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帝执政期间,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

雍正帝执政期间,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08 更新时间:2023/12/20 6:57:02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元年(1723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88-89] 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 、“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主要成就

文化

文化专制

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同时又将唯唯诺诺已经去世40多年的汤斌入祀“贤良祠”,树立为正面典型令汉人效仿。

理学思想

雍正帝继位后,一方面遵循顺治、康熙二帝“崇儒重道”的传统国策,重视正统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同时,也主张“三教并重”;以“诚”代“理”,对程朱理学进行改造。世宗尊孔、开日讲、举经筵,表明其在施政理念上一遵其父祖“崇儒重道”国策之旧,重视传统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表现:第一,重视传统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的教化作用。第二,以传统儒家“天人感应”思想为指导,利用“神道设教”进行政治统治。

圣谕广训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颁布对十六条圣谕的阐释,称“圣谕广训”。同时,地方官为便于讲解,便用白话、方言等各色形式对其扩充发挥,加上官方的极力推行,“释谕”和“讲谕”的活动在清代一时风行。

推广官话

雍正六年(1728年),雍正帝设立“正音书馆”,在全国推行北京官话。他谕令福建、广东两省推行“官话”,并规定读书人若听不懂官话,不会说官话,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但雍正帝此举收效有限。据记载:“初时甚为认真,无如地方官悉视为不急之务,日久皆就颓废,至嘉庆、道光时,福建仅存邵武郡城一所,然亦改科制,广东则更无闻矣。”

禁天主教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发布在全国禁止天主教的命令,并且不承认康熙发给传教士的“印票”。雍正帝还召见了在京传教士,言明政策:“近在福建,有若干欧西人侵扰我百姓,蔑视我法律,福建官长奏申报,朕当制止乱行。此为我国家之事,朕当负责执行者也。……尔等欲我中国人尽为教徒,此为尔等之要求,朕亦知之;但试思一旦如此,则我等为如何之人,岂不成为尔等皇帝之百姓乎?教徒惟认识尔等,一旦边境有事,百姓惟尔等之命是从,虽现在不必顾虑及此,然苟千万战舰来我海岸,则祸患大矣。……中国北有俄罗斯,是不可轻视的,南有欧西各国,更是要担心的,西有回人,朕欲阻其内入,毋使捣乱我中国。俄国使臣曾请求在各省通商,为朕所推辞,惟允彼等在北京及边境贸易而已。今朕许尔等居住北京及广州,不深入各省,尔等有何怨乎?……现朕既登皇位,朕唯一之本分,是为国家而治事。”各省传教士50多人,连同5位主教被驱除出境。雍正十年(1732年),集中在广州的35名传教士也被两广总督驱逐到澳门。只有在钦天监工作的20人留用,但不准传教。

社会

灾赈制度

雍正时期继续完善了清代的灾赈制度。雍正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国力的雄厚为雍正朝的灾赈提供了条件。其中,粥赈成为官方经常采取的散赈措施,并在具体实践中完成了制度建设,确定了粥赈期限及地点。一是按口煮赈,即估算及统计饥民人口,出粮煮粥发赈,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救济饥民。二是初步确定粥赈期限,并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三是根据灾荒及饥民的实际情况增加粥厂及粥粮。四是明确规定粥厂的位置及距离,近城设粥厂,乡村设米厂。

雍正时期也实行以工代赈。雍正四年(1726年)二月,山东巡抚陈世倌以省城周围四十八州县卫所去岁遭遇水患,特奏请朝廷于开春之时兴修大清河工程,“令无食小民得力役之资,为糊口之计”,得到允准。 [46] 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雍正帝在谕内阁时称:浙江杭嘉湖三府因头年被水,收成歉薄,民食艰困,当此青黄不接之时,着令动用库银4万两,或开浚河道,或修理缄垣。使百姓就近佣工,藉以糊口,这也是一种以工代赈。

移民政策

明末清初,经过连年的战乱、疫疠,四川地荒丁亡的情况十分突出,面对这种情况,为了促进四川的经济恢复,清廷所实行的移民就垦政策也就有异于他省。雍正五年(1727年),清廷议准了三个较为重要的条例:第一,南方各省流入四川者甚多,有的“竟无执照可验”,因此议准:“凡入川穷民,务令各该地方官给以印照,到日验明安插。……其应准入籍者,即编入保甲,加意抚绥,毋使失所”。意味着移民入川程序走向规范化。第二,也是由于入川穷民的增多,川陕总督岳钟琪要求“给穷民牛具籽种,令其开垦荒地”。雍正帝令拨银十万两,“解川应用,倘有不敷,该督抚再为奏请”,同时要求四川地方官清查新入川的流民,以免“良奸莫辨”。 表明雍正帝在移民增多的情势下对清理户籍以及地方安宁的重视。第三,为了解决土、客之间,以及移民之间围绕着土地所有权的“争讼”,户部奏准:“于各部司官内拣选四人,命往川省,又于候补、候选州县内拣选十六人,令其带往,会同松茂、建昌、川东、永宁四道,将丈量事宜,秉公妥酌,分委带往人员逐处清厘”。

雍正七年(1729年),四川的招民政策发生了变化。自雍正七年为始,停其造册咨查。行令各省,将实在无业穷民愿往川省开垦者,给与印照,与先经查验覆到之各户一体安插;如无照之人,除在川各有生业准其编入保甲外,所有游手之民,著即查明,令回原籍”。 这说明,在四川移民日多、荒地日少的情况下,对移民的入川,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限制。这一转变了的政策,在一段时间内被延续下来。

豁除贱籍

雍正帝在人权方面有一项改革,那就是削除一类人的贱民籍。雍正元年(1723年),山西、陕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编入“乐户(官妓)”籍的后代,雍正帝命令摘除其“乐户”籍,使其成为民户,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绍兴曾反对朱元璋的那些人后代的“惰民”籍,使其成为民户,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下令免除粤东“蜑户”籍,使其成民户。

社会控制

雍正帝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

标签: 历史雍正清朝

更多文章

  • 陆游19岁娶唐婉,为什么20岁就休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陆游,宋朝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陆游19岁娶唐婉,为什么20岁就休妻?表面上看是生理问题,其实也不尽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陆游并非独子,但就个体而言的确是个问题。陆游后娶王夫人,子嗣众多,而唐婉嫁给赵士程后,也育有一双儿女。生理问题应该是休妻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

  • 王莽死后到刘秀上位,中间经历了几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汉朝,王莽

    王莽死了之后天下大乱,整个都处在了一个混乱的局面。当时赤眉军中有两个刘氏子孙,是王莽篡汉之后被废的皇族,是为刘盆子和刘茂。刘盆子和刘茂在赤眉军中负责割草喂牛。古代做皇帝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所以赤眉军的首领樊崇听取了方望的建议,拥立了这个割草喂牛的刘盆子做皇帝。樊崇原本应该就是想扶植一个傀儡皇帝,好自

  • 历史上杜甫与李白的关系到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杜甫,唐朝

    很多朋友都好奇历史上杜甫与李白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是泛泛之交还是挚友亲朋?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开元十九年(731年),十九岁的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二十岁时,杜甫漫游吴越,历时数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要器重马谡 诸葛亮为何又将人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诸葛亮,马谡

    对诸葛亮和马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不听刘备的劝告,那么器重马谡,为何最后又要挥泪斩马谡?诸葛亮与马谡没有亲戚关系,但是他们的关系却胜似亲人。在街亭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来平息众怒。马谡在死前给诸葛亮写信,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

  • 诸葛亮军政实力都很强,为何蜀汉却最先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三国中,要说论才德谋略,诸葛亮可谓是数一数二的。诸葛亮在三国在军事上或者政治上,他都有出色的事迹,既然他这么聪明有才干,为何蜀国却先灭亡?原因很简单,大致分为两类。第一,过于小心,不懂得放手。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众武将文臣对他十分尊敬,主公刘备对他也是很信任的。所以说诸葛亮在蜀国算得

  • 陆游为了北伐献策,最终被采纳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陆游,宋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爱国诗人陆游北伐献策的故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

  • 历史上陆游的蜀中生涯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陆游,宋朝

    历史上陆游的蜀中生涯过得怎么样?可以这么说,这段生活虽只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情,作《入蜀记》。乾道七年(1171年)

  • 秦始皇去世后,赵佗为何没有救援秦军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秦朝,秦始皇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很多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应该就是当皇上了。据说皇上是可以为所欲为,还有后宫三千的。那真的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不过,翻遍中国古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是短命的。皇帝平均年龄也就是在三十岁左右。像康熙、乾隆这样高寿的都是很少数的了。不过,就有这样一个非常特殊的皇帝,他的

  • 东吴派兵攻打荆州时 最后为什么非杀关羽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东吴,荆州

    对东吴和荆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吴攻打荆州,一定要杀关羽吗?汉中之战后,关羽率军攻打樊城,却不料孙权在暗中捣鬼,联合曹操奇袭荆州,使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对于东吴而言,既得到荆州,为什么又非杀关羽不呢?曹魏对于这次联盟是想达到怎么样战略目标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

  • 春秋时期的郑国敢和周天子对着干 郑国为何如此嚣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春秋,战国

    对春秋战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国有多嚣张:三番两次的和周天子对着干。东西周的节点是什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背景之下,犬戎来袭,却无诸侯相助,导致都城被破,西周灭亡,太子宜臼即位,也就是周平王,随后有了著名的平王东迁,宣告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