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在历史剧中的模样。(图/翻摄自剧照)
雍正的遗诏究竟写了什么呢?原文如下:
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文中只的四子弘历,也就是乾隆的名字(爱新觉罗弘历)。得知自己是即位者的瞬间,乾隆顿时大哭,原因有两个:
第一“尽孝道”:
古人特别讲究孝道,而作为帝王更是天下的表率,乾隆皇帝必须要不停地哭,要哭给大臣看,更要哭给天下的百姓看。当然,虽说帝王之家无亲情,但是雍正对乾隆确实相当疼爱,当然也可能是真情流露,表达对于父王的怀念之情。
第二“喜极而泣”:
放眼整个满清,除了后期溥仪之外,乾隆登上皇位相对简单的皇子,不用经历雍正当年,所谓的九龙夺嫡的争斗,不用担心被自己的兄弟夺走,也不用担心继位后被报复,老早就是内定的。
然而,雍正皇帝当了13年皇帝就驾崩,乾隆25岁继承皇位。有一种说法认为,乾隆本来期望的过程,是雍正会像康熙一样当很久才交棒,万万没想到,自己25岁就当上皇帝,因而感到喜极而泣。
乾隆帝即位后,以“宽猛相济”理念施政,先后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在乾隆末年时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令编纂《四库全书》,历时9年成书,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百科全书。统治期间与康熙、雍正二朝合称“康雍乾盛世”。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遣使乔治·马戛尔尼于乾隆83岁时到中国寻求驻节,但双方出现与乾隆皇帝会面采“单膝下跪”(英方主张)或“三跪九叩”(中方主张)的礼仪之争,最后以“单膝下跪”而为礼。
乔治·马戛尔尼在回国后向英国议会写出报告:
“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的遇见了极为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的军事工业,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
乾隆五十年之后,睡眠减少,左眼视力下降,年过七十之后,“昨日之事,今日辄忘;早间所行,晚或不省。”
1795年10月15日,85岁的乾隆将皇位传予十五子颙琰(即嘉庆帝),自称太上皇帝,但军国大事及用人皆由乾隆帝躬亲指教,嘉庆帝朝夕敬聆训听;宫中仍用“乾隆”年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万岁爷进药底簿》封皮上书“乾隆六十三年”。
1799年2月7日,乾隆帝驾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内,享寿89岁,结束了长达64年的统治。庙号清高宗,谥号纯皇帝。死后与二位皇后三位皇贵妃合葬于清裕陵。
参考资料:《清史稿》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每天8:00,无风和你分享历史、文化故事,和你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