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析东汉战争:班超横扫北道,操盘大局,贯通西域两道

解析东汉战争:班超横扫北道,操盘大局,贯通西域两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54 更新时间:2024/1/24 10:23:32

此时,班超打通西域南道已有四年,漫长的四年足以让班超消化战果,稳定南道局势,着手收拾北道诸国。

可班超还未动手,曾经帮助过班超的大月氏开始捣乱。

大月氏以助战有功,主动奉上珍宝,想要和东汉和亲。

班超听到这个爆炸性的新闻,简直笑掉了大牙。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东汉立国仅65年,一个国强民富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东汉会选择和亲?

你把泱泱大国的脸面放在了哪里?

班超果断拒绝了大月氏国的请求。

公元90年,五月。

大月氏王派遣副王谢统领七万大军,围攻在疏勒驻军的班超。

西域这块地方,虽然国家众多,但是其战术思维固化,或者说几乎没有所谓的战术思维,其作战风格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喜欢耀兵。

在他们的思维认知里,大兵压境是威慑诸国的最好方式。

但是,一场战争怎么打?如何统筹布局,他们从来不会去想。

西域内部诸国屡屡相互攻讦,你会发现他们交战的时候极少,大多数你把雄兵一放,那些势力弱小的国家便望风投降。

战术打仗嘛?

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班超进入西域三十六人,最终却打穿西域南道。

分析局势、联合外兵。

这个战术思维,收拾西域两道诸国,足矣!

大月氏副王谢提领大军逼近疏勒,班超帐下的士兵极为恐慌,这些人多为西域各国的组成的联合军,他们望风而降的思维早已经固化。

班超开始安慰大家。

大家不要怕嘛,大月氏兵力虽然众多,可他们从驻地长途跋涉,翻越葱岭,战线拉伸几千里,不仅士兵劳累,时间一长就会缺粮。

我们现在把谷物都收了,坚守城池就行了!

莫怕莫怕!

大月氏七万大军进抵疏勒国境内,突然发现七万大军实在太耗粮,压根不够吃呐。

咱也没看过兵书,不知道怎么办啊?

但他们求援的思维意识还是有的,毕竟这些人太喜欢抱大腿。

龟兹国作为西域北道最强悍的霸主,这条大腿是时候抱一抱了。

副王谢派遣骑兵,拿了金银珠玉准备前往龟兹国求援。班超早已经料到这一手,他下令在龟兹东翼一带设伏,将这股骑兵一网打尽。

大月氏副王谢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派遣使者向班超请罪。回到国内的谢说服国王,班超这家伙太虎了,咱压根不是他的对手啊。

赶紧投降吧!

最终,大月氏国王听取谢的意见,年年上交保护费,算是为了自己年少的冲动背上了债务。

年轻人,冲动是魔鬼呐!

班超在收拾大月氏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也传到了西域。

北匈奴主力被打残!

公元89年,夏季。

窦宪引兵斩杀一万三千多匈奴,牲畜百万余头,其余部众投降者八十个部落,民众多达二十万。

这差不多少是北匈奴的全部家底。

班超一听大喜,他知道西域北道完了!

西域北道的最强大国龟兹国乃北匈奴所扶立的一个傀儡政权。

他的后台嗝屁,自己还在西域折腾啥?

公元91年,龟兹、姑墨、温宿三国排队投降。

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要名头有名头,要实力有实力,成为了西域名副其实的扛把子。

班超马上下令入主北道,收拾其余诸国。

说实话,其实西域北道也就剩下惯犯焉耆国。

这家伙在西域没少干坏事,西域都护被他杀了仨,西汉、新朝、东汉的都护中,有三人全部死于他手。

班超开始分兵屯驻,先稳战局,其次出手。

班超居龟兹它乾城

徐干屯疏勒国

整顿北道三国耗时三年,班超终于选择出手。

公元94年,秋季。

班超征调龟兹国、鄯善国等八国兵力,合计七万人冲向了焉耆国。

大军开拔至尉犁境内,班超下令传喻焉耆、尉犁、危须三国。

“都护来者欲镇抚三国。即欲改过向善,宜遣大人来迎。”

铺天盖地的宣传单很快进入这三国境内,焉耆王广马上派遣左将北鞬支,持牛酒迎接班超。

班超心想,这小子没诚意,为何不亲自来?你是不是欠收拾?

北鞬支被班超怒斥一番,回到了国内,将情况告诉了焉耆王。

焉耆王一听,班老头不好惹,他亲自与大臣在尉犁迎接班超,上奉宝物。

同时,焉耆王还下令断绝苇桥,坚决不允许班超引兵进入国境线。

面子工程可以做,但是正儿八经的事情可不好办。你班超带了七万大军,一旦进入国境,还不得投降?

我好好的国王不做,为啥依附你?

焉耆王这股轴劲儿,堪比当年执着袭杀三位西域都护。

他算的上一个狠人。

公元94年,七月。

班超下令绕过苇桥,在大泽安营扎寨,距离焉耆国不到二十里。

焉耆王大惊,带领焉耆民众全部进入山中,防止被班超击溃。

打不过你,我躲开还不行?

不行!

因为,班超能把他骗出来。

班超声称召开诸王大会,金银钱财大把大把给。

这些人听到这些消息,眼冒金光,焉耆王广、尉犁王汎及北鞬支等三十余人出山面见班超。

可当时焉耆国相、危须王两人害怕诛杀,没有前来参会。

他们两人恰好为班超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理由,反正是为了骗你们出山,这个理由简直太完美。

你们焉耆国太不尊重人!

金银钱财没有,屠刀倒是有一把!

班超下令将焉耆王广、尉犁王汎押送到陈睦故城,随后当场斩首。

陈睦是东汉在西域的第一位都护,也是第一个将性命留在这里的人。

杀人者,正是焉耆王。

解决了国王,三国被一举荡平,被杀者五千余人,俘获牲畜三十余万。

西域大定!

汉和帝下诏嘉奖,特封定远侯:

“不动中国,不烦戍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

此时的班超已经六十二岁,垂垂老矣!

41岁入西域,62岁定西域。

他几近半生的汗水都流淌在这片土地上,是时候回到故土了!

公元100年,班超上书: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班超太想回家了,西域这片土地重新属于大汉,可他也有自己的家,他想回到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公元102年,八月。

班超终于回到了洛阳,在家安息一月后,班超病逝。

回到故土的那一年,他已七十一岁。

阔别了近三十年的老家,他仅待了一个多月。

自古定天下者有之,享社稷之福者有之,可在西域那片土地上,忠魂很少。

少的让人心酸。

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的青春,将自己的半生托付那里。

因为足够的艰辛,因为足够的痛苦。

本文地图绘制于“发现中国”——地图分享知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任见:李白与杜甫的“洛阳会”【原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李白与杜甫的“洛阳会” 【原创】 ——任见著《洛阳城》第一百二十七章“兵燹的哀痛”节选01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比皇上李亨小一岁。他出生的那年,李隆基当上了皇帝。在杜家的族谱上,远祖杜周,赫然在焉。杜周出名,因为他是西汉皇帝刘彻时期的一个酷吏。本来在南阳太守府上当差,一个办事员,巴结上司有效

  • 前秦内部矛盾突出而东晋则相对团结故王猛力阻苻坚南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王猛何尝不想一统天下?只是时机不成熟而已。他去世前,两次给苻坚留话,核心思想很明确,简单粗暴点就一个意思:步子别迈得太大,小心自己内部崩溃。第一次进言宁康三年(375年),王猛病重。在医疗水平有限的古代,面对难以应对的疾病,向上天祷告是常见的操作。为了王猛,苻坚亲自多次前往宗庙社稷祈祷,并派大臣前往

  • 刘宋的灭亡打破诸政权之间的势力均衡,百济灭亡反映当时政权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而百济与刘宋两者灭亡的时间十分接近,这从另一个角度上来分析体现出刘宋的存亡对于当时世界格局的一个关键影响与作用,同时百济的灭亡也并不是一个独立发生的事情,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事件,而是当时世界格局发生演变这一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本文将通过对百济灭亡内外因素的研究,展现刘宋衰亡的东亚影响。汉城百济兴

  • 诸葛亮生平最佩服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我最喜欢唐国强演得这个时期的诸葛亮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之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看到了吗?诸葛亮的偶像是管仲、乐毅!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一、管仲 管仲 管仲可以说一手打造了齐桓公春秋首霸的历史功绩。

  • 诸葛亮最爱的梁甫吟:一出看似偶然其实是精心安排的杀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这首传说中诸葛亮最喜欢的《梁甫吟》,其实讲述了一个历史上看似偶然,其实是精心安排好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一、背景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刚刚赶上从乱而治的一个过程。齐景公在田氏、晏婴、国高二族的帮助下,结束了齐国内乱的局面,开始积蓄国力,准备恢复齐桓公的霸业。但是齐景公这个国君

  • 他武功一般作战平庸,为何能当上节度使?权力比宋江还要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梁山军征方腊一战,以死亡七十多个梁山主力骨干为代价,终于打赢了此战,宋江和卢俊义等人总算是熬出了头,去东京接受封赏。作为梁山老大,宋江被封为楚州安抚使兼兵马总管,看起来这个官职权力不小,但是和他的兄弟,也是他的手下朱仝比起来,就要小得多了。朱仝在征方腊胜利后,只是被朝廷封为保定府都统制,大概相当于今

  • 诸葛亮名垂千古,但他先祖却落井下石,被皇帝视为奸邪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诸葛亮的这位先祖叫什么名字呢?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这句话十分清楚的告诉我们诸葛亮的祖先是汉朝的司隶校尉诸葛丰。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丰在年青的时候,因明习经学而步入仕途,担任郡文学,相当于市教育局局长。 应该说诸葛丰的仕途还算顺利,他后来被御史

  • 隋唐时期,最不可结交的朋友有3个,或许就在你身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隋唐最讲义气的人,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特点,隋唐时期的交往

    第一个:秦琼秦琼,在正史上只是隋末唐初名将,而在演义中,他是大名鼎鼎的人物,黑白两道的朋友见了秦琼,都会尊称一声“秦二哥”。秦琼原本是山东历城县一名普通的马快班头,武器是双锏,和宋江一样都是热心肠,无论是谁,只要开口,他都会一帮到底,人送绰号“小孟尝”。然而,纵观整部隋唐演义,秦琼是最不可交的朋友,

  • 漫兴(其二)【唐】杜甫 | 译典(第827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漫兴(其二)【唐】杜甫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DU Fu (712-770), styled Sir Beauty, Shaoling Old

  • 朱温从投靠黄巢到唐朝,他是如何篡唐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朱温早年游手好闲、惹是生非 朱温三五岁时候,跟平常孩童也没什么区别,他只喜欢弄棒使棍,惯与邻儿吵闹。二哥朱存与朱温相似,也是个淘气人物,父母屡次训责,他俩终不肯改。只有长兄朱全昱,为人生性忠厚,待人有礼,颇有乃父家风。 朱诚经常对邻居道:“我生平熟读五经,赖此糊口。所生三儿,惟全昱尚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