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微史记 | 悬案:《清明》不是杜牧写的吗?

微史记 | 悬案:《清明》不是杜牧写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964 更新时间:2024/2/10 9:48:53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天和日暖,清明将至。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想起这首诗。但,它是谁写的?杏花村又在何处?一直是桩悬案。都说读诗如破案,不少学者试图破解这桩800多年前留下来的疑案。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原院长罗漫教授近两年爬梳唐宋文献,连写3篇文章加以论证,再次在学界掀起考证该诗的热潮。他最近一篇文章发表于6个月前,他认为迄今为止,文献中这首《清明》的唯一署名作者是晚唐的杜牧,诗中的“杏花村”最早的说法是在今天的南京市。他也期待更多的学人能以确实而亮分的证据参与进来探讨,最终破解这桩历史悬案。

1920年《金陵四十八景图》之“杏村沽酒”

南宋人留下一桩悬案

这桩悬案的始作俑者生活在800多年前的南宋孝宗时期。

那时,不知是什么人出版了一部类书,题为《锦绣万花谷》。这部书说不上多好,南宋目录学家陈振孙就说它“门类无伦理,序文亦拙”。但就是这部书,为我们开了这桩悬案的序幕。

这部书收录了一首诗,题为《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没有作者署名,只有“出《唐诗》”3个字。

现已无从得知,编者从何处得到这部书,也不知为什么没有作者署名。我们现在能知道的是,这是现存文献中这首诗第一次出现。罗漫告诉记者。

稍后于它的《古今合璧事类备要》,也收录了这首诗,也无作者署名,同样留下三个字:《古选诗》。说明这首诗是从一部名为《古选诗》的书籍中选出来的。

如果只是这样,倒还构不成“悬案”。又过了几十年,一部诗选横空出世——《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这部书第一次将这首诗的著作权归入“杜牧”名下,标题定为《清明》。在它之后,多种《千家诗》版本收录了这首诗,一律署名杜牧。正是借着这一类选本的流行,《清明》的唯一作者是杜牧,成为大众熟知的“史实”和常识。

但是,为何《锦绣万花谷》和《古今合璧事类备要》没有署作者之名?又为何《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开始将它定为杜牧所写呢?依据在哪里?更为可疑的是,杜牧外甥裴延翰所编的杜牧诗文集《樊川文集》,未曾收录这首诗。

这些问题,一直无人探讨。直到民国,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开始指出:“若究其出处,殊为可疑。”

《清明》是唐诗还是宋诗?作者真的是杜牧吗?

《锦绣万花谷》之前的存世文献,没有发现此诗全息存在的踪迹。所以,不少学者就此认定这是一首宋诗,是《千家诗》将著作权附会给杜牧。

明人朱之蕃编撰《金陵图咏》中的“杏村问酒”。

从晚唐诗歌中寻找蛛丝马迹

罗漫教授不认为《清明》是宋诗。在他看来,出于各种后人不完全明白的原因,许多古典文献没有保存下来。而杜牧晚年还有焚诗之举,他留存至今的诗歌必然是不够整全的。如果仅仅依据现存的唐代文献没有《清明》的“全身像”,就认定这首诗是宋诗,作者是后人附会,难免涉嫌简单化了。

破案,若无法得到最直接的证据,那么,还有诸多间接证据可以构成有力的证据链。罗漫教授搜罗剔扒唐宋文献,试图从中找出蛛丝马迹。晚唐诗人韦庄的七律《柳谷道中作却寄》引起了他的注意。从这首诗的前二联中,他看到了《清明》、《山行》和《汴河怀古》的三重印记:

马前红叶正纷纷,马上离情断杀魂。

晓发独辞残月店,暮程遥宿隔云村。

罗漫教授告诉记者,这两联的“纷纷、上、断、魂、遥、村”7字3韵与出现顺序,与《清明》一诗完全同步。这足以说明它与《清明》之间有着仿效关系。如果能确定是它模仿《清明》,那么,就足以说明《清明》在韦庄之前就已经存在;而如果能确定是《清明》仿效它,也说明《清明》是一首宋诗,作者是后人附会给杜牧。

而从这两联诗中,罗漫教授还找到了其他两重证据:“马前红叶”、“隔云村”与杜牧《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白云深处有人家”高度一致;“断杀魂”的“断杀”也是杜牧的独创词语。杜牧《汴河怀古》已有“折柳孤吟断杀肠”的句子。现存唐诗中的“断杀”,仅仅在杜牧和韦庄的这两句诗中出现,杜牧的“断杀”就是韦庄“断杀”的唯一上源。

这都确凿无疑地说明韦庄这首诗深受《清明》、《山行》和《汴河怀古》这三首诗作的影响。罗漫教授介绍说,韦庄比杜牧小约33岁,和杜牧是老乡,同在杜陵樊川有房产和诗作。两人志向相同、性情一致,韦庄甚至有意追寻杜牧的步履游历山川。杜牧在南京有《台城曲二首》,韦庄则有名篇《台城》,杜牧说“烟笼寒水月笼沙”,韦庄就说“烟笼十里堤”;杜牧说“商女”“犹唱”,韦庄则说“台城柳”“依旧”。罗漫认为,《柳谷道中作却寄》正是韦庄这位同乡兼崇拜者对杜牧这位前辈的精心仿制。

1983年,史学家缪钺曾从《清明》韵脚“邻韵相押”(《清明》一诗韵脚“纷”“魂”“村”分别属于文韵、魂韵)出发,证明这首诗符合宋诗特征。然而,“邻韵相押”也符合部分中晚唐诗人邻韵相押的特点。罗漫的好友兼同事王兆鹏教授等在《樊川文集》中,就发现杜牧还有11首诗和《清明》一样都有首句押邻韵的特征,王教授认为从这点看,“《清明》一诗符合杜牧生活的晚唐时期诗歌特征,这首诗完全有可能出自杜牧之手”。

而更有力的证据是,罗漫教授从杜牧诗歌中发现他独有的一些七绝第三句的言说方式:《闲题》的“借问春风何处好”、《寄杜子二首》的“若问使君何处去”,都与七绝《清明》的“借问酒家何处有”,在句式结构上完全相同,显示出杜牧独家构思的强力惯性。

罗漫认为,无论是从韦庄诗向偶像致敬,还是从杜牧诗独特的构思方式和独创词语看,《清明》作者,杜牧之外,难觅他人。

《清明》一诗影响甚广。北宋末年,何应龙《老翁》诗云:“杏花村酒家家好,莫向桥边问牧童。”罗漫认为,《老翁》诗中的“杏花村酒、家家、问牧童”9字,同样见于《清明》,应是受到《清明》一诗的影响。

此外,北宋米芾有“牧童错指是孤村”,周邦彦《满庭芳》有“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从中都可见翻用《清明》一诗的影子。在罗漫看来,虽然《清明》一诗在现存文献中晚至南宋才出现,但自晚唐至北宋,《清明》诗语的传播踪迹班班可考。这些琐碎的间接证据构成了一条有力的证据链。

《太平寰宇记》中记载杜牧沽酒杏花村。

何处“杏花村”

若这首诗确为杜牧所写,那又应当写于何时呢?

罗漫告诉记者,杜牧曾在833年由江南宣州幕转江北扬州幕时路经润州,如果时间允许,杜牧会选择先去游览六朝旧都上元县(现南京),再从上元渡江赴扬州任所。如果时间不允许,杜牧也可能会尽快安排时间去南京一游。

835年春天,当杜牧弟杜顗经扬州看望杜牧,再渡江到对岸的润州李德裕幕府赴职之时,杜牧曾作一诗相送说:“若去上元怀古处,谢安坟下与沉吟。”他将上元推荐给弟弟游览。

杜牧前后两次在扬州约4年(833—835;837),首年新到,难以远足。次年(834)公务熟稔,开春即可涉江远游。第三年杜顗来晤,就能推荐杜顗择机前往。

至于诗中所写“杏花村”,作为文化旅游资源,湖北麻城、山西汾阳、安徽贵池以及江苏南京,近些年来都曾认真考证过当地“杏花村”是否就是《清明》里的“杏花村”。罗漫教授指出,南唐至宋初乐史撰写了一部《太平寰宇记》,其手稿一直妥善保存在乐氏家族的祠堂之中,不会受到社会上其他人的删削修改。此本卷90《江南东道二·升州·江宁县》明确记载:“杏花村,在县理西。相传杜牧之沽酒处。”此处的“县理”之“理”避唐帝李治之讳,说明此条写于南唐时期,当时乐史正在南唐首都今南京市任著作郎。同时乐史是江西抚州人而非金陵人,杜绝了学者为家乡增光的写作动机。由此可见,五代时期,南京民间已有杜牧沽酒杏花村的故事流传下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校对 徐珩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唐朝名臣,孤军守城牵制敌军十月余,终因城破不愿投降被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历史上的抗倭名将,唐朝薛仁贵大破天门阵,唐朝著名守边将领

    尹子琦正指挥作战,突然一士兵冲上前,狂喜道:“将军快看,睢阳守军没箭了,竟拿木棍当箭使!”尹子琦大喜,正准备下令发动总攻,谁知还没开口,就被一支利箭射中左眼。不是说守军没箭了吗?殊不知,这正是他们擒主帅的“障眼法”……尹子琦,是安史之乱中安庆绪的部将。755年,唐朝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

  • 非遗传承人邓启英:执着的龙母文化守护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邓氏资讯】国庆重阳节期间活动汇总【邓氏敬老】邓氏百岁祠重阳节敬老活【盛典】邓氏文化广场落成庆典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外沙龙母庙会”传承人“龙母文化所弘扬传承的博爱无私、孝老爱亲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所应崇尚和坚持的正能量。”近日,在北海外沙岛上,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外沙龙母庙会

  • 钟馗是如何成为镇宅真君的?都是因为唐玄宗做了一个梦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钟馗是怎么成为了镇宅真君呢?这个故事得从钟馗还是人的时候说起。钟馗是陕西人,据说长得相貌十分丑陋,甚至到了任何人看了都要躲着他的地步。为此,钟馗自己也感到有点悲观。但是呢,他学习非常勤奋努力,想要通过科举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公元七世纪,唐明皇执政期间,科举考试制度已经相当完善,所以年轻气盛的钟馗就

  • 长沙天童美语:国际航海日 扬帆启航向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国际航海日的由来国际航海日又为“世界海事日”,这个纪念日最早出现在1978年,因正值《国际海事组织公约》生效二十周年,故1977年11月国际海事组织第十届大会将日期定为3月17日。而后国际海事组织第十一届大会对此决议作出修改,决定具体日期由各国政府自行确立。在我国,航海日的日期定在了郑和下西洋首航的

  • 一统三国后的晋朝,实则是可悲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以后,魏、蜀、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西晋则是曹魏之后建立的。西晋建立后,先灭蜀汉,后灭东吴,结束了三足鼎立,统一了华夏。但是,西晋并没有存在很长时间。西晋灭亡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东汉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因政策原因开始向中原迁移。对西晋来说,许多的游牧移民成为一个主要特征。原为少数民族的游牧民族,迁至

  • 唐武宗在位时期,为何下令全国范围内抵触佛教,有这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武宗统治时期,曾经出现了一次轰轰烈烈的灭佛行动,很多后人都不明白在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原因,其实说白了也是他和唐宣宗之间一种对于权力的争斗。原来对方曾经从皇室里面跑了出来,后来就被佛门所收留,他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愤怒,他多次下令对全国范围内的寺院僧人进行多方盘查,并且还给予了特别严酷的刑

  •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4个女人,妲己排第二?最后一位阴险毒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妲己简介,历史上最温柔的妲己,历史上妲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1、妺喜(mòxǐ)妺喜,有施氏,又作末喜、末嬉,喜姓,有施氏国君之女,夏朝第十七位君主桀的宠妃。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此后在三代间又陆续出现商代妲己、周代褒姒。夏桀发动大军,攻打有施氏(今湖北省恩施市)。有施氏国君献出牛羊、马匹、美女,还有自己的女儿妺喜,向夏桀求和。妺喜貌美,夏桀一

  • 李渊不愧是高明的政治家,先拥立新君,随后取而代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这么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李渊拥立杨广的儿子即位做新君,意思就是反对杨广,不反对隋朝,能够争取到隋朝旧臣的支持。第二,李渊成为朝廷正统的维护者,摆脱了叛贼的身份,他和窦建德、李密等人的身份变得不同。紧接着,李渊开始效仿关陇军事贵族的做法,大封子侄功臣,只要是他身边的人,统统授予高官厚禄。其实,宇文

  • 纣王跟妲己原来还有一个儿子,最后被武王封了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纣王和妲己的第一次见面,王丽坤妲己纣王吻戏,邵氏电影妲己迷惑纣王

    书中最后曾提到一个人,就是太子武庚,本来姜子牙要杀了武庚,后来被武王拦住。这个武庚是谁的孩子不难推敲,在《封神演义》开头介绍商纣王是说:“中宫元配皇后姜氏,西宫妃黄氏,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姜王后为他生了殷洪殷郊两个儿子,黄妃和杨妃都没有生下孩子。后来,妲己进了宫,先是害死

  • 唐太宗亲哥功高震主,急忙学萧何的“损招”,最终逃过李世民屠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他和李世民李靖一样都是大唐的奠定者,他不仅协助李世民平定巴蜀,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头号功臣,他出身相当不凡,曾祖父李虎乃西魏八柱国之一,而他的祖父则是李虎的第7个儿子,因此他和李世民之间的血缘相当亲近,在攻克长安之后。他便带领将领平定了巴蜀地区30多个州县,后来又担任了信州总管,就连鼎鼎有名的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