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结果我们也知道了,赵国的国君受到小人的蛊惑,临阵换将,将廉颇换成了赵括,再加上秦国的绝对实力领先于赵国,长平之战胜利的天平倒向了秦国。在杀神白起的命令下,秦国在一夜之间坑杀了40万的赵卒,然后打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城下,赵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令人意外的是,秦军始终拿不下赵国的都城,反而被赵国打了一个反击,死伤几万精锐士兵,被迫退出了赵国的土地。秦国为什么没有能够灭掉赵国呢?
[var1]
先从秦国自身来说,为了能够在长平消灭赵国的军队,秦国可以说是拿出了所有的家底和赵国拼命。秦国将国内拿得出手的军队几乎全部派上了战场,再加上后方为前方军队服务的后勤人员,秦国可以说是几乎人人都参与到长平之战中,原来负责生产的人口都被迫转而为秦军服务。
秦国用了三年的时间和赵国拼命,国内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必然会受到影响,粮食产粮降低,税收比日常减少,秦国虽然取得了一场大胜,国力损耗许多,急需休息民力,恢复生产。秦国的国力在短期内已经不能支撑秦军在国外大规模作战,强行开战,秦国并没有取胜的绝对把握。
[var1]
在长平大战中,秦军将赵军包围了起来,为了能够突出重围,获得粮食,赵军拼死战斗,秦军疯狂围堵,双方战斗惨烈,秦军死伤过半,士兵精力疲敝,战斗力比以前下降大半,需要休息调整,很难再继续战斗了。开到邯郸城内下的秦军已经没有了攻城的力气,面对高耸的邯郸城墙,只能远望兴叹了。
[var1]
秦军大将白起在赢得长平之战后,已经没有兴趣继续统率秦军作战,白起知道秦军不太可能一战灭掉赵国,继续攻击赵国,可能会招致一场大败。白起拒绝继续担任秦军的指挥者,秦王换上了才能要差很多的将领,这就使秦军的指挥系统能力大降。
[var1]
在国力大衰、军队疲累、临阵换帅的情况下,秦国已经没有了灭亡一国之力。
赵国是一个大国,在长平之战中,赵军损失了绝大部分多的精锐,这却并不意味着赵军已经失去了战斗下去的实力和信心。赵国被逼到了灭亡的边缘,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秦国坑杀赵军俘虏,在赵国人的心里种下了反抗与仇恨的种子。赵国人为死去的士兵痛心,人人都要杀秦军报仇。秦军在赵国处处遭到赵国人的顽强抵抗,举步维艰,到了邯郸城下,邯郸城内更是人人登上城墙与秦军作战。赵国上下齐心,共同抗敌,秦军要想拿下这块硬骨头那是比登天还难。
[var1]
赵国北面是强悍的匈奴人和燕国,为了防备北方强敌的入侵,赵国并没有把所有的军队投入到战争中,在赵国北部的边境上,赵军还留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秦军入侵的危急关头,赵王动用了这支部队,作为了一支生力军,极大威胁秦军在赵国的兵力。
赵国大部分国土受到了战争的波及,生产遭到摧残,人民被迫离散。不过赵国北方以代城为中心的地区远离战争,没有受到秦军侵略的影响,不断为国都邯郸输送人力和物力,是赵国抗秦最大的根据地。
[var1]
赵国看似实力大损,却仍然还有一战的力量,防守国土压力不大。秦国以外赵国已经不堪一击,却没有想到赵国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消灭,赵国还潜藏着巨大的战争潜力。
在当时的中国,除了秦国和赵国,还有其他的一些强国,它们不会看着秦国灭掉赵国。秦国如果灭掉了赵国,国土和人口将会大大增加,其他的国家更加不会是秦国的对手,赵国一旦灭亡,其他国家离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var1]
想到这一点,魏国和楚国向赵国派出了援军,向赵国派出了十几万精锐的军队,秦军长久围困赵国都城不能攻破,早就疲惫不能作战。赵军和援军里外配合,大败秦军,让秦军吃了一场大败仗。
迫离散。不过赵国北方以代城为中心的地区远离战争,没有受到秦军侵略的影响,不断为国都邯郸输送人力和物力,是赵国抗秦最大的根据地。
[var1]
赵国看似实力大损,却仍然还有一战的力量,防守国土压力不大。秦国以外赵国已经不堪一击,却没有想到赵国并不是那么容易被消灭,赵国还潜藏着巨大的战争潜力。
在当时的中国,除了秦国和赵国,还有其他的一些强国,它们不会看着秦国灭掉赵国。秦国如果灭掉了赵国,国土和人口将会大大增加,其他的国家更加不会是秦国的对手,赵国一旦灭亡,其他国家离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var1]
想到这一点,魏国和楚国向赵国派出了援军,向赵国派出了十几万精锐的军队,秦军长久围困赵国都城不能攻破,早就疲惫不能作战。赵军和援军里外配合,大败秦军,让秦军吃了一场大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