑加满一千户。唐高宗即位(650年),授左

  • 历史上张郃的死与司马懿有什么关系?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张郃,三国

    张郃,字儁乂,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末期,诸葛亮撤军途中遭到曹魏名将张郃的追击,被诸葛亮的伏兵射死在木门道中。张郃的死是曹魏的一大损失,当时曹魏的皇帝曹睿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感到十分痛心。司马懿作为当时张郃的顶头上司,对张郃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

  • 古代皇帝在世时都害怕儿子夺位 朱元璋为何不担心朱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朱元璋,朱标

    还不了解:为什么朱元璋不怕朱标夺权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历史的长河中,争权夺利是皇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虽然生在帝王之家,但是每名皇子都想着成为皇帝,因此兄弟相残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了,为了夺权除了兄弟相残,父子相残的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弑父弑兄的。那么,在明代,为什么

  • 司马炎在历史上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司马炎,晋朝

    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部分的开国皇帝,都是这个王朝之中,能力比较显著之人,都是一些能够征战沙场或者有治国只能的人。但是,有些人虽然能力不错,品行却不好,如司马炎便是如此。此人凭借着祖宗基业,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了西晋王朝。但是登上

  • 历史上悫惠皇贵妃是什么身份?她在后宫的地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悫惠皇贵妃,清朝

    康熙三十九年,康熙下旨册封了三位妃嫔,首先受到册封的便是悫惠皇贵妃,。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中国古代皇帝后宫里面,有许多的女人,地位不同,身份各异,特别是皇后和皇贵妃之间的争斗,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般来说,皇后的权利是后宫里面最大的,但是在大清王朝里面,却有这么一个女人,她的权利却

  • 蓝玉到底有多厉害 朱元璋为什么要对蓝玉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明朝,蓝玉

    还不了解:明代蓝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代蓝玉多厉害,他的存在绝对让朱棣无法谋反,惋惜被朱元璋杀了朱元璋有蓝玉,相当于刘邦有韩信,汉武帝有卫青、霍去病。那朱元璋为什么要用剥皮的酷刑杀了蓝玉呢?这蓝玉是纠由自取还是不得不杀呢?迷雾重重,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层一层的还原了真相

  • 三国时期夏侯渊与张郃的实力如何?差距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夏侯渊,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夏侯渊是曹魏宗族大将,是曹操最得力的军事助手之一,夏侯渊一直负责曹操西部军事战线,可见曹操对夏侯渊的重用,夏侯渊善打运动战,千里袭敌。夏侯渊是张郃的老上司,两个人多次一起对外征战,他们都有将才,那么,夏侯渊比张郃如何?张郃是曹魏名将

  • 李世民不待见武则天是因为姓氏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武则天,李世民

    还不了解:武则天和李世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不受李世民的待见,真的是因为她姓“武”吗?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这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长期处在封建君主统治时期,在这个时期先后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而武则天在其中绝对算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除了是因为她是唯一的女性皇帝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