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诸葛亮悉心培养姜维是为了什么?

历史上诸葛亮悉心培养姜维是为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087 更新时间:2024/2/9 16:45:14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蜀汉末期,姜维继任大将军之位。他秉承诸葛亮的遗志,对曹魏发起了不断的攻击。姜维一直以诸葛亮的学生自居,但是在诸葛亮的遗嘱中,并没有指定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那么,姜维是如何成为蜀汉职位最高的将领的呢?

一、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是蒋琬费祎

诸葛亮在发动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因为身体原因,已经向刘禅秘密推荐了蒋琬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他在北伐时,将自己的身后事都做了安排,将蒋琬留在刘禅的身边,加上辅佐的臣子,牢牢掌控着朝廷的局势。

在前线,诸葛亮统筹安排一切,用费祎来调和魏延杨仪的矛盾。但是随着战事的延长,诸葛亮的身体越来越差。在最后的时刻,他告诉刘禅派来的使者李福是自己接班人的人选。他只说了蒋琬和费祎两人的名字,之后便不再开口了。

在当时,满心以为会接替诸葛亮职位的人有魏延和杨仪两人。他们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一个是能征善战的骁将,一个是主管军务的文臣。在诸葛亮的手下,他们的职位最高,能力最强,资格最老,功劳最大。但是诸葛亮看清了他们的性格缺点,没有把他们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这是因为诸葛亮已经为自己死后的蜀汉定下了新的国策,那就是休养生息,采取防御为主的战略,以待天时。这样,诸葛亮选择蒋琬和费祎作为接班人,就是看中了他们的守成能力。在自己死后,他们可以保全蜀汉,让蜀汉能够得到喘息之机。

魏延和杨仪并没有这样的觉悟,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很高,完全可以接替诸葛亮指挥蜀军完成他未竟的事业。魏延在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就说,让文官保护诸葛亮的棺椁回朝,自己则指挥蜀军继续北伐。杨仪更是以一军统帅自居,向比自己位高权重的魏延发布命令。

这就完全破坏了诸葛亮预定的国策,因此诸葛亮采取“二桃杀三士”的计谋,除掉了这两个人。他先是利用杨仪逼魏延反抗,借杨仪之手除掉魏延。随后再夺取杨仪的军权,让杨仪自投罗网,被迫自杀。除掉这两人后,蒋琬和费祎顺利接管政权,开始了蜀汉休养生息的过程。

二、姜维的成长得益于诸葛亮的培养。

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姜维已经在蜀军中崭露头角。不过他并没有被诸葛亮指定为接班人,这是因为在蜀军中,比他资历老的将领比比皆是。只是因为时间的流逝,那些将领去世后,姜维才成为蜀汉硕果仅存的能战之士,逐步走上重要的军事岗位。

姜维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加入蜀军的。诸葛亮在见到姜维之后,对他十分欣赏。于是诸葛亮破格提拔姜维,他认为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比李邵和马良还要强。他任命姜维为仓曹掾,封奉义将军,当阳亭侯。此时的姜维才年仅二十七岁。

诸葛亮将虎步军五六千人交给姜维统领,并且亲自教导他兵法。在总兵力才十万左右的蜀军中,姜维已经成为一位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诸葛亮还对姜维进行思想教育,树立他心存汉室的思想,并且在姜维熟练掌握指挥作战后,让他进攻朝见刘禅,为他们之间搭建了互相信任的桥梁。

虽然在史书上没有对此后的姜维事迹有所记载,不过我们从一封奏章上可以看到姜维在蜀军中的地位。在诸葛亮弹劾李严的奏章中,罗列了诸葛亮手下重要的文武人员。在这些人员中,姜维位列第十四名,排在魏延、吴懿、高翔、吴班、杨仪、邓芝、费祎、刘敏等将领之后。

此时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结束后,姜维在此时已经成为蜀军中重要的将领。排在他之前的军事将领不多,而且这些人中,很多人凭仗的是个人资历,并不是军事能力。在诸葛亮去世前,他在安排蜀军撤退时,就把断后的重担交给了姜维。

诸葛亮知道魏延是蜀军能力最强的武将,他骁勇善战,难以抵挡。于是为了防备魏延铤而走险,诸葛亮在安排蜀军撤退时,让王平作为先锋,姜维作为后卫。姜维的后面是魏延的部队,他可能要面对的是魏延和司马懿的追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诸葛亮的心中,蜀军中除去魏延,战力最强的两位将领就是王平和姜维。

果然,对诸葛亮安排不满的魏延放弃了为蜀军断后的任务,绕道赶往蜀军先头堵截撤军。后来魏延被王平击破,被马岱斩杀。而整个蜀军的断后任务,就落到姜维的身上。司马懿在得知蜀军撤军的消息后,没有来得及对蜀军军营进行侦察,就急急忙忙率军追赶上来。

此时的姜维能否击退司马懿,就关系到整个蜀军的生死存亡。姜维利用司马懿的疑心,在司马懿追上的时候,将军马摆成反击的姿态。以为中了诸葛亮诱兵之计的司马懿,吓得仓皇逃窜,等回过神的时候,蜀军已经走远了。就这样,姜维保证了蜀军安全撤回汉中,为保全蜀军立下了大功。

再回到成都后,姜维论功行赏,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受命统帅各路军马,进封平襄侯。在诸葛亮青睐的王平和姜维这两位将领中,由于王平不识字,文化水平不高,限制了他的发展。所以,蜀汉的军事重担终究还是落到了姜维的身上。这是诸葛亮早就预料到的结局,也是他刻意培养的结果。

三、姜维成为蜀汉最高将领是刘禅的选择。

不过在诸葛亮去世之初,首先掌握军事实权的人却不是姜维。先是吴懿率领蜀军主力镇守汉中,随后继任的是王平。姜维则是掌握野战部队,随时听从蒋琬和费祎的指挥调遣,没有自己的作战主动权。这是因为姜维的战术思想与诸葛亮的国策不合,姜维和费祎对他压制的结果。

费祎曾对多次想要率领主力北伐的姜维说,你我远不如诸葛亮丞相,连丞相都不能北伐成功,何况是我们呢。我们不如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等待将来蜀汉出现能够带领蜀军北伐成功的人才。因此费祎严格规定姜维率领的人马,不能让他的兵力超过一万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姜维的一辈子可能就会如同魏延一样,被压制着度过此生。但是有一个人的插手,让姜维的命运发生了改变,这个人就是蜀汉的后主刘禅。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到刘禅信任使用姜维的迹象。比如蒋琬想发动攻打上庸的战斗时,姜维受刘禅委托去劝阻蒋琬,让他改变了主意。

延熙十六年春,费祎在岁首大会上被降将郭循刺杀。这桩案件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费祎的死,与刘禅和姜维有关。不管真相到底如何,这个事件导致了刘禅重新接管朝政,而姜维则如愿以偿地接过军权,对曹魏发起了北伐。

在后期的蜀汉朝廷中,最终形成了内有黄皓专政,外有姜维掌军的局面。在刘禅的眼里,黄皓和姜维是他最信任的人。可是姜维的军事能力有限,多次北伐都没有成功。再加上他改变汉中的防守战略,开门揖盗,给蜀汉带来了灭顶之灾。

在绵竹之战的时候,诸葛瞻父子都对蜀汉后期的状况发出了感叹。他们认为不能外制姜维,内除黄皓是自己最大的罪责。由此可见,姜维成为蜀汉后期职位最高的将领,不仅仅是因为诸葛亮的培养,更主要的原因是后主刘禅的信任重用。

标签: 历史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雍正继位后,为什么会善待废太子一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雍正继位后,为什么会善待废太子一家?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雍正是清朝历史上最勤政,最节省的皇帝,可以说没有雍正的功劳就没有后来的“康乾盛世”。然而雍正皇帝却是最无情残忍的一位皇帝。他继位后,对他的兄弟们都是大力打压,以致他们死后也没有好的待遇。可是唯独废太子胤礽一家得到了善终。废太子胤

  • 大才子唐伯虎的晚年为什么那么贫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明朝,唐伯虎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明朝唐伯虎的故事。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

  • 在唐朝想考上秀才到底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在唐朝想考上秀才到底有多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你们眼里,“秀才”就是古代普通的“书生” 吧?那你们可大错特错了。“秀才”自古以来指的就是那些才能优秀的人,最初只是一种泛称,并不专指饱读经书之人。“秀才”之称在春秋时就有了,管仲说过:“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

  • 西汉皇帝为什么废太子最艰难?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古代,西汉

    西汉皇帝为什么废太子最艰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太子,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是至关重要的位置,或谓之曰,国本。皇太子制度是封建专制皇权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皇太子的制度化,始于汉代。西汉,围绕着皇太子设置了配套的立储制度、皇太子礼仪制度、皇太子教育制度、皇太子属官制度等。在确立太子后,为维护

  • 曹操不攻打荆州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曹操不攻打荆州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荆州是东汉十三州当中第二大州,地理位置正好在荆山与衡山之间,因此而得名。荆州地区下辖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襄阳郡、章陵郡八个郡。东汉末年,刘表作为汉室宗亲,掌管着荆州地区。手下人才众多。就连曹操都不敢

  • 受康熙宠爱的宜妃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受康熙宠爱的宜妃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康熙帝的宜妃出身郭络罗氏,是满洲镶黄旗人,佐领三官保之女。佐领是中下级武官,原为牛录章京,是满族早期兵民一体时的军队编制,每300人为1牛录,指挥官称为牛录额真,后改称牛录章京,入关后改为汉称佐领,为正四品武官。这样的出身并不算太高贵

  • 楚汉争霸时韩信分明有实力 韩信为何没有背叛刘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韩信,汉朝

    对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为什么不肯背叛刘邦,三分天下?刘邦入蜀后,韩信跟着汉军开始长途跋涉,但是并没有一下子就被刘邦注意,刘邦给韩信分了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军中

  • 历史上唐伯虎为什么要休妻?详解其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明朝,唐伯虎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唐伯虎休妻的故事。唐寅、又名唐伯虎。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历史上的唐伯虎一生仕途坎坷,生活贫困凄怆,但在后人的印象之中,

  • 历史上史思明是什么人?唐朝的衰败跟他有何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史思明,唐朝

    一场安史之乱,让唐朝人数骤减,唐朝因此由盛转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纵观历史,唐朝是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之后的发展在世界上逐渐呈现弱势的状态,而其中主要的原因很多人都会怪罪到安禄山的头上,如果他不造反,唐朝不会衰败,自然也依旧列入世界强国之中。但实际上,安禄山只是一个“引子”而

  • 孟古哲哲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死后为何还会有婢女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孟古哲哲,清朝

    孟古哲哲,是努尔哈赤的妃子,皇太极的生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清第一位皇后不是皇太极的皇后哲哲,而是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哲哲。孟古哲哲,出身高贵,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位妻子,也是第三位大妃,只是这个大妃的称号是努尔哈赤称汗后,追封的。孟古哲哲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当时衮代正受宠,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