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灭亡后,号称人数百万的清军去了哪里?其中一支保留到1992年

清朝灭亡后,号称人数百万的清军去了哪里?其中一支保留到1992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944 更新时间:2023/12/13 19:55:45

次年2月12日,在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逼迫下,清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布退位,存在了276年的清王朝正式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那守护清朝的那些号称百万的清军都去哪了呢?今天就来一一揭秘。

清朝军队的构成

清朝的前身叫后金,是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的以女真人为主的少数民族国家。

女真人的军队叫满洲八旗,是努尔哈赤1615年在黄、白、蓝、红四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镶黄、镶红、镶蓝、镶白之后所形成的军事生活制度,其主力是女真人。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和对明朝的作战过程中,为凝聚战斗力,先后又吸收了蒙古人和汉族士兵,组成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部队。

因此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成为清朝入关前的主要军队核心。

八旗子弟在打江山时期的战斗力是十分强悍的,其多次击败中原明王朝的军队。

1619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军队在萨尔浒战役中以6万人的劣势兵力打败明朝14万军队,改变了女真与明朝在作战中的不利态势,从此满清在军事上由防御专为进攻。

1644年,清军入关后,同年李自成攻进北京,明朝灭亡,接着清军与吴三桂配合,共同将李自成赶出北京。

满清入主北京后,收编了很多明朝的军队,并将投降的明军重新编制成绿营部队,经过清廷改造的绿营部队,战斗力十分强大。

接着清军依靠八旗和绿营部队继续攻打残余的大顺、大西政权和南明小朝廷,并将其一一歼灭。

康熙继位后,清军又先后歼灭葛尔丹,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完成全国的统一,清朝的疆域基本固定了下来。

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先后对各地的小规模叛乱和侵略势力进行了打击,此时清朝的疆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而清军的强悍是其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

这就是依靠强大的清军所建立起来的康乾盛世。

然而盛极而衰,天下已定的清朝统治阶级此时开始沉溺于和平安定的环境之中,奢靡腐化像温水煮青蛙一般腐蚀着清王朝的军队和政权骨架。

到了乾隆后期,就在满清贵族们整天沉迷于遛狗、看戏、抽大烟和逛妓院等娱乐活动之中时,一方面西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科学和技术为动力的工业革命,另一方面各地农民起义也逐渐抬头。

随着清王朝的统治步入下坡路,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农民运动开始对清王朝的稳固构成了严峻挑战。

这时候清王朝猛然发现曾经打遍天下的八旗子弟再也没有了当年的威风,在英法为代表的西方热兵器的进攻下,清朝八旗军以多战少还被打得一败涂地,不得不向西方列强不断割地赔款以求得苟延残喘。

同时中国封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

前期太平军势如破竹,将前来镇压的八旗军和绿营部队打得节节败退,咸丰帝这时候急了,不得不一改重满轻汉的传统,对各地的汉族地方大员放权,由他们训练地方部队对抗太平军。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和李鸿章为首的淮军。这些汉族封疆大吏训练了一支精良的地方团练武装,成为剿灭太平军的主力。

186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李鸿章率领淮军,左宗棠也率部参加了最后的决战。

1864年7月19日,在湘军和淮军的进攻下,南京陷落,太平天国守军大部分被战死,散布在全国各地的太平军残部也先后被剿灭,到1868年,太平天国运动完全销声匿迹。

依靠成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些汉族地方势力成为清王朝军队的最后一丝依靠,然而能够镇压内部农民起义,并不代表就能对付得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

在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热兵器战争中,腐烂到极致的中央政府已经无法建立一支进可攻退可守的强大军队。

尽管大清在账面上还有百万军队,但是就像没有骨头的猛兽,被列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终究无法阻止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太平天国覆灭后,日本和八国联军先后侵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四人所谓的“满清中兴四大名臣”组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朝海军就此玩完。

之后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出北京城,所谓的清朝军队早已溃不成军。

李鸿章等晚清地方实权人物死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他大胆采用西方先进技术,训练出了一支北洋新军。

有了军队,袁世凯就有了与清廷分庭抗礼的军事资本,清朝对此妥协,让他攫取了一系列关键权力,并成为大清的总理大臣。

大清依靠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苟活于世,但是此时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已经在酝酿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

袁世凯也有取代清廷自己当皇帝的野心,于是便以武力为后盾,逼迫宣统帝退位,清朝就此覆灭。

大清在统治后期军备废弛,八旗子弟难堪大用,只能依靠地方团练武装撑场子。

此时的清王朝想尽各种办法试图压制地方武装,但是又要依靠其继续维持统治,因此形成了中央政府被地方武装牵制的局面。

对内灭了农民军,又弄出个无法控制的湘军、淮军,对外又要向帝国主义妥协,当年叱咤风云的大清军队早已不复存在,四处求人的大清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大清军队都去哪了?

先说当初清朝建国时那些风头正劲的八旗兵勇。

这些人的后代在清朝中后期,被荣华富贵腐蚀,成日里只知道吃喝玩乐、玩物丧志,是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

可以说,他们此时就是毫无战斗力的封建贵族,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这些人大部分都穷困潦倒,变成了自生自灭的普通人。

再说当初的湘军和淮军等地方团练武装部队。

在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后,这些人又成为了大清的巨大威胁,慈禧对这些部队时时刻刻都提心吊胆。

因为湘军是由曾国藩组建起来的,表面上好像是清朝的军队,实际上却只听命于曾国藩一人。

曾国藩在招募乡勇时采取了“兵由将招”的建军制度,湘军的主要将领都是湖南一带的本地人士,这些人中的不少都是曾国藩的老乡,其中一些还与他是师生、亲友和同学关系。

实际上这支军队就成了曾国藩的私人武装,再加上曾国藩用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制度对这些人进行思想教育,并在其中揉和“上下尊卑”、“同乡共里”等乡土观念,使其成为一支被他牢牢掌控的军队。

湘军凶残成性,在攻破天京之后,对全城百姓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淫掠,给当时的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清廷决心将其解散,不再对其进行资金上的支持。

同时为了制衡曾国藩,清廷开始扶植其他地方将领,如左宗棠、沈葆桢等。

这严重撕裂了湘军内部的团结,清廷还大力支持李鸿章的淮军,让其与湘军对着干。

对于曾国藩的核心部署,清廷采取调任降级的办法,不断减掉曾国藩的羽翼,曾国藩去世后,湘军失去了领导核心,很快就溃散了。

他们中的一部分归田为农,一部分则加入左宗棠的部队,参加了收复新疆的战役,还有一部分落草为寇,干起了打家劫舍的买卖。

大清覆灭之后,树倒猢狲散,这部分人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李鸿章的淮军也是以湘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也属于地方团练武装。

但与湘军不同的是,淮军多来自两淮地区。当初李鸿章利用西方的先进兵器改造出一支淮军,就是为了剿灭太平军,同时也有与曾国藩对抗的意图。

淮军在镇压太平军和义和团运动中都表现不俗,李鸿章也依靠淮军成为了继曾国藩之后清廷的最大依靠,除此以外,淮军还在中法战争中取得过辉煌战绩。

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淮军一败涂地,当时在前线的淮军仅有5万人,而日军部队兵力达到12万人,淮军以少战多,惨败。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将一部分淮军调防到京杭大运河沿线进行战备防守,而其余的淮军则被聂士成收编用来对外作战。

在天津保卫战之后,淮军中的一部分回乡务农去了,另一部分被袁世凯编入朝廷新成立的北洋新军。

最后说说清朝最后的依靠北洋新军,他的头领就是袁世凯。

袁世凯奉朝廷诏命组建了新式陆军,即北洋新军。但袁世凯其实早有称帝的野心,其训练北洋新军就是为了让清廷听命于己。

清朝灭亡之前的最后十几年,朝廷已经无兵可用,湘军、淮军都已解散,国不可一日无防。

于是下令全国各省重新招募新兵,训练一支新式陆军,以作常备之用,袁世凯利用这个机会在天津小站开始训练新式军队。

1895年,袁世凯按照德、日的陆军军制和操练方法在天津新建了一支新式陆军,北洋新军是中国陆军近代化的起点。

李鸿章死后,袁世凯通过重金贿赂当时主政的庆亲王奕劻一路高升,并成功取得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实权地位。

在奕劻和袁世凯的合作之下,北洋新军的一切军务都在袁世凯的主导之下进行。

日俄战争爆发期间,袁世凯向朝廷上奏称要壮大北洋军务必对军队领导机构进行改革,就是要成立北洋军一镇和二镇,朝廷准奏。

1905年,袁世凯再次对北洋军的规模进行了扩充,从两个镇变了六个镇,袁世凯自任北洋六镇总司令。

清廷对袁世凯训练新军十分重视,其每年用于训练新军的银两就达到600万两,达到全国新军费用的80%以上。

由于袁世凯长期负责新军的一切军务,而奕劻只是在名义上与袁世凯共同管理新军,但其实大多时候还是看袁世凯的态度,因此北洋新军其实就是袁世凯在用清廷的资金来为自己培养军事资本。

袁世凯在领导新军建设中采取了类似曾国藩的办法,将北洋武备学堂的毕业生统统拉进了天津小站,并对他们委以重任,从而让这些培养出来的将领变成自己的人。

而这些人之所以愿意被袁世凯拉拢是因为其大多在淮系旧军中不被重用。

袁世凯不仅给这些将领以高官厚禄,还从军事制度上进行严格的管束,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将领对自己感恩戴德,将来反清时能够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卖命。

袁世凯所训练的新军总计达到7万多人,是当时全国各省新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因此很快就成为清廷的主要依靠。

新军练成之后,袁世凯就开始执行他的颠覆清廷的计划。

而此时朝廷内部一众守旧大臣眼看袁世凯的北洋集团日益扩张,已经威胁到清廷的统治,便想方设法让袁世凯辞职。

终于在1906年,清廷软磨硬泡终于让袁世凯主动辞去了本兼各职,其所训练的北洋新军也被归入到陆军部管辖领导,1907年,袁世凯离开北洋系统。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病死,溥仪继位,而此时孙中山及全国各地的革命党都在举行武装起义,清廷越来越控制不住局面。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终于爆发,接着南方各省便相继通电全国,宣布脱离清政府的领导,清廷不得不再次用袁世凯,让其统率北洋新军镇压各地的革命武装。

袁世凯看准时机,一方面指挥北洋新军准备武力镇压革命派,另一方面他又想借用北洋新军和革命派的造反逼皇帝退位,实现称帝的美梦。

于是在做出武力镇压南方革命党的同时,袁世凯一边用金钱收买隆裕太后身边的太监,通过太监向隆裕太后送了2万两白银,让其同意皇帝退位。

隆裕太后虽贵为太后,但其对政治一窍不通。

她满脑子都是白花花的金银财宝,不在乎皇帝到底退不退位,只担心皇帝退位后,自己能不能拿到袁世凯所承诺的每年400万两白银的安置费。

而收了袁世凯好处的这位太监对隆裕太后说,如果革命党攻占了皇宫,那太后就什么都拿不到了,隆裕太后眼看如此便答应溥仪退位。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软硬兼施下,爱新觉罗·溥仪下诏宣布退位。

从满清入关的1644年建立大清算起,清朝总共延续268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正式结束。

而袁世凯很快就登基称帝,试图恢复帝制,结果遭到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

全国各地的革命党先后发起反帝武装运动,连北洋集团内部的段祺瑞和冯国璋等大佬都反对恢复帝制,袁世凯仅仅做了83天皇帝就不得不宣布恢复共和,取消帝制。

而他靠大清银子建立起来的北洋新军也被各实力派瓜分,从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中国再次进入武装割据时代。

除了北洋新军被分裂之外,清朝的一支军队一直都驻扎在香港的九龙城地区。

这支部队在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后,由于大清国力式微,无法顾得上对其进行管理,因此他们在之后的漫长日子里就与当地的居民逐渐融为了一体,并繁衍出很多清军的后人。

1987年,当香港英国当局准备拆除九龙城时,惊讶的发现这里还有一支满清的军队,他们的生活制度还是一夫多妻制,而且他们还以大清子民相称。

1992年,当地政府已经将这座现代城市中的古城拆除完毕,这些仍然对大清效忠的军人才散去,融入到新时代的城市生活中去。

结语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为实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曾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由于统治阶层无视时代的进步,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最终导致空有百万军队,也挡不住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王朝的覆灭。

这再次说明了国家要想长盛不衰,最主要的还是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因为只有来自人民的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才是真正的钢铁长城,而只为少数特权阶层服务的军队终究将被人民所瓦解和毁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55年,溥仪死后被葬入八宝山,为何后来又迁至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说起皇帝人人都能想到高高在上的君王威坐龙椅之上的场景,但是有一位皇帝却极为落魄,不光被人赶出了紫禁城还被囚禁,受尽了冷眼和讽刺,他就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他既生活在旧社会,也生活在新时代,溥仪去世的时候清朝已经灭亡了55年,按理来说应该和人民一样葬入公墓的他,最后还是被允许葬进了皇陵。

  • 民国第一大小姐,111岁依然妆容精致,每日穿高跟鞋,喷香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严幼韵的父亲对女儿宠爱无比,他给严幼韵安排了一辆别克轿车,每日接送她上学。在当时整个上海,都没有几辆小轿车,严幼韵的排场让那些男生也是望而却步。严幼韵喜欢穿旗袍,家中就为她请了专门的裁缝量身定制衣服。后来严幼韵在一场舞会上认识了初恋男友杨光泩,杨光泩是湖州大丝绸商的儿子,也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两人

  • 清朝末代格格:改名换姓活到2014年,临终前说出来一件皇室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上文中提到的“她”名为金默玉,她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爱新觉罗·显琦,看到“爱新觉罗”这四个字的时候很多人会想到大清皇室,而金默玉就曾是大清朝的格格,也被称为“清朝最后一位格格”。 不过,与其它没落的清朝格格不同,金默玉人生晚年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14年5月26日,金

  • 清朝有一位大清官,两次被人造谣诬陷,结果却因祸得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十大叛臣排名,海兰被诬陷因祸得福,被误会的清朝官员

    施世纶出身名门,父亲是大名鼎鼎的靖海侯施琅,但他比他的父亲更有名,被康熙大帝誉为“江南第一清官”。 在历史上,做清官不容易,不可避免的会得罪很多人。施世纶在担任泰州知州时,就被一些人想着法子给他栽赃,想把他搞下去。 康熙二十七年秋天,泰州的很多官吏欢呼雀跃,因为他们得到消息,吏部正在研究给施世纶降职

  • 清朝官员俸禄极低,如何保障生活开销?“养廉银”来补亏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一项独创性的官员俸禄制度,雍正皇帝的动机,是希望官员凭此待遇而免于贪污渎职,能够廉洁奉公。因此清朝官吏的养廉银不仅是一项经济措施,更是清朝整顿封建制度的一项综合改革措施。然而养廉银制度并不是解决官吏清廉的良策。 雍正皇帝 制定养廉银的背景1、官场贪污情况严重清朝官吏的贪污之风从建朝开始就是一个严

  • 为何老子、孔子、佛陀、苏格拉底等思想家都大致诞生在同一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从世界历史时间轴上看,基本上在同一时期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如:孔子、庄子、老子、孟子、墨子等诸多思想家。印度文明诞生了佛陀(孔子比释迦摩尼大14岁);希腊文明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杰;2、从地理经纬度轴线上看春秋时期的中国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都处于北纬2

  • 清朝奢侈品消费:皮毛、人参令人念念不忘,穿貂儿成为新时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有貂皮大衣么,玲珑貂皮毛一体,皮毛一体贵妃貂怎么样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看,清朝可谓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经济水平也是前所未有。在消费水平提升之后,消费能力最强的贵族,自然要购买更多显示身份的奢侈品。而在封建社会,奢侈品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有显示身份,等级的意味。清朝的奢侈品消费,主力当然是富

  • 清朝12位皇帝,谁最“贪色”?这个皇帝活活将自己给玩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咸丰皇帝就是这样一位皇帝,他在位初期其实最开始也是励精图治,也想像康熙皇帝,乾隆皇帝那样做出一番丰功伟绩,但是让咸丰皇帝感觉非常遗憾的就是他的运气似乎不太好,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清朝已经内忧外患,非常严重,到他继位以来,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摆在他的面前,对外有列强的侵略,想要觊觎中国这块肥肉,对内农

  • 民国第一女杀手,博士毕业,身藏炸弹杀载沣,巴黎和会智斗卖国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安得成军如娘子,直气端能捷秦楚。——元·仇元 在社会普遍的认知中,女性向来是温柔尔雅的形象,人们将“水”比作女人,寓意也就是指女性如甘泉般宁静清甜。但在历史上,不拘一格英勇无畏、宛如“男子气魄”的女中豪杰可也不少,这些女子展现出来的过人机智和勇敢使后人无比倾佩和赞颂。叛逆少女郑毓秀清末民初的中国,可

  • 为何说没有韩先楚,就没今天的海南岛?登岛到解放仅14天的奇迹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解放海南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呢?差点成为第二个台湾又是从何而来?1950年5月,数万将士欢呼雀跃,登岛海南,打退国民党政府军队,成功为祖国收复了领土,然而,渡海而战谈何容易,其中的艰辛,又岂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国民党内战败退台湾,在占领台湾的同时,也死咬海南不放,蒋介石任命薛岳坚守海南,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