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将武则天扶上位的李治到底窝不窝囊?

将武则天扶上位的李治到底窝不窝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621 更新时间:2024/2/15 11:03:08

将武则天扶上位的李治到底窝不窝囊?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夜,李治在东都洛阳的真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遗诏曰:“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简单说就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我这边一死,太子就即位。丧事简单办,节俭点办。太子即位后,军国大事有搞不定的,就让你老妈看着办吧!

这最后一句话,分量很重。使得武则天临朝称制,甚至废立皇帝,都有了合法性。

七年之后,也就是690年的九月九日,武则天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正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从太宗皇帝的一个才人,到成为尼姑,然后被立为皇后,成为皇帝。武则天这一路走来,不可谓不励志,不可谓不传奇。而她称帝之后的一番作为,明察善断,选拔人才,改革吏治,发展生产。也为她赢得了声誉。

正是由于武则天身上所具有的强势和传奇色彩,使得唐高宗李治相形失色,甚至被一些史学家贬低为“平庸懦弱之主”。

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李治不仅引领着武则天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是女皇帝的引路人,还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而他对于武则天的扶植和支持,也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温和仁慈的太子

雄才伟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路很特别。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逼迫老爸李渊退位为太上皇,然后自己做了皇帝。

等到李世民需要选定接班人的时候,首先考虑的,自然是避免兄弟互相残杀的局面出现。

越担心的事情,越是容易发生。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是少年夫妻,情深义重。所以即使后宫妃嫔很多,唐太宗最尊敬宠爱的还是出身于世家大族的长孙氏。他们的三儿四女也都非常优秀,受到李世民的喜爱。三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

李承乾作为嫡长子,在李世民即位后就被立为了太子。他幼年聪慧,又经孔颖达、魏征等人教导,受到太宗的喜爱。他花费了不少心血,想要努力培养一个好的帝国接班人。但是李承乾有一个问题:脚有点儿毛病,对走路有影响。

恋人之间的情感会变,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也会有变化。

晚年的李世民,非常喜爱嫡次子魏王李泰。李泰才华横溢,聪明绝伦。写得一手好书法,也是一位书画鉴赏家。按照规定,皇子成年后,就要去到自己的封国,不能逗留在京师。但是李泰成年后不用去自己的封地,这是李世民特许的。甚至一度想要儿子搬到武德殿居住,在魏征上谏后才作罢。

普通父母更喜爱几个儿子中的一个,也就罢了。皇帝对某一个儿子的喜爱,达到了“宠冠诸王”的地步,就会有麻烦。

因为父亲手里握着皇权,他对李泰的喜爱,使得李泰滋生了夺嫡之心。

虽然李世民一再表示,自己并没有换太子的想法。但是李承乾本就因为脚上有毛病,担心太子地位不稳。加上父亲如此宠爱弟弟李泰,使李泰有夺嫡之念,难免会危机感加重,变得狂躁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铤而走险了。

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派人暗杀李泰失败,又与汉王李元昌,大将侯君集等人预谋起兵逼宫,迫使李世民退位。事情败露后,参与谋逆的都被诛杀。

爱子心切的李世民,并没有处死长子,而是将他废为庶人。

太子被废,重新立储只能从李泰和李治二人中选一个。李世民吸取教训,做了一番思考:“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立李泰为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就别想活了。立李治为太子,他的两位哥哥,都可以性命无忧。

为了同时保全三个儿子,不再出现兄弟相残的悲剧。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选择立年龄虽然小但温和敦厚的李治为太子。

这一次,李世民不再把李泰留在京师了。将李承乾贬到黔州,李泰降封为郡王,贬到均州。用这种隔绝三兄弟的办法,确保相安无事。

年幼的李治,也是很聪慧的。他亲眼目睹的这一切,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很有作为的帝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即位为帝。

温和仁慈,在与家人相处时有用。要做好皇帝,必须得有强硬的手腕才行。因为像所有刚登基的帝王一样,李治面临的难题,是要巩固自己的帝位。

登基之后,李治先是征讨突厥,保境安民。然后解决了房遗爱、高阳公主的谋反事件。又将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等诸王贬谪或处死,因为他们得罪了朝廷元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一番操作下来,对于李治有威胁的势力都被铲除了。

但是元老派的掣肘,也逐渐成为李治急需解决的问题。“废王立武”事件,给他提供了机会。

王皇后的运作下,曾经的小情人武则天脱去了僧衣,从感业寺出来,进入了李治的后宫。聪明有心机,潜伏抓牙的武则天,很快击退了一众情敌,越来越受到李治的宠爱。

只是这种宠爱,暂时只能是表面上的,而不是名分上的。

即使贵为皇帝,李治想要封武则天为一品宸妃,都要受到宰相等人的反对,最好不了了之。更不要说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了。以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派人物,他们背后代表的士族势力,实在是太过强大了。

王皇后是世家出身,怎么能轻易废掉。再说就是立新皇后,那也得是世家大族的女子才行。小武,出身低微,不行。

围绕皇后的废立问题,已经不再是皇帝的家务事了。它意味着皇权与元老派权力的争夺,士族势力和庶族势力的争斗。

那就先礼后兵吧!

李治亲自去舅舅家表明自己要立新皇后的态度,许敬宗等人也劝长孙无忌别那么犟,给外甥一个面子。长孙无忌坚决拒绝了。

李治又召大臣们进殿商议此事。其他人一看,两边都不敢得罪,要么称病不来,要么不敢表态。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仍然是老态度,坚决反对。

永徽六年(655年),李治无视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废掉王皇后为庶人,立武则天为后。同时,将反对派领袖人物之一的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武则天成为皇后,凶狠报复,一路将褚遂良贬到了爱州(今越南清化)。

显庆四年(659年),出身于世家大族河南褚氏的老臣死在爱州。同年,被许敬宗诬告的长孙无忌被贬黔州,自缢而死。

随着他们的死亡,关陇集团为首的士族势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李治借着废王立武,牢牢地将权力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晚年仍掌握实权

消除元老派势力之后,李治的身体也开始不行了。经常头晕目眩,处理国家政务都有困难。果敢聪慧的武则天抓住机会,协助李治处理国家大事的同时,打击异己,培养自己的势力。权力逐渐向皇后那里过度。

但是李治的头脑还是很清楚的,一度有废掉武则天的打算。最终被武则天化解掉。

上元元年(674年),为避先帝、先后之称,朝廷下诏尊皇帝为天皇,皇后为天后。此时的武则天虽然掌握一定的权力,但仍居于后台。武则天也向李治提出了许多发展生产的治国建议,李治下诏实行。

上元二年(675年),饱受疾病摧残的李治,甚至想下诏让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谏道:“天下者,是高祖、太宗二圣打下来的天下,不是陛下的天下。陛下应该将天下传给子孙,而不是持国让人,更不能让给皇后一族。”李治因而暂时停议。

对于李治来说,他知道祖父李渊是怎么被迫成为太上皇的,他也知道自己的哥哥李承乾曾经想要逼宫父亲。他将权力放给老婆一点,不能说没有防范被儿子逼宫的考虑。

事实上,即使是天皇天后二圣共同执政期间,李治仍掌握着实权。

比如武则天的心腹李义府,在武则天成为皇后的过程中,功劳很大。因为武则天的庇护,贪赃枉法,肆意乱为。李治果断将其下狱,并且封禅泰山大赦天下时,都不赦免他。直到李义府死在流放地。

咸亨三年(672年),武则天的另外一个心腹大臣许敬宗病逝。这对武则天的派系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在为许敬宗商议赠谥的时候,朝臣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太常博士袁思古建议上谥号为“缪”,含义为“名与实爽”,乃是一个恶谥。名不副实,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意思就是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个谥号得到了户部尚书戴至德、太常博士王福畤的附和。

这样的谥法当然不能令武则天一派的人满意。但是足以说明,在当时的朝廷中,武则天的势力,远远没有达到后人想象的那种高度。后来唐高宗诏令在朝五品以上官员公议,议来议去,也只是给许敬宗上了一个“恭”的谥号,意思是“既过能改”。

除了压制武则天的心腹人物。李治也一直防范着皇后家族的人。王皇后虽然被废了,她的族兄王方翼却能继续受到任用。

直到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才算是真正的熬出了头,报恩的报恩,报仇的报仇。比如追封李义府,贬斥王方翼。虽然在武则天称帝的过程中,李治是她最初的推手,但是他并不窝囊,并且一直都压制着以武则天为代表外戚派人物。

李治的更多功绩,被大多数人忽略或轻视了。他治下的“永徽之治”,在发展生产,维护边疆,都做得相当出色。他治下的帝国疆域版图,也是唐朝最大的。

标签: 历史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真的有过真爱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武则天和李治之间真的有过真爱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要说起武则天的一生可谓传奇,她一生侍奉了两任君主,有着倾国美貌,还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就为了栽赃王皇后,坐上皇后的宝座。她从开始寿王妃成了李世民的五品才人又被赶出皇城到了感业寺做了尼姑,后来又被李世民的儿子李治接回宫中,做了皇后,武

  • 朱高燧污蔑太子并图谋毒死父亲,为什么还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朱高燧,明朝

    朱高燧,明朝第一代赵王,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同母弟,生母是仁孝文皇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棣小儿子朱高燧,跟太子朱高炽、二哥朱高煦是一母同胞,都是嫡出。据说朱高燧长得很像母亲徐皇后,为人十分机灵,因而很受朱棣宠爱。靖难之役成功,朱棣即位后,朱高燧和太子

  • 朱元璋诛杀功臣是给朱允炆铺路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朱元璋,朱允炆

    对朱元璋和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诛杀开国元勋,真是为朱允炆铺路吗?公元1399年至1402年,大明王朝发生了著名的靖难之役,这是大明王朝内部权力核心的一次斗争!最终孱弱的朱允炆被自己的四叔朱棣赶下了皇位,都城南京一片废墟,建文帝朱允炆本人生不了人,死不见尸!结

  • 关羽如果重新夺回荆州 蜀汉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关羽,蜀汉

    还不了解:关羽和蜀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若关羽夺回荆州,蜀汉将会发生4种不可控制的场面,魏延提前退休。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影响之下,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关羽大意、失荆州!”,那么?当年的关二爷真的是因为大意才失去的荆州吗?答案绝非你想的这样简单。在《

  •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秀,东汉

    很多人都误解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真正含义,之所以容易被误读,关键就是后世之人把这句话从《后汉书》的语境当中拿了出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从这个方面来讲,此句名言同曹操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遭到误读是一个道理。执金吾,位同九卿,为守卫京师尤其是皇城的北军

  • 明朝宗室名字为何与元素周期表重复率那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明朝宗室名字为何与元素周期表重复率那么高?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朝宗室名字与元素周期表重复率较高,主要源于明朝宗室的取名方式,从其孙辈开始宗人府便会依照世系为其取双名,其中中间一字为所在世系的字辈,最后一字则按照“火、土、金、水、木”的顺序选字。随着时间推移,明朝宗室的人口急剧膨胀,

  • 兄妹一同入宫,哥哥成男宠,妹妹成宠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兄妹一同入宫,哥哥成男宠,妹妹成宠妃,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纵观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被皇帝宠幸过女人可以说是很多了,其中姐妹两共同成为一个皇帝的妃子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但兄妹两同时侍奉皇帝并且还得到盛宠的情况就很少见了,说起这个,不得不说的就是李延年和李夫人了,他们两人一个是历史上

  • 武则天作为女子却能登基为帝 武则天是怎么上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武则天,唐朝

    对女皇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代女皇武则天,究竟是如何上位的,原因竟然是这个?武则天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唯一一名女皇帝,不论是吕后还是宋代的刘后,亦或者是清代的慈禧,他们最多都只是垂帘听政,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直接上位当皇帝,那么我们今天来说一说武则天为什么能够当上皇帝,

  • 武则天作为皇帝却改了国号 武则天算是唐朝的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武则天,唐朝

    一代女皇武则天,到底算不算是唐代的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代女皇武则天,留下无字碑留待后人评说,根据日月当空之义自造瞾为其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 刘邦知道吕雉不会放过戚夫人 刘邦临死前为何不让她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刘邦,戚夫人

    还不了解:刘邦和戚夫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明了解吕雉不会放过戚夫人,为何不让吕雉陪葬?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将昔年得宠、冒犯于她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何为人彘?这是中国古代一种惨无人道的酷刑。“断其手足,挖眼、削耳、饮哑药,关在厕中,称为人彘。”不仅如此,为了让戚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