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床、榻铺席后,为了避免起身落座时折卷席角,还要在席子的四角上放置镇。唐代镇发现较多,大多数的材质为珉(mín)玉或滑石。根据史料记载,长庆年间蔡州进贡过珉玉棋子。从出土的唐代围棋子等文物来看,这种所谓的珉玉就是现在俗称的汉白玉,由于真玉难求,所以珉玉在唐代使用很多。
汉代到隋唐时期,玉镇上经常出现异兽的形象,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到我国原有异兽神话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张骞通西域后,许多西域异兽的传说流入我国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中有:“月氏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奉珍宝、符拔、师子。”三国时代魏国的孟康在他对《汉书》所作的注解里说,桃拔又叫符拔,似鹿长尾,一角的叫天鹿,两角的叫辟邪。辟邪为古印度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大狮子。所以这类异兽不论叫天禄、麒麟,还是叫辟邪、师子,其实都是以狮子为蓝本的造型。其原因在于西域异兽送来东方后,深藏在宫苑中,很少有人能见到,后来辗转相传,到成为艺术表现题材时就成为神化的异兽;另外统治者将其神化成“神兽”、“瑞兽”,赋予了它们护佑陵墓等职能。将多种动物的特征集中于一体,是创造神兽、瑞兽的传统手法,所以早期狮子造型又像狮又像虎,又加角又加羽翼。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