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后,东吴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蜀国?

夷陵之战后,东吴为什么不趁机消灭蜀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52 更新时间:2024/2/4 0:16:46

夷陵之战,被认为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当中的最后一次战役,与之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并列,在历史上也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而夷陵之战中蜀国战败,这个时候如果想要一击制胜,直接消灭掉蜀国,其实也未必完全没有任何希望,尤其是另外两国实力都比蜀国要更加强劲的时候。可是为什么战胜之后东吴并没有乘胜追击?为何不干脆把蜀国灭掉呢?

三国时期在夷陵之战后,刘备所率精锐蜀军损失殆尽,按照《吴书》记载,刘备奔走,仅以身免,那么孙权是有机会进一步蚕食蜀汉势力的,毕竟相对来说,孙权在后来所以针对曹魏,尤其是合肥一线的主动出击中少有战果(话说周瑜一把大火烧掉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梦想,陆逊一把大火烧掉了刘备奋斗一生的积蓄,而这两个人都在同一个老板手下做事,这个老板却留下另一个孙十万的称号,也是有些嘲讽的),蜀汉到是软柿子,不过在夷陵之战后,孙权立刻就表示了议和的姿态,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当然孙权也不傻,刘备占领汉中后手上总兵力25万左右,曹操40万,孙权20万出头,关羽兵败损失4万兵力,此时刘备手上还有20万出头兵力,征吴蜀军出兵8万招蛮族兵1万多,出征总兵力近10万,此时蜀地汉中仍有10万出头兵力,征吴伤亡惨重能逃回家只有万余人,此时蜀军兵力仍有13万左右,攻吴不足守城有余,加上魏国马上三路攻吴,孙权只有主动与蜀修好。蜀汉诸葛亮尚在,如果在相互攻伐,北方强大的曹魏,直接就可以提前一统天下不符合东吴和蜀汉的利益,他们也懂得这个道理,那个时候是不可能攻蜀汉的。

而且夷陵之战孙吴也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根本没那个实力来打四川,自己此战后兵力也大减,蜀道难走,易守难攻,可惜不会再出第二个张松,孙吴攻蜀必败,曹魏很可能襄樊南下夺荆楚,不仅荆州被魏占,而且攻蜀的吴军也会被断后路,全军覆没之险,孙吴与蜀汉也会被分割开,三国一统时间会大大提前。

当时蜀国出征还留多少在蜀国东吴可能不太清楚,不像现在打个电话去探子或细作问那么快,一不小心攻蜀不成反被魏打那就保不住地盘了,因为蜀国打败不可能去攻魏,只要魏派大军攻吴,蜀国看到魏国攻吴后来个反攻,那会形成两边难顾,孙权深知自己难以对抗魏国,就算攻蜀成功,荆州和蜀地都刚刚大战要时间回复,自己出兵难免有死伤也要回复,魏国就可以一举统一,所以之后吴和蜀又结盟了。

孙权对曹魏那是真的忌惮,在刘备伐吴之初,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帝报曰:「昔隗嚣之弊,祸发栒邑,子阳之禽,变起扞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孙权也知道曹丕不会帮自己,只要稳住曹魏不打自己就可以了,击败蜀军后,权以使聘魏,具上破备获印绶及首级、所得土地,并表将吏功勤宜加爵赏之意,表面上孙权是一直在讨好曹魏的。

而且刘备兵败之后,顺利的逃回了白帝,川军来护驾接应,这时的蜀国能依托地利和补给组织有效的防御,就算陆逊真的打了过来,也不见得就能占多大便宜,并且对于陆逊来说,从荆州攻击巴蜀,战线拉得太长,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试想,如果陆逊继续追击,不顾后方,主力全部投入到攻打蜀国的战争当中,这时对于魏国来说,就是绝佳的攻占南郡和荆南四郡的机会。也就是说,魏国趁陆逊进入巴蜀的时间,全力攻取荆州城之后,再一鼓作气拿下武陵,零陵,桂阳,长沙,那么些这时的陆逊,将会在后方退路被魏国给完全切断的情况下,既没有补给,也没有援军,所以陆逊这时的下场只有一个,全军覆灭!

其实刘备东征孙吴也不能说是错的,不然也做不了枭雄,不过可惜战术不当,诸葛亮后来多次北伐就说明了荆楚对北伐的重要性,历史不会再出第二个韩信偷渡陈仓。如果夺回荆州,自保尚可,何谈进取,当年刘邦从四川起兵是应为项羽本身根基就不稳固,所以才有机可乘,魏国经过武帝文帝励精图治,根基非常稳固。在加上当时明帝也非昏君,国家也没动乱,这哪还有什么机会,三国时期中国经济人口主要在中原,江南都是荒地更别说四川,所以对诸葛亮来说很难,其实他自己是明白的,但没办法啊。再者只是没打下来,战略方针没错,战术欠缺,打下荆州再逼着东吴和谈,东吴也不得不从的,这样才有资本打天下,曹魏作壁上观再好不过,要想插手也来不及了,可惜法正死的不是时候,缺个得力谋士,诸葛亮本身不赞成伐吴,况且他也要守大本营防魏,结果刘备在前线吃了大亏。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人认为李建成比李世民更优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和李建成,这两兄弟到底谁更厉害,恐怕还是难以有定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李世民更厉害一些,毕竟最终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胜利了,而李建成却身死,皇位自然就落到了李世民身上,可是也有人认为,如果是李建成当了皇帝,一定不会比李世民要差,或许唐朝会发展的更好。事情究竟如何,李建成真的比李世民更厉害吗李建

  • 宋朝发展经济有什么绝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和唐朝都是两个十分强盛的朝代,虽然宋朝总是被诟病军事力量太弱,和唐朝根本没办法比,但宋朝也有自己的优势。论经济发展宋朝是要好过唐朝的,唐朝鼎盛时期的面积要比宋朝大得多,但宋朝人口却比唐朝多。而且商品经济在宋朝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宋朝越来越富有,经济活跃度也是水涨船高。为什么宋朝就能让全国的经济水

  • 咸丰临死前想要除掉慈禧,为什么最终没有实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眼中的慈禧,大概就是一个以权力为中心的女性形象,一生都想要大权在握,说不上多负面,却也不是一个正面角色。但其实历史真相往往是不被人所知的,即便是换了别人,恐怕也会成为第二个慈禧吧。而且据说当年,咸丰在临死之前,曾经想要杀掉慈禧,但是为何最终并没有实施呢?慈禧为什么还是一直活着?公元1860年9

  • 东北土匪黑话是什么?杨子荣与座山雕都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我国各个地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黑话,有着各种暗语等一些隐语文化。就比如说“西北玄天一片云,乌鸦落在凤凰群”,这句话可能有些人比较熟悉,也有些人并不熟悉。但若是要说到“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句东北土匪的黑话了。东北的土匪,又被称为马贼、响马、胡子。在东北民间,上岁数的人,

  • 高长恭有几个妻子?历史上兰陵王妃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高长恭的名字想必很多人也都是非常熟悉的,作为古代的四大美男之一,兰陵王高长恭是众多人都了解过的,还有一些讲述兰陵王的电视剧,只不过电视剧里面的剧情还是经过了一些改编加工的,那么在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高长恭,他到底有几个妻子呢?历史上真实的兰陵王妃到底是谁,她是什么身世,在历史上有留下名字吗?高长恭,

  • 唐玄宗为何要将李白逐出长安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李白,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着“诗仙”之称。李隆基才最初用李白的时候,只是让李白座待诏翰林。但也就是这样一个临时的身份,让李白有着接近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机会了。一位是擅长歌舞、精通音律的美人,一位是才华横溢、满负盛名的诗仙,这对才子与佳人有没有传出什么绯闻呢?即便是没

  • 为何说三国乱世是由何进开启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何进是东汉末年大臣,黄巾军起义后,何进拜大将军,率军镇守京师。当时蹇硕想要拥立刘协继位,后来被何进阻止,何进听从袁绍的建议开启了权倾朝野之路。此后何进联合袁绍谋诛宦竖,但计划却遭到败露,导致何进被杀。但也因此给了袁绍、袁术等人一个诛杀宦官的理由,虽然宦戚相争的局面被终结,但汉室也差不多走到了尽头。曹

  • 李世民看上李元吉的妻子,和她生下一子还打算将她立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巢剌王妃杨氏原本是李元吉的妻子,玄武门之变后李元吉被杀,杨氏反而得到李世民的宠信,两人还生下一子。据说李世民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打算立杨氏为后,但被魏征劝阻。不过这件事在唐史中并没有记载,是新唐书从野史中摘录而来,所以在真实性方面一直存疑。他们的儿子李明下场十分惨烈,最后被逼自杀。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

  • 刘采春与元稹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元稹,原本是众多人眼中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才子,但是后来却有人发现,这个才子居然是古代著名的渣男,他写下过不少描写感情的有名的诗词,但是结果却是,他非常的不忠诚,堪称是渣男的典范。而元稹与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才女刘采春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刘采春难道也是元稹辜负过的众多女子之一吗?“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

  •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句话想必大家都还是挺说过的吧,这句话也挺有意思的,感觉很神秘,但是仔细的分析的话会发现这段话也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具体是什么道理也说不上来,所以这句“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出现“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