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实行邯郸之战 白起为何没有带兵攻打赵国

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实行邯郸之战 白起为何没有带兵攻打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29 更新时间:2024/2/11 14:29:21

还不了解:邯郸之战和白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平之战过后不久,秦国再次进攻邯郸,为何白起宁死也不带兵攻打赵国?

秦赵长平之战结束后不久,秦国因为赵国没有割让六城,便再次出兵进攻赵国,而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已经元气大伤,不过白起始终都没有听从秦昭襄王的命令,拒绝率军去攻打赵国,这是为什么呢?

长平之战结束后,因为一些政治原因,秦昭襄王撤回了意欲继续攻打赵国邯郸的白起。过后不久,秦国以赵国没有割让城池为由,再次出兵攻打赵国,不过恰巧赶上白起患病,秦昭襄王只好委任其他将军领兵攻赵,但秦军围攻邯郸后,久攻不下,为此还损失了不少士卒。

此时白起已经病愈,秦昭襄王便想让白起继续领兵攻打邯郸,不过白起一直找理由推脱,不肯领兵攻赵。秦昭襄王多次下令让白起出兵无果后,一气之下便免去了白起的官爵,降为普通士兵,之后还将白起赶出了咸阳。

如果照此发展的话,白起也不会死,但事与愿违,有大臣向秦昭襄王打了小报告,说白起不服气,还颇有怨言,于是秦昭襄王便下令赐死了白起,一代名将就此落幕。那么疑问来了,白起能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国,为何之后又不愿意领兵再次攻打赵国呢?

关键原因是错过了最佳时机。在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的本意是乘胜追击,一举将赵国灭亡,并作出了具体安排。白起先带军再次平定了上党,之后将出征在外的秦军分为三路:一路由王龁率领攻打赵国的皮牢和武安城;另一路由司马梗率领北上平定太原;最后一路由白起亲自带领,围攻赵国的国都邯郸城。

最终结果是王龁和司马梗带领的两路秦军都取得了战果,而白起围攻赵国邯郸的计划却受到了妨碍。原因是秦昭襄王接受了赵国和韩国割地求和的请求:允许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城。在秦国和韩赵两国暂时达成合议后,秦昭襄王便下令撤兵(公元前259年正月),白起一举灭赵的计划被迫终止。

而促成议和的关键人物却是秦相范雎,在秦军攻下武安、皮牢和太原后,赵国和韩国深感恐惧,于是两国派遣使者携带重金前去秦国游说范雎,最终说服了范雎。范雎也担心白起立下灭国之功,地位超过自己,便以秦军劳累为由,向秦昭襄王提议和韩赵两国议和,因此导致秦国失去了灭赵的最佳时机,白起也因此事和范雎有了矛盾。

如果长平之战结束后,没有范雎从中作梗,秦昭襄王可能就不会下令撤兵,白起便可以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攻占赵国更多的土地和城邑,甚至能够一举将赵国灭亡,可能有些朋友认为不可能,但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依据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秦国在长平之战开始后,便设计孤立了赵国。

在公元前260年,秦昭襄王派遣王龁率军攻占上党(因赵国私自接收了韩国割让给秦国的上党郡),虽然赵孝成王得知消息后,就赶忙派廉颇率二十余万军队去救援上党,但赵军赶到长平时,上党之地就被秦军攻占,于是廉颇驻扎在长平,接收逃亡的上党百姓,之后便大举北进,攻打赵国。

于是秦、赵两军交战于长平,赵国首战失利,一名叫“茄”的副将被秦军前锋斩杀,之后又先后斩赵军六名都尉,赵军连败之后被迫退至丹河东岸固守不出。赵孝成王得知初战不利的消息后,感觉赵军在秦国全力进攻下难以取胜,于是听从了大臣楼昌议和的建议,决定派遣使臣入秦议和。

秦昭襄王得知后,便开始设计孤立赵国,于是秦昭襄王隆重、友好地接待了赵国使者,并将此事大肆宣扬给各诸侯国的使臣,但在暗下又一直推脱,迟迟不肯和赵国使臣商议和谈事宜,从而向各诸侯国传递了一个假信号:“秦国和赵国已经达成和解,你们(诸侯)就不用担心赵国了!”。

那么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秦国此举麻痹了各诸侯国,防止各国合纵救援赵国,从而达到孤立赵国的目的。同时又麻痹了赵国,利用赵国求和期间,不断加强军事准备,以便给赵军严重的打击。之后秦国又采取反间计,导致赵国将老将廉颇换成尚未出头的赵括,在赵国换将之际,秦国也暗中用白起替换了王龁。

最终赵军大败于长平,赵国数十万军民皆被白起斩首及坑杀,而此时正是秦国灭赵的大好时机:首先长平之战是以秦国胜利告终,而赵国是元气大伤;其次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又兵分三路进攻赵国,包围了国都邯郸;最后赵国已经被秦国设计孤立,各诸侯国一时半会来不及出兵救援邯郸。

时机稍纵即逝,如果秦昭襄王下令继续进攻赵国,邯郸城很大可能就会被白起攻破,到时各国就是想救援赵国也来不及,即便秦国不能一口吃下赵国,也能打下更多的土地和城邑,进一步将扩大战果,远比赵国割让六座城池要多得多。但事与愿违,白起灭赵的想法,在秦相范雎的干扰下胎死腹中,为此也给了赵国喘息和求援的时间。

在秦昭襄王下令停战后,只有韩国割让了垣雍,赵国不仅没有按照议和要求割让六城给秦,反而不断派遣使臣和各国交好,因此秦昭襄王下令再次攻打赵国(此时赶上白起生病,攻赵主将是五大夫王陵),于是秦赵两国发生了邯郸之战。虽然此时距离秦昭襄王下令罢兵仅不足一年时间,但秦国已经失去了灭赵的最好机会。

在邯郸之战开始前,赵国已经与多国交好,并且在国内重整军备,做好对抗秦国的准备。赵国外交上先是与魏国签订了盟约,后又送土地给楚国令尹春申君黄歇,结好楚国,同时与韩国和燕国极力交好;在军事上重新整顿了军备,并加强了国内生产。以此可见,赵国即便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抗秦国,但也已经让秦国失去了优势。

武安君白起拒绝带兵攻打赵国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秦国已经错过了灭赵的最佳时机;二是白起心里也没底,即便是他带军攻赵,也很难取胜。

第一点在上文已经讲过,而第二点,只要看过邯郸之战的经过便能明白,秦昭襄王面对赵国的挑衅行为,不得不做出回应,于是只好下令出兵再次攻打赵国,此时正好赶上白起生病,无法出征,秦昭襄王只好派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邯郸,但久攻不下,之后秦昭襄王又派重兵增援,依然没有攻克邯郸,秦军还死伤近半。

此时白起病愈了,于是秦昭襄王打算让白起代替王陵继续攻打赵国,但白起始终没有前往,那么白起为什么会拒绝秦昭襄王的命令呢?因为白起自知即便是他亲自率兵也无法攻克邯郸。

白起作为当时战无不胜的名将,相信没有几人比他更了解战场。白起了解秦国已经错过了攻打赵国的最佳时机(在长平之战结束后没有趁胜追击,给了赵国喘息和准备的时间)。另外长平之战虽是秦国获胜,但秦国也是惨胜,伤亡过半,因此秦国兵力空虚,不宜在长途跋涉攻打赵国。

在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得到喘息后,便立即着手做出了准备,不仅重新整顿了军备,还得到了诸侯的帮助,只要赵军和诸侯联军配合得当,秦军是必败无疑(以邯郸城为中心,赵军和诸侯国军里应外合,内外夹击),王陵攻打邯郸,接连失利也印证了这一点。

白起明知会失败,也了解战败后会面临的结果,比如王陵就因战绩不佳被免职,那么白起如果战败,相信面临处罚也相差不多(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后,便是依法治国,即便白起是大良造,又被封为武安君,战败后也不会免于处罚),既然如此,白起即便拒绝了秦昭襄王的命令,最多也就是被免职,所以白起始终没有赴任。

《史记》记载:“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

至于白起最后被秦昭襄王赐死,也不全是秦昭襄王的错,实在是白起嘴欠。秦国攻打赵国本就接连不利,还因此伤亡了很多士卒,而白起却在一边说风凉话“秦国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相信换谁听后,都难免生气。在白起再次拒绝后,秦昭襄王也只是免了他的官爵,迁往阴密。

之后随着秦军在邯郸之战中不断失利,秦昭襄王除了着急,除了让白起率兵攻赵,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但白起又一次拒绝了王命,导致秦昭襄王更加痛恨白起,一刻也不想让他留在城中,于是直接下令将生病的白起赶出了咸阳。之后又听说白起有怨言,不服气,秦昭襄王忍无可忍,最终赐死了白起。

白起虽然死的冤,但也是自己作得。

之后邯郸之战以秦国失败结束,此战使秦国伤亡了接近20万人,加上之前长平之战的伤亡,秦国的实力被严重消耗,从而推迟了秦国一统六国的进程。好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的军事成就已经为秦一统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标签: 历史邯郸之战白起

更多文章

  • 海瑞敢大骂嘉靖皇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海瑞敢大骂嘉靖皇帝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海瑞是大明有名的清官,遂有“海青天”之誉。他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可惜,他也因为太正直,官场不顺,屡受排挤。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甚至把他的故事搬到了荧幕上。那么,海瑞真的有影视剧中那么的耿直吗?在影视剧中几

  • 在古代食盐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食盐,明朝

    食盐是一种常见的食材,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古代,若是能够买得起盐的话,那一定是较为富裕的家庭。那么,古代的食盐究竟有多贵呢?又为什么会贵呢?吃不起盐的百姓又能用什么样的替代品呢?古代的食盐究竟有多贵呢?据《管子·海王》记载:“官山海”让财富迅速积累到齐国君主手中,为桓公霸业奠定了坚实的财

  • 刘病已为什么能铲除霍光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刘病已为什么能铲除霍光势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当年,大汉朝执政者刘彻,一手将自己尚在襁褓之中的曾孙打入牢狱,将其视为“余孽”。这在当时就是一种永世不得翻身的象征,可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被推倒,还被碾轧了千百次的小人物,最后却成了汉朝的大当家。我们不得不说:命运多舛,造化弄人。当时霍

  • 逼死妻子处死功臣的汉武帝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逼死妻子处死功臣的汉武帝是个怎样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俗话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如果想要身居高位成就霸业就必须狠得下心,等成功之后自然可以“改写”历史。那些优柔寡断心地善良之人命运多悲惨,甚至很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至于平民百姓大多都是人云亦云的人,只要能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就是明君,

  • 朱允炆作为明朝第二代皇帝 朱允炆真的逃跑到了云南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朱允炆,明朝

    对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有人说他在城破后逃往云南了,是真的吗?在中国明朝历史上朱允炆的下落始终是个迷,目前也没有确切的答案。在古代历史上关于朱允炆的下落有三种说法,一是自杀说,当日在朱棣攻入城内后,他命人放火烧毁了皇宫,自己在大火中自杀而亡,但

  • 朱允炆究竟是怎么成为皇太孙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允炆究竟是怎么成为皇太孙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年,打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最终被亲叔叔燕王朱棣“赶下”皇帝宝座,成为了大明最大的笑话。朱允炆的皇位是朱元璋亲传,但他从一个庶子走上皇位堪称“奇迹”。朱允炆是朱标唯一的庶子,为何可以成为嫡子?放眼整个

  • 朱元璋将岳父满门抄斩的原因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元璋将岳父满门抄斩的原因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皇帝并没有那么好当,不仅要防着有能力的臣子逾越,恃宠而骄,还得管着自己的儿子,朱元璋在位年间,有两个儿媳就被他判处了死刑,另外朱元璋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还将自己的岳父胡美满门抄斩,这是怎么回事?胡美原名胡廷瑞,早年是为陈友谅效力,

  • 明朝皇帝平均寿命不高跟基因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皇帝平均寿命不高跟基因有关系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40出头,后世很多人认为是朱元璋家的基因有问题,其实不然。我们来看看:第一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去世于1398年,活了70岁。他这辈子没闲着,放牛、要饭、当和尚、打天下、坐江山、反腐败等等,

  • 他为朱元璋挡九箭,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他为朱元璋挡九箭,最后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纵观历史,不难发现一个道理:与皇帝只能共苦,不能同甘。开国功臣也少有善始善终,即使曾为未来的皇帝挡上九箭,当时的朱元璋也非常感动,激动的说:“恩情永世难忘!”27年后他却被抄满门。这人就是陈德,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与朱元璋同是濠州人,于

  • 常遇春之子常茂在历史上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常遇春之子常茂在历史上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上个世纪末,评书名家单田芳推出他的看家大作《明英烈》,一时间万人空巷,风靡一时。在《明英烈》中,单田芳从赴武科朱元璋场一直讲到定都金陵,可谓精彩纷呈。书中,常遇春的长子常茂被称为“茂太爷”,此人使用一把禹王槊,打遍天下无敌手,是为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