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千年,这个家族为一项事业奋斗 | 孔子家族与《尚书》

一千年,这个家族为一项事业奋斗 | 孔子家族与《尚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94 更新时间:2024/1/17 16:43:20

《尚书》是“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诸学之始”,但在数千年的流传中历经磨难。孔子及其后人在关键节点都承担起了传承和发扬《尚书》的责任。为何孔子家族历经一千多年的接力,仍然坚持不懈地投身这份事业呢?

今天,我们通过孔子家族与《尚书》故事,去解读《尚书》为何值得跨越千年传承。

图片

[var1]

一、整经

孔子删述《尚书》

在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就是孔子删述六经。孔子为何要删述六经呢?阳明先生曾说:“孔子述六经,惧繁之乱天下。”中国上古时期对君主、大臣言论的记载,就是《尚书》的来源。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当中,产生了海量的记录,这些材料烦杂不堪,其中不乏虚浮不实之辞。后人若想学习《尚书》,实在是不知从何下手。

孔子看到这样的情况,承担起删述《尚书》的重任。

据记载:

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去三千一百二十篇。

孔子从3240篇的言辞记录中,选取了102篇,编订为《尚书》。

从三千多篇,删减到百十篇,孔子删述的标准是什么?

阳明先生说:“圣人述六经,只是要正人心。只是要存天理,去人欲。”孔子用这些古代圣明君、贤良臣子的德政史事,为后人传递最根本的“恢弘至道”。自此,《尚书》也被孔子作为“课本”,教授三千弟子。

经过孔子编订的《尚书》可谓字字珠玑,在阅读《尚书》时,我们不仅要去读懂文中历史人物的“微言大义”,更要去体会编订《尚书》的孔子的“圣人之心”。

二、救危与传承

孔鲋藏书,孔安国翻译《尚书》

时间来到秦朝,秦朝勒令民间藏书之人交出《尚书》等书籍,付之一炬。

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是当时有名的大儒,他继承了家学,家中藏有儒家各种典籍。在秦朝下令焚书之际,他的朋友劝告他说:“秦朝将要焚毁前代的书籍,你收藏了众多典籍,恐有危险。”

孔鲋却不为所动地说道:“不交出书籍虽然会惹祸上身,但知道我藏有书籍的只有最亲近的朋友,官府并不知情。我准备把书藏起来,即使官府来搜查,也没有了隐患。”

因此,孔鲋在“往圣绝学”将要遭受灭顶之灾的时候,冒着被治罪处刑的巨大风险,偷偷将《尚书》等典籍藏在孔子旧宅的墙壁当中,使得这些典籍免遭焚毁。

汉武帝初年,一个国君在拆毁孔子旧宅时,正好发现了孔鲋藏在旧宅墙壁当中的各种典籍。但是可惜这些典籍都是用古代的文字撰写的,和汉朝通行的文字差别很大,当时人已经不能读懂。

后来,翻译这些典籍的重任就落到了孔子的第十一代孙孔安国身上。孔安国继承家学,学识渊博。他翻译整理出二十九篇《尚书》,并将这些篇目悉数献给了国家,流传至今。这是他在《尚书》传承上做出的一个重要贡献。

此外,《尚书》内容为上古时期的语言,不易读懂,为方便后世求学之人理解,孔安国给《尚书》中不易理解的部分写下注解,形成了《尚书孔氏传》,这是他对《尚书》传承的另一重要贡献。他的注解不仅为古代学子提供了便利,而且直到两千多年后的现在,依然是阅读、理解《尚书》重要路径。

图片

[var1]

三、厘正

孔颖达作《尚书正义》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学说繁荣发展,但对于经典的各种解读兴起,家门太多,章句甚是杂乱,让人莫衷一是。到唐太宗时,崇学重儒,这一现象更加严重。

这时,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孙孔颖达承担起了厘正《尚书》注释的重任。孔颖达年少时曾跟随儒学大家学习,在经学上的造诣极高,因此唐太宗指定他编订《尚书正义》(“正义”意为正确的含义)。孔颖达耗时五年撰写出初稿。

《尚书正义》一出,各家学说的解释才复归于统一,这部书也被后世的历朝历代认定为官方版本,后世学说大都以此为根据。今天,《尚书正义》也是我们阅读、理解《尚书》原文的重要书籍。

从孔子家族一千多年传承、发扬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尚书》不仅是上古时期治国理政的“往圣绝学”,更是“为万世开太平”之学。产生于中华文明源头的这部典籍,用清澈的认知,为后世之人展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多个层面的最本源、最本质的学问。用一位著名学者的话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学习《尚书》。”

这部书不仅为我们指出自己的来路,展示“我们为何是我们”,这就是文化自信;这部书更让我们得以不断成长,让我们成为更好的我们,因此能够实现民族复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今天:从汪精卫谈到日本美化侵略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今天: 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率伪国民政府各院举行宣誓就职典礼,宣告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准备“还都”南京。所谓“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清代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中的一句话这两年很火,大抵对很多自诩为民族主义者的人很是受用。但历史的真相往往是波诡云谲的,要剥开那层布满荆棘的迷雾,需要大量

  • 古代名医医术谁最高明?扁鹊排第一,华佗没有李时珍的排名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名医排行榜前五名,四大名医扁鹊华佗李时珍,名医扁鹊医术怎么样

    [var1]排名第一的自然是扁鹊。扁鹊其实本来不叫扁鹊,而是叫秦越人,是战国时期的人。因为他医术太高超了,众人就用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扁鹊开创了医者“望闻问切”看病方法的先河,可惜因为遭到了秦国太医李醯的嫉妒,被李醯派人刺杀而死。排名第二的是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人,也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医

  • 看看《康熙王朝》就知道皇上有多狠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陈老师好漂亮小时候很喜欢看这部剧,但是因为太小,剧情记不太清了。我只记得想象自己是一个妃子,嫁给了威严美丽的康熙皇帝。如何享受宫中丰衣足食,受人伺候的日子,如何忍受成孝庄这样的皇后……现在我只想告诉你,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天真,一个不提自己的身世就能成就大事的人是多么的无情。周培公康熙非常钦佩周培公,为

  • 《他是谁》宋处这人能处,3挺卫国平,自身能力不差,就是没主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var1]卫国平就是那些懂得生活的人之一。他有主角的光环。当然,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当光线很好时,错误很容易被忽略。例如,他有点大胆。他们真的把大家放在第一位,我看不起顾开岩,我和宋楚有很多“阴阳”,但宋楚总是在卫国平有问题的时候支持他。薛家健卷入抢劫案,上司让宋楚去审问犯人,被宋楚拒绝。

  • 老照片,慈禧母亲真容,隆裕皇后国民哀悼会,乾隆喜欢吃火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时期,西洋摄影技术流入中国,为我们记录下很多皇宫历史瞬间,留下了很多老照片。虽然老照片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它也见证了清朝那段由盛转衰的岁月,让我们得以了解封建时代皇权统治下的中国面貌。我们说过,慈禧太后是宫中最热爱拍照的人,所以在现在的很多照片中,我们都能看到皇室贵族和宫廷老建筑的身影。这是晚清时

  • 同清朝道光帝继位类似的杉杉集团控制权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没有立储密旨,但是以嫡以长,论贤论德,道光都是嘉庆十分钟意的继承者。天理教进攻紫禁城,道光带领禁军奋勇杀敌,击退乱民让嘉庆十分欣悦,并且封他为智亲王,诸皇子以他爵位最高。立储密旨的接班人是道光,应该是毫无疑问,内外臣工也普遍这样认为。在避暑山庄乱成一团的时候,嘉庆的皇后从北京传来了一道懿旨,确立

  • 为什么齐国灭了宋国,就遭到五国联手讨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国为什么比不过宋国,齐国御史,齐国vs秦国

    [var1]在五国合纵伐秦的时候,齐国出兵灭掉了宋国。宋国归齐,那么卫国、赵国、楚国、魏国就如苏秦所言一样,都处于齐国的威胁之下。齐国得到千余里的宋国土地后,对于西方的秦国来说,也是个巨大的威胁。而且在齐国得到宋国之后,南割楚地淮北,西侵三晋,泗上诸侯皆对齐国称臣,齐国想要吞并周王室,自称天子。开始

  • 这个女人统治大清朝47年,并非一无是处,比她丈夫和儿子强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最厉害的3个女人,清朝后宫争斗真实图片,清朝唯一废后的女人

    其实,观其一生,则辛酉政变铲除顾名八大臣,没啥了不起:宫廷内斗,自古有之。西汉平诸吕,唐初玄武门,玄宗杀姑姑,乃至清朝我们熟悉的康熙擒鳌拜,都一回事。至于两宫听政半个世纪,也无非是武则天从嗣圣到神龙年间所做的勾当。古已有之。如果一个统治者任内产生了一位名垂青史的名臣,那么或许他运气好碰到了,但如果产

  •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成语典故荟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春秋战国成语典故800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资料,春秋战国成语故事及典故

    郑桓公掘地见母,晋武公曲沃代翼。石碏大义灭亲,荀息假途灭虎虢。里克二弑孤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管仲老马识途,首霸春秋、光照千古。[var1]曹刿论战,一鼓作气。毛遂自荐,一言九鼎。卫武公投桃报李,蔡桓公讳疾忌医。陈灵公衵服戏朝,卫懿公乘轩使鹤。宫之奇唇亡齿寒,柳下惠坐怀不乱。百里奚饲牛拜相,介子推

  • 历史上的今天,清朝皇后孝庄文出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后金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被册封为庄妃。期间生有三女一子。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布木布泰之子福临即位,即顺治帝,她被尊为“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为“昭圣皇太后”。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玄烨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