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力士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对李隆基那么忠心

高力士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对李隆基那么忠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280 更新时间:2024/1/26 1:58:52

高力士,唐玄宗李隆基身边的红人,有李隆基的地方基本上都会有高力士的存在。在很多影视剧当中,我们也都会看到高力士的身影,在一些古代文献或者诗作当中,也是有高力士出现的,比如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的故事。不过,高力士这样却一直都是一个配角般的存在,在很多人的故事当中他都只是一闪而过,但这个一闪而过的人,却是对李隆基最忠心的人,他为何要这样忠于李隆基呢?

高力士原本叫冯元一,早在年幼时便牵涉了一桩谋反案。由于他生的面貌清秀,人又聪慧伶俐,于是被岭南讨击史李千里阉割后,送给了武则天。

李千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子,吴王李恪的儿子。当时朝政都由武则天说了算,李氏皇族子孙多被她所戮。李千里为了自保,“数进符瑞诸异物”以求武则天欢心。他知道武则天信佛,便给冯元一改了个名字叫“力士”,把他和另一唤作“金刚”的阉童一并送到宫中。

冯力士年纪虽小,却极会察颜观色。人又勤奋好学,连武则天都夸他“黠惠”。并让他进入专门为内官所设的“习艺馆”学习文化和骑射。学成后,便让他随侍左右。不过后来,冯力士在工作中犯了小错,竟被武则天驱逐出宫。

就在山穷水尽之时,宦官高延福向他伸出了援手,将他收为义子,并运用武三思的关系,最终让武则天宽恕了他的罪过,并被重新召入宫中。后来,李显夺位。

李显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他又是个宠妻狂魔,朝廷事务一应都交给韦皇后应对。结果韦皇后一心要效仿武则天做女皇帝,搞得朝堂上乌烟瘴气,人心惶惶。也就是这个时候,高力士认准了有为青年李隆基。

本来,从当时的情形来看,就算李显不做皇帝了,也轮不到李隆基来做皇帝。但高力士识人,认定李隆基绝非平庸之辈,而李隆基也正欲谋大事,急于结交朝臣,所以二人一拍即合。这年,李隆基25岁,还是临淄王。高力士也才20岁。两个年纪相仿,再加上两人亦都能文能武,因此关系非常亲近。

公元710年,在高力士的帮助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之变,成功地把韦氏一族悉数诛杀,并拥立父亲李旦继承了帝位。同时,由于李隆基政变有功,被封为太子。

公元712年,在李旦的禅让下,李隆基登基继位。然而太平公主在朝中不断扩张势力,一心想要夺权。所谓卧榻之下,岂容他人安睡。李隆基和高力士联合起来,再次发动了先天政变,彻底把太平公主及她的党羽一网打尽。从此,朝廷便被李隆基牢牢控制在手中。

两次政变,高力士不仅为李隆基出谋划策,还身先士卒替李隆基铲除异己,可以说,李隆基能坐上皇帝的位子,高力士功不可没。李隆基对高力士非常信任,让他侍奉左右,并破格把他提拔为青光禄大夫、右监门卫将军、云麾将军、执掌内事省事务。

高力士这个人很知分寸。李隆基每次许他以高官厚禄,他都没有沾沾自喜,反而一再推辞,为什么呢?原来他感恩养父高延福,认为自己所受官禄,不能高过高延福。

高力士的行为让李隆基赞叹不已,觉得他人品又好,工作能力又强,愈发器重他。高力士并没有恃宠而骄,依旧全心全意侍奉李隆基,还为李隆基分担政务。比如官员的上奏,都由他先过目,大事才报给李隆基,小事便由他全权处理。

随着李隆基年老,愈发怠于政事。高力士的作用也就愈发突出了,他不仅要处理李隆基和朝臣们的关系,还要帮助李隆基在重大问题做决策。对于这个时段高力士的评价,《旧唐书》是这么说的:“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近无闲言,远无横议。”这个评价显然是非常好的。

除了处理朝臣之间的关系,高力士还为李隆基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就是立太子;还一件就是撮合了杨玉环和李隆基。

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了“安史之乱”。眼见都城不保,高力士保护着李隆基逃往成都。两人此时亦都是白头翁,但高力士一路上仍然尽心尽力保护在李隆基身侧。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并举行了登基大典,是为唐肃宗。紧接着他又率军平定叛乱,收复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次年,待战事平定后,李隆基在高力士的陪伴下,又回到了长安。只是此去经年,在李亨的安排下,李隆基只能屈居于曾经做临淄王的府邸兴庆宫。尽管杨玉环已烟消云散,还好有高力士一路相伴,李隆基的老年生活,好歹还有个作伴的。

但李亨还是觉得不放心,毕竟李隆基和高力士可是一起革过两次命的。再加上李隆基在兴庆宫的阁楼上饮酒时,一些百姓看到了,便纷纷向他跪拜,这无疑让李亨夜不能寐。

于是,李亨又把李隆基的居所改到了更加偏僻的太极宫。李亨命李辅国负责此事。李辅国拿着鸡毛当令箭,带了五百持刀骑兵,前往迎接李隆基。说是迎接,他这一阵势着实吓人。只见刀光闪闪一片,把个李隆基吓得不轻。

高力士十分着恼,呵斥李辅国,命他不得对太上皇无礼。又代李隆基向五百士兵问好,尽管李辅国骂他“不解事”,还杀了他两名侍从,但邪不压正,再加上李隆基余威犹存,那些士兵胆怯,最终纷纷下马给李隆基请安。李隆基这才化险为夷,好歹算平安地迁居到了太极宫。

不过,高力士却因此得罪了李辅国,再加上李亨也不愿意让高力士常在李隆基左右,所以李辅国的诬告来得很及时。不久,高力士不仅被削去所有职务,还被流放于巫州。临行前,高力士请求再见李隆基一面,未准,只得抱憾上路。

公元762年,李亨大赦天下,高力士这才得以回京,然而他在走到朗州时,听说李隆基已去世的消息后,不禁“北望号恸,呕血而卒”。高力士一生都对李隆基忠心不二,李隆基去世后,他亦不愿苟活。明人李贽赞他为“高力士真忠臣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个有作为的周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周天子,在西周时期,周天子这个群体作为天下共主,势力当然也是在各个诸侯国之上,没有天子的命令,诸侯当然不会有什么轻举妄动。然而到了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这一情况却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不仅仅天子地位越来越低,越来越没人听他们的,而且从开始到结束,几十代的周天子,中间居然连一个稍微有作为的周天子也没

  • 杨素是怎么成为奸臣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名门之后那都是比较厉害的人物,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所以他们能够接受到的教育就与旁人差别很大,所以在名门之中经常也会出现一些青史留名的人物。但是凡事总有例外,比如杨素,他也是出身名门,但是他在历史上却也是一个“奸臣”的名声,很多人对杨素的评价都不怎么样。那杨素又是怎么从一个名门之后变成历史上

  • 张闿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一件事情小编觉得还是挺可怕的,这件事情就是曹操的父亲和家人被杀的事情,话说其实就是陶谦杀的,但是其实陶谦有没有真正的下命令还是有待考证的,其实最直接的行凶人是张闿这个人了,这个人是陶谦的部下,做到了都尉的位置,话说他杀曹操父亲是因为见财起意了,那么最后陶谦算是付出代价了,那张闿这个人的

  •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没有反目,其实司马懿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司马师和司马昭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两个人的,他们都是司马懿的好儿子啊,但是不过感觉他们两个都是有野心的人,特别是司马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件其实大家是知道的,但是最近大家也看到了,那就是这两兄弟好像并没有为了权力反目成仇啊,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又得从司马懿的教育说起,所以到底是怎么讲的欢

  • 宇文化及的弟弟,为什么要追随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宇文化及,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可没有什么好名气,虽然隋炀帝最终是被他所杀,结束了一个暴君的统治时代,但是他自身同样也不是什么好角色。隋末唐初时期,各路起义人士,或说反叛人士,结束了隋朝这个短命的王朝,但最终胜利的还是李渊,建立起了唐朝。让人不解的是,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他却跟随李渊开创唐朝,成了唐朝

  • 孙策以几幅铠甲平定整个江东,青梅煮酒时曹操为何不承认他是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时期的孙策其实从后世看他还是很有实力的一个人的,话说其实他最开始只有几幅铠甲,但是最后还是评价一己之力平定了整个江东,所以也算是真英雄了,大家也知道曹操这个人,其实曹操搞过什么青梅煮酒,但是那个时候他并不承认孙策是英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我认

  • 诸葛亮七擒孟获后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不过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还隐藏了一个大秘密。当时诸葛亮身上背负的压力巨大,刘备的离世对蜀汉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诸葛亮制定了北伐的计划打算以攻为守,防止曹魏趁势大局出兵。不过此时南方孟获却发动判断,诸葛亮只能先平定南乱在北伐,其实七擒孟获这个故事也是有点夸张了,如果

  • 历史上真有陆逊火烧连营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陆逊火烧连营其实这件事情很多人都不相信是真的,毕竟烧的是刘备等人的,所以有诸葛亮的刘备怎么会被陆逊给烧了呢?所有这件事情的真假还是让人非常怀疑的,那么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陆逊火烧连营这件事情还真的是真的,话说在三

  • 安史之乱吐蕃打到长安,为什么又撤兵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是非常严重的后果,原本的盛世因此消失,走上了巅峰的唐朝也开始走上了下坡路。而趁着这一次的叛乱,其他部族也有些蠢蠢欲动,吐蕃就曾经出兵,一直打到了长安,可是令人感到很奇怪的是,一路打过来之后,吐蕃在长安并没有待太久,又径直撤兵回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吐蕃在这样关键的时候要

  • 清朝的大内侍卫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大内侍卫相当于清朝时期皇亲国戚的专属军队,职责是保护皇帝和皇室成员们的安全还有财产。既然是直接对接的皇帝,大内侍卫的选拔条件肯定就比普通士兵严格很多,而且还要经过重重考验,才能获取最后的信任。如此看来,想当上大内侍卫并不容易,因为除了要通过残酷的筛选,成为大内侍卫后还要遵守六大禁忌,只要犯了其中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