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仅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故居

仅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故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231 更新时间:2024/2/19 3:45:31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一1916年6月6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

袁世凯故居,位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乡袁家寨,占地面积270亩,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传统风格的各式建筑248间,周围是1800米长、10米多高的寨墙,6座炮楼及3道护城河。

故居整体按中、东、西三轴线布局,分东、西三级纵深院落,且院落幽曲相连,形成一片完整且别具风格的建筑群,其建筑材料由传统砖瓦,木材,白灰等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房屋顶脊之处,皆有狮、虎、豹、马、猴等砖雕,四角挑檐高耸,饰有龙纹兽尖,直指苍穹,气势恢宏。

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常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不惜重金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13岁时,袁世凯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袁世凯曾两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又不愿留在乡间做土财主,因此考虑在外闯荡。曾作诗《感事》一首自勉:“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少年时代便有远大志向。后曾一度对科举厌倦,但又不甘心,继续读书,准备功名。1882年,清朝属国朝鲜突发事变,改变了袁世凯的人生轨迹。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面临空前民族危机,举国上下一致要求练兵变法,维新图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袁世凯奉召上“万言书”,痛陈时局,深得光绪帝嘉许,钦命其督练新建陆军,开了中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

袁世凯小站练兵培养的重要将领

1899年冬,袁世凯由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这是40岁的袁世凯首次出任封疆大使,此后,他的新建陆军也从天津小站调往山东境内布防,并得以迅速扩大,成为袁世凯最具实力的政治资本。1900年爆发了八国联军入侵,山东在袁世凯治下则维持稳定,并且加入东南互保,使山东免遭战祸乱。1901年11月,李鸿章死去,袁世凯受命暑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人物。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三十四年(1908年)间,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兼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参与朝政决策,力行新政改革,倡导君主立宪。直至入阁拜相,成为晚清一代权臣。

中华民国大总统证书。经国会选举,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

美、英、德等国公使,先后祝贺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会见各国驻华使节。

1914年冬至,袁世凯到天坛按传统仪式举行祭天。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定于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为洪宪元年。12月25日,表面支持帝制的蔡锷和唐继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广西相继响应,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撤销帝制,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压制南方起义力量,但并末奏效。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出殡队伍

河南安阳袁世凯墓园

袁世凯出生时的楼房和大床

袁世凯与生母刘氏

袁世凯的原配夫人于氏,河南大财主于鳌的女儿。

袁世凯家里的私塾

袁世凯手书家训

袁世凯家中的私塾有严格的规矩

对子女犯规有着明确的罚戒办法

袁世凯成长家庭

袁世凯兄弟

袁世凯有1妻9妾(其中有3个是朝鲜人),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和达79人。

袁世凯原配夫人于氏与家中部分女眷

袁世凯与部分子女

袁家世字辈任官简表

袁家后人集图

袁世凯已经当了终身大总统,却为何还要做皇帝?首先,在于袁世凯封建帝王思想浓厚,野心勃勃,想让自己后世子孙一直掌管天下;其次,在于袁世凯的身边人一再纵容劝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在于一些封建宿命论思想,也对袁世凯称帝起了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人”。总之,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2023年2月11日拍摄于河南项城袁世凯故居,2月16日编辑于西安文景小区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河南省民国、明清时期的古籍县志地方志全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以下地方志均为PDF全文。0001PDF电子版安阳县志(民国明清古籍)(嘉庆24年民国铅印本)0332PDF电子版永宁县志(民国明清古籍)(乾隆民国石印本)0101PDF电子版获嘉县志(民国明清古籍)(乾隆道光补刻本)0312PDF电子版延津县志(民国明清古籍)(万历)0129PDF电子版灵宝县志(

  • 康熙皇帝一生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那么他算不算千古一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铲除鳌拜后开始亲征以后,三藩问题也欲加严峻起来。所谓三藩就是清军入关以前,有三个汉人军官投降了清朝,清军入关以后,他们为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时间久了,他们三个汉人藩王便割据一方鱼肉百姓,成了当时最严重的政治问题。康熙依旧镇定自若,亲自制定评判策略,吴三桂作为叛乱的始作俑者,成为康熙的重点打击对

  • 清末上色老照片:被日军凌辱的清兵,宁死不相信中医的清朝国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晚清上色老照片,清兵胸前有个勇字图片,解放后还有清兵吗

    这里是一座寺庙,轿夫们在寺庙外面等待客人,虽然看不清庙的名字,但想必此庙必定是香火旺盛,香客繁多,否则轿夫们也不会在此等活儿。他们的轿子很小,只能屈坐一个人,而且看尺寸只能坐女人而已,想必目标客户是那些裹了小脚的女人,你们觉得他们的目标客户是什么人呢?石牌坊“父子进士”父子二人通过殿试同为进士,这个

  • 和珅以家产约2.6亿两白银,足以名列历史贪污前茅。当时,乾隆朝一年的财政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和珅最准确的家产清单,和珅所有财产加起来有多少亿,和珅的10亿白银家产折合人民币

    有意思的是,和珅处心积虑积攒的家财到最后都给别人做了嫁衣。其实,纵观历史那些大贪污犯何尝不是如此呢!聪明异常,乖巧灵便的和珅却看不透这点,实在是小聪明大傻瓜!这还不算完,而和珅身前、背后发生的那些事才是真正的报应!在和珅没倒之前,出现的咄咄怪事,就已经开始了。嘉庆元年(1796年),和珅刚满两岁的儿

  • 《橘子红了》讲的是,在清朝末年时,在江南小镇发生的一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因为这一部电视剧已经播出很多年了,有一些年轻人并没有看过,但对于30岁以上的人来说基本上都看过这一个电视剧里边不仅拥有着周迅,黄磊这样的演员,还拥有着很多的实力派,主要是以一个江南小镇,一个家庭进行演绎的。大家在看完以后都觉得在那个时候女人真的是很可怜的,比如容家的大太太,看似拥有着非常尊贵的身

  • 被雍正除名的亲生儿子,生平一直是个谜,乾隆继位才又承认其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雍正皇帝算得上是一位明君的,他虽然在位只有短短的十三年,但是在他的先皇康熙给他留下的东西并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励精图治,专注于国家的发展,还是为清朝做了不小的贡献的。雍正在位时清朝的政局还算稳定,再加上雍正大力发展农业,是清朝的国库十分的充盈,这都为乾隆时期的盛世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雍正的儿子并

  • 红楼梦:贾府最后的荣耀,唯一一位贵妃,是如何拖垮贾府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家中出了贵妃,看上去是无尽的荣光,可是背后必须要有巨大的财力做衬托,只有娘家有实力,元春在宫里的路才会更顺利,反过来才能庇佑贾府。于是,贾府倾尽财力,建造了我们现在看来都奢华的惊人的大观园。这在财力上大伤贾府元气,可以看做是一种“其次,树大招风,贾府以前就招惹了不少敌人,无论是贾赦第三个就是失

  • 清朝时有名的“九龙夺嫡”,为何八爷党四人,却输给四爷党两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夺嫡五皇子萧景晏知乎后续,八爷夺嫡的结局,清朝九子夺嫡的真相

    都知道,历史上皇权之争历朝历代都是屡见不鲜的存在,为了至高无上的皇位,所谓的任何情谊都是脆如白纸一张,在我国历史上夺权篡位的事件不在少数,像是唐朝之际的玄武门事变,清朝的九子夺嫡,这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夺嫡之争,毕竟在封建社会里,至高无上的皇位,具有的诱惑力是十分出众。就拿清朝的九子夺嫡事件来说吧,在这

  • 75岁教书匠从未犯错,康熙得知其身份后,却下令: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帝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其实,那位老人并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位有着特殊身份背景的前朝人物——明朝崇祯皇帝儿子朱慈焕。朱慈焕在皇子中排行第三。明朝灭亡那年,他刚刚12岁,崇祯帝把他交给王太监藏匿民间,王太监却把他交给李自成,和两个哥哥一起被李自成军俘获。李自成命一个

  • 权臣鳌拜到底算忠臣还是算奸臣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权臣,忠臣,奸臣

    权臣鳌拜到底算忠臣还是算奸臣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所有康熙帝的影视剧里,都有一个野心勃勃、粗鲁狠恶、恶贯满盈的最大反派——鳌拜,当然,鳌拜最后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都是被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拿下,成为康乾盛世的垫脚石。有句名言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注1),看待一个历史人物,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