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记夏次元3|大禹的大变革时代:不止治水那么简单

史记夏次元3|大禹的大变革时代:不止治水那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0 更新时间:2024/2/20 20:44:53

在《史记》次元里,洪水持续了很多年。这是先民的灾难,也成为禹不可回避的责任。四岳举荐他,帝舜把这个任务交到了他手上。那时候他父亲因为治水不力,刚刚丢了性命。

在《五帝本纪》里,鲧是四罪之一。像是认定了他罪不可恕,成为帝舜掌权之后,第一批被打击的对象。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这让我们甚至以为,大禹只是一个水利官,一个工程专家,或者是十三年的实际业务的磨练,最终把他锻炼成一个专家型的领导者。他是实干型的领导,一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样子。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他有选择吗?

“当帝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治水,到了禹这一代,不仅事关万民,还带有微妙的政治含义。对于禹来说,尤其是如此。

毕竟,禹接下来的是他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当然,同时背起来的还有他父亲留下的政治包袱。他的处境不像他父亲,尧当初任命鲧治水的时候,是摆着试试看的态度。不过,这一试就把命试没了。

对他下手的是帝舜。帝舜不像似乎不像尧那么谦和。鲧的结局可以看作是一个先例。

这对禹来说是一种压力,他接下这个任务时,应该是诚惶诚恐的。他清楚如果失败了,对他个人而言,结果将意味着什么。当然,万民的苦难也应该也是他的责任。他应该是带着这种复杂的情绪,上了一线,那是他父亲战斗过的地方。

个人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治水也从此成为他无法回避的责任。英雄是怎么成为英雄的呢?也许,没有谁需要成为去承担苦难的英雄,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幸好,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禹成功了。这不是禹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很多人、很多民众参与了这场与自然灾难的较量,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民战争,在这十三年之中,他们应该和禹同甘共苦,结下了深深的情谊。这些人包括契、益、后稷皋陶等等,也可以说,因此让他们成为禹的坚定支持者。

禹呢?他是这场人民战争的组织者,最终也成为让万民归附的带头大哥。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司马迁在《史记》次元里,也在证明恰恰是这十三年,禹为未来接掌天下打下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也为开创夏世代做足了准备。这不仅仅是好人品就能换来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花了很长的篇幅,讲述禹在治水过程中的艰辛和付出的努力,也记录了他取得的伟大功绩。他就是个表率。

这一段记录从如何组织民力、分派工作、资源调配、以身作则说起,也没有会回避他个人所承受的精神压力: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司马迁在《史记》次元里,清晰地记录了父亲的死在禹内心留下的阴影,以及他对于失败的恐惧。因此,在整个五帝时代里,治水的禹更接近人性。他内心是有恐惧的。

记住,在《史记》次元里,禹是“过家门不敢入”,一个“敢”字,有了更为丰富的情感挣扎和内心戏。这可能是因为他担心会因私而忘公,耽误了要事。也可能是担心一有疏忽,就会步了他父亲的后尘。

帝舜不会在十三年的时间里,对他治水的事都不过问,只等他最终给出个结果。

在《史记》次元这段详细的记录里,司马迁记下了在禹的主持下,治水从哪里开始,疏通了哪些河道,开通了哪些山脉,仔细去读,那些熟悉的地理名词沿着这段记录的方位,完全可以勾勒出一份完整的九州图志。或者说,就是禹规划了九州,在他之前,这里地理名词都没存在过。那些熟悉的地理名词,不过是禹为山川河流命名而已。

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司马迁最后也做了总结:

“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刊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

什么叫经天纬地呢?这个词也许只有用在禹身上,才算是准确的,其他的都是吹牛。

好了,似乎就是这样了,关于治水这件事,大禹最终完成了舜交给他的任务,因此也就有资格接受他的赏赐。后来,舜退位时把执政权传给了禹,而不是给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商均。谁让禹功勋卓著,又有那么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呢?再说,业绩摆在那里呢。

如果仅仅这样理解,是不是又过于简单了呢?

司马迁在《夏本纪》的这段记录里,恰恰记下了更重要的事实,治水的成功可能仅仅解决自然灾难给人类生活造成的苦难,但还不足以为开创一个新的时代做好准备。

我们还是很有必要细读《夏本纪》的这段记录,每一段司马迁都是有次序的,就像一张清晰的图表。只要按照每一段记录次序,稍稍留意就不难看出,通过治水,禹完成了整个统治区域的行政区域规划,并且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赋税制度,同时,连各地进贡的贡物都根据各地出产的不同,还有赋税的标准,都一并规定好了。这也暗含这一种自上而下的隶属关系。

好吧,禹十三年的努力已经不止治水那么简单了。这才是他设定的一个庞大的局,而且远远超出了“司空”这个主管土地资源和土木工程建设官员的职责。

我们更容易从地理空间上理解禹开通的江河湖泊,也很容易理解由此形成行政区域划分。这都可以理解为完成治水任务的必要延伸。也可以说,没有超出治水的范畴。

但是,禹是一个优秀政治家。治水恰恰让他有机会把一整套完整的国家管理体系系统地落实下来。这哪里是治水啊,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政治经济改革,一改尧统治时代庸庸无为得过且过的统治局面。

因此,治水也可以看作是《史记》次元的第一代改革家推动了一次政治经济变革。历史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这是在舜主政的时代,禹主持的一场改革。禹就是那个改革家。

禹的工作做得很细,作为一个实务派,借助治水,禹连各地进贡的路线都设计好了。而且,各地所交的贡赋是什么,都规定好了。由哪里出发,陆路和水运怎么交接,经由那些河道抵达京城,每一点不是都记录得很清楚吗?这一点也是细思极恐的。

这种设计无疑也加强了帝国的统治力,帝国的统治触角可以得以更便捷地抵达原本无力触及到的区域。如果我们把《史记》次元的这个时期看成一个帝国的话,必然是这样的。在此之前,应该还算不上一个帝国。

好了,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了,四境之内都可以安居乐业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国家的统治更加巩固,疆域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张,华夏九州的势力范围也由此圈定了。

这是否还意味着,治水还意味着对外的征伐和征服呢?不管是在《五帝本纪》还是《夏本纪》里,并没有强调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还主导过战争。在这段记录里,人们更愿意理解大家都是文明人。

“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

十三年后,帝舜肯定禹的功绩,宣告于天下的不只是治水成功,而是天下“太平治”。

还有一点需要提到:

“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大概的意思是同时对天下宣布,你们都要好好听话,按照我说的办。

如果不呢?

更多文章

  • 汉奸范文程:要不是他,清朝入关不可能那么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文程是大明一号汉奸吗,范文程建议多尔衮入关,明末范文程是什么人

    这些策略,都是从中国历史的教训中得来的。为何缓和满汉矛盾,范文程还提出,大清得天下,不是得自崇祯,而是得自李自成。大清是为崇祯报仇而来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满人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入关之后,强行剃发、易服,激起汉人反对,致使全国统一推迟了十余年。一直对汉人防范严密,严禁汉人掌握兵权,拒绝改革,最终被推

  • 周朝,一个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周朝的创立始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与商朝的战争中打败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的封建制度。周朝的封建制度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国家的统治者将天下分封给亲戚和功臣,形成了地方上的诸侯国。这种封建制度形成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诸侯国的农民生产力不断提高,周朝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周朝的文化也是独具特

  • 皇太极感叹:八旗士兵一代不如一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次,皇太极对满族的贵族子弟们说,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我们这些子女听说第二天要出去打猎,非常高兴,急忙做好准备工作。无论长幼,争相随行。如果太祖不让某个人去,他还会哭着求情,请求一起去。可是,现在的这些贵族子弟,每天只想着外出游行、闲居戏乐。遇到出猎的日子,有的说妻子生病了,有的说家里事情多忙不

  • 21世纪还在闭关锁国的国家,关门发大财的土库曼斯坦,有多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清末时期的中国才会遭到资本主义殖民者的大举入侵,清朝才会亡了国。可除了清朝外,世界上也有其他国家同样采取着闭关锁国的政策,比如说这土库曼斯坦! 宣告独立,闭关锁国 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来看,亚洲是最为灿烂辉煌的大陆之一,特别是东亚和中东地区。然而就在这片繁荣的土壤上,却独独有一个贫穷困顿的中亚。

  • 「历史知识」商朝历任君王及在位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商朝皇帝前后相传17世31王,分别是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商纣)延续500余年。1、汤,子履,(前1600年-前1588年),在位12年;商汤

  • 老蒋为何没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06年03月31日蒋介石日记公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老蒋为何没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2006年3月31日:存放于美国加州史丹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部分蒋介石日记正式对外公开。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蒋介石为什么没有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我们看来中国留学生

  • 1955年,蒋介石看着元帅授衔名单,对宋美龄苦笑:这个人太厉害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1955授衔后,却让远在台湾的蒋介石一番夸赞,陈毅如何会让蒋介石义愤难平呢? 早期的陈毅 陈毅,1901年出生,四川乐至人。从小陈毅就被父母送去读书,虽然那个时候国家动荡,但是在父母眼里,唯有接触到教育,才能够改变人生。自小陈毅十分聪明,渴望能够长大有一番作为。然而当时

  • 努尔哈赤优秀子嗣很多,为何单单皇太极能脱颖而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皇太极在教育上得到了严格的熏陶和规范。努尔哈赤对皇太极的教育很是重视,他亲自给皇太极讲解摩尼教义,并让其深入了解满族族史、族谱、族规、族训等。同时,皇太极在童年时期就受到了萨满教的熏陶,久而久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和信仰底蕴。 由于父亲的缘故,他在教育上得到了恰到好处的纪律和严格规范,也让他在心理

  • 假如八国联军再来,你会选择上战场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历史上的事件并不是孤立的,我们需要从中汲取教训和启示,以便更好地应对现实和未来。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假如八国联军再来,你愿不愿意上战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涉及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也关系到每个人的责任和担当。国家和民族利益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在八国联军入侵时期,中国正处于

  • 一千年,这个家族为一项事业奋斗 | 孔子家族与《尚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尚书》是“政书之祖、史书之源、诸学之始”,但在数千年的流传中历经磨难。孔子及其后人在关键节点都承担起了传承和发扬《尚书》的责任。为何孔子家族历经一千多年的接力,仍然坚持不懈地投身这份事业呢?今天,我们通过孔子家族与《尚书》故事,去解读《尚书》为何值得跨越千年传承。图片[var1]一、整经孔子删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