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复位第一天就下令处死于谦,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明英宗复位第一天就下令处死于谦,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76 更新时间:2024/3/6 16:40:08

于谦死得冤不冤?肯定很冤,但明英宗这样做明显是早有打算的。英宗复位当天,就下旨缉拿兵部尚书于谦和吏部尚书王文,以谋逆之罪将二人处死。明英宗当然知道于谦是忠臣,但如果他不杀于谦则是复位无名,如果和当皇帝这件事相比,只是牺牲掉于谦等人,可能换一个人来也会选择把于谦杀掉。只能说造化弄人,皇帝只有一个,明英宗既然活着回来了,自然不会轻易放弃皇位。

明英宗上台后,立刻就杀了于谦,这是一件让人非常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明英宗不该杀于谦。明英宗在“土木堡事变”中被俘,接着瓦剌的统帅也先用明英宗要挟明朝。于谦在那时候坚决支持把朱祁钰扶起来当皇帝,不接也先的招。于谦这样做,诚然是不顾及明英宗生命安全的表现。但是,他却因此保住了明朝江山。从大局来说,于谦做得一点儿也没错。

其二,明英宗不必杀于谦。明英宗复辟的时候,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不可能再复位当皇帝了。而朱祁钰也没有儿子,不可能对明英宗的皇位构成威胁。也就是说,于谦不可能因为不满明英宗,拥戴朱祁钰的后人,把明英宗推翻。所以,杀不杀于谦,都没有什么关系。

其三,明英宗不能杀于谦。为什么说明英宗不能杀于谦呢?因为大家都看在眼里,明英宗杀了于谦,就显得他公报私仇,没有肚量,没有一个君王的做派。同时,也让大臣们觉得皇家凉薄,对皇帝的忠心程度不会再那么高。

明朝灭亡的时候,大臣们很少有为明朝殉国,誓死效忠明朝的情况,不得不说,这也有明英宗的一份“功劳”。

而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上台后,立刻就给朱祁钰、于谦平反。连明英宗的儿子都站出来批评他爹的做法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明英宗的做法,大家的意见是很大的。

说起来,明英宗也算是一个政治家,他能够两次当皇帝,固然有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扶持他的原因。但是他第二次登上皇位以后,皇位异常稳固,没有出现什么波折。这也说明,明英宗的政治能力是很强的。他不可能看不到杀掉于谦的负面影响。不可能不知道杀掉于谦是不该的,是不必的,也是不能的。

史料上有一个记载: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从这里可以看出,明英宗对于谦其实是相当认可的,他自己都说,于谦“死无余资”,是个清正廉洁的人。同时又是个打仗能力很强的人,是能够为他守护边关,担当责任的人。而且当有人说,如果于谦在,北边蒙古人绝对不敢轻易犯边的时候,明英宗“默然”。这说明,明英宗其实是承认了他不该杀于谦的。

既然明英宗是个有能力的政治家,同时见识也不缺乏,又认可于谦,认为于谦是个有能力又廉洁的忠臣,他为什么还要迫不及待地杀掉于谦呢?

我认为,明英宗杀掉于谦,其实是布的一个局。他布的什么局呢?

明英宗被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扶上位后,由于这些人都是“功臣”,说白了,皇位是这些人给他的,因此,他对这些人相当忌惮。如果不把这些人拿下来,他可能心里一直都不会舒坦。

要怎样才能拿下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听从他们的建议,杀掉于谦。

确实,这几个人把明英宗扶上皇位后,由于他们不光彩的投机行为,对正直的于谦非常害怕。于谦一日不倒,他们就一日不得安宁。所以,他们不断地在明英宗面前说于谦的坏话,一定要明英宗把于谦杀掉。

而明英宗对他们的想法,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不揭穿,顺他们的意,杀掉于谦。

明英宗顺他们的意,就是要骄纵他们,让他们做出“不臣”的行为。同时,明英宗等到自己政权稳固以后,便借这一点,又反过来杀掉石亨、徐有贞及曹吉祥等人。说于谦是在他们的谗陷下,才被杀掉的。而且明英宗这样做,也能得到朝中其他同情于谦的大臣的积极支持。

可以说,明英宗这是“一石二鸟”之计。他通过这个手段,不但杀掉了于谦,除掉了于谦在朝廷中的强大影响力。同时,他又以此接着杀掉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解除了这些“功臣们”对他的威胁,让他的江山变得非常稳固,让他就算去世了,后代也不会受到这些“功臣们”的威胁。

这大概就是明英宗的目的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溥仪东北建国的时候,为什么叫满洲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灭亡之后,民国期间,溥仪作为日本人的傀儡,在东三省建立的一个“国家”,称为满洲国,但是因为各方势力都对这个满洲国不承认,因此又被称为伪满洲国。只是溥仪建立满洲国的时候,为什么要叫它为满洲国,而不是称为大清帝国?伪满政府的建立这个名字究竟是有什么意义,为何要取一个这样的名字,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

  • 晚清政府有奋斗过吗?真的只是软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晚清时期的印象,大多数人都觉得清政府十分的软弱无能,签订着各种各样的不平等条约,各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百姓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多少人都觉着清政府的存在简直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耻辱,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但是,咱们换个角度来看,近代中国的清政府,又何尝不在奋斗,努力使自己融入到世界当中

  • 四川省军阀仅仅30万军队,为何能够混战2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晚清灭亡之后,我国就进入到了民国军阀的混战阶段。从当年的全国局面来看,直、奉、皖等大军阀之间的斗争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混战。然而在四川省却情况非常特殊,因为四川地区没有大军阀,但四川省内的各路军阀一直在反复鏖战,前后总计混战了20年时间。四川省各路军阀总计拥有30多万军队,为何会出现长达20年的混战呢

  • 张辽字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张辽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五子良将之首,他的一生也不是简单的一生,在诸多的人的部下服务过,但是最后还是在曹操这里发光发亮了,所有这个人不简单,也能看清楚局势,最后选择了曹操飞黄腾达了,最近一直有人在问张辽字什么,其实张辽的字还是挺容易知道的,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吧!张辽的字其实很简单,就

  • 高力士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对李隆基那么忠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高力士,唐玄宗李隆基身边的红人,有李隆基的地方基本上都会有高力士的存在。在很多影视剧当中,我们也都会看到高力士的身影,在一些古代文献或者诗作当中,也是有高力士出现的,比如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的故事。不过,高力士这样却一直都是一个配角般的存在,在很多人的故事当中他都只是一闪而过,但这个一闪而过的人,却是对

  •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有作为的周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周天子,在西周时期,周天子这个群体作为天下共主,势力当然也是在各个诸侯国之上,没有天子的命令,诸侯当然不会有什么轻举妄动。然而到了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这一情况却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不仅仅天子地位越来越低,越来越没人听他们的,而且从开始到结束,几十代的周天子,中间居然连一个稍微有作为的周天子也没

  • 杨素是怎么成为奸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名门之后那都是比较厉害的人物,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所以他们能够接受到的教育就与旁人差别很大,所以在名门之中经常也会出现一些青史留名的人物。但是凡事总有例外,比如杨素,他也是出身名门,但是他在历史上却也是一个“奸臣”的名声,很多人对杨素的评价都不怎么样。那杨素又是怎么从一个名门之后变成历史上

  • 张闿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一件事情小编觉得还是挺可怕的,这件事情就是曹操的父亲和家人被杀的事情,话说其实就是陶谦杀的,但是其实陶谦有没有真正的下命令还是有待考证的,其实最直接的行凶人是张闿这个人了,这个人是陶谦的部下,做到了都尉的位置,话说他杀曹操父亲是因为见财起意了,那么最后陶谦算是付出代价了,那张闿这个人的

  •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没有反目,其实司马懿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司马师和司马昭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两个人的,他们都是司马懿的好儿子啊,但是不过感觉他们两个都是有野心的人,特别是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件其实大家是知道的,但是最近大家也看到了,那就是这两兄弟好像并没有为了权力反目成仇啊,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又得从司马懿的教育说起,所以到底是怎么讲的欢

  • 宇文化及的弟弟,为什么要追随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宇文化及,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可没有什么好名气,虽然隋炀帝最终是被他所杀,结束了一个暴君的统治时代,但是他自身同样也不是什么好角色。隋末唐初时期,各路起义人士,或说反叛人士,结束了隋朝这个短命的王朝,但最终胜利的还是李渊,建立起了唐朝。让人不解的是,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他却跟随李渊开创唐朝,成了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