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后期各国战事有多惨烈?要想止战只能一统

战国后期各国战事有多惨烈?要想止战只能一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30 更新时间:2024/2/17 3:50:33

到了战国后期,各国经过长年的征伐吞并,最后只剩下七个大国,而这七雄之间同样战事不断,而且愈演愈烈。对于百姓来说,想要结束这种战乱的局面,就必须有一国出来一统六国,这样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最后是秦灭六国,完成了历史首次一统全国的伟业。当然,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会是秦国做到了这件事,而不是齐国、楚国这样的传统强国。实际上,这也跟秦国的各项改革密不可分。

秦为何能横扫六合,建立大一统王朝,是变革成功,是时代呼唤!

本期老龙将要和大家说一说的题目是《秦国横扫六合,建立大一统封建王朝,是战国时期时代呼唤》,主要叙说的是秦国是如何变法图强,打垮六国,实现统一,建立大秦帝国的。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代的特点就是各国诸侯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连年不断,战祸极其残酷。“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当时的军队与盗匪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一进入别国领土,就割掉庄稼,砍伐树木,破坏城市,平毁沟池,焚烧房屋,抢劫牛羊,敢于反抗的民众被杀掉,被迫屈服的便捆绑带回作奴婢。

到了战国晚期,中小国家基本上全被吞并,只剩下七个大国,战争规模却越来越大并且更加残酷。“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楚),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战国策·赵策三》)韩魏两国连年遭到秦军进攻,被屠杀的青壮年尸骨暴露全境,被掠卖流亡的老弱充当奴婢布满天下。据说秦赵两国间的长平之战,前后相持3年,赵军总共被歼灭45万人,秦军也伤亡过半,出现了国内空虚的局面,两家损失都很惨重。

所以当时人们就指出,这种兼并战争是国家的大灾祸,战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战后安葬死者、医治伤者、慰劳幸存者、补充武器装备等等,官府和民众公私双方的损耗,十年的农业收入也补偿不起来。他们认为战国的世道混乱已极,人民的痛苦也无以复加了。混乱的根源就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所以大国欺侮小国,战乱不休。他们因而呼吁,要想天下安宁就必须统一。

不但政治上需要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提出了统一的要求。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中心区,对于黄河的治理特别需要统筹全局妥善安排。早在春秋初年齐桓公召开的葵丘之会,就规定禁止各国修建危害邻国的堤防。但是战国时代各国兴修水利却大多是损人利己,不顾后果。

比如齐国与赵国、魏国以黄河为界,赵魏地势高,地势低。齐国就修筑堤防,把河水挡过去冲刷赵魏,赵魏也筑堤防驱迫河水流回齐国。不仅两岸有矛盾,上下游的冲突更尖锐。当时黄河中游有两个小国东周和西周,西周在上游,东周在下游。东周想种水稻,西周却不放水下去。有人还建议在东周改种小麦后再放点水给东周,破坏并诱使东周改种水稻,然后利用掌握水源来控制东周。

所以孟子指责当时许多水利工程是“以邻国为壑”,就是把邻国作为排放洪水的溢洪区,把灾害转嫁给邻人。甚至不顾人民死活,在打仗时把河水作为进攻或反击的武器。如像公元前359年楚军攻魏,就决黄河水淹没魏国长垣周围。公元前332年齐魏联军伐赵,赵国也决黄河水去灌齐魏联军,迫使其撤退。这样必然破坏黄河水系正常流通,造成严重后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这个问题显然也是无法解决的。

战国时代的商业活动也有相当的发展,如像北方的骏马、猎狗,南方的鸟羽、象牙,东方的鱼盐、纺织品,西方的毛皮等都在中原流通。所以水边的人有足够的木材,山上的人有充分的水产,农民不必做木器炼铁窑可以得到各种用具,工商业者不用耕田种地也有足够的粮食。

但是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情况下,各国度量衡制度不一样,货币也不统一,给商品交换带来不便。更困难的是各地关卡林立,捐税繁多,还有种种额外的敲诈勒索,对商业活动危害极大。

这些情况表明,当时的中国需要统一,统一已成为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希望。而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只能是通过征服活动来实现统一。

战国七雄都在追求统一,而有远见的一些人早就看出秦国独具有利条件。在战国晚期它是比较先进而富强的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比东方六国占据显著的优势。

本来秦国僻处西陲,中原诸国开初瞧不起它,甚至不许它参加各国的盟会。直到秦孝公(前361—前338)任用商鞅变法,打击奴隶制残余势力,猛烈地推进封建地主制,移风易俗,才打下富国强兵的良好基础,并逐步向东方发展。其后秦惠王、秦昭王继续扩张,一变而成为先进的强国。

战国末年的荀子曾经指出:秦国民众纯朴服从,官吏奉公守法,政府办事效率高,是近乎理想的政治。秦国的军制也能够驱使民众勇敢战斗,追求立功受赏,比齐魏的军制优越。加之地理条件有利,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用牛耕田比较普及,物产丰富,又能利用水道漕运粮食,保证供应,所以秦军常打胜仗。这说明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社会制度先进,上层建筑基本上能适应社会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所以进展迅速,后来居上。

秦昭王晚年,大商人吕不韦插手秦国政治,把一个落难王孙捧上了国王宝座,这就是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吕不韦也得以升任秦国丞相,封文信侯,掌握大权。过了三年庄襄王死去,年仅13岁的太子政继位,当时称为秦王政,国事仍由吕不韦主持。吕不韦是当时颇有政治才能的人物,他利用秦国传统优势,积极推进蚕食六国的统一活动,对秦国的发展曾作出贡献。但是秦王政一天天长大,权力之争逐步激烈。秦王政九年(前238),22岁的秦王政举行冠礼,亲自掌权,吕不韦从此失势,终至被迫自杀。

到这时,通过孝公以下六代的扩张,秦国已夺取了许多战略要地和大片富庶地区,占据了当时中国约1/3的土地,约3/10的人口和约6/10的财富,形势极为有利。但是,如果战略错误,使东方六国真正联合起来对抗的话,也存在失败的可能。这种前景并不是过虑,就在秦王政掌权之前三年,楚赵魏韩卫五国还曾联合攻秦,虽然由于五国内部矛盾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却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因此,秦王政亲自主持国政之后,立即采用尉缭和李斯的计策,不惜代价收买六国权臣,对坚持抗秦的人物则设法刺杀,以破坏六国的团结和抵抗活动。然后派遣大军乘虚而入,各个击破。

这样,经过将近十年的积极准备,在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开始发动统一战争,首先灭掉韩国。接着十九年灭掉赵国,二十二年灭掉魏国。但是同年攻楚的战事却受到挫折。

原来当秦王政筹划灭楚时,他问李信需要多少军队,李信回答:20万人就够了。他又问王翦,王翦却说非60万人不可。由于顺利拿下三晋而趾高气扬的秦王政说:王将军老了,胆子这么小;李将军果敢,他的意见对。就派李信率领20万人攻楚,王翦便请病假退休回到频阳。李信攻楚的大军开初也还取得一些胜利,但后来却被楚国名将项燕击破,大败逃回。

秦王政闻讯大怒。不过他是在困难时候能够谦卑忍气的人,连忙亲自跑到频阳去向王翦道歉,低声下气恳求王翦出马。他接受王翦原来的主张,搜罗秦国全部军队凑够60万人给他带了去,到二十四年果然灭掉了楚国。紧接着在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10年工夫,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规模空前的大帝国。谢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您对秦统一六国这件事会有自己的看法,您愿意谈一谈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猪在古代的地位 龙马精神最早是猪龙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马上就要进入猪年了,猪在十二生肖中排在最后一位,但这并不代表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是最后一位。猪一直都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在古代人的心中,猪是与神灵有关的,比如祭祀的时候用到的猪头,那是供奉给天神的食物,可见猪在古人心中的地位。而要说“龙马精神”最开始其实是“猪龙精神”这又是怎么回事?猪和龙相差甚远,又

  • 晋惠公为什么谥号为惠?他真的有那么坏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晋文公,他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创造了晋国的霸业,是一个能够与齐桓公并肩的人。而在他之前,他的弟弟夷吾成为晋国国君,而古人在君王死后给他的谥号,一般都是按照他生前所做的事情,拟定用简短的字来概括他的一生。然而,晋惠公夷吾,他的这个“惠”字是一个好字,为什么要用在这样一个堪称是“人渣”一样的人

  • 李世民为什么要对李建成赶尽杀绝?他的侄儿也都下场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既然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想必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虽然他和李建成是兄弟,李建成还是他的兄长,但李世民这次就是要大义灭亲,不惜背上弑兄之名。李世民是要争取皇位,历史上为了皇位兄弟自残的事例数不胜数,如果李世民在关键时刻还留李建成一命,那他很可能过不了李渊那一关。李世民总不能和李渊拔刀相向,这样他便

  • 李祖娥为什么要掐死高湛的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从辈分关系上来说,李祖娥与高湛该是叔嫂的关系,李祖娥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皇后,但是高洋死后又过了两任皇帝,弟弟高湛继位,但是北齐是历史上著名的“禽兽王朝”,历任皇帝都不是什么善茬,高湛虽然立了自己的皇后,可是却一直不放过李祖娥。据说李祖娥还生下了一个女儿,但最终被她掐死了,这件事情是真的吗?在那样的环

  • 恭亲王奕欣有几个福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恭亲王奕欣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的,他也不简单,他不仅仅是咸丰皇帝的弟弟,而且还做了非常多的改革啊,为近代的工业教育外交等等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说了这么多事,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恭亲王奕欣会有几个福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恭亲王奕欣是道光皇帝的儿子,他和咸丰属于同父不同母的兄

  • 抗金英雄梁红玉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有非常多的女英雄,她们虽然生在重男轻女的古代社会,但是却活得比男性更加精彩,她们被人们称为巾帼英雄,保卫国家杀敌,都有她们的身影。宋朝时期的梁红玉,就被人们称为一位抗金英雄,那么这位英雄梁红玉的生平有什么事迹?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继唐朝平阳昭公主所建立的“娘子军”之后,宋朝抗金女

  • 虚张声势典故出处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一出祁山就被马稷给坑了,导致街亭失守只能无奈撤兵。不过诸葛亮首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收获,那就是成功说服姜维,将他招至旗下。此举也算是弥补了失去马稷的损失,而且姜维可能顶的上好几个马稷。其实诸葛亮也知道蜀汉的困境就是缺乏人才,所以才想招募姜维。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虚张声势”

  • 许负的预言为什么都成真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预言这种的东西其实是非常不靠谱的,因为事情还没有发生,就对此进行一些猜测,听上去很不靠谱,而且很多预言在当时都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痴人说梦,但是一旦预言成了真,人们就会感叹这个人当时是 这样有先见之明。在西汉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女相士,她有三个很著名的预言,最后都成了真实的,究竟是什么

  • 孔子的老师是谁?为什么有人说是钻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孔子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不知道不是中国人,那么我们都熟悉孔子,知道他是大圣人,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孔子这么厉害那么他的老师会是谁呢?本来以为是一位非常知名的历史人物了,但是竟然有人说是钻子,那么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事情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其实孔子的老师并

  • 工部侍郎是现在的什么官?工部侍郎的职责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工部侍郎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一个职位,主要负责国家的工程建设和管理。根据历史记载和现代学者的研究,工部侍郎在当时的官制中属于高级官员,但具体是现在的什么官则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工部侍郎在唐代属于从一品到从五品不等的官员。在唐代的九品十八级官制中,从一品到从五品依次递减。而工部侍郎作为国家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