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征死前留下的一本册子是李世民大怒的源头?

魏征死前留下的一本册子是李世民大怒的源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9 更新时间:2024/1/19 22:49:39

魏征死前留下的一本册子是李世民大怒的源头?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自古以来,只有名称和奸臣才会流传千古,一个被后世称赞,一个被后世唾骂。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朝代,其中也出了不少能人异士。比如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魏征,隋朝末年,瓦岗军起义时,魏征投入西魏名将李弼曾孙李密的门后,后因不得重用,逐加入了唐朝,拜在太子李建成门下。

因魏征有才华,受到李建成的礼待,特授太子洗马一职,早年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争夺皇位时,魏征也曾从旁献策多次,他见太子李建成虽有唐高祖李渊的庇护,但势利和功绩始终不如李世民,于是出言,让李建成主动请战,为自己建立功绩,而李建成听后,也表示认同,随即便向李渊上奏,请求出军平乱。

公元626年,李世民得到太子要谋害自己的消息,于是率先发动玄武门之变,成功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时候,李世民听说魏征经常给太子提议如何对付自己,于是派人将魏征带到了自己面前,问他“你为何要离间我们兄弟?”,魏征丝毫不畏惧,直接回答他道“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

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因为太子狠不下心,你秦王才能获得今天的胜利,要是太子听信了我的话,今日就没你什么事了。李世民听罢,不怒反笑,看出魏征是一个直爽的人,觉得要是自己身边有一个这样的良臣,于自己和江山统治都是一大利事,于是便赦免了魏征叛乱之罪,将他找为己用。

而魏征也不负众望,在李世民登基后,依旧保持直言不讳的个性,每每李世民寻味魏征得失时,魏征全然不顾皇帝的脸面,直言指出其不对的地方,而李世民也从未计较,且都悉数接纳,根据记载,魏征前后上荐两百多事,李世民都未怪罪过他。公元632年,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长公主出嫁,她是李世民最为疼爱的女儿,自然希望能够风风光光,于是就问众臣“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

其他大臣纷纷表示,长乐公主是皇上最疼爱的女儿,陪嫁品自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就有人进言,说应该双倍于永嘉长公主。这位永嘉长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唐高祖李渊的第六个女儿,深受李渊和李世民的疼爱,她出嫁时,李渊随同了不少嫁妆。作为皇帝,女儿出嫁,自然是越风光越有面子,李世民心中也是这么想。

唯独魏征,在听闻众臣的建议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表示,永嘉公主是长乐公主的姑姑,哪有侄女的嫁妆比姑姑的嫁妆还多的道理,这是逾越之举,不可行。李世民听后左右为难,于是讲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不料长孙皇后得知后,当即赏赐了魏征不少东西,并夸赞道“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

于是从此后,魏征不仅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更是为自己抓住了长孙皇后这一靠山,要知道,长孙皇后的背后,可是长孙一氏,自隋朝就是权臣,后来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投到李世民门下,在玄武门之变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可以说,长孙氏在唐朝的地位是无人能及的,再加上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感情甚笃,所以魏征也是从此以后,一跃成为了帝后当朝红人。

此后,每每李世民做什么决定,都会过问一下魏征,但其实他心中也知道,伴君如伴虎,虽然现在是得到了皇帝的厚爱,但难保哪一天,突然就被抄家灭族了,这也说不定。魏征并不是个只看眼前利益的人,他还想到了自己以后,如果等到哪天,皇帝不在信任自己了,来找自己算账了怎么办?

果不其然,因为太子李承乾一事,魏征的好运也到头了,李世民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因为他德行和术业都不如自己的嫡次子李泰,于是将魏征请来,教授李承乾,魏征不想卷入皇位之争,于是称病不起,结果李世民态度强硬,直接将太子李承乾塞给了他,魏征害怕大难临头,于是写了本小册子放在史官处,希望将来能够保自己一命。

结果没过多久,魏征果真病死,同年,李世民得到消息,太子李承乾谋反,因他身边两个幕僚,侯君集杜正伦是魏征所举荐,所以李世民怀疑魏征也有参与其中,再加上史官递交了魏征临终前的谏辞,李世民看后大怒,直接下令推到了魏征的墓碑,挖了他的坟,并将侯君集等人一并处死,杜正伦被罢官。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要杀徐达的儿子?他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朱元璋,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重八。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开国功臣”,这一名号在今天看来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一名将领能够陪着一位君主,或者说是未来的君主挣扎沙场,这本该是无上的荣幸,加上如果帮着打下这一片江山,那不仅帝王会把你视如己出,世人更是尊敬有加,但另一方面,“开国功臣”这四个字更像是

  • 李世民到底有没有诛杀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世民到底有没有诛杀功臣?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在天下安定之后诛杀功臣。刘邦就是此类典型,他先后斩杀了臧荼,韩信,卢绾,彭越等开国功臣。李世民却是少有的没有杀死功臣的帝王之一,张亮与侯君集这两个功臣被杀,也是因为他们参与谋反的原因,李靖犯了很大的政治错误也能寿终正寝,由

  • 历史上元载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被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元载,唐朝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封建王朝的权力都掌握在皇亲国戚、朝廷大员的手中,这就难免会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大贪官和珅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我们今天说的却不是和珅,而是另外一位独揽朝政的宰相,他被抄家时,家里发现了特殊的东西,惹恼了皇帝说“给我杀他满门

  • 李白的一首炫技之作,你读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李白的一首炫技之作,你读过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白和杜甫,唐代诗坛的扛把子。虽然两位是多年好友,但后世却总是忍不住把他们比上一比。1000多年前,白居易写了一篇散文,名字叫《与元九书》,元九就是大诗人元稹。这两位志同道合的诗人,一起论了论李白和杜甫谁更牛的问题,得到的结论很一致:

  • 古代侍卫如果和妃子产生感觉 结果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清朝,侍卫,妃子

    还不了解:清代侍卫和妃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侍卫和妃子日久生情怎么办?清代皇帝的办法绝了,为了保护皇帝的安危,在清代也诞生了侍卫这个职业。侍卫不是太监,他们在朝中权力非常大,是为不但保护皇帝的安危,而且还保护着皇帝的后宫。皇帝的后宫是不允许男人进入的,在任何一个朝代。

  • 康熙雍正的御前侍卫为什么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康熙雍正的御前侍卫为什么能善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讲到《雍正王朝》,比如像八阿哥胤祀,康熙一直觉得他非常的精明。那么邬思道和张延玉就更不用说了,都是一些老谋深算的人物,非常了解康熙的帝王心术。小编今天讲的这个人物,他的官虽然不高,是个容易被忽略的角色。但他却在九龙夺嫡的时候保存了自

  • 历史上关羽败走麦城时,刘封并没有去支援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关羽,三国

    在三国故事中,对关羽大意失荆州走麦城的桥段,大家都很熟悉。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封和关平是蜀汉将二代中比较出色的代表,他们武艺高强,年轻有为,诸葛亮曾多次让刘封和关平搭档,一起做事,在大多数时候,基本都是关平的名字在前,刘封的名字在后。而刘封和关平也不负众望,经常能出色

  • 雍正唯独多次当众“羞辱”宜妃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雍正唯独多次当众“羞辱”宜妃是为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康熙所珍爱的宜妃是先于康熙意外死亡的,康熙为此悲痛欲绝,给了宜妃无尽思念与哀荣。但现实情况却是,宜妃在康熙驾崩11年后才去世。就是这“苟活”的11年,却让宜妃陷入无边的苦痛——因为继位的新君雍正帝

  • 侍卫跳河救太子朱标,为何反而被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侍卫跳河救太子朱标,为何反而被处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标在历史上以宅心仁厚著称,和他那刚猛的父亲简直是两个极端。他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朱元璋对他也是寄予厚望并加以信任,因此朱标在父亲朱元璋面前也是有话语权的,他和马皇后是唯一敢劝谏并且能劝住朱元璋的人,以至于把许多功臣在朱元璋的

  • 历史上嘉庆之所以要杀和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嘉庆帝,清朝

    嘉庆帝,在清朝皇帝列表中排行第七,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五个皇帝,原名永琰,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提起贪官污吏,和珅绝对是“赫赫有名”,当年和珅极得乾隆的宠信,位高权重,在朝堂上颇有只手遮天的趋势。后来和珅被嘉庆抄家,锒铛入狱,人生从贫穷落魄到位极人臣,再到身首异处,犹如过眼云烟,倏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