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汉代职官体系为例,探析蜀汉的官僚体制特点

以汉代职官体系为例,探析蜀汉的官僚体制特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76 更新时间:2024/2/10 7:52:30

比如,东汉时期的职官体系、秩奉制度等在蜀汉都有体现,在此基础上蜀汉也有一定的改变,以保障自己政权的正常化运转,既方便刘备对蜀汉的统治,也方便对外战争的需求。

与此同时,蜀汉官僚制度的特点相比于东汉末年,精简机构删削很多官职减少对财政的开支也是一大体现。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蜀汉政治场上的官僚职位。

一、蜀汉职官上的发展与延续

刘备入主巴蜀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后,内部就形成了一套官职体系,只不过没有将之拿上台面。

曹丕篡汉刘备也称帝,这一时期他就开始完善自己的官僚体系,把东汉王朝那一套官僚制度发展成了蜀汉的职官体系。

当时,刘备把东汉末年的太傅、大司马、太常卿、光禄勋卿和少府卿等官职搬到了蜀汉体系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治的需要,刘备又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丞相、太尉、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和镇北将军等。

可惜的是,刘备在位的时间仅仅只持续了几年便去世了,随即后主刘禅继位。执政期间刘禅也对蜀汉的官场不断完善,先后设立了大将军、卫将军、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军(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安南将军等。

蜀汉未建立时期,其官僚体制因东汉国祚还存在,所以刘备并没有进行大力的改变。东汉被曹魏取代之后,蜀汉就成为了东汉的延续(也可以说是正统),刘备便有了改变体制的道义。

官僚体制改变之前,蜀汉的官僚机构多是以处理内部事务为主,没有正规的三公九卿制度。官僚体制改变之后,蜀汉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体制,公卿制度、将帅制度一步步得以完善。

刘备执政时期,蜀汉实行的官僚制度虽然有部分职位是多余的,但为了表示自己是汉朝正统所以依然保留了东汉独具特色的职位,多余的职位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来,可谓是一举两得。

历史的大势皆是削弱相权、臣权,以极大限度地加强皇权,蜀汉自然也不例外。后主刘禅曾向曹魏的官僚制度借鉴,在朝廷中央设立了中书机构、尚书郎等职位,进一步分割了相权的影响力。

从某个角度来说,中书机构、尚书郎等职位的设定是后世三省六部制度的前身,蜀汉延熙年间、景耀年间这一种制度基本达到了相当完善的层次。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废除了延续2000多年的丞相制度,但其实早在后主刘禅对职官制度改革时丞相就被罢黜了(某种程度上罢相),通过中书机构和大将军录尚书事制度来管理朝政、管理军事权力,以达到分权制衡、巩固君权的目的。

历朝历代中央职官制度都是一个政权的关键所在,蜀汉建立后延续了东汉的官僚制度,同时又在其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与完善,说明了蜀汉政权在一步步走向成熟化。

不过,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国家大事皆被皇权揽于一身,一旦执政皇帝是一个无能的人,那么文武百官想要改变大局也是无能为力,蜀汉最后的灭亡多少有这一层因素。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蜀汉继承的汉制多为公卿制度,这一部分官僚职位虽然位置、名望比较高,但大部分都是名誉上的摆设,使蜀汉作为东汉正统延续的招牌,根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权力。

二、蜀汉官僚制度内部存在的矛盾

三国时期,各国的政权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比如曹丕是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基础上篡汉自立的,所以它的官僚制度基本是延续了东汉朝廷的班底。

东吴虽然不像曹魏那样有着正规、完善的官僚制度(东汉存在时东吴还没有自立,名义上不具备制定官僚制度的资格),但是孙坚、孙策和孙权三代人的经营,东吴其实和真正的独立政权没有什么区别。

孙权称帝完全可以把新的官僚制度建立在旧的政权之上,同样具备相当稳定的性质,然而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却不不具备前两者的稳定因素。

刘备虽然是皇族血统,但他崛起于微末之间,蜀汉的天下也是由于各种各样的人物支持才得以建立起来的,刘备身边势力集团的划分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就是以关羽、张飞为首的元老集团,这一类人早在刘备创业之初就深受他的信任与器重,所担任的职位多为前将军、后将军等实权职位。

第二类就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荆州集团虽然加入刘备的时间晚于元老集团,但是在赤壁之战中却为蜀汉立下大功,因此也是刘备依赖的中坚力量。

第三类人就是鲜为人知的东州集团,直白一点来说就是刘璋入主巴蜀后麾下的一批人,这一群人也是支持刘备入川为政的集团,比如张松法正李严等人。

最后一类人就是指益州集团,也就是益州本土的官员,他们从一开始内心就不愿接受刘备,所以这一个集团的排他性非常强,再加上他们又是益州本土势力、错综复杂,刘备既要压制他们又不能压制的太狠。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刘备政权内部的势力集团错综复杂,而这就涉及到了不同势力集团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以及刘备执行政策的偏向性。

元老集团与荆州集团的冲突最早出现在赤壁之战,张飞和关羽因诸葛亮备受重信而不高兴,所幸刘备从中调和才使得两个集团的势力和睦相处。

刘备入蜀后关羽、张飞等一干元老集团先后被杀,以至于刘备不得不在荆州集团之外选择一个势力来培养,支持自己的东州集团开始得到提拔。

原因也非常的简单,刘备刚刚占据巴蜀之地根基不稳,益州集团不可能鼎力支持他,东州集团虽然跟随自己的时间比较短,但他们在自己入主巴蜀时却表现出了积极欢迎的态度。

刘备入蜀、元老集团没落后,诸葛亮和刘备便开始注重调和与东州集团的势力关系,以稳定巴蜀新兴政权的稳定,这一现象甚至持续到了后主刘禅的时代。

其实蜀汉集团这么做也好那好理解,作为一个外来的势力想要在巴蜀立足,既要拥有自己的实力班底,也有拉拢一些当地的势力集团,东州集团与益州本土集团之间也存在矛盾。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东州集团自然就成为拉拢的对象,益州集团则成为了受打压的对象,刘备把大量职位高、有实权的官职分配给东州集团。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诸葛亮作为辅政大臣执掌朝纲,因刘备对东州集团的拉拢导致许多人的权力超过了诸葛亮等荆州集团的人,比如法正身兼尚书令、护军将军,李严的身份比肩诸葛亮。

即使如此,诸葛亮为了稳固蜀汉内部政治的稳定依旧不遗余力拉拢东州集团,费祎董允吕乂、郭攸之等人皆是在此时被提拔上来的,从某个角度来说蜀汉中后期荆州集团与东州集团已经不分彼此了。

古人云“堵不如疏”,尽管荆州集团和东州集团合二为一成为了蜀汉政权的核心力量,但益州本土集团的势力依然不可小觑,是蜀汉内部一颗不稳定的炸弹。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吧,蜀汉政权虽然存在一定时期的辉煌,但政治上缺乏广泛性和稳定性,注定了蜀汉政权并不会长久延续下去,灭亡是早晚的事情。

三、文武不分家的特点

刘备、诸葛亮执政时期,因为时局的需要蜀汉的官职多为“文武不分家”,也就是军事和政治职位、事务融为一提,就比如诸葛亮自己就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其实出现这样一个现象与刘备早期打天下也有关系,想要得到天下必然需要马上的将军,后期即使刘备建立蜀汉,但对外扩张依旧是国家的首要战略,这就导致蜀汉“重武轻文”,大多数的官职都需要为战争服务,蜀汉官员的将军职位非常多。

这一种现象的存在既可以起到权力制衡的作用,也可以把军事、行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中,这也是为何蜀汉一国之力却能够抵抗曹魏和东吴两大政权。

这样一种军政分离的特点一直到诸葛亮死后才慢慢消失,当时蜀国的首要目标不再是对外战争,而是对内休养生息、与民休息,朝政大权虽然依旧集中在蒋琬、费祎等“大将军”的手里,但文臣的势力却逐渐发展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臣逐渐成为蜀汉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进一步左右蜀国的对外方针从战争转移到内部发展上来,“国小民穷,不宜黩武”八个字体现了当时的执政理念。

从刘备时期继承东汉的职官制度,到蜀汉建立后发展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公卿制度,再到蜀汉后期文武不分家的官场特点,这些皆体现了蜀汉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符合蜀国自身发展的需求和规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不信刘伯温,预言书被毁?269年后,一农民拿到,明朝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大开杀戒后续,朱元璋看刘伯温遗书,朱元璋看了刘伯温留下的天书

    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中,刘伯温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本来是名气最大的一个,而且,下场也是最好的一个,他号称是朱元璋的第一谋臣,文韬武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曾经还想掘了诸葛亮的坟墓,只不过,还是比不上古人,而,如此厉害的刘伯温,实则是朱元璋最害怕的一个?明朝建立之后,刘伯温只封了个伯,位居功臣36位,他

  • 真正的三国第一单挑王其实不是吕布,此人单挑十位猛将不曾一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十大单挑王排名,吕布个人资料,吕布容貌3d复原图

    说起三国中的武将,大家一般都公认吕布是第一单挑高手。可是如果认真阅读原著,抛开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就会发现其实吕布也有害怕的人。今天我们就用这篇文章来聊一聊三国中的第一单挑王,他一生单挑9位猛将不曾一败,甚至能跟吕布100回合战平。本文涉及到的武将战绩均以《三国演义》原著为准。看到上文中提到的“跟吕布

  • 朱元璋手下大将中,是谁一箭射死陈友谅?嘉靖年间才有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陈友谅不仅兵强马壮实力强大,更兼野心勃勃,不像张士诚等人一样,只求做个割据一方的草头王就心满意足。他和朱元璋一样,胸怀四海志在天下,双方都把对方视为最厉害的对手。双方逐渐从小规模冲突演变为大规模战役,最终在鄱阳湖大战中进行了一次生死厮杀。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苦战,陈友谅最终败下阵来,此战也成为朱元璋平生

  • 著名考古学家李毓芳先生去世 阿房宫考古是她一生的骄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2002年至2008年,李毓芳先生领队开展秦阿房宫遗址考古、秦汉上林苑遗址考古,通过一系列扎实而严谨的工作,获得了阿房宫“未建成”“未火烧”的科学认识。李毓芳先生认为,阿房宫考古是她考古生涯中最自豪、最重要的考古成绩。李毓芳先生(图据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年3月28日迎来中国考古界的盛事:上午10

  • 朱元璋宴请群臣,上了三道菜,群臣都在吃,刘伯温却吓得脸色苍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开国之君懂得勤俭节约的大有人在,不过大多数只是在人前装装面子,像朱元璋这样厉行节约的绝无第二个。据史书记载,他的一日三餐菜谱非常的简单,主食就是窝窝头或米饭,稀饭通常是玉米粥,下饭的不是几瓣大蒜就是两颗青菜。但是当初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将士们可不这样想,他们总觉得跟着皇帝冲锋陷阵、浴血疆场,功劳不少

  • 诸葛亮一生四件憾事:跟错一人、信错一人、娶错一人和杀错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他的才华和谋略无人能及。然而,他的一生却并非一帆风顺。尽管被世人视为神仙般的存在,他仍有着自己的遗憾和不如意。那就是跟错了人、信错了人、娶错了人,以及杀错了人。 跟错一人 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拥有卓越的才华和敏锐的战略眼光。尽管他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 朱元璋给朱棣剥桔子吃,母妃听后大惊失色:你父皇要杀你赶快逃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给朱棣剥桔子吃,母妃听后大惊失色:你父皇要杀你赶快逃命大家有时候听到朱棣这个名字,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他起兵杀死自己的侄儿,谋权篡位的故事,或许会觉得朱棣这个人为人十分的心狠手辣,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在当时的社会,如果不心狠的话,那么死的就是自己。所以综合来说,朱棣的做法是很正常的表现而已。再来

  • 南宋陆游诗歌中的黄头奴:老赵聊二郎角色探轶之金头奴5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宋代陆游是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爱憎分明的人物,他在诗歌中多次直接指斥国仇对方为“黄头奴子”“小丑”的现象在宋代,在南宋的文学中也是非常鲜明、典型与少见的。陆游生于北宋末年的宣和七年(1125年),离开北宋灭亡的1127年就两年的时间,所以陆游的一生就是在国破家亡,而无力恢复的蹉跎中渡过。1、宋代陆游

  • 著名考古学家李毓芳去世,曾领队开展秦阿房宫遗址考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李毓芳先生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尤其致力于秦汉都城、帝陵等秦汉王朝核心遗存的考古发掘研究,参与了秦咸阳宫3号建筑、杨家湾大墓、马泉汉墓、唐青龙寺遗址考古、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汉宣帝杜陵考古、汉长安城遗址考古等重要城址、建筑、墓葬的考古发掘。在汉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期间参与或主持了未央宫遗址、东市和西市遗址

  • 被俘虏的皇帝朱祁镇,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祁镇被俘虏后又当皇帝了吗,朱祁镇后来怎么当的皇帝,朱祁镇被俘虏到了哪里

    战功可以封狼居胥的朱棣,有一个文治厉害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炽的儿子有朱瞻基,有着父亲和祖父两人的文治武功,带着大明走向了辉煌。朱瞻基将这份辉煌鼎盛,亲手交到了儿子朱祁镇的手中。朱祁镇七岁稚龄登基为帝,面对的就是国力强盛的大明,这简直就是稳赢的人生。可是朱祁镇觉得人生太过平淡,所以朱祁镇亲自出手,将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