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王猛为何不让苻坚征东晋?详解其背后原因

历史上王猛为何不让苻坚征东晋?详解其背后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14 更新时间:2024/2/5 6:26:31

众所周知王猛是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最重要的谋士和大臣,也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汉族政治家。那么怎样一个人聪明人为何不让苻坚征东晋?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

苻坚将其比喻为“刘邦张良刘备诸葛亮”,也被世人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王猛投奔苻坚后,辅佐其抑制豪强、强化法治,改革吏治、选拔官吏,推行文化教育、促进民族融合,改革政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促进经济发展,前秦的国力不断增加,帮助前秦逐一击败了前凉、前燕,消灭了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

王猛也深受苻坚器重,被任命为前秦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大将军,封清河郡侯。后来王猛因长年劳累成疾,在临终前给苻坚留下遗言,坚决反对前秦讨伐东晋。他对苻坚说,“晋虽僻陋,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

从以上这段话可以看出,王猛阻止苻坚发动对东晋的决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东晋朝廷仍然是天下人心的正统

东晋虽然偏安在东南,地域狭小,实力也没有前秦强大,但却仍然是天下人特别是士族心中的正统朝廷。东晋朝廷的正统,来源于西晋。自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逼曹魏皇帝曹奂禅位,改元泰始开始,就已经建立,统治中原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中虽然经历了“八王之乱”的混乱场面,也惨遭“五胡乱华”的蹂躏,但中华的正统,中原的人心,仍然归属于东南的东晋朝廷,仍然归属于司马氏。在这一点的认识上,作为前秦国王的苻坚,也是非常清晰和坚定的。他刚刚政变成功,在长安的太极殿登上大位时,就坚决去掉皇帝的称号,以大秦天王自称,所有前秦皇室诸王的爵位,一律由王降格为公。

还有两个事件也足以证明这一点。一件事是司马睿在东南建立东晋王朝时,北方的大多数门阀士族,如瑯琊王氏的王敦、王导,还有戴渊、温峤、郗鉴、祖逖等大量的有识有才之士,历尽千难万苦,从中原“衣冠南渡”到东南东晋,不仅仅是避难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归心正统;还有一件事,近百年之后,东晋将领桓温率军北伐到长安近郊时,中原百姓夹道相迎、痛哭涕零,盼望东晋朝廷的王师望眼欲穿。

讨伐东晋师出无名

东晋虽然地处江南一隅,而且权臣与皇室之间的战争不断,但对待天下百姓,仍然仁义有加,与民休息,发展生产,东南的百姓仍然安居乐业。这也是东晋朝廷看起来摇摇欲坠,却仍然能够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东晋朝廷既无昏君暴君,也无苛政暴政,出兵征讨东晋,师出无名。而师出无名,就没法占领道义的高地,没法成为王者之师、正义之师,也就没有号召力,很难取得根本性的胜利。

内部的整合没有完成

前秦才刚刚统一了北方各个少数民族政权,虽然征服了鲜卑人、羌人和羯族等民族,但这些民族的子民,只是屈服于前秦的武力,并没有在内心上真正臣服归附,内心对前秦仍然充满仇敌恨意,时时都在蠢蠢欲动。对这些征服的少数民族的教育和融合,让这些民族认同归心于前秦,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以及还有大量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工作要做。北方自身的民族融合没有完成,内部没有整合成一个整体,就不可能形成内部的整体合力,这个时候急于发动对东南东晋的战争,是非常不明智的决策。

自身的隐患没有消除

前秦虽然统一了北方各少数民族,但这些少数民族如:鲜卑人、羌人和羯人等,还没有与前秦本民族融合整合在一起,这些民族的部族还大量地群居生活在京城长安周边。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虽然表面上臣服,但对前秦始终怀有深仇大恨,民族间的裂痕还没有弥补,一旦对东晋的战事不利,就很可能群起反叛,形势将非常危险。

同时,前秦军队中久怀异心的前燕王族慕容垂、羌族首领姚苌等人,并没有真心归附前秦,苻坚又不愿斩草除根,仍然让这些人在军中掌握军权。

另一个方面,前秦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大多数人却是在征战的过程中不断接纳而来的降卒,真正属于前秦自己的军队并不多,而且常年征战,士兵疲劳,攻击东晋又需要长途跋涉,东晋的军队却以逸待劳,很难轻易取胜。

王猛对前秦短期内不能攻打东晋的四点理由说得已经很透彻了,但前秦国王苻坚却自信满满,没有听从王猛正确的远见,在公元383年,亲率近百万之众,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讨伐东晋的大战——淝水之战,结果大败而归。前秦因此一蹶不振,并很快就灭亡了,苻坚本人也在不久之后被叛将杀害。好不容易统一的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先后出现了十个不同的政权,直到公元439年,北魏才重新统一。

标签: 东晋原因详解

更多文章

  • "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卫玠到底有多儒雅?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儒雅

    众所周知卫玠是有名的大帅哥,因为长的实在太帅了,活生生的被围观致死,他身份尊贵,是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朝玄学家、官员,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卫玠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永嘉四年,迁移南方。永嘉六

  • 西周不愧是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王朝,钱货无算,躺着把钱赚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它强吧,也确实强,可是打六个弱化的战果,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不过是此消彼长,吃了变法红利罢了。说它是古代最富的王朝吧,其实也是有所水分的,因为秦国虽然富,但是并不是历史上最富有的古代王朝,因为在它之前的几百年前,还有一个超级庞大,富到流油的王朝,那就是西周。自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之后,周朝国泰民

  • 花脚大仙分享:《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9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系列之九花脚大仙分享陕西曾长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特别是周秦汉唐四个大一统王朝,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本次展览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奉贤博物馆承办,陕西省多家文博单位大力支持。四个时

  • 诸神之相太公望姜子牙,乾坤七言歌道尽万年天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姜子牙真人简介,姜子牙分封诸神全集,太公在此诸神避退姜子牙

    前文摘要: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详述了中华奇书《藏头诗》,有兴趣的朋友可订阅本媒体号即可翻阅相关历史精彩文章。接下来我们将要探究的则是华夏历史中最早的预言奇书《乾坤歌》。乾坤歌,又称万年歌,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后世预言的奇书。相传该书为西周第一谋臣吕望(亦称姜子牙)所著,歌赋全篇共有一百零六句,单

  • 周朝一次夺位事件,造就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却尘封了华夏千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朝的历史转折,甘麻剌和铁穆耳夺位,关于夺位的诗句

    当然务实的中国人是不可能凭空捏造出这1000年历史的,《史通》称“史官之作肇自黄帝,备于周室。”可见我国史官自古有之,他们所记录的上古史料均由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保存。我国自秦时便有焚书的记载,但多是焚毁民间收藏的不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著作,并不涉及史书,何况司马迁时便已缺失了那1000年的史料,可见这

  • 研究新识丨商代前期:中国步入成熟文字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是早期文明研究的热点,也是研析社会文化的重要观察点。汉字作为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重要载体,其中象形文字的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而商代后期的“甲骨文”,又是中国系统文字的开始。裘锡圭说:“商代后期的汉字不但已经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而且在有些方面还显得相当成熟。”黄德宽指出,“甲骨文是一

  • 宝鸡一处西周公共墓地考古发现玉琮等东方文化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宝鸡东沙河西路发掘西周墓葬45座,出土文物328件组据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望林介绍,近年来为了配合宝鸡市渭滨区东沙河西路建设,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对项目所涉及区段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古墓葬77座。其中西周墓葬45座,出土陶、瓷、青铜、金、玉、骨、玛瑙、绿松石等质地文物328件(组)。从墓葬形

  • 【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之五】云南昆明市河泊所青铜时代遗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云南考古简介,昆明池最新考古发现,云南河泊所遗址发掘负责人

    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河泊所村附近,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该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认为是新石器时代遗址。2008年滇池盆地区域系统调查明确了其年代属于青铜时代,是石寨山文化的核心居址区。2014年以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泊所遗址开展了系列考

  • 说春秋,李斯初次见面给吕不韦送羊,原来是周朝礼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有记载:“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周朝是用禽兽作六种见面礼,以区别臣的等级。君王之见是拿兽皮裹饰的束帛,卿拿羔羊,大夫拿鹅,士拿野鸡,庶人拿鸭,工商之人拿鸡。在当时虽然周天子权力衰落,可是周礼规定

  • 瞭望 | 甲骨文最后的宝藏面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甲骨文正实现有人做、有传承,但仍存在结构性不平衡。文字、史学的研究相对成熟,思想文化研究还不够,而这恰恰可能是探源中华文明重要的“另一条路”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徐欧露直到2023年2月8日下午3点42分,抱起《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马衡卷”“谢伯殳卷”,韩宇娇才意识到,“书真出了”。“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