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国,是何许人也?他是“侍讲”,专门为皇帝或太子讲学的一个人。他为皇帝讲学二十七年,想必也是有自己的一套讲学的法则与自身的过人之处。很多博学之人讲学,可能是一拿上书就文绉绉地念起来,即使是融入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也叫人听了费劲儿。
股脑儿都是学生听了都犯困的“之乎者也”,在外人眼中,这是“大师”级别。而杨安国用的是最为通俗的土语讲课,十分的接地气,让学生听着就觉得生动有趣,却被当成是“没文化之人”。可当时的宋仁宗,唯独爱听这位侍讲的课。
杨安国讲课被大众嘲笑“没文化”,他并不因此而贬低自己,或者是换一种讲学的方式。在秉持教学方式的同时,竟然还敢凭借着自己的“粗鄙课堂”,让老师宋仁宗交学费。这似乎很荒唐,又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一次课堂上,杨安国就给宋仁宗讲解着《论语》,他讲着讲着就从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到了实际生活中。他讲着孔子当年收学生,虽然不收学生的学费,但是也需要见面礼。只要是拿着十条干肉送过来,自己就愿意为对方解答问题、传授知识。
杨安国这样一解释,已经是非常直接地能让宋仁宗从“孔子”联想到他这位老师了。宋仁宗听了,明白他的意思,也没有避讳,直接点头应允。第二天,杨安国真的就收到了宋仁宗送来的一笔钱。两者,一位能够直接向学生要学费,一位能够直接答应,即刻送上。如果说二人都是平头百姓,也并没有什么好稀奇,可在朝廷上,面对着帝王,臣子能够提要求,皇帝不仅不发怒,反而微笑答应,难得。
不过,身为宋仁宗的老师,也被宋仁宗看重,这就足以说明杨安国的学识之博大与教授知识的方法之独特。后来宋仁宗还因为他的品行好,淳厚质朴,而给予了他好评价,给他留了个好名声。
这也告诉着我们,古往今来,教师讲课,重点对象就是学生,学生喜欢听,并且听得懂,学得到知识,才是重要的。而老师讲课受学生的喜爱,老师对学生所提的要求,也理应得到满足。不管他是皇帝,还是平头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