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郭英是什么身份?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郭英是什么身份?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93 更新时间:2024/1/19 7:13:06

郭英是朱元璋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郭英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朱元璋宠妃郭宁妃的哥哥,十八岁时与郭兴一起投奔朱元璋,被朱元璋视为亲信,让他担任值宿侍卫,称他为“郭四”。郭英比朱元璋小七岁。

传说郭英的父亲郭山甫善于相面,第一次见朱元璋,便算出朱元璋将来贵不可言,于是让自己的儿子郭兴、郭英投奔朱元璋,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朱元璋。朱元璋即位后多次封赏郭山甫,直到封为营国公。

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封郭英的哥哥郭兴为巩昌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此时郭兴没有获封爵位。

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十一月,朱元璋提升郭英为河南都卫都指挥使,郭英出发前,朱元璋让宁妃为他践行,赐给他白金二十罂,厩马二十匹,此时郭英三十六岁。

郭英在河南镇守期间,招抚流亡人口,申明纪律,百姓生活安定。”在镇绥辑流亡,申明约束,境内大治“(《明史·列传·郭英》)。

洪武九年(公元1376)九月,朱元璋将郭英调到北平,让他出任北平都指挥使。

在这一年,十六岁的燕王朱棣迎娶徐达的长女,成亲后不久,朱棣去凤阳军营接受锻炼,为就藩北平做准备。

洪武七年八月,朱元璋下令调增功臣俸禄,蓝玉、王弼、郭英等人的食禄增至二千石,与中书省右丞相胡惟庸相同。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朱元璋令郭英出任浙江都指挥使。

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这一年,郭英被召还京师,被提升为前军都督府佥事。

洪武十四年,郭英跟随颍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出征云南。

郭英奉命与陈桓、胡海分兵进攻赤水河,当时,连日大雨,河水暴涨。郭英下令砍伐树木制成筏子,连夜渡河,次日拂晓抵达元军大营,一举将其击溃,随后,郭英又跟着平定曲靖、陆凉、越州等地。

洪武十六年,郭英跟随傅友德平定蒙化、邓川,济金沙等地。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封赏平定云南的功臣,进封傅友德为颍国公,将永昌侯蓝玉等人的食禄调增至二千五百石,封郭英等四人为侯爵,食禄各二千五百石,郭英被封为武定侯。此时郭英四十九岁。

郭英的哥哥郭兴在这一年去世,朱元璋辍朝三日,追封郭兴为陕国公,后来因为牵涉胡惟庸案被削爵。

洪武十八年,朱元璋加封郭英为靖海将军,令其镇守辽东。

洪武二十年,郭英跟随大将军冯胜、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北征,明军成功招降纳哈出,得胜而归,郭英此时的职位是右参将。

后来,朱元璋任命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唐胜宗为左副将军,郭英为右副将军远征漠北,明军在捕鱼儿海大获全胜,朱元璋进封蓝玉为凉国公。

洪武二十一年,郭英回到京师后,朱元璋让他掌管禁军。

洪武三十年,郭英作为征西将军耿炳文的副将备边陕西,回京后遭御史弹劾,最后得到朱元璋宽宥。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建文帝朱允炆先后派耿炳文、李景隆统兵伐燕,郭英跟随出征。

建文二年,朱棣与李景隆白沟河展开激战。在交战中,朱棣趁郭英阵前空虚,指挥骑兵冲击,可是郭英提前埋了大量火器,燕军损失惨重。

随后,郭英在燕军撤退的必经之路埋下地雷,朱棣率军撤退时再次遭受严重损失,他亲自殿后,却迷了路,此战对朱棣而言可谓凶险万分、危险重重。

朱棣最终艰难获胜,李景隆一溃千里,朝廷六十万大军被击溃。

建文四年,朱棣率军进入京师,郭英罢官回家,永乐元年,郭英去世,朱棣追封郭英为营国公。

明军数次北征,一般就近调用北方各卫所的兵力,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兵力也来源于此,郭英在北方驻守多年,数次跟随北征,很可能对朱棣的部众很熟悉,他们曾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却不得不兵戎相见,这是件很令人痛苦的事,尤其是当双方交战发生严重损失时。

也许正是在这种煎熬下,身经百战的郭英没能在李景隆快速溃败的过程中力挽狂澜,永乐元年便去世了。

郭英有十二个儿子,九个女儿,其中三个女儿早夭。

郭英在北方明军中不小的影响力以及与皇室的姻亲关系,也许是郭英得以善终的重要原因。

郭英的妹妹郭宁妃是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的生母,朱檀的正妃是信国公汤和的女儿。

郭英的长子郭镇娶的是朱元璋的第十二女永嘉公主,而永嘉公主的生母是郭子兴的亲生女儿、马皇后的义妹郭惠妃。郭惠妃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分别是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阳公主。朱橞和李景隆一起为朱棣打开了金川门,使朱棣顺利进入京师。朱棣即位后,进封永嘉公主、汝阳公主为大长公主。

北方九大塞王之一、辽王朱植的正妃是郭英的第三女。

朱棣即位后,善待郭英的子孙。郭英的孙女嫁给朱棣长子、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备受朱高炽宠爱,被封为贵妃,即恭肃贵妃。郭英的第五女嫁给郢王朱栋,成为郢王正妃。郭英的孙子郭玹在明仁宗时承袭爵位,成为第二代武定侯。

标签: 历史郭英明朝

更多文章

  • 乾隆在禅位大典上不交玉玺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乾隆在禅位大典上不交玉玺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要说我们最熟悉的历史可能就是清朝的历史了。清朝有过繁荣昌盛,有过失败和落后。这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故事,清朝最引以为豪的莫过是三位皇帝联手缔造出来的盛世,相信如果清朝的每位皇帝都像这三位皇帝一样英明勤勉地统治的话,清朝也一定不会再

  •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胜了,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刘备,三国

    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战征,史称夷陵之战。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刘备在夷陵之战中一败涂地,多年积攒的军事实力被付之一炬。但是,在刘备发起夷陵之战的时候,整个蜀汉政权都对胜利充满了信心。这是因为蜀汉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完全可能取得胜利。那么,如果刘

  • 三国演义许褚在仓亭之战中的表现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许褚,三国

    “虎痴”许褚,跟“恶来”典韦齐名,是曹魏猛将里面的佼佼者。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许褚是曹操手下第一号猛将,腰大十围,力大无比,号称“虎痴”,和另一位有“恶来”之称的猛将典韦齐名。许褚大多数是充当护卫,保护曹操的安全,但有时也被曹操派出打仗,当先锋。许褚曾几次在战场上失利,败给张飞,但是,许褚也有

  • 历史上吴三桂反清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吴三桂,明朝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历史上,总是会有许多的真相是被埋没了的,人们往往只能够看到其表面上的事情,因此遭受蒙蔽不清楚其内部却包裹着的真相。就例如吴三桂的反清复明大计,看似是他再一次造反,但其实他根本就不想造反,而其被康熙一步步逼

  • 历史上刘秀是怎么一步步称帝建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刘秀,东汉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刘秀称帝建国的故事。当时河北地区形势极为复杂而混乱,铜马、大肜、高湖、重连等各路农民军,多则十数万,少则数万,四处流蹿劫掠,地主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也往往建筑坞堡,募兵割据。刘秀以汉官的身份巡查河北,所到

  • 古代结婚都是很早的 诸葛亮为何46岁才有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诸葛亮,儿子

    对诸葛亮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国丞相诸葛亮如此厉害,无人不知,为什么46岁才有儿子呢?伐蜀的时候,司马昭曾经命令下属兵分三路。但诸葛绪伐蜀失败,以囚徒的身份被马车送回了洛阳,刘阿斗后来安排了诸葛瞻出战,他也毫无胜算,丢了很多城池,还让敌军直接进城了,很多名将的后人都

  • 同样都是诸葛亮的后代 儿子和孙子表现为何相差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诸葛亮,后代

    对诸葛亮后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儿子是庸才,而孙子却如此生猛?只要是稍微知道三国的人,基本的都是认识诸葛亮的,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的高。自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一出,刘备集团就越有越顺,最后成功地建立了蜀汉。而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力挽狂澜,硬生生

  • 都说刘邦是诛杀功臣闻名的皇帝 刘邦到底对多少功臣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刘邦,功臣

    对刘邦杀功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到底杀掉过多少功臣?因为“兵仙”韩信被杀的缘故,让汉高祖刘邦成为和明太祖朱元璋并列的,以诛杀功臣闻名的皇帝,这实际上有些冤枉刘邦了,刘邦没有朱元璋那么好杀。刘邦称帝后,直到他病逝,杀掉的开国功臣仅仅只有韩信、英布、彭越、臧荼以及陈豨等

  • 朱守谦与朱元璋是什么关系他?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朱守谦,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建立起了大明王朝之后,便对自己的子孙进行分封,而他唯一的侄孙朱守谦被封为了靖江王,此人是朱元璋的长兄朱兴隆的儿子。朱守谦虽然被封为了藩王,并且获得了很高的权势,社会地位仅次于亲王,但是却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因

  • 诸葛亮推荐的三位贤臣之一的费祎有什么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诸葛亮,三国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被诸葛亮推荐的三位贤臣之一的费祎的故事。公元223年6月10日,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于白帝城含恨而终。在两弱一强的格局下,面对曹魏强大的军事压迫,屡次分分合合的蜀汉与东吴再次决定抱团取暖。公元225年,征伐南中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