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胜之后,庆贺一下无可厚非。但刘备称王之举却并不妥当。因为刘备的目标是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现在才拿下了益州以及小部分荆州而已,离理想的实现还远着呢,何必急着称王呢?当年袁绍雄踞四州之地(幽州、冀州、并州、青州),没有称王。曹操控制天下十之六七,也是到了晚年时候才称王(曹操本可称帝,却一直不愿意)。刘表、刘璋、孙权等地方霸主,也都没有称王。刘备的事业刚刚发展起来,统治还不稳定,有何资本称王呢?
另外,汉中之战中,蜀汉方面也是惨胜。在战争开始时,张飞、马超与曹休交战,遭遇大败、损兵折将。之后依靠黄忠在定军山之战中斩杀夏侯渊,蜀军才反败为胜。然后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支援,双方继续对峙。刘备依据艰险地形,坚守不战。曹操长期不能取胜,又担心后方不稳,最后被迫退兵。曹操撤退时,迁走了控制区内的所有百姓,刘备得到的只是空城。
汉中之战虽然获胜,但蜀军那边也是元气大伤。汉中大量人口被曹操迁走,刘备的收获也有限。荆州那边的战事也一直没有停歇。蜀汉这边极需休养生息,随时准备继续作战,而绝非劝进称王、举国欢庆。
而刘备称王之后,他的事业也没有得到发展,反而是迅速衰退。就在刘备忙着称王、群臣一起劝进的时候,关羽发起了襄樊战役,取得了水淹七军、生擒于禁、俘虏三万的战果。但之后,孙权从背后捅刀,荆州丢失、关羽被杀。蜀汉势力大衰。
可见,刘备称王的时机真不是时候。汉中之战后,蜀地最需要的是赶紧恢复生产、休整部队,还没到放松的时候。况且关羽那边还在打仗。刘备那边随时都需要去支援关羽。
而刘备却在此时称王,蜀汉在这件不重要的事情上,花费了太大的精力。据史书记载,由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百二十人带头劝进,推举刘备称王。刘备自己也亲自给汉献帝上书。刘备称王之后,功臣们也都升了官。从劝进、到称王、到封赏功臣,都是很花精力、时间的。蜀汉内政、军事上的事自然是被耽误了。
结果我们就看到了。关羽在荆州血战,刘备那边一点援兵都没有派。汉中之战在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就结束了,而孙权在十一月时进攻荆州。这期间有近六个月的时间,刘备那边却没能给关羽一丁点的支援。
汉中之战虽然苦战两年,但是如果刘备抓紧时间休整部队、整理后勤,那在三、四个月时间里,蜀军主力就足够得到休整。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的时候,刘备这边也就可以支援一下。比如派兵骚扰关中,或者直接给关羽派援军。
但刘备却没有给关羽提供任何援助。荆州战略意义重大,如果有能力,刘备一定会救援的。不救援的最可能的原因,是部队还没有休整好,后勤也完全没准备(钱财估计都拿去赏赐功臣了,没钱提供军费)。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没有抓紧时间去休整部队。在那宝贵的半年里,刘备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称王。最终由于刘备的短视,让蜀汉失去了荆州、失去了关羽。
如果刘备能够抓紧时间休整部队、恢复生产,那在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曹操惊慌失措想迁都的时候,刘备可趁机夺取关中(或派出兵力援助关羽)。这可以说是蜀汉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即使不能,刘备保住荆州也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